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杂阿含经》卷一中:【佛告比丘:善哉!善哉!汝今欲知如来所说‘法师’义耶?佛告比丘:若于色,说是生厌、离欲、灭尽、寂静法者,是名‘法师’。若于受、想、行、识,说是生厌、离欲、灭尽、寂静法者,是名‘法师’。是名如来所说‘法师’。】(《杂阿含经》卷一)中佛陀很清楚的告诉我们,什么是法师的真实义。就是对于众生五阴中 | 三摩地 2018-07-22 |
|
(《大般涅槃经》卷三)同样在另外一部经里面,《杂阿含经》里面,佛陀也跟们说:一切行无常,悉皆生灭法,有生无不尽,唯寂灭为乐。(《杂阿含经》卷三十四)这个是寂灭为乐这个四个字的出处。我们从《大般涅槃经》里面的,所谓的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这件事情来讲。佛陀在这一段里面最后讲到说此则是我最后教也,有些人就会误会了,以为说,因为最后讲的这 | 三摩地 2018-07-22 |
|
比方说在《杂阿含经》里面,佛陀就曾经称赞过大迦叶尊者,说他少欲知足,头陀第一;或者,佛陀也曾经称赞过尊者舍利弗,说他持戒多闻,少欲知足。所以,少欲知足的这件事情,的确在某种的程度上来讲,也是对于行者修行得力、降伏性障的一个称赞之词。可是在佛教里面,谈的这些关于解脱方面的道理,其实它的层次是远远超过所谓的少欲知足的层次。因为少欲知足可以让我们减少目前 | 三摩地 2018-07-22 |
|
如《杂阿含经》卷16中的开示:如甲上土,如是众生人道中没,还生人道中者亦如是;如大地土,其诸众生从人道中没,生地狱中者亦如是;如地狱,如是畜生、饿鬼亦尔。因此人趣舍报之后,出生为鬼道众生的比例,比出生为人要多很多倍;加上鬼道众生寿命很长,因此鬼道众生之数量极多。虽然如此诸位听闻六道轮回的正知见之后,大家就知道已经往生的祖先,他们不一定是在鬼道之中;因 | 三摩地 2018-07-22 |
|
《杂阿含经》卷四十七曾记载,有两位阿罗汉,名跋迦梨及阐陀,因为身上痛苦极难忍受,想求刀自杀,于自我了断以后,佛记这两位阿罗汉入无余涅槃。从《杂阿含经》开示得知:一者、跋迦梨及阐陀两位比丘是阿罗汉,而且是定性的阿罗汉,最终是要入无余涅槃的;二者、因为阿罗汉身上患病,导致身体病痛难以忍受,所以求刀将自己灭掉,而入无余涅槃。也就是说,必须是定性的阿罗汉身 | 三摩地 2018-07-22 |
|
例如,佛陀在《杂阿含经》中有开示说:何法有故名色有?何法缘故名色有?即正思惟,如实、无间等生:识有故名色有,识缘故有名色有。我作是思惟时,齐识而还,不能过彼。(《杂阿含经》卷12)名色,简单来说就是五蕴;色就是色蕴等色法,名就是识蕴等心法以及受、想、行蕴等心所有法。上面这段就是在谈论:五蕴身的因缘是什么?佛陀不断地往前追寻五蕴的根本,最后发现到生命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在《杂阿含经》曾这样记载着,有一天世尊入王舍城乞食,在途中遇见一位在家人,名为阿支罗迦叶,缠着世尊为他开示。世尊为他开示后,阿支罗迦叶得法眼净;阿支罗迦叶非常高兴,请求世尊收他为在家的优婆塞。不久之后阿支罗迦叶被一只为了保护子牛的母牛攻击而死,死时诸根清净颜色鲜白。有很多比丘听到这个消息,便向佛禀白,佛便告诉大众:阿支罗迦叶已经般涅槃了!而且佛还交 | 三摩地 2018-07-22 |
|
(《杂阿含经》卷32)佛陀告诉一位在外道法中学习的聚落主:“如来具足了福慧圆满的十号功德,出现在充满著老病死苦的世间,佛陀常为众生说法教化,呵责杀生的过失,赞叹不杀;呵责偷盗、邪淫、妄语的过失,赞叹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的功德。”因为众生虽然不喜爱老病死苦,但是却不能忆念已经承受的,或者必定会承受的老病死苦,反而造作产生更多苦果的杀盗淫妄种 | 三摩地 2018-07-22 |
|
因此能够跟有钱的菩萨结婚共享福报,某种程度也是往昔常布施、广结善缘或常供佛的结果!三、自己努力赚钱实现福报:赚钱的方法有很多种:自己开公司、自己做生意或自己投资或去上班赚钱获取高薪!百分之八十的人都是上班领薪水!少数人是自己当老板!那之前葛格我提到经典中的故事,周利盘特比丘在往昔当乞丐时,他听了释迦菩萨的教导,因此开始做生意赚钱,经过四个月就致富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又,《杂阿含经》三三、九二七等规定,在家居士应该具足五个条件,称为五法具足,那就是:第一、信具足,第二、戒具足,第三、施具足,第四、闻具足,第五、慧具足。《维摩诘经》菩萨品中,尊称维摩诘为居士;而据罗什、智者、玄奘等大师的解释,维摩诘是东方阿阏佛国的一生补处菩萨,示现在家相化度众生。由此可见,一位名副其实的居士,便该是一位大乘的菩萨,是菩萨道的忠实 | 三摩地 2018-07-22 |
