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五戒  成佛之道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譬如在《杂阿含经》卷19中有这样的一则记载:【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乃至尊者大目犍连言:我于路中见一大身众生,比丘之像,皆著铁叶以为衣服,举体火然,亦以铁钵,盛热铁丸而食之。乃至佛告诸比丘:此众生者,过去世时,于此舍卫国,迦叶佛法中,出家作比丘,作摩摩帝,恶口形名诸比丘,或言此是恶秃,此恶风法,此恶衣服,以彼恶口故,先住者去,未来不来,缘斯罪故 admin

2020-02-19

譬如在《杂阿含经》卷19中有这样的一则记载:【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乃至尊者大目犍连言:“我于路中见一大身众生,比丘之像,皆著铁叶以为衣服,举体火然,亦以铁钵,盛热铁丸而食之。”乃至佛告诸比丘:“此众生者,过去世时,于此舍卫国,迦叶佛法中,出家作比丘,作摩摩帝,恶口形名诸比丘,或言此是恶秃,此恶风法,此恶衣服,以彼恶口故,先住者 admin

2020-02-19

这样的罪业有多严重呢?在《杂阿含经》里面有提到:有一次佛住在舍卫国的时候,大目犍连尊者早上托钵回来,路上看到了一位现童子相的鬼神,身体非常的巨大,两边的腋下各有一个燃烧着火的轮子,把这个鬼神托起来在天空飞行;听起来好像很威风,但是他一边飞一边大声的哭嚎着。目犍连尊者回来以后,就请问佛其中的原因。佛说:那是在迦叶佛时代的一位小沙弥,有施主供养了石蜜饼 admin

2020-02-19

” 另外,世尊在《杂阿含经》中明明说:“佛告比丘:‘……诸所有意识,彼一切皆意法因缘生。’”(《杂阿含经》卷九)达赖却硬要说:“而细意识却永远存在。” 像这样自己不懂佛法的意涵,却随意批评佛陀的说法,甚至违背佛陀的圣教,颠倒说法,这就是很明显地在谤佛、谤法。我们仔细检验达赖各本书中的说法之后, admin

2020-02-19

】《杂阿含经》卷8云:【眼触生想,耳鼻舌身意触生想。】白话语译如下:【眼根与眼识触色尘而出生了对境界的了知,耳根与耳识、鼻根与鼻识、舌根与舌识、身根与身识、意根与意识触声尘乃至法尘而出生了各自对境界的了知。】因此,想阴的范围并不是只局限在语言文字的思惟想法上,在《阿含经》中也说想阴就是觉知,也就是指六识在六根的配合下对六尘直接的了知,这种了知是在语 admin

2020-02-18

同样这一句佛语开示,菩萨与声闻、缘觉所领会和现观的,却是迥然不同,声闻、缘觉圣人都会将这句开示中的法字解释成世俗谛法,而菩萨则是将这个法字依照佛陀所开示的真实义来解释为胜义谛如来藏;而这个缘起法的甚深真实义理,世尊在《杂阿含经》中演说十因缘与十二因缘观的关联时,早已经隐覆密意而说,只是二乘圣人不能如实了知罢了;如同在大乘经典《维摩诘所说经》中的赞佛 admin

2020-02-18

关于本识,《杂阿含经》卷5中说:【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尔时有外道出家名仙尼,来诣佛所,恭敬问讯,于一面坐。白佛言:世尊!先一日时,若沙门、若婆罗门、若遮罗迦、若出家,集于希有讲堂,如是义称:‘富兰那迦叶为大众主,五百弟子前后围遶。其中有极聪慧者、有钝根者,及其命终,悉不记说其所往生处。复有末迦梨瞿舍利子为大众主,五百弟子前后围绕 admin

2020-02-18

我们来看下面这一段经文,《杂阿含经》(第892号):尔时,佛告诸比丘:有内六入处。云何为六?谓眼内入处,耳、鼻、舌、身、意内入处。(《杂阿含经》卷31)那个时候世尊就告诉了比丘们:比丘啊!有内六入处这样的法,是哪六个呢?就是眼内入处、耳内入处、鼻内入处、舌内入处、身内入处及意的内入处。如果能够于此六法观察忍,意思是说如果能够对于这六个内入法,详加观行, admin

2020-02-18

杂阿含经》卷三云:【缘意及法,生意识。】于声闻罗汉所造之论中亦皆如是说,不一一尽举。[2]唯有师承自天竺密教的黄教应成派中观师,譬如宗喀巴、阿底峡、寂天、月称、安慧、佛护及历代达赖喇嘛们,以及人间佛教的印顺等人,才会公然主张意识心不是生灭法。昭慧近年来摆脱印顺的意识细心常住说,另创业果报系统常住说,作为业种的收藏者,以她自己不知不证的业果报系统新说 admin

