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是人能令地狱果报现世轻受。是人设作极重恶业。思惟观察能令轻微。作是念言我业虽重不如善业。譬如[叠*毛]花虽复百斤终不能敌真金一两。如恒河中投一升盐水无醎味饮者不觉。如巨富者虽多负人千万宝物。无能系缚令其受苦。如大香象能坏铁锁自在而去。智慧之人亦复如是。常思惟言我善力多恶业羸弱。我能发露忏悔除罪恶业能修智慧。智慧力多无明力少。如是念已亲近善友修习正见。 | 三摩地 2018-07-22 |
|
果报微劣。随得随尽。以习施故。虽处贫穷。而能行施。复有业富而悭贪。若有众生。未曾布施。遇善知识。暂行一施。值良福田。以田胜故。资生具足。先不习故。虽富而悭。(3)复有业富而能施。若有众生。值善知识。多修施业。遇良福田。以是因缘。巨富饶财。而能行施。复有业贫而悭贪。若有众生。离善知识。无人劝导。不能行施。以是因缘。生在贫穷。而复悭贪。(4)复有业能令众 | 三摩地 2018-07-22 |
|
假使百千劫,所造业不亡,因緣会遇时,果报还自受。正觉电子报——般若信箱___问五、1.经中说:「假使百千劫,所造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问五、1、第八识将众生所造之业完好保存,所以因果定律才能成立。那为什么经中又说念一声佛号,能消八十劫的业呢?未受报之前,业种既然完好地被第八识保存,那它就不应被佛号消除才对。2.另外,杀人犯念佛号,能将 | 三摩地 2018-07-22 |
|
所以佛说,假使有人善于修不放逸行,能具足正念,有智慧而如实分别善恶,他一定可以修十善业来成就善业的果报,世世获得良善的异熟果报,永远不入三恶道中。不放逸行真的不容易修:永远不起非分之想,并且时常住于正念中。这很不容易,因为众生心不得定,总是散乱时多;而且众生也没有能力如实的分别善恶,往往把恶法当作善法,把善法当作恶法。譬如有几个密宗的网站,不是把我 | 三摩地 2018-07-22 |
|
悉能容受一切众生种种果报,以一切众生种种果报,皆依诸佛法身而有建立生长,住法身中,为法身处所摄,以法身为体,无有能出法身界分者;当知一切众生身中,诸佛法身亦不可毁灭。若烦恼断坏时,还归法身,而法身本界无增无减,不动不变。「但从无始世来,与无明心俱,痴暗因缘熏习力故,现妄境界。以依妄境界熏习因缘故,起妄相应心,计我我所,造集诸业,受生死苦,说彼法身名 | 三摩地 2018-07-22 |
|
】为何有些人在于群众中,会没有威势而被人欺负或瞧不起呢?以上是这样教导我们:排在第一位,就是于诸众生起嫉妒心;过去无量劫来,心起嫉妒与众结怨,来世果报当然得到众生对于自己不被尊重的果报,于群众得不到敬重;也因见他人得利,心生恼热;见他人失利,见猎心喜;于他人好名誉起嫉恶心;若见别人失去名誉,心起大忻悦;如是习气相继熏染,故而在修行道业当然易起杂染, | 三摩地 2018-07-22 |
|
百丈禅师就问他:“你是什么人啊?”那老人回答:“我并不是人,过去世在迦叶佛时代,我曾住在这百丈山中修行,因为有学人来请问:‘大修行人还会落入因果报应中吗?’我当时答复他:‘不落因果。’就因为这一答复,于是我就五百世都堕入畜生道成为一只野狐。如今请和尚您能给一个新的意涵,代为回答这个问题,让我能舍去野狐身,脱免畜生 | 三摩地 2018-07-22 |
|
譬如有个乞丐前来乞食,似乎快要饿死的样子,你刚好在寺庙中,就自己匆匆忙忙跑进厨房,没有征得常住法师同意,就添了饭,装了菜去供养那乞丐,就成为侵吞三宝物而行施,属于侵损招提僧物,来世果报很严重的。即使是常住法师想要布施给那乞丐,也得要先向常住主事者告白,因为这是众所供物。若是来不及征求同意,最好是把自己该有的饭菜用来布施;或是以自己的钱财赎得这一碗饭 | 三摩地 2018-07-22 |
|
而第二种因果的显现呢叫作现世心性的因果,那是什么呢?这是说有情因为现在这一世,透过前面第一种的物性因果,而在意识心上面产生了心理的变化,对于某些事情或其他的有情,产生了一些见解、爱或是仇恨;以此所产生的见解储存在这一世有情的大脑记忆当中,在同一世当中的时候,这一个有情未来的某一个时间点上,就会产生作用,显现出果报。这一类现象因果的主体是心性的,但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今天我们在谈佛法的时候,比较难知道说什么叫因缘果报,众生也常听说因缘果报,但你知道因缘果报有多么细微吗?因为因缘果报的意思是说,在你运作的当下,这个种子就重新种植进去,有的种子是已经显露祂的功能性,然后再回熏回去。不管你怎么去思维那个字眼,你的种子它是经过如来藏运作的,很快的又产生在里面。比如说,同样两个人做同样的事情,乃至百千万人做同样的事情,所 | 三摩地 2018-07-22 |
|