|
四阿含经即《长阿含经、中阿含经、增一阿含经、杂阿含经》;七论婆沙者谓:《集异门足论、法蕴足论、施设足论、识身足论、品类足论、界身足论、发智论》等七论,再加《大毘婆沙论》。《阿毘昙心论》乃由法胜论师就《大毘婆沙论》择要别撰者;其后法救论师又嫌《阿毘昙心论》太过简略,乃为增补成为《杂阿毘昙心论》。后复有世亲论师出世,于回小向大前,专弘此宗,依《杂阿毘昙 | admin 2018-07-22 |
|
(《杂阿含经》卷3)这就是《杂阿含经》里面所说的道理。也就是说,什么叫作色?这个色法呢——这个色阴所摄的色法,事实上它是被我们所领受的,叫作色受阴。这个色受阴,它是一切的四大——就是地、水、火、风,还有四大所造的色。然后它最后也说,四大、还有四大所造的一切色,它是苦的、它是无常的、它是变易之法。它就已经在描述了现代物理学所说的一 | 三摩地 2018-07-22 |
|
例如,佛陀在《杂阿含经》中有开示说:何法有故名色有?何法缘故名色有?即正思惟,如实、无间等生:识有故名色有,识缘故有名色有。我作是思惟时,齐识而还,不能过彼。(《杂阿含经》卷12)名色,简单来说就是五蕴;色就是色蕴等色法,名就是识蕴等心法以及受、想、行蕴等心所有法。上面这段就是在谈论:五蕴身的因缘是什么?佛陀不断地往前追寻五蕴的根本,最后发现到生命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大般涅槃经》卷三)同样在另外一部经里面,《杂阿含经》里面,佛陀也跟们说:一切行无常,悉皆生灭法,有生无不尽,唯寂灭为乐。(《杂阿含经》卷三十四)这个是寂灭为乐这个四个字的出处。我们从《大般涅槃经》里面的,所谓的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这件事情来讲。佛陀在这一段里面最后讲到说此则是我最后教也,有些人就会误会了,以为说,因为最后讲的这 | 三摩地 2018-07-22 |
|
《杂阿含经》中记载:【尔时世尊入城乞食。时,有众多比丘亦入王舍城乞食,闻有传说:阿支罗迦叶从世尊闻法,辞去不久,为牛所触杀;于命终时,诸根清净,颜色鲜白。诸比丘乞食已,还出,举衣钵,洗足,诣世尊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我今晨朝众多比丘入城乞食,闻阿支罗迦叶从世尊闻法、律,辞去不久,为护犊,牛所触杀。于命终时,诸根清净,颜色鲜白。世尊! | 三摩地 2018-07-22 |
|
’(《别译杂阿含经》卷8)这一段中这样说:说什么叫作优婆塞信?优婆塞信就是指说,归依三宝在家修学以清净信而安住于佛法的男众,就称为优婆塞信。佛陀告诉释摩男说:假如这一位男众,对于如来成就真实功德能利益众生,这个部分深生信心而能够安住于信心中,终究不会被在佛门中的假出家人、或是外道的修行人、或是欲界天人、或是天魔、或者是色界天的天人,乃至于是人间 | 三摩地 2018-07-22 |
|
】(《杂阿含经》卷三十二)这一段的大意是说:在末法时代,佛法灭亡的原因,不是由于心性不良的恶众生,喜好贪欲又多行各种恶事而造成佛法的灭亡,主要是由于相似佛法的盛行。这些相似佛法表面上听起来,看起来好像是佛法,实际上却是以表相包装的邪法,这种邪法是没有办法让修学的人得到解脱的功德以及受用的。这种相似佛法,普遍为众生所接受而取代真正佛法的精深内涵的话, | 三摩地 2018-07-22 |
|
众生之内涵,如《杂阿含经》卷六,佛告罗陀比丘:于色染着缠绵,名曰‘众生’;于受、想、行、识染着缠绵,名曰‘众生’。《杂阿含经》卷四十五,尸罗比丘尼又云:诸阴(五蕴)因缘合,假名为‘众生’。佛教所说之有情、众生,一般是指具有色身以及与色身相应的心识,能够完成一定的生理、心理等活动的生灵,类似今人所说的动物。至于植物,植物 | 三摩地 2018-07-22 |
|
——《杂阿含经》卷12),可是因为他能够观见,三界六道里面的一切境界,所以他把三界六道里面的一切的贪着、欲爱都灭尽后,他就可以知道:他于未来世一定可以究竟解脱。所以三明六通的阿罗汉,也是以实证的方法解脱于三界。我们从这里也可以看到,阿罗汉的所证是有上的!譬如慧解脱,他还是有上的,有俱解脱在他上面,也还有三明六通在他上面。所以我们知道阿罗汉, | 三摩地 2018-07-22 |
|
关於受生人间的业因,在《杂阿含经》卷三十七:“若行不善业则生地狱,後若转生人中则受诸难,又若行十善业则得生天上,後若转生人中可免诸难。”所以,《法华文句》说道:“五戒为人,十善生天。”过去生若能遵守五戒,终生奉行,来生可得人趣之果报。 阿修罗道以好战出名的阿修罗道,因有福报而没有德性有的说法只是将他纳入鬼神中,或说是堕落的天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