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五戒  成佛之道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所以佛在《杂阿含经》卷25曾开示:【贪著利养是烦恼,而此烦恼正是坏鼓、毁正、消海、坏山、破城、拔树、毁禅定智慧、断戒璎珞、污染正道。】(《杂阿含经》卷25)也就是说,贪著利养的缘故,无法受持佛的戒律,本身已经不清净,于是大众对佛门产生负面的看法,导致众生不护持佛教;佛所说的,就会渐渐消失于无形。然而目前佛教界有很多人追求世俗第一,譬如追求徒众第一、寺庙盖 三摩地

2018-07-23

”(《杂阿含经》卷九)也就是说,小如细菌所具有极微劣的意识,或者人间具有的五俱意识、独头意识,乃至于无色界最微细的非想非非想天的意识,仍然是意根法尘相接触而有的法,是被生的法,是生灭的法,不是常住法。因此,如果有人主张“意识细心就是常住法”,或者有人主张“意识细心、意识极细心就是真心”,乃至有人主张“第七意识、第八意识 三摩地

2018-07-23

】《(杂阿含经》卷十二第298经)语译如下:【缘受而有爱的意思,那个法为何名为贪爱?是说三种贪爱:欲界爱、色界爱、无色界爱。缘於爱而有取的意思,什么法说为取呢?就是四取:欲取、见取、戒禁取、我取。缘取才会出生后有的意思,是什么名为后有呢?后有就是三有:欲界有、色界有、无色界有。缘后有而有出生的意思,什么是出生呢?如果种种的众生,他们拥有各不相同的色身 三摩地

2018-07-23

”(《杂阿含经》卷九)也就是说,小如细菌所具有极微劣的意识,或者人间具有的五俱意识、独头意识,乃至于无色界最微细的非想非非想天的意识,仍然是意根法尘相接触而有的法,是被生的法,是生灭的法,不是常住法。因此,如果有人主张“意识细心就是常住法”,或者有人主张“意识细心、意识极细心就是真心”,乃至有人主张“第七意识、第八意识 三摩地

2018-07-23

】不唯《楞严经》如是说,在《别译杂阿含经》卷7:【佛告之曰:「聚落主!是故当知:一切种种苦恼之生,皆由于欲,悉因于欲,欲为根本。」】欲界一切苦恼之出生原因都是因为欲,因此修证禅定主要是「断除男女欲之心」为根本。很多人努力在修证禅定,不知道在心下手,因此常常功败垂成,无法实证初禅的证境。大德若欲了解所引《楞严经》之意,平实导师所著《楞严经讲记》已经陆 三摩地

2018-07-23

”《杂阿含经》“如是比丘,精勤方便,肌肤瘦损,筋连骨立,不舍善法,乃至未得所应得者,不舍精进,常摄其心,不放逸住。”评曰,所应得须知,应得者何事,据此经,则应得尽诸漏,证三明六通成声闻果,若今所期,则应得圆悟心宗,证一切种智成无上佛果。《阿含经》“乃至成就三明,灭除暗冥,得大智明,皆由精勤修习乐静独居,专念不休之所致也。” 三摩地

2018-07-23

——《别译杂阿含经卷十二》★欲为畜生行,以欲还自殃。溷虫在臭中,不知为处难。如虫在冥中,不知东以西。结着于淫欲,盖此亦虫伦。淫既不见道,日夜种罪根。——《优填王经》★如来不赞叹,凡夫所行欲,离欲及贪爱,及成天人师。——《大宝积经卷一○六》★我之夫妇譬如飞鸟,暮栖高树,同共止宿,须臾之间,及明早起,各自飞去,行求衣食。有 三摩地

2018-07-23

杂阿含经》卷46片段导读尔时。舍卫国有长者。名摩诃男。命终无有儿息。波斯匿王以无子.无亲属之财。悉入王家。波斯匿王日日挍阅财物。身蒙尘土。来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舍卫国有个叫摩诃男的人死了,因为他没有子息也没有亲眷,所以他的财产被充了国库,因为财产太多,波斯匿王天天都去清点,搞得身蒙尘土,大感疲劳。)尔时。世尊告波斯匿王。大王。从何所来。身 三摩地

2018-07-23

譬如,世尊在《杂阿含经》当中有过这样子的开示: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根,何等为五?谓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何等为信根?若圣弟子于如来发菩提心所得净信心,是名信根;何等为精进根?于如来发菩提心所起精进方便,是名精进根;何等念根?于如来初发菩提心所起念根;何等为定根?于如来初发菩提心所起三昧,是名定根;何等为慧根?于如来初发菩提心所 三摩地

2018-07-23

杂阿含经》卷30:【佛告释氏难提:「若于四不坏净一切时不成就者,我说是等为外凡夫数。」】《大正藏》册2,页218,上14-16。44二乘人对于大乘禅宗公案的真实性是完全信受,因为定性二乘人相信有第八识真我如来藏可以亲证,只是因为自己心量、戒德、智慧太小不愿广行菩萨道,因此不愿起心参究,但因相信大乘禅宗公案,所以亦将之记载于阿含部经典之中。-------中国禅宗探源( 三摩地

