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因为能够清楚的照见本际,也能够知道性寂其实是依着这个如来藏体而有,依着这个唯识体而有;而性觉其实是依体而起用的,性觉这个法相其实是依着唯识的这个体而起用的;两者其实是非一非异,而究竟不离般若中道种智的道理。所以如果真正知道这个道理的时候,就不会落入了性寂与性觉的诤论。而因为很多佛门外道没有见道,而且又用意识妄想诬蔑唯识种智为虚妄法,为不了义法;这个 | admin 2018-07-22 |
|
此宗亦名中道宗,乃约此宗正理得名;小乘依涅盘本际而偏说我空,般若依藏识而偏说一切法空﹙不许外于藏识而说一切法缘起性空﹚,此宗则依藏识具说我空法空,究竟中道,正显中观之境,故名中道宗。亦名应理圆实宗,乃约宗义正显真理圆满真实而立名。依《解深密经》胜义谛圆成实正理而立宗旨;此宗教相之观行法门,契应三乘菩提正理,圆满真实,故名应理圆实宗。复依此宗所摄根机 | admin 2018-07-22 |
|
也就是说,必须要断除意根的执着,也就是必须要灭掉第七识的,所以这个第七识祂本身不是涅槃本际;如果第七识是涅槃本际的话,那祂就是生灭法,那涅槃本际就是生灭法,所以第七识不是涅槃本际。最后剩下的就是识缘名色的这个识。识缘名色的这个识,就是阿赖耶识,就是第八识,就是真如,就是如来藏,这个识祂是不能舍弃的。这个识如果舍弃的话,我们就没有办法生存在这个世间; | admin 2018-07-22 |
|
那就是因为不知道,其实佛在阿含里面早已说了这个第八识心,叫作欣阿赖耶、憙阿赖耶,祂叫作本际,祂叫作所知依,所以早已经说了这个心了;因为读不懂阿含,所以认为说“强调如来藏就是在贬斥阿含”。其实如来藏本身就是般若智慧启发的根源,也就是说中观般若其实是依着如来藏而有;所以,强调如来藏不但不是在贬斥阿含,也不是在贬斥中观,反而是其实就是在弘扬阿含 | admin 2018-07-22 |
|
何以故?所悟之真心本际,唯于究竟佛地方得名为真常故,彼时之真如唯带旧种,不受新熏,不再有内种变易故;未至究竟佛位,皆尚有变易生死异熟果种未断尽故。兹依禅宗证悟者于解脱果及佛菩提果之证量上,叙述禅宗于佛法中之定位。首叙解脱果:禅宗之破参者,若未先修得四禅八定者,破参时能断三缚结,位在通教初果。若性障轻微者,破参时位在通教二果。若具四禅定力者,破参时可 | admin 2018-07-22 |
|
般若时偏显涅盘非是断灭空,偏显藏识空性心之空性--无我性,偏显空性心之中道性--非一切法空之断灭空;所述唯在对治未悟二乘菩提之二乘凡夫,声闻初果亲观十八界空已,不堕「涅盘是一切法空」之邪见故,曾闻佛与大阿罗汉宣示涅盘有本际不灭故;般若时主说藏识中道空性之性,唯在般若总相智与别相智,尚未述及能令佛子成究竟佛之般若种智。为令佛子证般若空性心者能入初地乃至佛 | admin 2018-07-22 |
|
「法」字有二义:一者胜义法,谓涅盘也;涅盘善常,非断灭空,故名为胜;涅盘有实体故,说名为义;胜复兼义,故说胜义;二者法相法,谓俗谛之四圣谛也;相对于涅盘本际之胜义,故名俗谛;四圣谛依蕴处界一切诸法之性相施设,不离蕴处界俗法,故名法相法。行者依无漏净慧为因,能对向涅盘胜义果法,故名对法;或谓依无漏净慧为因,能对观四圣谛法,故名对法。《阿毘达磨俱舍论》 | admin 2018-07-22 |
|
这个般若实相心虽然出生了这个无常、无真实我性的五受阴,但是祂本身没有五阴世间的无常、无真实我性、执著、贪爱等等烦恼以及生灭法;而且他知道这个涅槃本际——般若实相如来藏心,祂是本来解脱、本来自在的,虽然生了三界诸法,但不系著于三界,这才是出世间。不离世间而能够出离世间的生死流转诸苦与无常、生灭、烦恼、执著这些过失,这才是真实的出世间。也就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所以声闻解脱道它所证的无余涅槃,其实就是让这个如来藏不再出生五阴十八界,叫作无余涅槃;所以声闻解脱道还是以如来藏为根本的,因为涅槃的本际就是如来藏。缘觉也是一样,缘觉菩提所实证的这个十二因缘的还灭,十二因缘还灭以后,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病死、忧悲苦恼都不存在了,不存在了也是断灭。可是缘觉菩提呢?他是知道有一个本识的存在 | 三摩地 2018-07-22 |
|
这个般若实相心虽然出生了这个无常、无真实我性的五受阴,但是祂本身没有五阴世间的无常、无真实我性、执著、贪爱等等烦恼以及生灭法;而且他知道这个涅槃本际——般若实相如来藏心,祂是本来解脱、本来自在的,虽然生了三界诸法,但不系著于三界,这才是出世间。不离世间而能够出离世间的生死流转诸苦与无常、生灭、烦恼、执著这些过失,这才是真实的出世间。也就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那么世出世间智呢?它指的是说,般若实相智本身含摄了世间以及出世间,也就是说,一定要实证了涅槃本际、万法出生的根源如来藏,发起般若实相智慧,这样修证的智慧,才能够称为世出世间智。而般若实相智本身含摄世间法,同时也含摄了二乘人所修的解脱道出世间智的根源。因为出世间之所以能够让自己解脱于三界生死的本源,就是一定要有这个不生不灭的法存在,否则如果是断灭的话 | 三摩地 2018-07-22 |
