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大宝积经》卷五十七)也就是说,纵使经过了一百劫那么长久的时间,所曾造的业种仍然会完整地收藏在本识如来藏当中,而不会销亡的;当因缘际会的时候,该受的果报还是要自受,而无法逃离的。这是因为一切有情众生的本源如来藏本不生灭,自无始劫前一直到尽未来际,永远都是这样的体性,而不会稍稍改变;所以,所有的业种也都不会随意消失的。而且,在本识如来藏众多的体性当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一切在家、出家菩萨则是继续在这些作意下,不断地受生于人间而利乐众生,于转依本识如来藏而生起的三轮空智慧心境下,修习种种财物布施的胜行、无畏施的胜行、正法布施的胜行;对一心作意于有惭、有愧,一心作意于般若实相智慧及一切种智的圆满,但却无妨拥有广大财富,日日处于胜妙于世人的人间五尘境界中而无丝毫的执著,心心念念都是在佛法作意下而造作种种胜行,心中终究没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她因为已证本识如来藏故,所以能对治断见外道对阿含解脱道的质疑及问难,也因此而成为五百比丘的上师,一生追随她学法及弘法而于人间;由此可见这五百比丘,当然也是以菩萨戒为正戒而以声闻戒为别解脱戒,所以他们都不理会八敬法,否则就不会追随在家相的童女迦叶学法了,也不会以丈夫身跟随她弘化人间。(注:终生不婚嫁,不剃度,也不受声闻戒,只受持菩萨戒,以菩萨戒为归,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她因为已证本识如来藏故,所以能对治断见外道对阿含解脱道的质疑及问难,也因此而成为五百比丘的上师,一生追随她学法及弘法而于人间;由此可见这五百比丘,当然也是以菩萨戒为正戒而以声闻戒为别解脱戒,所以他们都不理会八敬法,否则就不会追随在家相的童女迦叶学法了,也不会以丈夫身跟随她弘化人间。(注:终生不婚嫁,不剃度,也不受声闻戒,只受持菩萨戒,以菩萨戒为归,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可是菩萨不然,菩萨还得推溯无明的由来;无明总不能无因而有,一定有一个所依心,那就是如来藏——本识,就是四阿含诸经中所说的本际识,但是还得要亲证这个本际识的所在,才能发起般若实相的智慧。二乘圣人也曾怀疑过:十八界我灭尽后是否成为断灭境界?所以佛陀特地为阿罗汉们说明:无明依附于第八识心体而存在。所以因缘法推溯到这个本际识时,就不能再往前推了,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也要教导修学者第一义的知见:如来藏即是第八阿赖耶识,祂是根本识,无前六识见闻觉知心之知觉性、分别性,亦无第七末那识之思量作主性。但祂有本觉性,能了知众生心行,能知器世间、有根身、诸种子等法。阿赖耶识虽因七转识的染污熏习,出生有漏三界、六道、五阴万法,使有情漂溺其中,轮回流转不息;但如来藏阿赖耶识心体自身空寂,不与我见、我执、法执相应,自性清净犹如虚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可是,这样的说法得要在一个前提下来讨论,才可以说是佛法,也就是说,一定要有一个本识,也就是第八识作为万法所依。假如否定第七识跟第八识来阐述万法的缘起性空,那就会有种种的过失。不过这个部分因为时间的关系,要等到下一次再来跟各位说明。今天先说到这里。阿弥陀佛!-----正钧老师(原标题:禅法的知见(二))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那这里也方便的来为大家作一个简单的说明:第一种状况叫作常见,执取见闻觉知心为常不坏心,虚妄的认为说,这个心是轮回的根本识,是一切法的根源。因为执持意识心为常不坏心,所以称为常见外道。但是,外道这个词并不是骂人的话,是因为说在心外求法的缘故,所以才称为外道。乃至于说佛门之中,也有很多所谓的佛门外道。而这种常见有很多种外相,举例来说:有一种是什么执持空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譬如内耳处,即是耳根的胜义根(脑中掌管听觉的部分);当耳根的胜义根毁坏时,就不会被外声尘的光明所照,就无法使本识在胜义根中变生内声尘出来,意根与意识就都无法在这上面有意念出生,耳识就不会出生。同理,五胜义根若全部毁坏时,意根就无法假藉五根来对五尘及法尘接触,就是内意处坏(意根被障碍而对内法尘无法相触),意识就永远无法出生,只能进入正死位中。离念灵知正是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一切五阴世间及三界世间皆是生异住灭,成住坏空,念念不停,如梦如幻,暂时现有;唯有证得如来藏,亲证阿赖耶识心体永无生灭,体性真实,非如虚空之常,亦非如色法之有、之无常,远离二边,不堕常见断见外道论中,永无生死,方能出离生死;上平居士、元音老人、徐恒志居士、一切藏密古今诸师,乃至台湾四大名山诸大法师,皆认取一念不生之离念灵知心为真实心,或者认取觉知心之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而如果是愚痴不明正理的人呢?