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例如,一个众生需要一百万,就应允赠送,但是同时要求他遵守不生气、不邪淫、不窃盗、不杀生……等等戒律,并告知他:若是破了这些戒,就得下地狱。他若接受了受戒的条件,你就送给他一百万元,这样就调伏了他。诸佛因为福德、智慧具足,威德极大,有种种方便,所以能调御众生而成为调御丈夫。九、为什么佛被称为天人师呢?《优婆塞戒经》卷3〈16息恶品〉云:&ldqu | 三摩地 2018-07-21 |
|
六者大愿∶若有众生,常生杀命,作屠儿魁脍、畋猎渔捕,怨命现前,更相杀害,无有断绝,世世相报,杀生炽盛,不生悔过,卖肉取财,自养性命,如此之心者,永失人身,不相舍离报对。如是令发菩提之心。若有他人,取我财物,我与财物;或施我财物,我施财物,所得财物及不得者,于我有缘,令发菩提之心。七者大愿∶若有众生,供养我者,我供养他者;或我造、他造寺舍僧房、伽蓝佛 | 三摩地 2018-07-21 |
|
譬如说:如果我们父母有曾经造一些不好的业,我们就要劝导我们的父母不要再杀生,也要劝导我们的父母师长离杀,乃至我们要劝导我们的身边过去世的父母,乃至未来世的父母,所有的众生都离杀,这叫劝导思,而且要能够付诸实践。然后如果父母师长不能接受的时候,我们还要以种种的方便善巧来劝导之,这叫劝导思,劝导我们的父母师长能够离杀。除了这之外,我们还要起赞美思。赞美 | 三摩地 2018-07-21 |
|
例如,一个众生需要一百万,就应允赠送,但是同时要求他遵守不生气、不邪淫、不窃盗、不杀生……等等戒律,并告知他:若是破了这些戒,就得下地狱。他若接受了受戒的条件,你就送给他一百万元,这样就调伏了他。诸佛因为福德、智慧具足,威德极大,有种种方便,所以能调御众生而成为调御丈夫。九、为什么佛被称为天人师呢?《优婆塞戒经》卷3〈16息恶品〉云:能令 | 三摩地 2018-07-21 |
|
他需要一百万,就应允赠送;但是同时要求他遵守约束:不生气、不邪淫、不窃盗、不杀生……等等,立誓遵守而受戒了:若是破了这些戒,就得下地狱。然后送给他一百万元,他若接受了受戒的条件,你就调伏了他;所以有时调御众生,还得要有大福德,不光是靠智慧。诸佛善知众生世间,了知一切众生心,又因为福德、智慧具足,威德极大而成为大丈夫;又因为诸佛智慧无量无 | 三摩地 2018-07-21 |
|
他需要一百万,就应允赠送;但是同时要求他遵守约束:不生气、不邪淫、不窃盗、不杀生……等等,立誓遵守而受戒了:若是破了这些戒,就得下地狱。然后送给他一百万元,他若接受了受戒的条件,你就调伏了他;所以有时调御众生,还得要有大福德,不光是靠智慧。诸佛善知众生世间,了知一切众生心,又因为福德、智慧具足,威德极大而成为大丈夫;又因为诸佛智慧无量无 | 三摩地 2018-07-21 |
|
到底谁是命运的真正主宰?“因果报应”的规律,已经明白告诉我们:人类命运的真正主宰,不是别人,而是自己!你今世心怀恶毒,杀害生命,就注定自己下一世短寿或多病;你今世具慈悲心,不杀生命,就已经注定自己下一世健康长寿;你今世想尽方法阻碍他人的利益,就注定自己下一世运程多滞;你今世傲慢自高,卑视他人,就注定自己下一世卑贱的命运;你今世心怀悭吝,不 | 三摩地 2018-07-21 |
|
诸贤!如何是正业呢?是说圣们想到苦就是苦的时候,了知熏习就是熏习、息灭就是息灭;想到灭苦的方法就是灭苦的方法时,或者观察本来所作的业行,或者学着回想种种正行,或者看见种种业行引生未来世的灾患,或者看见涅槃境界中止息了一切苦,或者没有执着忆念自己所观行的、善净心得到解脱的时候,于这中间,除了色身所作的三种妙行(不杀生、不窃盗、不淫),种种其他的身体恶 | 三摩地 2018-07-21 |
|
十恶业中的身三业:杀生、偷盗、邪淫三种恶业,皆应远离及断除。所谓杀生,主要是指杀人,但也包括故意杀害一切有情众生,都属杀害生命。偷盗是窃取他人财物,虽一针一线之微,不告而取即谓之偷。邪淫,是指不正当的性行为,非人、非时、非处行淫皆称之。在家佛弟子若能远离以上三种恶业,进一步爱护生物,布施资财,宣扬正法,已婚在家人保持正常的夫妇关系,出家人则为终身不 | 三摩地 2018-07-21 |
|
还有一业:杀生,念佛时不会想到杀生,一定不会做,所以可以净身三业。那么口四业呢?绮语、妄语、两舌、还有一个叫恶口,也不会做。心里面念佛时不会破口大骂。如果习性很严重,骂出口了,第二句还没骂出时会想:“不对啊!?我在念佛,怎么骂人了?”渐渐的会改变。也不会讲绮语了,讲绮语不庄严嘛!讲笑话更不庄严。也不会骗人家了,因为心里面又在念佛,又来骗人 | 三摩地 2018-07-20 |
|
