帖子标题 | 作者 | |
---|---|---|
无相念佛就是楞严经中所述,第二十四种圆通法门---「法以人名」,称为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念佛,许多人在念,也知道佛有三身:化身、报身和法身。因为佛有三身,所以念佛的法门就有所分别,有念应化身佛、有念报身佛、有念法身佛。所谓念应化身佛可分二种:1)感应示现所见的佛。譬如:持佛名号,同时忆想着佛,这时感应所见到的佛形相,就是化身佛。2)应身佛:这是在兜 | 三摩地 2018-07-21 |
|
五阴魔,光是我们在《楞严经》讲那五阴的境界,你们好多人听过了,可是整理录音带时,整理到“同生基”三个字时已经遗忘了!我们不是讲过了吗?同生基就是行阴,那时不是说行阴熠熠吗?真的讲过了!结果还是忘了,何况能破五阴魔?至于烦恼魔,其实就是一念无明的四住地烦恼,这也不容易破;对一般学人与大师而言,光是了知就不容易了。所以能破四魔的人就能破天魔, | 三摩地 2018-07-21 |
|
由于习气烦恼属于事修之范围,非于刹那顿悟时所能消除的,《楞严经》中佛说:“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摘录自正德居士著,《真假禅和》,页170,佛教正觉同修会。)复次,菩萨证得解脱果之后,由于“烦恼障之现行”断除,而“烦恼障之习气种子随眠”尚未断除,故菩萨必须再依第八识本有之赖耶缘起,方能受生于人间,一再历 | admin 2018-07-21 |
|
2、不解涅盘之本际凡夫不知、不解、不证涅盘,于涅盘生诸臆度,堕于情解,便以情解、臆度而弘传常见外道之涅盘,都堕《楞严经》所说之外道五现涅盘邪见,误导众生。都是欲以意识心入涅盘:或以见闻觉知心为涅盘心,或以意识细心为涅盘本际,或以意识极细心为涅盘本际。当知佛说涅盘者,谓阿罗汉断尽我执,舍寿时,令自我灭失(即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俱灭),称为涅盘。此谓六识及 | 三摩地 2018-07-21 |
|
杨博士又引用到了,他说:在《楞严经》里面,这个天眼第一的阿那律尊者,他双目失明而在佛的教导,终于修成了天眼通之后,他所看到的这个地球、这个南阎浮提,就如同掌中的庵摩罗果一样(庵摩罗果是印度的一种椭圆形的一个水果)。换句话说,这也可以证成在两千五百多年前这样子的一个阿罗汉,有神通、有天眼通的阿罗汉,他确实已经能够依他的天眼而见知到整个地球的形状是如何 | 三摩地 2018-07-21 |
|
以是意故,佛在《楞严经》中一语道明:“一切众生从无始以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这个常住真心。”《如来藏经》云:“我见众生烦恼流转,生死无量,如来妙藏在其身内俨然清净如我无异。”而我们却被世间幻象所迷惑,且由于种种误导而无法认识找到真心,所以一直习惯于以这个处处思量做主之心为我,以为这个就是自己与生俱来的真心,身在宝山不知宝,“ | 三摩地 2018-07-21 |
|
然后在这种法里面呢,如果我们今天来说淫欲,还有人他在他的著作里面说他跟九位一起作,或是说应该跟九位女子一起作,这不是荒谬到极点吗?所以在《楞严经》的时候,佛陀说:没这档事,佛法中不可能出现这样的法,这样的人呢,永远不可能证得任何三昧。你想三昧里面:包括慧三昧,包括禅定的三昧以及禅定以后所生起的种种殊胜的办事静虑,种种无量无边三昧,这些都没有入门。都 | 三摩地 2018-07-21 |
|
”譬如《圆觉经》、《大般若经》(或其中的金刚经、心经)《大般涅槃经》《楞严经》等第一义的深法,能不起烦恼,欢喜信乐,不生疑惑,如果能如此的话,“乃至一念,念于彼佛,以至诚心愿生其国,此人临终梦见彼佛,亦得往生”。如果发无上菩提之心以后,听到了义经之意旨,而至心欢喜信乐,不害怕、不疑惑、不怀疑。这样的人,只要生起一念,欣慕极乐世界殊胜 | 三摩地 2018-07-20 |
|
无相念佛就是楞严经中所述,第二十四种圆通法门---“法以人名”,称为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念佛,许多人在念,也知道佛有三身:化身、报身和法身。因为佛有三身,所以念佛的法门就有所分别,有念应化身佛、有念报身佛、有念法身佛。所谓念应化身佛可分二种:1、感应示现所见的佛。譬如:持佛名号,同时忆想著佛,这时感应所见到的佛形相,就是化身佛。2、应身佛 | 三摩地 2018-07-20 |
|
阿弥陀佛!第二节实相念佛人对于念佛圆道章的见地佛子进入实相念佛的境界以后,再重新来阅读念佛圆通章的原典,就会了解到楞严经是理、事、权、实,分明,更能够判别念佛圆通法门不是持名念佛的法门,而是无相念佛的法门,叫做忆念念佛、忆想念佛。现在我们就以念佛圆通章所属经典的全名(经名),配合这一部经的大意来说明,就能够很容易了解亲证实相念佛境界的人的一些见地。 | 三摩地 2018-07-20 |
|
