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它本来只种下一粒果而已,后来渐渐长大,却能结成无量的果实。为人而能当国王、大臣、长者等,并且地位尊贵而有权势的人,都是从礼敬佛法僧三宝中来的。为人而且是大富豪,其财富是无限量,这是从布施中来的。那些长寿而没有疾病,身体强壮的人,是因为持戒律之故。长得端正白净,容光焕发,身手柔软,吐气芬芳,人见人爱,令人观看不厌的人,是修忍辱的结果。喜欢精进修行, 三摩地

2018-07-22

他们按照丝娃拉特的指引准确无误地找到了帕沙克家,根据丝娃拉特所说的情况进行实。丝娃拉特说自己前世是这家里的母亲,名叫比亚(Biya),1939年去世,留下先生和两个儿子。史蒂芬森教授他们带丝娃拉特到帕沙克家,她一到那家里就认出自己前生的先生和儿子,并且能不假思索地说出这些家人的名字,还能认出先生家、娘家的亲人。史蒂芬森教授和同事们为了测试丝娃拉特把她前生 三摩地

2018-07-22

植种福者,亦如尼拘类树,本种一,收子无限。施一得倍万,言不虚也。】佛陀说我们身口意所作的一切罪福等业都会跟随著我们,就如影子随时跟著我们。因此种植福德的人,就像种植尼拘陀这种大树;尼拘陀树的种子很小,但这种树渐渐长大后将来会非常宽广高大,也会结出许多果实和无量无数的种子;而布施的道理就跟种此树一样,种植一颗小种子将会得到一万倍的回报,此言不虚也。 三摩地

2018-07-22

它本来只种下一粒果而已,后来渐渐长大,却能结成无量的果实。为人而能当国王、大臣、长者等,并且地位尊贵而有权势的人,都是从礼敬佛法僧三宝中来的。为人而且是大富豪,其财富是无限量,这是从布施中来的。那些长寿而没有疾病,身体强壮的人,是因为持戒律之故。长得端正白净,容光焕发,身手柔软,吐气芬芳,人见人爱,令人观看不厌的人,是修忍辱的结果。喜欢精进修行, 三摩地

2018-07-22

此树本以一种。四大胞毓。自致巨盛。覆尔所人。本为时。根干叶实未有未见。至得四大。因缘相连。便生芽叶茎节华实。转增于本。自致成树。施布广远。初名为复生芽。芽复生茎。茎复生叶。叶复生华。华复生实。展转变易。非故不离故。而名非常名。遂成大树。树复生果。果复成树。岁月增益。如是无数。佛告诸弟子。欲踧集华实茎节根干。更使还作可得乎。诸弟子皆言。不 三摩地

2018-07-22

一切行之中善护自己的心念才是修行的心。否则空做那么多工作,空读那么多书,没有对自己心念产生任何改变,一切都是零!在护持乃至推广过程中,有同修每每不能安于自己的角色,不能接受纪律的束缚,不愿意依照既定的规约来做,只是任意而行而固执的不听劝导,只以自己认为应该怎样做就怎样做,不能从大局出发,乃至知道不允许做的事情还是坚持去做,已经破戒而不自知。这样是 三摩地

2018-07-22

大乘佛法就是以实相心如来藏为教理的心,强调实证实相心如来藏的中国禅宗,称为宗门禅,又称为般若禅。但是宗门禅不外于教门的教理,所谓宗门与教门不二,所以禅宗证悟的行者能够深入般若教典,教门三藏十二部经都是世尊证悟宗门才讲出来,讲出来的内容记录下来便成为教门,这些教门所说都是世尊证悟的内容,所以教门与宗门是一体的两面,不可分离。达摩大师传来的禅法,所以 三摩地

2018-07-22

由此开始逐渐了解到生命的心是如来藏,进而了解生命的运作规律,于是自然开始质疑过去自己的整个存在价值,开始质疑所谓科学界的发现,渐渐体察到自己从小到大建立的种种标准和思维架构都有问题,所有过去所信以为真、奉为金科玉律的信念想法都是假的!都是与背离的。自己内在的世界面临全面的崩塌,所有的关系需要重新定义。故而开始出现一种很深的恐慌,在心底开始问自己: 三摩地

2018-07-22

循环研究竟甚深。而为彼说阿毗达磨藏。若彼有情乐习大乘真实智慧。离于我法执着分别。而为彼说般若波罗蜜多藏。若彼有情不能受持契经调伏对法般若。或复有情造诸恶业四重八重五无间罪谤方等经一阐提等种种重罪。使得销灭速疾解脱顿悟涅槃。而为彼说诸陀罗尼藏。此五法藏譬如乳酪生酥熟酥及妙醍醐。契经如乳调伏如酪。对法教者如彼生酥。大乘般若犹如熟酥。总持门者譬如醍醐。 三摩地

2018-07-22

植种福者,亦如尼拘类树,本种一,收子无限。施一得倍万,言不虚也。】——《佛说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此部经称为轮转五道,意思就是指我们众生时常在五道中轮转。一般来说我们常听到六道轮回、或五道轮回,其实是一样的,只是分类不同而已。五道就是天道、人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而六道是加了阿修罗道,因为阿修罗道遍布在五道中,因此也可以称为五道轮转 三摩地

