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这不是证实了真的有因果可言,而且因果昭昭不爽啊!所以经中说得好:假使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第二点,从一切有情的真心如来藏来说明。既然所造的业不会亡失,未来因缘成熟时就会受报,接著就要思惟:有情为什么造了善恶业,而于未来世要受异熟果报?这是因为无明的关系,不知种种的见闻觉知境界都是由如来藏变现出来的,导致造了种种善恶业,再由如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个就是:假使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大宝积经》卷五十七。这句很清楚的告诉我们,凡走过必留下痕迹--凡是我们所做过的业行,必定会留下这个业行储存在我们的如来藏里面。当然如同我刚刚说的,也许电视机前面的观众,并不清楚如来藏的运作的状况,我们简单的讲就是:我们每做一件事情,一定会留下痕迹,并且在适当的时候,会来酬偿这一件事情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百千劫』是很遥远的时候,『所作业』是自己所种的远因,远在百千劫前种的业因,并不会自行消失。『因缘会遇时』指现在因缘成熟,『果报还自受』还得自食其果,关于果报的早迟,大体有三种情况:(1)现报:即现在做善事,现在享福报;现在做坏事,现在受恶报。(2)生报:即今生作善作恶,来世受福报受苦报。(3)后报:即现在作善作恶,到第二世、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无量寿经善恶之报 如影随形 三世因果 循环不失──涅盘经一切诸报 皆从业起 一切诸果 皆从因起──华严经假使百千劫 所作业不亡 因缘会遇时 果报还自受──大宝积经佛法不有亦不无 一切皆待因缘立无我无作无受者 善恶业报亦不失──说无垢称经妖孽见福 其恶未熟 至其恶熟 自受罪酷祯祥见祸 其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之所以会有因缘果报丝毫不爽,甚至于如《大宝积经》当中大家耳熟能详的偈语说:假使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大宝积经》卷五十七)也就是说,纵使经过了一百劫那么长久的时间,所曾造的业种仍然会完整地收藏在本识如来藏当中,而不会销亡的;当因缘际会的时候,该受的果报还是要自受,而无法逃离的。这是因为一切有情众生的本源如来藏本不生灭,自无始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说假使百千劫,所造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原标题:天地万物,各有宿世因缘果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佛在《大宝积经》卷57说得非常好:假使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大宝积经》卷57)真的是如此啊!一点也不虚妄。因此,佛应该知道:杀生乃是不善行。这是因为众生非常宝爱他的生命,一旦被杀的时候,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所以想要报复;导致未来因缘成熟,当然要追讨以前被杀的果报。如此杀与被杀不断地恶性循环,冤冤相报何时才能了呢?第二个重点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就是「纵使百千劫,所造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于是,前世今生的戏,就这样没完没了的继续的演了下去。 (原标题:前世今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之所以会有因缘果报丝毫不爽,甚至于如《大宝积经》当中大家耳熟能详的偈语说:假使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大宝积经》卷五十七)也就是说,纵使经过了一百劫那么长久的时间,所曾造的业种仍然会完整地收藏在本识如来藏当中,而不会销亡的;当因缘际会的时候,该受的果报还是要自受,而无法逃离的。这是因为一切有情众生的本源如来藏本不生灭,自无始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佛在《大宝积经》卷57开示:【假使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也就是说,自己所造的善恶业种,都是由自己的如来藏执持著,纵使经过一百劫这么久远的时间以后,只要因缘成熟了,还是要受果报。因为这样的缘故,菩萨们都会注意自己的身口意行,避免造下不好的因,未来要受不好的果报。又菩萨于戒律有所违犯,一定要忏悔,赶快将恶业的种子忏除掉,不让它继 | 三摩地 2018-07-22 |