即将完稿前,翻阅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读至“忆佛念佛”四字,无限欢喜:而后看到“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入三摩地”,恍然得知此一法门即是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随于一九年四月整理记录,写成短文,名为“谈无相拜佛与无相念佛”。完稿后因阅读虚云老和尚之开示录,始真正摸清了看话头的理路。方知以前自己以为的参话头,其实都是在 | 三摩地 2018-07-20 |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源自“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五之“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此经乃是修定学禅者必读经典,简称“楞严经”。经中二十五位菩萨各述自己的修行方法,其后由文殊师利菩萨评论,认为对于此世界众生而言,观世音菩萨之耳根圆通法门最为殊胜。唯时至今日,去圣日远,而社会型态亦逐渐转变为繁忙多事的生 | 三摩地 2018-07-20 |
|
念佛人到此地步已经通于禅法,自然能看话头,参话头、参公案,岂非禅净互通?若念佛人,从拜佛、称名念佛,进入无相念佛之境地,欲修楞严大定,当摄取修定之知见,并详阅楞严经;每天在日常生活的各种活动中无相念佛,并在每天固定时段打坐之时无相念佛。待事理二障消除,自然渐渐深入楞严大定而证得诸种念佛三昧(注四)另有念佛人或持咒者,于日常生活中执持佛号或固定一咒而 | 三摩地 2018-07-20 |
|
然而,楞严经中二十五位菩萨所说的各自修行圆通法门,无一不是修定的法门。每一种法门都可以使人亲见佛性,证得理一心,乃至五蕴皆空的究竟解脱境界,所以叫做圆通法门。其中第二十四种法门,也就是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所叙述的念佛圆通法门,此一念佛圆通章的全文,无一处说到持名念佛。自始至终,皆说“忆”说“念”,而不说持佛名号,念佛洪名。乃至于 | 三摩地 2018-07-20 |
|
佛说楞严经,目的在教人们修楞严大定而证五蕴空,得究竟解脱,是故先说究明心性的知见,七度徵心,了不可得。然后令二十五位菩萨各自叙述修持楞严大定的圆通法门,再命文殊师利菩萨评论。最后世尊再说明五蕴区宇及证空之境界。若是持名念佛,但凭修行者一心不乱的信愿行力,往生净土即可,不必从究明心性开始,不厌其烦地说到色受想行识等五蕴之区宇及证空之境界。而世尊不但殷 | 三摩地 2018-07-20 |
|
首楞严经、般舟三昧、先化灭去,十二部经寻后复灭,尽不复现,不见文字。沙门袈裟自然变白。吾法灭时譬如油灯,临欲灭时光明更盛,于是便灭。自此之后难可数说。如是之后数千万岁,弥勒当下世间作佛,天下泰平,毒气消除,雨润和适,五谷滋茂……。”又:弥勒下生经共有五译:计竺法护译一部、鸠摩罗什译二部、义净译一部均未载明弥勒菩萨当于何时下生成佛。 | 三摩地 2018-07-20 |
|
证楞严定之各种境界及悟见自性等相关境界,行者可自行请阅楞严经,此不叙述。此一阶段成功时,行者即能于动静二相之中,随时清晰照见无相念佛之念。犹如牧牛纯熟,野性尽除,随逐于人。便恍然得知经中所谓“介尔初心”原来如此。至此无相念佛完全成就。而此无相念佛法门之完全成就,其实仅是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之入门而已。行者修习至此,若欲往生诸佛净土者,仅 | 三摩地 2018-07-20 |
|
首楞严经、般舟三昧、先化灭去,十二部经寻后复灭,尽不复现,不见文字。沙门袈裟自然变白。吾法灭时譬如油灯,临欲灭时光明更盛,于是便灭。自此之后难可数说。如是之后数千万岁,弥勒当下世间作佛,天下泰平,毒气消除,雨润和适,五谷滋茂……。”又:弥勒下生经共有五译:计竺法护译一部、鸠摩罗什译二部、义净译一部均未载明弥勒菩萨当于何时下生成佛。 | 三摩地 2018-07-20 |
|
阿弥陀佛!第二节实相念佛人对于念佛圆道章的见地佛子进入实相念佛的境界以后,再重新来阅读念佛圆通章的原典,就会了解到楞严经是理、事、权、实,圆满分明,更能够判别念佛圆通法门不是持名念佛的法门,而是无相念佛的法门,叫做忆念念佛、忆想念佛。现在我们就以念佛圆通章所属经典的全名(经名),配合这一部经的大意来说明,就能够很容易了解亲证实相念佛境界的人的一些见 | admin 2018-07-20 |
|
所以《楞严经》当中也有开示,种种的境界都说,这些有些境界其实是善境界,但是却不是圣境界,不可以圣解,就不可以圣人自居而解。因为这很多的情形其实是五阴的境界,都是三界有为的境界,修行人千万不可以因为这样而生起执著烦恼,应该要用智慧来观察、来简择;并且要查证经典圣教的开示,必须要与三乘菩提经典的内容吻合才对。而修行者也应该把这个情形,当作自己修行的一个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