2020-02-18

在《阿含》诸经中,即是识入胎之识(《长阿含经》《中阿含经》)丶齐识而还之识(《杂阿含经》),以《阿含经》已隐喻这如来藏。如来藏本来自有,性如金刚,即心经所说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佛说众生皆有佛性;亦即禅宗参禅证悟的标的。三乘菩提皆以如来藏为核心而演述。他是法界实相,是佛法的根基,是众生成佛的基础,一切修行皆离不开如来藏。若否定不生不灭的如来藏,若无常 admin

2020-02-18

这个道理与佛在《杂阿含经》卷3中开示的一样,经文如下:是故,比丘!所有诸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皆非我、非异我、不相在。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杂阿含经》卷3)解释如下:所以,多闻圣弟子看见种种的色法,譬如已经过去的色法、未来会出现的色法、现前的色法、五脏六腑等内色、山河大地等外色、粗糙的 admin

2020-02-18

又《杂阿含经》卷21中,也有相同的内容如下:【复问:尊者!有几法,若人舍身时,彼身尸卧地;弃于丘冢间,无心如木石?答言:长者!寿暖及与识,舍身时俱舍;彼身弃冢间,无心如木石。复问:尊者!若死、若入灭尽正受,有差别不?答:舍于寿暖,诸根悉坏;身命分离,是名为死。灭尽定者,身口意行灭,不舍寿命,不离于暖;诸根不坏,身命相属。此则命终、入灭正受差别之相。】 admin

2020-02-18

(经文出自《杂阿含经》卷5)------《三乘菩提之阿含正义(一)》<第95集命根与本识(下)>正仁老师 admin

2020-02-18

接着我们来看,在《杂阿含经》卷11中的开示:【于空诸行当知,当喜、当念空诸行;常、恒,住不变易法,空无我、我所。】(《杂阿含经》卷11这段经文在平实导师《阿含正义》第三辑中的语译为:【对于空掉眼根、色尘、眼识及心所法的种种行阴的内容,是应当了知的;……心中要记得常而恒住的身中真实我,住于这个不变易法之中,住在蕴处界空的无我、无我所境界中。】 admin

2020-02-18

而,比丘们!缘于无常缘而生起的意识,哪里有常的呢?相对于中国佛教《杂阿含经》卷9的翻译:佛告比丘:眼因缘色,眼识生。所以者何?若眼识生,一切眼、色因缘故。耳声因缘、鼻香因缘、舌味因缘、意法因缘意识生,所以者何?诸所有意识,彼一切皆意、法因缘生故。是名比丘!眼识因缘生,乃至意识因缘生。经过两经的一致内容可以知道,识阴等六识都是属于根尘二法为缘而出生的 admin

2020-02-18

又譬如《杂阿含经》卷2佛对识阴的开示说:【别知相是识受阴。何所识?识色,识声、香、味、触、法,是故名识受阴。】(《杂阿含经》卷2)这时也是将各各领受及了别六尘的六识定义为识阴,称为识受阴。所以识阴一定是能熏习的心,这是因为识阴有面对六尘各别加以了知、识别的功能,才能经由各别的了知而生起憎厌或好乐的心行,经历了憎厌或好乐的心行后,在心行结束之前都没有反 admin

2020-02-18

杂阿含经》卷2说道:名色因、名色缘,是故名为识阴。所以者何?若所有识,彼一切名、色缘故。(《杂阿含经》卷2)这里明确定义,识阴等六识都是名色所缘,依眼根与色尘而生的识,是出生后专门了别色尘的心,就依眼根而称为眼识;依意根与法尘而生的识,专门了别法尘,也能了别其余五尘,依所缘的意根就被称为意识。离念灵知也是必须有正常的根与尘才能出生、才能成就,也正是 admin

2020-02-18

】(《杂阿含经》卷3)好!在这里,佛说什么叫作五蕴的蕴集、色法的蕴集、受想行识的蕴集呢?比方说,因为有了眼根与色法,眼识才会出生,根、尘、识三者和合所以有了触,有了触就会有受,有受就会有爱,然后就这样子辗转的各种大苦的蕴集就出生了,这是名与色的蕴集。也就像这样子,缘于耳鼻舌身而生识,缘于意根与法尘而生意识,然后生大苦蕴集,这就是名色之集,是受、想、 admin

2020-02-18

所以在《杂阿含经》中,世尊详细地将十因缘与十二因缘并排在前后同一节、同一次说法会中,详加解释了因缘门观行断结、流转以及还灭之法。我们先来看流转门的部分: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忆宿命未成正觉时,独一静处,专精禅思。作是念:‘何法有故老死有?何法缘故老死有?’即正思惟生,如实、无间等:生有故老死有,生缘故老死有。如是,有、取、爱、受、触、六入处 admin

2020-02-18

在《杂阿含经》中说到:(婆罗门)至世尊所,问讯安不,却坐一面,白世尊曰:沙门瞿昙!何论何说?佛告婆罗门:我论因、说因。又白佛言:云何论因?云何说因?佛告婆罗门: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杂阿含经》卷2)佛所说的法,是以万法的因为前提,然后才能说从因所出生的缘;如果不知因、不证因,那么根本就不是佛法了!但这正 admin

2020-02-18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