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我不可能坐下来和你们说,知道什么是意识心吗?知道第八识阿赖耶识吗?知道成佛的五十二个位阶吗?知道断我见吗?知道成佛要如何做到吗?没人愿意听我说,谁信一个曾经抽烟喝酒满嘴粗口自杀数次的抑郁症患者的真心表白呢? 数年未见的一位朋友自觉需混的风声水起方能昂首挺胸请我吃饭,却在得知我已是全素食者时,惊呼感慨“天啊,几年未见,你竟已遁入空门!” | admin 2018-07-23 |
|
”师曰:“汝能不杀乎。”曰:“实司其柄,焉曰不杀。”师曰:“非谓此也,谓有滥误疑混也。”曰:“能。”师曰:“汝能不妄乎。”曰:“我正直,焉能有妄乎。”师曰:“非谓此也。谓先后不合天心也。”曰:“能。”师曰:“汝不遭酒败乎。”曰:“能。”师曰:&ld | admin 2018-07-23 |
|
换句话说,在每一月的初一的时候,诸侯们要宰杀一只羊,饩羊就是说,宰杀了以后还没有煮熟,是生的羊,宰杀了这只饩羊以后,再把从周天子那边领来的月令书周告宣导让大众周知,这就是所谓的告朔之饩羊;后来因为子贡他所服侍的鲁文公,他因为生病的关系,有连续几次都没有办法参加或是举办告朔之礼,子贡因为爱惜羊的性命,认为既然这一个祭礼的实质已经丧失了,何必又要白白地 | 三摩地 2018-07-23 |
|
离开心中心后不久,刚好读到一个网上的贴子,也有一个信徒离开了心中心的另一位在全国都极为著名的法师,而巧合的是离开心中心的那个信徒也说他的那个大名师也行诛法诛杀他。他还说他后悔不听萧导师的建议,未早离开心中心。这是末学第一次知道萧这个人。不过那时由于有太多的大名流、尤其是藏密都支持心中心,所以末学还没胆子怀疑心中心的法义本身,只是认为是那些法师出了问 | 三摩地 2018-07-23 |
|
这原本是值得庆贺的事,却因为一句话,被千夫所指,甚至被贴大字报要求杀掉全家……想想都不寒而栗。而我也是这千夫之一,并为此始终不安。几年来一点点反省之余,我也会在思考,我们社会的道德、法律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是指导并服务于人的生活,支持协助每一生命个体存活、活得有尊严、活出好的生命品质,活出轻灵的生命状态,还是仅仅拿来评判一个人道德品质的高 | 三摩地 2018-07-23 |
|
没有错!佛法告诉我们说这是共业,而且有时候不只是这种灾祸,有时候敌人他来到这个国家,然后烧杀掳掠,让这个国家的人民痛苦,甚至都被杀害。在这种情况下,这地方的民众就得到一个共业了,共业的成就并不是很容易可以违抗的。那我们就可以知道,过去的因有可能是个人的业力,也有可能是许许多人合在一起的业力,他们这样的业力就会形成将来会得到反过来的业报了。譬如说过去 | 三摩地 2018-07-23 |
|
持戒:十重四十八轻杀戒盗戒淫戒妄语戒酤酒戒说四众过戒自赞毁他戒悭惜加毁戒嗔心不受悔戒谤三宝戒1不敬师友戒2饮酒戒3食肉戒4食五辛戒5不教悔罪戒6不供给请法戒7不往听法戒8心背大乘戒9不看病戒10畜杀众生具戒11国使戒12贩卖戒13谤毁戒14放火焚烧戒15僻教戒16为利倒说戒17恃势乞求戒18无解作师戒19两舌戒20不行放救戒21嗔打报仇戒22骄慢不请法戒23骄慢僻说戒24不习学佛戒25不 | 三摩地 2018-07-23 |
|
无常杀鬼,不择豪贤是说,无常有如杀人的幽鬼,只要有这个身体,不论贫、富、贵、贱,都无法脱离这个无常的法则,一生都与无常相随而行直至老死。 《法句譬喻经》里面有这样一则故事:有梵志(佛教以外的出家修道人)四兄弟,他们这四兄弟都具备五种神通,因而能够知道自己的过去与未来,一天这四兄弟运用神通知道自己七天之后都会命终,于是他们就说:我们有五通之力,可 | 三摩地 2018-07-23 |
|
有时候因为说于未来不得而知:到底有没有来世?假如有的话,我来世会生到哪里?可不可以再得到安乐?因为有一大堆的不确定,而心中生起了恐惧!更有的是因为此世造作了恶业,乃至是杀害众生,业境现前的时候,种种的恐怖逼迫,那更是不得安乐啊!只有一分因为人天善业之所摄持,往生的时候,善境现前而无恐惧,也许这可以说是一般人所追求的死于安乐吧!菩萨于当生之时,能够持 | 三摩地 2018-07-23 |
|
五戒就是戒杀、戒盗、戒淫、戒妄语、戒饮酒。十善分别是在身、口、意三方面,有身三:不杀、不盗、不淫,口四有: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意三有:离贪、离嗔、离痴。然而五戒、十善的奉行,有时候偏重五戒,有时候单行十善,乃至两者兼有。以致其所感得的果报,只在人天之中,或生在人间享受富贵,或生在欲界天享受胜妙五欲之乐;乃至此世有禅定的修证,来世就可以生 | 三摩地 2018-07-23 |