|
《杂阿含》则多述及第一义谛,虽然偏说二乘菩提,但于其中仍然处处隐覆密意,说有如来藏涅槃本际中道心,也在十二因缘中说有缘于五阴之识存在。《增壹阿含》则开显大乘菩萨道之如来藏法门。四阿含诸经为佛教之根本,也是世尊在初转法轮时期所说,摄属于五时三教之声闻教;所说法义虽然是为了方便接引畏惧生死之声闻种性众生,但却已处处隐覆密意而说大乘唯识、般若;但由于般若 | 三摩地 2018-07-22 |
|
接下来说,要灭一法要证一法,舍利弗这里讲的是说,他断了我见证了解脱果的初分,乃至说开悟证得涅槃本际如来藏,对于佛陀以及佛陀所说的法,随着真实修证而信心越发坚固。修学佛法虽以信为根本;但是却要如舍利弗所说,而如说修行有所断、有所证,增长信心使得信根具足。在这个前提之下,我们要跟大家解说,如果说今天是信佛学佛,而不是说信佛学罗汉道,前面舍利弗所说的是说 | 三摩地 2018-07-22 |
|
这样的「我」或说之为涅槃之本际、诸法之实际、如、识缘名色之识、或说为爱阿赖耶、乐阿赖耶、欣阿赖耶、喜阿赖耶,或说为有分识,乃至四阿含中也直接说之为我。每一个法都是可知可证的,只要跟着佛所说的法来修行,就一样能知能证佛所说的法。 再来说明「无我」,也可以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外道所误解的「无我」--外道或佛门中的断见论者所谓断见之无我,是指外道或 | 三摩地 2018-07-22 |
|
,声闻、缘觉人在修除我执后,即对世间之法亦无贪恋,不愿在三界之中继续受生,舍报之时做主思量的意根自愿消灭,意识就不会再度升起,我即消失当下即入无余涅磐,可是他们对于无余涅磐的本际却一无所知;而大乘菩萨所证得的解脱却是首先证得无余涅磐的实际——《心经》所讲的真心,在没有进入无余涅磐境界之时,阿罗汉与菩萨的智慧境界则是完全不相同的,解脱智慧不 | 三摩地 2018-07-22 |
|
不过,虽然二乘圣人已得解脱能出离三界,却还是未能证得三界万法之本际──阿赖耶识,不知道法界的真实相,故说二乘圣人只有解脱的智慧,虽称慧解脱、俱解脱,然于法界真实相不知不解故,所以还是称为愚人。大乘菩萨不但同样有慧解脱,同时也已证得法界真实相,就可以深入般若,就可以如《心经》讲的:【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如此渐次 | 三摩地 2018-07-22 |
|
在这个时期,世尊也已经开始密意说、隐覆说有本际,有真如如来藏。接下来第三时是般若方等时,世尊演述了般若诸经,像是《大般若经》《思益梵天经》《金光明经》《金刚经》《心经》等等。世尊就开始依着清净真如,说一切法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所以自性涅槃;也就是以隐覆说、秘密说,转无上正法轮,以说空来贯穿整个般若时。但是,空并不是空无一物的断灭,空是空有不 | 三摩地 2018-07-22 |
|
)四阿含诸经所说者,唯是二乘菩提之解脱道,唯是出离观而已,并未说到大乘法的安隐观,只谈到大乘安隐观的名相而已,并未明说、显说法界万法体性之实相,亦未曾述说无余涅槃本际之内涵,亦未曾述说诸阿罗汉修证解脱果成就后,应如何进修方能成就佛地功德之理;亦未曾述说大阿罗汉应进修何种法门及内涵,方能成佛;而大乘安隐观之名相,佛已在长阿含之中提示过而未曾宣讲,所以 | 三摩地 2018-07-22 |
|
因为万法缘起自性的缘故,所以佛陀宣讲诸行无常;因众生对于万法错误的认识,对离念灵知意识心错误的认识,而产生妄想自性,误以为意识等六识心实有,所以佛陀宣讲诸法无我;而所谓成自性其实就是涅盘寂静,是说涅盘本际的如来藏心,具有成就诸法的自体性。此三法印是一个整体,不可以割裂开来看待,因此笔者将围绕着三法印,逐一展开,来谈个中所蕴含的深义及其关系,以此试论 | 三摩地 2018-07-22 |
|
菩萨因为这样子的一个修行,他同样是证五蕴的空相;但是,因为了知这个现象界、这个有为法,说有为法的这个空,它并不是究竟的;因为佛说蕴处界诸法是依于我们的本际、依于我们的真如而出生的。这个在阿含期的时候,佛处处说本际,处处说如,处处说所知依,这个就是在说,是依于这个一个真实法,才会有蕴处界空的这样子的法产生,所以菩萨因为这样子的一个观察,辗转而入了大乘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