![]() |
html 每个人这一世的遭遇,有些是过去世善恶等业行的果报,是由于真心所含藏的业因遇缘成熟导致业果的现前〔编案:人生的际遇不全然是业果的酬偿,也有遇缘而造作新业的情况;因缘果报极为错综复杂,唯佛方能具足了知〕,就如《大宝积经》卷57开示:【假使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因此,不是说信佛教的人才有因果、不信佛教的人就没有因果,而是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然而如来藏不生不灭、贯通三世,储藏众生之善恶业种不失,因此其随缘兑现因果报应亦丝毫不爽,故对每一世出生的五蕴来说,这些储存在如来藏中的善恶业种,未来现行果报还在,亦极为可怖,如《大宝积经》卷57:【假使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因此千万不要听说罪性本空,便毫不畏惧的造作罪业,届时果报现前时,再后悔则为时已晚。虽然证悟的菩萨能转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经文曾开示:“假使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所以要有如来藏持种,才有因果可言;否定了第八识,否定了持种识,因果是无法成立的。可是应成派中观的出家人,却自创“业果报系统”,是凭想像而不可知、不可证的虚相法。既然不可知、不可证,应回归如来藏可知、可证的实相法才是啊!接下来谈:“禅宗所悟的心就是第八识”。 | admin 2018-07-21 |
![]() |
《大宝积经》有偈说:“假使百千劫,所造业不亡,因缘际会时,果报还自受。”在所造的业尚未消亡的状况下,因缘际会时,必定要受报。但假如其业原为恶因,如开车不慎撞死人而不逃避;赔偿其眷属外,并与其结法缘,为他助念与超渡,使他因而往生西方。亡者到了西方,满心欢喜而到达不退位之后,必心存感恩而欲报恩。结果是恶业净缘而成就了净果。所以说:因为缘的不同 | 三摩地 2018-07-20 |
![]() |
首先要说明的是,因果报偿历历不爽的因果法则,是佛陀重要的核心教义,所谓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佛教认为,因果酬偿的法性,正如同一切人可见种子种在田里,时机成熟就会萌芽、成长、结果的世间现象一样;因此佛教中就以田来譬喻,建立了福田这一个名词来说明因果酬偿的现象,以及因果酬偿过程中确实存在的法性。说人们在履践德行,也就是在造作善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大宝积经》有偈说:「假使百千劫,所造业不亡,因缘际会时,果报还自受。」在所造的业尚未消亡的状况下,因缘际会时,必定要受报。但假如其业原为恶因,如开车不慎撞死人而不逃避;赔偿其眷属外,并与其结法缘,为他助念与超渡,使他因而往生西方。亡者到了西方,满心欢喜而到达不退位之后,必心存感恩而欲报恩。结果是恶业净缘而成就了净果。所以说:因为缘的不同而造成果的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果报还自受。故知三界刑罚萦绊杀人。弩力勤修莫空过日。深知过患方乃相劝行持。愿百劫千生处处同为法侣。乃为铭曰幻身梦宅空中物色。前际无穷后际宁克。出此没彼升沈疲极。未免三轮何时休息。贪恋世间阴缘成质。从生至老一无所得。根本无明因兹被惑。光阴可惜刹那不测。今生空过来世窒塞。从迷至迷皆因六贼。六道往还三界匍匐。早访明师亲近高德。决择身心去其荆棘。世自浮虚众 | 三摩地 2018-07-19 |
![]() |
果报还自受。无人替代。各自努力。珍重(语录)古镜和尚回汾阳太守南阳忠国师。三诏竟不赴。遂使唐肃宗。愈重于佛祖。然我望南阳。云泥虽异路。回首思古人。愧汗下如雨。如何汾阳侯。视我如泥土。戏以玉峰寺。出帖请权住。岂可为一身。法门同受污。万古长江水。恶名洗不去。谨谨纳公帖。观使自收取。放我如猿鸟。云山乐幽趣。他年无以报。朝夕香一炷雪窦明觉禅师壁间遗文石刻夫传 | 三摩地 2018-07-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