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这期间,印度后期密教(亦称坦特罗佛教,现今译为谭崔佛教)持续传入,因此对坦特罗密教法义核心是什么,提供更清楚的说明,尤其是“无上瑜伽双身法”后来居上,含摄了一切密法并成为最上乘,六字真言隐藏的密意也就一目了然而被公然显扬了。虽然多数西藏喇嘛及藏学研究者多从正面推崇、证明六字真言的由来与功德,如:“该咒翻译成汉语发音为六个音节, | 三摩地 2018-07-22 |
|
现代科学研究认为:物质是由分子(离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中子构成的,质子和中子是由夸克构成的,等等。研究基本粒子的物理学者又进一步推论,物质世界的最小粒子是普子,普子小到无法通过物理手段检测,是实际存在的虚物。目前科学研究、推论出的最小粒子——夸克、普子等,与佛教所说的极微并不等同,即 | 三摩地 2018-07-22 |
|
现代科学研究认为:物质是由分子(离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中子构成的,质子和中子是由夸克构成的,等等。研究基本粒子的物理学者又进一步推论,物质世界的最小粒子是普子,普子小到无法通过物理手段检测,是实际存在的虚物。目前科学研究、推论出的最小粒子——夸克、普子等,与佛教所说的极微并不等同,即 | 三摩地 2018-07-22 |
|
佛菩提道的修证次第,自古以来即有诸方大师所施设的种种分位差别,虽然分位的角度也许有诸多差异,但不管是依何种角度、何种面向契入,总是以生命实相心如来藏为核心;必须依自心藏识之修行,而生起般若慧之总相智、别相智以及一切种智之后,才能圆成究竟佛果。如果离开了实相心如来藏,就没有佛菩提道的修证可说,当然也就没有佛果可成了。这是因为如来藏心含藏一切法种,祂可 | 三摩地 2018-07-22 |
|
当温度再下降到约摄氏1010度时,质子和中子便产生核反应,制造出氢、氦等较轻的原子核。温度降到了约摄氏12,000与3,000度之间,氦与氢原子核便先后与周遭的电子结合成氦气和氢气,进而形成水、氧及氨基酸等形成生命的元素。但是大爆炸是如发生,目前科学界对大爆炸发生的原因,基本上有三种假说:1.宇宙生命周期说:大爆炸(成)---宇宙膨胀(住)---宇宙收缩(坏)----收缩成极 | 三摩地 2018-07-22 |
|
我们这一节的内容,就是跟各位介绍,实证的方法是整个佛教最核心的方法,的方法都是错误的方法。我们在下一节,就要跟各位介绍,三界的所有状况,跟各位介绍三界和解脱果的关系。--------正礼老师 (原标题:实证佛教) | 三摩地 2018-07-22 |
|
」何况印顺法师根本不信受大乘佛法法义中最殊妙的核心:如来藏,对此他是绝对无法信受的,既然如此,到底对于修学大乘佛法的人而言,是谁来集结这一大事因缘的最重要经典呢?这史料上虽不足以显示到底是如何编纂成大乘经典,如此除了上兜率天,请益当来下生弥勒菩萨,恐难决了!然如上所说,菩萨无有必要对此尚且不是三贤位的众生多说,以非当机故!虽如是,论述的记载大都说《 | 三摩地 2018-07-22 |
|
因为我们上次给大家举例了,在老庄之学里面少欲知足、道法自然这些事情,本来就是老庄思想的核心;而少欲知足、道法自然这两个大的项目,如果你把它这个义理把它映像到现在的文字的话,其实也就是知足常乐、也就是随缘应物而已啊!所以,其实当我们只谈——当我们只针对社会上的这些人、我的事端,针对这些事情去谈说怎么样知足常乐、怎么样少欲知足、怎么样去随缘因 | 三摩地 2018-07-22 |
|
小孩子最常见的如天花麻疹肺炎等,中年积劳成疾,什么胃溃疡关节炎肺结核,老了以后什么高血压心脏病,一年三百六十日,平安自在有几时?报上说心血管病几乎达成年人的三分之一。由感官触觉而产生苦触,这种苦触与心理感受同俱,于人身之中感觉痛苦称之为病,所谓病苦,是说我们生病时身体触到苦受,由于身体痛苦的缘故导致心也感到苦受,因为身心都在领受苦受,所以身心共同烦躁 | 三摩地 2018-07-22 |
|
所以,你惭惭会懂得:很多时候,事情本身不会伤害你,伤害你的是自己对事情的想法与看法而已!当某些人、事、物与你的瞋心相应共鸣时,并逐渐形成你对同一个人、事、物的瞋习;当你下次遇到同样的人、事、物,不待语言文字思惟,瞋心已然悄悄抬头;不待意识思惟,与生气有关之内分泌、心跳、血压或生理反应,早已由潜意识中之杏仁核、下视丘所主导而悄悄启动;你可能不待对方动 | 三摩地 2018-07-22 |
|
学解脱道的方式很多,但是有两大的核心,第一个就是要如何去观行五蕴空?我们说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识,空这个里面作最简单的解释,就是没有你所以为、你所执著的性质存在。所以五蕴空的观行,就是你要去观行、观看、观察这个五蕴里面都没有你所以为、你所执著的性质存在。接下来是因缘法,因缘法就是从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等等,这个里面的详细的观行。这个观 | 三摩地 2018-07-22 |