佛于是坐在这棵树下,告诉阿难侍者说:我看天地万物,各自都有他们的宿世因缘果报。阿难前来顶礼佛陀,双膝长跪请教佛说:是如何的宿世因缘果报呢,我们这些大家都想知道,请您慈悲演说,以开示教化不知道的众生。佛陀就告诉阿难说:善哉、善哉,人如果培福德的话,就像这棵树一样。它本来只种下一粒种子,后来渐渐长大,却能结成无量的果实。为人而能当国王,大臣,长者等,并 | 三摩地 2018-07-22 |
|
饿死就可以重新再投胎了嘛!如果他过去所修的福报够大,现在的果报只是因为一件不经意中所犯的大过失,譬如犯了无心谤法的过失,不是起贪或起瞋而故意谤法、不是极力谤法的过失,只是轻谤一句就过去了,恶业较小,却有长时间护持大功德,所以他一出生在畜生道中就饿死了,一世就可以赶快回到人间来。又譬如说,在佛世(能出生在佛世是很好的事喔,但是也有一些人出生在佛世时反 | 三摩地 2018-07-22 |
|
假使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大宝积经》卷五十七)这个很明显地讲的是说,即便是经过了百劫(在佛教里面劫就是表示很长的时间的意思),那么百劫的时间的话,百劫之前所作的业报是不会消失的。也就是说,我们不管是经过多久的时间,过去所作的业是没有所谓的业会消失的道理;一旦到因缘会遇的时候,就会呈现果报。所以,《大宝积经》在这里,正是使用 | 三摩地 2018-07-22 |
|
所以,佛教所谓的因缘果报,特别是因跟缘的这个看法、这个说法,实际上一方面,我们完全承认三世的关系——三世之间的连结,所以我们说,作什么因,到最后你一定要因为这个因而承受了什么样的果报,这个是必然的;可是佛教却不是,因为助缘的关系,使得我们对于业因所呈现的果,可以有相当程度的改变。所以我们刚才就给各位讲了,因的部分可以有善的、恶的跟无记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所以,佛教所谓的因缘果报,特别是因跟缘的这个看法、这个说法,实际上一方面,我们完全承认三世的关系——三世之间的连结,所以我们说,作什么因,到最后你一定要因为这个因而承受了什么样的果报,这个是必然的;可是佛教却不是,因为助缘的关系,使得我们对于业因所呈现的果,可以有相当程度的改变。所以我们刚才就给各位讲了,因的部分可以有善的、恶的跟无记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身口意业亦复如是,若言是业住何处者?是业住于过去世中,待时、待器,得受果报;如人服药,经于时节,药虽消灭,时到则发,好力好色;身口意业亦复如是,虽复过灭,时到则受。譬如小儿初所学事,虽念念灭,无有住处,然至百年亦不亡失;是过去业亦复如是,虽无住处,时到自受。是故言:非阴作阴受,亦复不得非阴受也。若能了了通达是事,是人则能获无上果。】------《优婆塞戒 | 三摩地 2018-07-22 |
|
身口意业亦复如是,若言是业住何处者?是业住于过去世中,待时、待器,得受果报;如人服药,经于时节,药虽消灭,时到则发,好力好色;身口意业亦复如是,虽复过灭,时到则受。譬如小儿初所学事,虽念念灭,无有住处,然至百年亦不亡失;是过去业亦复如是,虽无住处,时到自受。是故言:非阴作阴受,亦复不得非阴受也。若能了了通达是事,是人则能获无上果。】------《优婆塞戒 | 三摩地 2018-07-22 |
|
以上的,意思就是说此世与后世的五阴身,如果从两者相续,也就是同一个如来藏相续的业缘果报来看,那就是即作即受,因为是同一个如来藏的延续。但是如果从此世五阴身已断,下一世五阴身乃是另一个全新的五阴身,那么就可以说是异作异受。所以两个说法都对,只是站在不同的角度来看同一件事情。譬如说,在《法句经》中,记载着这样的一件事:过去曾经有一位帝释天,天人五衰相现 | 三摩地 2018-07-22 |
|
佛说因缘果报,可以说是即作即受,是异作异受,也是无作无受。为什么同一件事情,却可以有三种不同的叙述呢?简单的来说,即作即受,它的意思是说:我们今生这个五阴身所造作的行为,由未来世的五阴身来承受果报;这一世的身体是由色、识、受、想、行的五阴所构成的,而未来世的身体也是由五阴所构成的;所以,可以说是由五阴身造作前因,也由五阴身承受后果。异作异受,这个意 | 三摩地 2018-07-22 |
|
假使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大宝积经》卷五十七)这个很明显地讲的是说,即便是经过了百劫(在佛教里面劫就是表示很长的时间的意思),那么百劫的时间的话,百劫之前所作的业报是不会消失的。也就是说,我们不管是经过多久的时间,过去所作的业是没有所谓的业会消失的道理;一旦到因缘会遇的时候,就会呈现果报。所以,《大宝积经》在这里,正是使用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