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也就是在说“成佛”即是“成阿罗汉”,佛就是阿罗汉,阿罗汉就是佛,二者是一样的,只是为适应不同众生而作不同名相、不同称呼罢了,因为《杂阿含经》卷六(一二三经)说:“罗陀比丘……自知作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成阿罗汉。’”21 又《杂阿含经》卷二(三十三经)也 | admin 2024-06-15 |
|
究其原因,则是因越近末法时代,众生之善根越见减少所致,是故如来于《杂阿含经》卷三十二说:「如是,迦叶!命浊、烦恼浊、劫浊、众生浊、见浊,众生善法退减故,大师为诸声闻多制禁戒,少乐习学。迦叶!譬如劫欲坏时,真宝未灭,有诸相似伪宝出于世间;伪宝出已,真宝则没。如是,迦叶!如来正法欲灭之时,有相似像法生;相似像法出世间已,正法则灭。譬如大海中,船载多 | admin 2024-05-25 |
|
”(这是《杂阿含经》卷41)佛陀在这个经典里面,很清楚地跟迦叶(就是大迦叶)说:“真阿罗汉就要说是阿罗汉,如果是真正的等正觉,你就说你是等正觉,不可以妄语,如果你妄语的话,你这个身要粉碎成七分的。”这表示怎么样?一个人修行是要能够直心清净啊!从这里就可以证明,所谓的终不自言真菩萨或是真阿罗汉,其实不是禁止这件事情,而是在禁止后面的&ldqu | admin 2023-11-20 |
|
[8]魔扰在佛世时也是普遍现象,《杂阿含经》中有诸多记载。以佛是实语者、不妄语者之故,这些记载在经中的佛语必定皆是佛所传世,以令佛弟子警惕。在佛经中,有些记载仅是文字表面,其中实意需要后世佛弟子以戒慎的心来善护自己的身口意行,方能从普遍的魔扰现象中有所观察而得远离。正法大善知识平实导师所做说明,值得诸多学子自我勉励及观察:“凡是想要远离五阴境界的 | admin 2023-04-19 |
|
《杂阿含经》卷三十第八四七经: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衹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种诸天天道,未净众生令净,已净者重令净。何等为四?谓圣弟子于佛不坏净,于法、僧不坏净,圣戒成就,是名四种诸天天道,未净众生令净,已净者重令净。”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税,欢喜奉行。经文中说有四种可以令众生往生天道的法,可以令尚未清净的众生清净, | admin 2021-05-14 |
|
所以《杂阿含经》卷12说:今当说譬,如智者因譬得解。譬如三芦立于空地,展转相依,而得竖立;若去其一,二亦不立;若去其二,一亦不立;展转相依,而得竖立,识缘名色亦复如是,展转相依,而得生长。意思是说,现在应当说譬喻,就好比有智慧的人从譬喻中能够了解,譬如把三枝芦苇竖立在空地上,必须展转彼此倚赖才能竖立起来,如果去掉其中一枝,另外两枝也立不起来,如果去掉 | admin 2020-08-28 |
|
为什么?因为佛在《杂阿含经》卷四十六中已经开示:一切众生、一切虫、一切神,生者辄死,终归穷尽,无有一‘生而不死者’。(《杂阿含经》卷四十六)佛陀开示:只要有五阴身的出生,包括了一切众生、一切虫、一切天神等等,未来就会死,没有一个可以不死的。所以说,只要有生,未来一定会死,没有不死的,只是时间长与短而已。譬如世间人,如果不中夭的话,最多是百 | admin 2020-07-06 |
|
——《别译杂阿含经》卷八。哪四个呢?对于佛、对于法、对于僧、以及对于圣所念戒,他是能够深深的信受而依持的!所以,因为这个原因,他是深信因果!有些外道说我证悟实相,甚至我入了初地,我明心见性甚至有的说成佛,可是他根本不归依三宝。可是我们看到经典里面,就算是外道来到佛面前跟佛挑战论法,可是到最后他如果真的是有所实证,他深信了因果以后,他当下马 | admin 2020-07-06 |
|
在《别译杂阿含经》卷7的经文里面有提到:造论姓聚落主问佛,佛以爪上土、大地土的比喻,犯戒而行杀、盗、淫、妄。罪如爪上土,虽犯而不舍戒,心慈、悲、喜、舍,德如大地土。经文里面有提到:就是说,造论姓聚落主问佛,佛就以这个爪上土跟大地土来作比喻。大家知道什么是爪上土吗?也就是说,沾在这个指甲缝里面的泥土。佛提到说:我们受了菩萨戒以后,即使不小心犯了戒,去 | admin 2020-07-06 |
|
】---《杂阿含经》卷19【佛告阿难:“乃往过去,迦叶佛时,有诸比丘,集在一处。时年少比丘,音声清雅,善巧赞呗,人所乐听。有一比丘,年高耆老,音声浊钝,不能经呗,每自出声,而自娱乐。其老比丘,已得罗汉,沙门功德,皆悉具足。于时,年少妙音比丘,见老沙门音声钝浊,自恃好声,而呵之言:‘今汝长老,声如狗吠。’轻呵已竟,时老比丘,便呼年少:&lsquo | admin 2020-06-23 |
|
