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五戒  成佛之道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例如在《杂阿含经》卷九中:【佛告比丘:眼因缘色,眼识生。所以者何?若眼识生,一切眼色因缘故。耳声因缘、鼻香因缘、舌味因缘、意法因缘意识生,所以者何?诸所有意识,彼一切皆意、法因缘生故。是名比丘!眼识因缘生,乃至意识因缘生。】(《杂阿含经》卷九)也就是说,六识的见闻觉知性,要有六根、六尘为缘才能够出生运作,所以觉知心虚妄,当然不可能是真实的自我。但这 三摩地

2018-07-21

我们从《杂阿含经》卷八来说:缘眼、色,眼识生。……如是耳、鼻、舌、身,意、法缘生意识。(《杂阿含经》卷八)也就是说,你的前六识都是因为由六根去接触六尘而才出生。从这样的一个生起的次第,我们再回头来看因六界便有六处,事实上这个六界的识在六处出生之前就有了。所以从这个次第来看,事实上六识是在后面,因为要有这个六识,必须要有六处去接触六尘,所 三摩地

2018-07-21

为什么?因为佛在《杂阿含经》卷四十六中已经开示:一切众生、一切虫、一切神,生者辄死,终归穷尽,无有一‘生而不死者’。(《杂阿含经》卷四十六)佛陀开示:只要有五阴身的出生,包括了一切众生、一切虫、一切天神等等,未来就会死,没有一个可以不死的。所以说,只要有生,未来一定会死,没有不死的,只是时间长与短而已。譬如世间人,如果不中夭的话,最多是百 三摩地

2018-07-21

杂阿含经》卷第二百八十九经:「不可于识系我、我所。所以者何?四大色身或见十年住,二十、三十乃至百年;若善消息,或复小过;彼心、意、识,日夜时刻须臾转变,异生异灭;犹如猕猴游林树间,须臾处处攀捉枝条,放一取一;彼心、意、识亦复如是,异生异灭。」(6-3,p.394)(二)大乘法中所谓之「心意识」乃指第八、七、六三识。是故「离心意识」即是舍离第八识心体中之阿赖 三摩地

2018-07-21

譬如《杂阿含经》卷十四中,世尊开示说:【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思量、若妄想者,则有使攀缘识住;有攀缘识住故,入于名色;入名色故,有未来世生老病死、忧悲恼苦,如是纯大苦聚集。……】(《杂阿含经》卷十四)前面这段的意思是说,如果有思量性不灭、如果有虚妄想不灭的话,则有结使攀缘之第八识存在;因为这个具有结使攀缘之第八识存在的缘故,所以进入母胎 三摩地

2018-07-21

又佛在初转法轮曾谈到苦之本际,这个苦之本际也就是如来藏,为什么?佛在《杂阿含经》如是开示:【尔时,佛告诸比丘:于无始生死,无明所盖,爱结所系,长夜轮回,不知苦之本际。】(《杂阿含经》卷十)解释如下:尔时,佛告诸比丘,众生在没有开始的生死海中,为无明所遮盖,为贪爱的结使所系缚,在漫漫长夜里轮回不已,不知能出生苦的本际。由于众生不了知苦都是以本际为因, 三摩地

2018-07-21

那释迦牟尼佛祂也说天道,所以佛陀在《杂阿含经》卷三十里面,祂就有说:【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种诸天天道,未净众生令净,已净者重令净。何等为四?谓圣于佛不坏净,于法、僧不坏净,圣戒成就,是名四种诸天天道,未净众生令净,已净者重令净。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杂阿含经》卷三十)也就是说,在这个 三摩地

2018-07-21

这个道理与佛在《杂阿含经》卷3中开示的一样,如下:是故,比丘!所有诸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皆非我、非异我、不相在。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杂阿含经》卷3)解释如下:所以,多闻圣看见种种的色法,譬如已经过去的色法、未来会出现的色法、现前的色法、五脏六腑等内色、山河大地等外色、粗糙的色法、微 三摩地

2018-07-21

那在《杂阿含经》里面,佛又说:【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当为汝等说法,初、中、后善,善义善味,纯一清净,梵行清白,所谓大空法经。谛听!善思!当为汝说。云何为大空法经?所谓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谓缘无明行,缘行识,乃至纯大苦聚集。】(《杂阿含经》卷十二)这里佛就是在讲十二因缘法。十二因缘法为什么称为《大空法经》呢?十二因缘是依什么而有的呢?十二因缘其实 三摩地

2018-07-21

意识不能入胎,《杂阿含经》卷九,佛告比丘“诸所有意识,彼一切皆意(意根)、法(法尘)因缘生故”。在受精卵阶段,没有五根,便没有六入,无六入便无识蕴的现起,故受精卵没有意识,更不存在意识能入胎的说法,此能入胎的“识”当然是指第八识。2、误会阿赖耶识不存在,仅仅是一个名词概念依佛教教理第八识阿赖耶识不仅仅是一个名词概念,第八识是真实 三摩地