2018-07-23

----《杂阿含经》卷12。虽然说这三个受,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这个分类也许乍听之下好像有点粗略;实际上我们可以发现,在世间所经历的一切受,都不出于这三个受的范围。并且这三个受还有一个特性,就是当我们有苦受的时候,其实是没有乐受的;当我们有乐受的时候,其实没有不苦不乐受跟苦受的。有些人也许会说:我们有许多的受,其实都是苦乐相杂的。那是因为其心思还非常 三摩地

2018-07-23

但其实古今的情况差别不大,譬如《杂阿含经》卷八云:如内入处,如是外入处色、声、香、味、触、法;眼识,耳、鼻、舌、身、意识;眼触,耳、鼻、舌、身、意触;眼触生受,耳、鼻、舌、身、意触生受;眼触生想,耳、鼻、舌、身、意触生想;眼触生思,耳、鼻、舌、身、意触生思;眼触生爱,耳、鼻、舌、身、意触生爱。这就是坠于识阴所有的境界中,将识阴的情境加以执取而不肯放 三摩地

2018-07-23

——《杂阿含经》卷12),可是因为他能够观见,三界六道里面的一切境界,所以他把三界六道里面的一切的贪着、欲爱都灭尽后,他就可以知道:他于未来世一定可以究竟解脱。所以三明六通的阿罗汉,也是以实证的方法解脱于三界。我们从这里也可以看到,阿罗汉的所证是有上的!譬如慧解脱,他还是有上的,有俱解脱在他上面,也还有三明六通在他上面。所以我们知道阿罗汉, 三摩地

2018-07-23

辨正5、《杂阿含经》卷九,【佛告比丘﹕「眼因缘色,眼识生﹔所以者何?若眼生,一切眼、色因缘故。耳声因缘、鼻香因缘、舌味因缘、意法因缘意识生,所以者何﹖诸所有意识,彼一切皆意法因缘生故。……」】此中佛已具说意识觉知心,包括离念灵知,皆是因于意根(第七识)及法尘相触之因缘而生﹔意识既是有生之法,则必有灭,故于眠熟、闷绝、死亡、入无心定、入灭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佛在《杂阿含经》卷25曾开示:【贪著利养是烦恼,而此烦恼正是坏鼓、毁正、消海、坏山、破城、拔树、毁禅定智慧、断戒璎珞、污染正道。】(《杂阿含经》卷25)也就是说,贪著利养的缘故,无法受持佛的戒律,本身已经不清净,于是大众对佛门产生负面的看法,导致众生不护持佛教;佛所说的,就会渐渐消失于无形。然而目前佛教界有很多人追求世俗第一,譬如追求徒众第一、寺庙盖 三摩地

2018-07-23

杂阿含经》卷二十八第七八三经一时,佛住拘睒弥国瞿师罗园。尔时,尊者阿难亦在彼住。有异婆罗门来诣尊者阿难所,与尊者阿难共相问讯慰劳。问讯慰劳已,退坐一面,白尊者阿难:‘欲有所问,宁有闲暇为记说不?’阿难答言:‘随汝所问,知者当答。’婆罗门问:‘尊者阿难!何故于沙门瞿昙所出家修梵行?’阿难答言:‘婆罗门!为断故。&rs 三摩地

2018-07-23

在书上说,三果人好像是一支射出去的箭,它直接射向于解脱,不会再回头了,因此三果人叫作不还果,这就是佛在《杂阿含经》中所说的:离贪欲、心解脱,得身作证。这就是形容三果人已经离开了欲界的爱,心善于解脱,所以又叫作心解脱。又因为发起初禅,有境界受的原因,所以得以自身而作证。说到这里,我们已经把初果到三果的道理,简略的为各位报告一遍了,由于现在是末法时代, 三摩地

2018-07-23

杂阿含经》卷二十八第七八三经:一时,佛住拘睒弥国瞿师罗园。尔时,尊者阿难亦在彼住。有异婆罗门来诣尊者阿难所,与尊者阿难共相问讯慰劳。问讯慰劳已,退坐一面,白尊者阿难:‘欲有所问,宁有闲暇为记说不?’阿难答言:‘随汝所问,知者当答。’婆罗门问:‘尊者阿难!何故于沙门瞿昙所出家修梵行?’阿难答言:‘婆罗门!为断故。& 三摩地

2018-07-23

兹举出世尊在《杂阿含经》卷27提到长养睡眠盖的原因有五,如所示:【何等为睡眠盖食?有五法。何等为五?微弱、不乐、欠呿、多食、懈怠。于彼不正思惟,未起睡眠盖令起,已起睡眠盖能令增广,是名睡眠盖食。】(CBETA,T02,no.99,p.192,b4-7)同卷世尊又开示如何让这个睡眠盖不长养呢?也就是对于睡眠盖长养的原因能够明照思惟其过患,如经说:【何等为睡眠盖不食?彼明照思惟,未 三摩地

2018-07-23

能这样如法修行的话,才是佛陀来世间传授佛法的本意啊!《杂阿含经》卷一:【佛告比丘:善哉!善哉!汝今欲知如来所说法师义耶?佛告比丘:若于色,说是生厌、离欲、灭尽、寂静法者,是名法师;若于受、想、行、识,说是生厌、离欲、灭尽、寂静法者,是名法师,是名如来所说法师。】(原标题:伏烦恼与断烦恼)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