他的知见颠倒、拨无因果,而且执着于断见或者常见等,则可以修学因缘观来作为对治;也就是观察思惟十因缘、十二因缘是依于本识而三世相续、不断不常,这样以正观来破除愚昧颠倒之心。如果是一个我见、我慢深重的人,则可以修学界分别观;也就是观察众生,都是由虚妄不实的五阴十八界等和合而成,如果能够如实现观的话,就可以破除深重的我见执着。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是大乘法中所知障所摄的异生性,体性是极为宽广的,不是二乘阿罗汉们能了知的;因为他们连如来藏都证不到,也没有想要亲证本识如来藏,连般若中观的根本无分别智都没有,何况后得智与种智的智慧呢?所以说大乘法所摄的异生性,是所知障所摄而非烦恼障所摄的,体性宽广,极不容易断除,而且函盖二乘烦恼障所摄的异生性。二乘见道所断的异生性,只是解脱道所摄而很容易断除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可是菩萨不然,菩萨还得推溯无明的由来;无明总不能无因而有,一定有一个所依心,那就是如来藏——本识,就是四阿含诸经中所说的本际识,但是还得要亲证这个本际识的所在,才能发起般若实相的智慧。二乘圣人也曾怀疑过:十八界我灭尽后是否成为断灭境界?所以佛陀特地为阿罗汉们说明:无明依附于第八识心体而存在。所以因缘法推溯到这个本际识时,就不能再往前推了,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而如果是愚痴不明正理的人呢?他的知见颠倒、拨无因果,而且执着于断见或者常见等,则可以修学因缘观来作为对治;也就是观察思惟十因缘、十二因缘是依于本识而三世相续、不断不常,这样以正观来破除愚昧颠倒之心。如果是一个我见、我慢深重的人,则可以修学界分别观;也就是观察众生,都是由虚妄不实的五阴十八界等和合而成,如果能够如实现观的话,就可以破除深重的我见执着。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他们不了解佛在《阿含经》里面所说,在我们此世名色生之前的入胎识才是本识;然后他们却把入胎后才有的意识心,当作是真实的法,这就是假的佛法。那什么又是僧呢?僧又叫作出家人,现在一般人都以为,剃了头、受了戒、烫了戒疤,就叫出家人;但是佛说:那样只是凡夫僧、世俗僧,真正的出家人叫作胜义僧。我们来看一下,在《大集地藏十轮经》中说道:善男子!有四种僧,何等为四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而这个五阴,不是因为业本身就能够出生,ㄧ定要有一个本际——入胎识,自己的这个不生不灭的这个本识——如来藏,才有办法藉因藉缘来出生五阴。所以不能了知的情况之下,这个叫作愚痴无明烦恼魔。除了前面的三界的贪爱烦恼魔,以及这个愚痴烦恼魔以外,还有一种也是烦恼魔所摄,就是对于六尘本身违逆不顺的境界生起厌恶,但是不能安忍。也就是说对于六尘境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上面这段就是在谈论:五蕴身的因缘是什么?佛陀不断地往前追寻五蕴的根本,最后发现到生命的本源是根本识——阿赖耶识,衪是一切世出世间一切法的根本,一切法都是由衪所生,所以从根本识再往前追的话,就无法再找到更根源的东西了。我们再来看佛陀所开示的《中阿含·大因经》的部分,就会更为清楚。佛陀问阿难说:【阿难!若识不入母胎者,有名色成此身耶?答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乃至念佛菩萨及辟支佛名字,一名一号,历临终人耳根,或闻在本识。是诸众生所造恶业,计其感果,必堕恶趣。缘是眷属为临终人修此圣因,如是众罪,悉皆消灭。若能更为身死之后,七七日内,广造众善,能使是诸众生永离恶趣,得生人天,受胜妙乐,现在眷属利益无量。是故我今对佛世尊,及天龙八部人非人等,劝于阎浮提众生,临终之日,慎勿杀害,及造恶缘,拜祭鬼神,求诸魍魉。何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缘觉菩提的话是依着因缘法,依着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缘受、缘爱、缘取、缘有、缘生、缘老死忧悲恼苦,是因为这个样子而依着因缘法,了知了我们有一个本识心叫作本际;这个本识心就是识缘名色的这个识。依着这样子的一个观行,依着这个十因缘识缘名色的观行,而了知十二因缘的观行而断除了我执。这个就是缘觉菩提的一个修证。大乘菩提也是依着大 | admin 2018-07-22 |
![]() |
应成派的中观师他否定根本识如来藏,说根本识如来藏说祂是缘起性空;那这样子讲的话,会斫丧了三乘佛法的根本,而且会让三乘佛法堕于断见外道论里面。那这样子会造成破法的严重果报,破法的果报、破法所造的这个恶业是无量无边的。而有一个老法师,因为着作大量的佛学书籍,但是他却不信三转法轮诸经所说的正理。为什么呢?因为他继承了月称等人的邪见,用种种方便而否定如来藏 | admin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