但也要有智慧,譬如桌面上有蚂蚁,因认为不能杀生,所以就不敢去擦洗。其实所谓慈心不杀,是要我们不可存著杀害它的心。又如在路上有人在打架,其中一人是你的怨家,虽然你未出手打人,但却在心里呐喊著:“打死他!打死他!”,那就是存著“杀心”。动起“杀的心”比起你亲自动手还严重。所以日常生活中与傍生众生生活在一起,要随时注意心念与 | 三摩地 2018-07-20 |
|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卷一云:【佛言:人于世间,慈心不杀生,从不杀得五福。何等五?一者寿命增长;二者身安隐;三者不为兵刃、虎狼、毒虫所伤害;四者得生天,天上寿无极;五者从天上来下生世间,则长寿。今见有百岁者,皆故世宿命不杀所致。乐死不如苦生,如是分明,慎莫犯杀。】(《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卷一)这段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在世间,如果能够慈心不杀的话,可以 | 三摩地 2018-07-20 |
|
但是牛奶及奶制品却可以供佛,因为不辛不辣,也不是杀生得来的,所以奶酥、奶酪等物也可以供佛,但是不能加了动物油脂作成,因为都是圣所遮物,这是讲究物净。非众共物。是自己所有的财物,才可以用来供养三宝。譬如你在团体、或家庭中,准备拿来供养三宝的财物是这个家庭或团体共有的,不是你自己所有的,那就是众共物;把众共物取来供养三宝,你就犯了私自盗用公物的窃盗罪了 | 三摩地 2018-07-20 |
|
不杀生是仁、不窃盗是义、不邪淫为守礼、不妄语是可信者,饮酒者满口酒话,人多不信,常常败事,故不饮酒的人是智者。五戒俱足,可保人身。五戒若犯,人身不保。要想学佛,必须生生世世保住人身,故五戒为一切佛子所必须受持。对于念佛人尤其重要,必须保住人身做为修行的工具才好修行。在五道很难念佛,人间好念佛。人的基本条件具足了,才有可能修行佛法,才能够顺利往生极乐 | 三摩地 2018-07-20 |
|
但是牛奶及奶制品却可以供佛,因为不辛不辣,也不是杀生得来的,所以奶酥、奶酪等物也可以供佛,但是不能加了动物油脂作成,因为都是圣所遮物,这是讲究物净。非众共物。是自己所有的财物,才可以用来供养三宝。譬如你在团体、或家庭中,准备拿来供养三宝的财物是这个家庭或团体共有的,不是你自己所有的,那就是众共物;把众共物取来供养三宝,你就犯了私自盗用公物的窃盗罪了 | 三摩地 2018-07-20 |
|
但也要有智慧,譬如桌面上有蚂蚁,因认为不能杀生,所以就不敢去擦洗。其实所谓慈心不杀,是要我们不可存着杀害牠的心。又如在路上有人在打架,其中一人是你的怨家,虽然你未出手打人,但却在心里吶喊着:「打死他!打死他!」,那就是存着「杀心」。动起「杀的心」比起你亲自动手还严重。所以日常生活中与傍生众生生活在一起,要随时注意心念与行为。假如有只狗在路上睡觉,你 | 三摩地 2018-07-20 |
|
父母喜杀生。子能谏止父母,令不复杀生。父母有恶心。子常谏止令常,念善无有恶心。父母愚痴少智不知经道。以佛经告之。父母贪狼嫉妒。子从顺谏之。父母不知善恶。子稍以顺告之。诸比丘!子当如是。为人作子,衣服欲好于父母?食欲甘于父母?语欲高父母上?至死后当入地狱中!为人作子,当孝顺事父母,持行如是者,死当生天上。诸比丘皆稽首俱闻善教。------------------------ | 三摩地 2018-07-20 |
|
一般人受戒时必有戒相受持,如:不可以杀生,不可以邪淫,不可以窃盗,不可妄语,不可喝酒;有戒相。理一心里面我们称之为性戒,叫做‘道共戒’,也就是说已经亲见自性弥陀了,这叫理一心。理一心的时候自然不犯戒。如果他说别人的是非,那一定不是说是非,而是基于义理的辨正,叫做摧邪显正。怕假知识误导众生,所以要导正众生。他不犯恶口或者两舌的戒,因为在性上 | 三摩地 2018-07-20 |
|
还有一业:杀生,念佛时不会想到杀生,一定不会做,所以可以净身三业。那么口四业呢?绮语、妄语、两舌、还有一个叫恶口,也不会做。心里面念佛时不会破口大骂。如果习性很严重,骂出口了,第二句还没骂出时会想:不对啊!?我在念佛,怎么骂人了?渐渐的会改变。也不会讲绮语了,讲绮语不庄严嘛!讲笑话更不庄严。也不会骗人家了,因为心里面又在念佛,又来骗人家,就会想:我 | 三摩地 2018-07-20 |
|
国王接着说:我不太相信这样的话,因为你们同时也说,如果有杀生的话,死了之后当堕入三恶道里面;那为什么又说临终的时候念佛,又能够得生善处呢?怎么可能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针对国王这个问题,那先比丘就很有方便善巧地,告诉这个国王说:请你想想看,如果一个人拿这个小石头放在水上的话,请问这个石头是浮在水面上还是沉下去呢?国王听了之后说:当然这个石头—&md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