|
譬如往世爱乐杀生造短命业的人,这一世就不可能享长寿;往世乐于救护众生造长命业的人,这一世将享长寿之果报。甚至于异熟果以外的依报,也是由如来藏的七种性自性而现行,让有情随业受其可爱或不可爱之依报。因此,法界中绝对不会有因果错乱或因果倒置的现象发生,一切有情都是自作自受、自受自作啊!以上所说,不管是异熟果报之正报,或是依报之随业受报,都是由个人之如来藏,依其所执持 | 三摩地 2018-07-23 |
|
譬如佛世时阿阇世王为了篡夺王位,杀害了如法治国的父王,后来身染重病,愧疚、懊恼万分求救于佛。当时有一位大臣,也是佛弟子的耆婆告诉大王说:“善哉!善哉!王虽作罪,心生重悔而怀惭愧。大王!诸佛世尊常说是言:有二白法能救众生:一惭、二愧。惭者自不作罪,愧者不教他作;惭者内自羞耻;愧者发露向人;惭者羞人,愧者羞天;是名惭愧。无惭愧者不名为人,名为畜生 | 三摩地 2018-07-23 |
|
不过我们要再说,有的人对这东西不了解,我们先在这里说明:因为杀害众生的果报,它是三恶道,三恶道的日子会比刚才的更为痛苦;然后生死之间,在人间许许多多是生死离别的苦,与亲爱离别的苦,所以这还是有一些不同。所以更苦的日子,他实际上在当初三恶道受报的时候已经受过了;他以自己所出生的三恶道的身来受,只是说他得到人身了以后还是要偿还,而得到这样的业报。那为什 | 三摩地 2018-07-23 |
|
所以在声闻戒当中,淫欲戒放在第一;如果是在家人,是不杀戒在第一;但是出家人,淫欲戒一定要放在首先。有关于这个戒律的摄持,《大般涅槃经》说的最严谨,它这样说:如果你隔着一个墙壁,然后你听到外面有女人戴着璎珞、环钏、种种的珠宝,彼此碰撞发出声响,于是你就知道那是一个女人,这时候你心里产生了一个爱着,这样就成就了欲法,这样就毁破了净戒。《大般涅槃经》这样严格的规定,主 | 三摩地 2018-07-23 |
|
可没一会儿又想:这件冤仇真的是不共戴天,非报不可!可转念又想:不对!我已经受了菩萨戒,乃至杀父之仇亦不应报,于自他无益的缘故。因为习气深浅差别的不同,会导致每个人想要修正自己嗔习的过程快慢不一。而且同样一种方法,不同的人采用它所能达到的效果也可能不尽相同。嗔恚这个法有四个过程,叫作嗔、恨、怨、恼;嗔,是说在心中生起了不悦的念头;恨,是说心中进一步产 | 三摩地 2018-07-23 |
|
另外一种情况是说,饮酒以后又是过失伤人或杀人,譬如说现在的这个酒驾车祸,就有可能因为这样子,而让这个无辜者丧失生命,那这样的情况之下,就难逃牢狱之灾。那这样的这个灾难灾祸,要怎么消除呢?其实这个酒色所造成的灾难,是可以避免消除的,它的方法就是说受三归五戒。受三归五戒的前提,就是要信受敬重真实的佛法僧三宝,要知道说佛法僧三宝是清净,它是解脱的,它是不 | 三摩地 2018-07-23 |
|
没有错!佛法告诉我们说这是共业,而且有时候不只是这种灾祸,有时候敌人他来到这个国家,然后烧杀掳掠,让这个国家的人民痛苦,甚至都被杀害。在这种情况下,这地方的民众就得到一个共业了,共业的成就并不是很容易可以违抗的。那我们就可以知道,过去的因有可能是个人的业力,也有可能是许许多人合在一起的业力,他们这样的业力就会形成将来会得到反过来的业报了。譬如说过去 | 三摩地 2018-07-23 |
|
对于逆境来说,他一样可以觉得这事情,他可以云淡风清来看待;乃至于说,对于许许多多的事情,让他非常的痛苦,甚至有冤家,乃至于被仇人所杀死,他一样不会太为介意。为什么?因为他的心知道,这许许多多必定有原因,不至于说是无缘无故就会产生这样的结果;所以即使他被杀死,他心里面也不会产生嗔恨,因此就不会随着嗔恨的业,来结下未来永世而难以解脱的纠结。所以我们要说 | 三摩地 2018-07-23 |
|
不要因为贫穷的缘故,而互相的杀害吃掉对方,因此而无法离开三恶道。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卷12〈1序品〉中也说:菩萨思惟:众生不布施故,后世贫穷;以贫穷故,劫盗心生;以劫盗故,而有杀害。以贫穷故,不足于色;色不足故而行邪婬。又以贫穷故,为人下贱;下贱畏怖而生妄语—如是等贫穷因缘故,行十不善道。若行布施,生有财物,有财物故不为非法。何以故?五尘充足, | 三摩地 2018-07-23 |
|
如果菩萨推卸这个责任,表示他是不孝之人,也不配当菩萨;如果菩萨不孝养父母,不供养父母,乃至杀害父母,将受极大苦难。譬如佛在《杂宝藏经》曾开示:只要对父母所作稍微不善,便获得大苦报,如果对父母稍作供养,得福不可计量。在过去久远世以前,波罗奈国有一长者子,名叫慈童女,其父早丧,钱财耗尽,因此帮人做苦力,以此苦力换得每日工资二钱,回家奉养老母,后来日得四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