2018-07-22

如来藏是一切法、一切事物的本源,同时也是三乘佛法的心;大乘菩提道的行者必须首先证得如来藏,才能继续进修佛菩提道,禅宗五祖弘忍大师对慧能大师说: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讲的就是证解本心——如来藏的重要性。小乘法的定性阿罗汉虽不知不证本心如来藏,但如果不是坚信佛所说的灭尽蕴处界之后仍有本际(如来藏的别名之一)独住于无余依涅槃之中,是绝不敢、也不 三摩地

2018-07-21

也就是说,印度文化至少在公元前1300年,就已经是以祭祀至上、宗教为心的文化,宗教与哲学与生活三者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在另外一个方面呢,印度文化与其他文化----例如我们中国的文化,有一个从根本就已经完全不同的地方----就是在统一的表相之中,有着多元并重各自发展的实质。例如说即使是今天的印度,是由一百多个民族所组成的,各位可能会讲:这有什么特殊的,我们中华民 三摩地

2018-07-21

那我们要看看说,生天我们前面已经有举例说:有宗教说他可以以天道来贯穿串所有的宗教,然后说这个就是他们的法义,而且是以这样作为他们的教义的一个心,而说这个叫作天道。那释迦牟尼佛祂也说天道,所以佛陀在《杂阿含经》卷三十里面,祂就有说:【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种诸天天道,未净众生令净,已净者重令净。何等为四?谓 三摩地

2018-07-21

譬如有人食庵罗果吐置地。而复念言。是菓中应有甘味。即复还取破而尝之。其味极苦。心生悔恨。恐失菓种即还收拾。种之于地勤加修治。以苏油乳随时溉灌。于意云何。宁可生不。不也世尊。假使天降无上甘雨犹亦不生。善男子。彼一阐提亦复如是。烧然善根。当于何处而得除罪。善男子。若生善心是则不名一阐提也。善男子。以是义故。一切所施所得果报非无差别。何以故。施诸声闻 三摩地

2018-07-21

佛教基础与心的教义,以及佛证悟的常住真心,都是指这个第八识。证悟祖师十几岁就悟得如来藏的玄奘大师,为了求取悟后进修的成佛之道次第与内涵,前往天竺取经。主要是想得到《瑜伽师地论》,玄奘菩萨停留印度期间,应戒日王之邀,召开了法义辨正无遮大会,大众信服,名震五印。被天竺外道与佛尊称为解脱天、大乘第一义天。他深解如来经中所说的法义,而在回国后,翻译了许多 三摩地

2018-07-21

这个从水中分解出来的能量,据说比还要大,科学家说这一个叫作融合。我们共有的太阳,自古以来就一直燃烧,燃烧了那么久,现在还在燃烧,似乎烧不完,这种似是无尽的伟大能源,就是从融合的过程中产生出来的。那么氢的子、氧的子,是一直燃烧不完的,所以能量很大。但也因为众生有这个心的共业种子,又有七识心可以研究与了解,所以能体会、能研究、能发明出来,能把它 三摩地

2018-07-21

相同的,当某些人、事、物与你的瞋心相应共鸣时,并逐渐形成你对同一个人、事、物的瞋习;当你下次遇到同样的人、事、物,不待语言文字思惟,瞋心已然悄悄抬头;不待意识思惟,与生气有关之内分泌、心跳、血压或生理反应,早已由潜意识中之杏仁、下视丘所主导而悄悄启动;你可能不待对方动作、不待语言升起,早已面红耳赤,甚至怒不可抑,而且进一步影响后来与意识有关的思想 三摩地

2018-07-21

也许又有人会说:怎么没有外法?你看科学家都可以发明、氢弹、、中,未来甚至有可能发明融合的技术。这些科学上的进步和成果不是外法,那又是什么呢?然而这些成果背后的原因,却还是由人类的心智所成就的,这些物质本身不会自己变成电视、车子、房子等东西;是要靠人类的心智去分析、研究、设计、测试等,最后才会完成一件科学的成果。所有的这些外法,还是由有情的八识心 三摩地

2018-07-21

现代科学研究认为:物质是由分子(离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和电子构成的,原子是由质子、中子构成的,质子和中子是由夸克构成的,等等。研究基本粒子的物理学者又进一步推论,物质世界的最小粒子是普子,普子小到无法通过物理手段检测,是实际存在的虚物。目前科学研究、推论出的最小粒子——夸克、普子等,与佛教所说的极微并不等同,即 三摩地

2018-07-21

所以你嗅到的香还是你自己的法,哪里有嗅到外香?哪里有外法可得?没有!又有人说:“怎么没有外法?你看科学家都可以发明原子弹、氢弹、子弹、中子弹,未来乃至可能发明融合的技术。搞不好到了哪一天,普遍化以后,我们汽车只要加水就可以开了。融合都可以做得到,这不是外法是什么?”我告诉你:这也是心内之法,不是那个物质本身有那个法。是因为你的心产生 三摩地

2018-07-21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