】(《杂阿含经》卷2)这里把五阴里面都用六识来区分,那这个时候就可以区分出六根,也就可以区分出六受身、六想身、六思身乃至六识身,这样子就总共有三十个法。也就是说,在入灭尽定的这个过程里面,其实就在演练一番自己可以控制的死亡的过程。也就是他开始把六识一个一个把祂灭掉,然后越灭越多的时候,他就越接近死亡,如果一个人害怕死亡,他是没有办法进入禅定的。所以 | admin 2020-06-12 |
|
在书上说,三果人好像是一支射出去的箭,它直接射向于解脱,不会再回头了,因此三果人叫作不还果,这就是佛在《杂阿含经》中所说的:离贪欲、心解脱,得身作证。这就是形容三果人已经离开了欲界的爱,心善于解脱,所以又叫作心解脱。又因为发起初禅,有境界受的原因,所以得以自身而作证。--------《三乘菩提系列讲座》 | admin 2020-06-08 |
|
《杂阿含经》卷三云:【缘意及法,生意识。】于声闻罗汉所造之论中亦皆如是说,不一一尽举。[2]唯有师承自天竺密教的黄教应成派中观师,譬如宗喀巴、阿底峡、寂天、月称、安慧、佛护及历代达赖喇嘛们,以及人间佛教的印顺等人,才会公然主张意识心不是生灭法。昭慧近年来摆脱印顺的意识细心常住说,另创业果报系统常住说,作为业种的收藏者,以她自己不知不证的业果报系统新说 | admin 2020-06-08 |
|
】《(杂阿含经》卷十二第298经)语译如下:【缘受而有爱的意思,那个法为何名为贪爱?是说三种贪爱:欲界爱、色界爱、无色界爱。缘於爱而有取的意思,什么法说为取呢?就是四取:欲取、见取、戒禁取、我取。缘取才会出生后有的意思,是什么名为后有呢?后有就是三有:欲界有、色界有、无色界有。缘后有而有出生的意思,什么是出生呢?如果种种的众生,他们拥有各不相同的色身 | admin 2020-06-08 |
|
】(《杂阿含经》卷二十六第710经)语译如下:【尔时世尊告诉诸比丘说:圣弟子若能清净信心,专心精进而听闻正法的话,就能断除五法,修习七法,使他获得满足。是哪些法而说有五种呢?是说贪欲的遮盖、嗔恚的遮盖、睡眠的遮盖、掉悔的遮盖、心疑不信的遮盖,这五种遮盖就可以断除了。是哪些法而说有七种呢?是说念觉支、简择正法觉支、精进觉支、生起乐触觉支(猗是说证得初禅 | admin 2020-06-08 |
|
】(《杂阿含经》卷二十六第710经)语译如下:【尔时世尊告诉诸比丘说:圣弟子若能清净信心,专心精进而听闻正法的话,就能断除五法,修习七法,使他获得满足。是哪些法而说有五种呢?是说贪欲的遮盖、嗔恚的遮盖、睡眠的遮盖、掉悔的遮盖、心疑不信的遮盖,这五种遮盖就可以断除了。是哪些法而说有七种呢?是说念觉支、简择正法觉支、精进觉支、生起乐触觉支(猗是说证得初禅 | admin 2020-06-08 |
|
在《阿含》诸经中,即是识入胎之识(《长阿含经》《中阿含经》)丶齐识而还之识(《杂阿含经》),以《阿含经》已隐喻这如来藏。如来藏本来自有,性如金刚,即心经所说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佛说众生皆有佛性;亦即禅宗参禅证悟的标的。三乘菩提皆以如来藏为核心而演述。他是法界实相,是佛法的根基,是众生成佛的基础,一切修行皆离不开如来藏。若否定不生不灭的如来藏,若无常 | admin 2020-06-08 |
|
--------平实导师《真实如来藏》<第十七章依小乘阿含经密意证有如来藏>此外,世尊在《杂阿含经》也开示非我,非异我,不相在的道理,其中的我,指的同样是无余涅槃本际如来藏,或者是如,因为,只有不生不灭的如来藏才能够称为是真实我。譬如,如来在《阿含经》当中为火种居士开示说:【我为诸弟子说:诸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 | admin 2020-06-08 |
|
----《杂阿含经》卷二十六。就是在说明归依三宝,能够净信三宝是清净的,这个就是信根。然后在《杂阿含经》卷三十还有提到,如果能够真正信受这个四不坏净的话,四不坏净能够成就的话,就不会沦堕。经典说:【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当起哀愍心、慈悲心,若有人于汝等所说乐闻乐受者,汝当为说四不坏净,令入令住。何等为四?于佛不坏净,于法不坏净,于僧不坏净,于圣戒成就&h | admin 2020-06-08 |
|
同样的情形,还有一次,在《杂阿含经》中记载著。有一次,世尊来到释氏石主的村落。这个村落发生了大疾病,许多的人都已经死于疾病了。此时村中的男女老幼,所有生病的人,大家统统来到世尊的面前。自称其名,自誓三归:我某某某,从现在开始,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团。自誓归依为三宝的弟子。后来因缘所成,这一些归依的弟子,都能够往生到天界或者是人间。现在有许多的法师 | 三摩地 2020-04-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