2018-07-21

意识不能入胎,《杂阿含经》卷九,佛告比丘诸所有意识,彼一切皆意(意根)、法(法尘)因缘生故。在受精卵阶段,没有五根,便没有六入,无六入便无识蕴的现起,故受精卵没有意识,更不存在意识能入胎的说法,此能入胎的识当然是指第八识。2、误会阿赖耶识不存在,仅仅是一个名词概念依佛教教理第八识阿赖耶识不仅仅是一个名词概念,第八识是真实存在、可证的法,如《华严经》 三摩地

2018-07-21

但其实古今的情况差别不大,譬如《杂阿含经》卷八云:如内入处,如是外入处色、声、香、味、触、法;眼识,耳、鼻、舌、身、意识;眼触,耳、鼻、舌、身、意触;眼触生受,耳、鼻、舌、身、意触生受;眼触生想,耳、鼻、舌、身、意触生想;眼触生思,耳、鼻、舌、身、意触生思;眼触生爱,耳、鼻、舌、身、意触生爱。这就是坠于识阴所有的境界中,将识阴的情境加以执取而不肯放 admin

2018-07-21

杂阿含经》卷二十八第七八三经:“一时,佛住拘睒弥国瞿师罗园。尔时,尊者阿难亦在彼住。有异婆罗门来诣尊者阿难所,与尊者阿难共相问讯慰劳。问讯慰劳已,退坐一面,白尊者阿难:‘欲有所问,宁有闲暇为记说不?’阿难答言:‘随汝所问,知者当答。’婆罗门问:‘尊者阿难!何故于沙门瞿昙所出家修梵行?’阿难答言:‘婆罗门!为 admin

2018-07-21

譬如,世尊在《杂阿含经》当中有过这样子的开示: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根,何等为五?谓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何等为信根?若圣于如来发菩提心所得净信心,是名信根;何等为精进根?于如来发菩提心所起精进方便,是名精进根;何等念根?于如来初发菩提心所起念根;何等为定根?于如来初发菩提心所起三昧,是名定根;何等为慧根?于如来初发菩提心所起智慧,是名 三摩地

2018-07-21

譬如,世尊在《杂阿含经》当中有过这样子的开示: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根,何等为五?谓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何等为信根?若圣于如来发菩提心所得净信心,是名信根;何等为精进根?于如来发菩提心所起精进方便,是名精进根;何等念根?于如来初发菩提心所起念根;何等为定根?于如来初发菩提心所起三昧,是名定根;何等为慧根?于如来初发菩提心所起智慧,是名 三摩地

2018-07-21

譬如,世尊在《杂阿含经》当中有过这样子的开示: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根,何等为五?谓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何等为信根?若圣于如来发菩提心所得净信心,是名信根;何等为精进根?于如来发菩提心所起精进方便,是名精进根;何等念根?于如来初发菩提心所起念根;何等为定根?于如来初发菩提心所起三昧,是名定根;何等为慧根?于如来初发菩提心所起智慧,是名 三摩地

2018-07-21

辨正5、《杂阿含经》卷九,【佛告比丘﹕「眼因缘色,眼识生﹔所以者何?若眼生,一切眼、色因缘故。耳声因缘、鼻香因缘、舌味因缘、意法因缘意识生,所以者何﹖诸所有意识,彼一切皆意法因缘生故。……」】此中佛已具说意识觉知心,包括离念灵知,皆是因于意根(第七识)及法尘相触之因缘而生﹔意识既是有生之法,则必有灭,故于眠熟、闷绝、死亡、入无心定、入灭 三摩地

2018-07-21

但其实古今的情况差别不大,譬如《杂阿含经》卷八云:如内入处,如是外入处色、声、香、味、触、法;眼识,耳、鼻、舌、身、意识;眼触,耳、鼻、舌、身、意触;眼触生受,耳、鼻、舌、身、意触生受;眼触生想,耳、鼻、舌、身、意触生想;眼触生思,耳、鼻、舌、身、意触生思;眼触生爱,耳、鼻、舌、身、意触生爱。这就是坠于识阴所有的境界中,将识阴的情境加以执取而不肯放 三摩地

2018-07-21

(《杂阿含经》卷十四)所以,佛陀的这个十号是:如来、应供阿罗汉、无上正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陀以及世尊。我们分别来说明一下这十号的内涵,简略的来说明。我们先说如来这个名称,以如来这个名称来显示佛陀名为如来的这个功德,因此我们引一段《菩萨优婆塞戒经》当中的一段开示来说明。经上说:如来世尊修空三昧、灭定三昧、四禅、慈 三摩地

2018-07-21

然此理无有,是以大藏经经典俱在,佛皆有说,以是因缘,应知所以小乘经典必至不知涅盘者而说其证涅盘,完全由大慈世尊施设方便,令诸众生修学,方便为大乘教法之基!所以方有三转法轮,否则法轮一转已足,何至于三转?印顺法师,以为二转三转,诸转法轮都不是究竟法义,所以「唯名」「虚妄」加之,真可谓大胆已极,将佛陀所说的大乘法义,批驳成为名实不符,更因不知如来旨趣, 三摩地

2018-07-21

 «上一页   1   2   …   3   4   5   6   7   8   9   …  10   11   下一页»   共219条/11页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