|
夫妻之间,父母与孩子之间,这是人世间最核心最紧密的关系联盟,若不是过去和今生非常深厚的缘分,可能很难成为这样亲近的关系。过去生的事情我们无法知道,孩子投胎到一对父母那里时的情景我们也无法看到,且看今生的婚姻关系,两个陌生男女能够选择彼此而成为夫妻眷属,生儿育女,相伴一生,这是怎样的缘分?为什么你们会选择彼此?如果你在对方身上没有看到一点你所需要所渴 | 三摩地 2018-07-22 |
|
我们已经习惯了自己过去的模式,至于这个模式是否能帮助我们找寻丢失的幸福已经不加审核与检点了。既然现在发现,造成我们失去幸福的是心中坚持的种种信念,那么达成幸福的方式就是学着放下自己建立的这种种信念,若一味的要求现实迁就自己,只会造成自己更加的痛苦。我们更多时候在心中建立一个很深的误会,我们以为所谓的爱就是别人和我们意见完全一致,如此就说明他爱我,而 | 三摩地 2018-07-22 |
|
菩萨道修行的核心不在于烦恼的破除,而在于对于生命不断的发现,乃至获得一切智,一切种智,成就究竟佛果,而烦恼的断除不是标的,只是因为智慧的显发而自然分分破除。故而此时的烦恼恰是修行路上最棒的礼物,在没有什么烦恼时,我们会一直停留在知识的海洋中,很多人此时会产生一个错觉,我已经修行很不错啦!待到生命中重大烦恼出现时才发现,原先习得的那些知识全部没有半点 | 三摩地 2018-07-22 |
|
」这表示,同样是福德,有没有以菩提心作为核心,那是天差地别的。由于气质之类的福德乃是世间法所摄,佛道的修证乃是福慧兼具,若不知、不问、不管,或忘却菩提心的前提与内涵,只是专顾履行善业的结果,至多只能是人天有漏有为的善业果报,是不能出于轮回而有解脱的智慧,更不能知佛菩提道的智慧、功德;只有发了菩提心、持守菩提心,才能使所修的福德聚集在正修行上,进而求 | 三摩地 2018-07-22 |
|
)一、色即是空:物质(色),是由原子所组成的,而原子中有原子核和电子,原子核中又有质子和中子,质子和中子又可以打破而变成能力(空)。(以前的物理学家认为原子不可再分,这是错误的。)二、空即是色:能力(空)可以变为物质(色),亦已经得到科学界一致的承认。三、最后我要再举爱因斯坦「相对论」中的一个例子:时间是随着速度而改变的,人要是坐上一架速度等于光速 | 三摩地 2018-07-22 |
|
学解脱道的方式很多,但是有两大的核心,第一个就是要如何去观行五蕴空?我们说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识,空这个里面作最简单的解释,就是没有你所以为、你所执著的性质存在。所以五蕴空的观行,就是你要去观行、观看、观察这个五蕴里面都没有你所以为、你所执著的性质存在。接下来是因缘法,因缘法就是从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等等,这个里面的详细的观行。这个观 | 三摩地 2018-07-22 |
|
首先要说明的是,因果报偿历历不爽的因果法则,是佛陀重要的核心教义,所谓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佛教认为,因果酬偿的法性,正如同一切人可见种子种在田里,时机成熟就会萌芽、成长、结果的世间现象一样;因此佛教中就以田来譬喻,建立了福田这一个名词来说明因果酬偿的现象,以及因果酬偿过程中确实存在的法性。说人们在履践德行,也就是在造作善 | 三摩地 2018-07-22 |
|
因果报偿历历不爽的因果法则,是佛陀重要的核心教义,所谓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佛教认为,因果酬偿的法性,正如同一切人可见种子种在田里,时机成熟就会萌芽、成长、结果的世间现象一样;因此佛教中就以田来譬喻,建立了福田这一个名词来说明因果酬偿的现象,以及因果酬偿过程中确实存在的法性。人们在履践德行、也就是在造作善的业行----比如说布 | 三摩地 2018-07-22 |
|
如果探究各种无法正确解释生命现象的说法,其最主要的原因便是没有正确的八识论之核心知见,也缺乏因缘果报、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等正知见;因此形成种种对于生死现象的不同说法,让一般大众产生混淆与无所适从。因为知见架构错误,以及所作的观察不完整,譬如:以六识论的架构来探讨心识,或只限于欲界的范围来看六道轮回,或以局限在现世因果的观察等,都会造成理解上的偏离,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