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而大乘菩萨则不同于二乘声闻行者,大乘菩萨在证悟之后,不论他是否已经证得有余涅槃,他一定会发起菩萨的大悲愿来,发愿生生世世常住世间,自度度他永无穷尽。由于这样的悲心,所以菩萨永远不入无余涅槃,因此在成佛的三大无量数劫过程当中,可以广度无量无边的众生,就如同《法华经》中的大白牛车一样,因此才会说这个佛菩提,又可以称为大乘菩提。大乘菩萨在证悟生命实相以后 | 三摩地 2018-07-22 |
|
共的地方则是三乘菩萨同观蕴处界虚妄;不共的地方,菩萨除了能够亲证二乘人所证的无余涅槃、有余涅槃以外,还亲证了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无住处涅槃,以及发起了般若智慧,这不是二乘人所知的境界。所以佛菩提道主要的关键,在于明心见性,它是外门修六度万行、内门修六度万行的主要关键,这也是佛菩提所谓的宗通。然后,以宗通的法教导学人,未来能够明心见性,乃至能够成就佛道 | 三摩地 2018-07-22 |
|
这个涅盘性不是修行以后才有,而是本来就这样;当他明了后,好欢喜而安住下来,他现前看见本来自性清净涅盘不是从修行而得,是本来就有,可是又不是不修而得,因为必须修禅参禅,悟了以后才能证得;所以他就说这个本来自性清净涅盘非修得、非不修得,这就是不落两边的中道,这是不共二乘的本来自性清净涅盘;而二乘人所证的有余涅槃、无余涅槃也是因为这个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而安 | 三摩地 2018-07-22 |
|
大乘的解脱有四种涅槃: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共二乘的有余涅槃和无余涅槃、佛地的无住处涅槃。七住菩萨明心开悟证得阿赖耶识时,就懂得什么是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因为他亲眼看见自己的阿赖耶识——他的自性是本来清净的,不是修行以后才清净的,他的自性心本来就具有涅槃性。七住菩萨明心后,直到佛地金刚喻定现前,圆满道种智,名为一切种智,无生法忍圆满具足,这时才 | 三摩地 2018-07-22 |
|
二为有余依涅槃:依如来藏中分段生死烦恼现行之断除,未舍寿而入无余涅槃之前,施设有余涅槃之名,非可外于自心如来藏而说有余涅槃;谓依如来藏之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境界,而说尚未灭除诸苦所依之五阴,名为有余依涅槃。三为无余依涅槃:谓众生之七转识已修除分段生死之烦恼种子,令烦恼种子不再现行,故于舍寿时,能令意根我灭除,故令如来藏不再出生中阴身;或者于中阴身灭后, | 三摩地 2018-07-22 |
|
佛地所具足的四种涅槃,诸位熟知的是阿罗汉所得的有余涅槃、无余涅槃;这两种涅槃,菩萨在成佛的过程当中一样要实证,但是另外两种涅槃呢?却是只有菩萨与佛才能证的。譬如说菩萨明心了,他刚刚进入见道位了,就可以现前看见自己的如来藏、有情众生的如来藏,是能出生五阴的如来藏,是能出生十二处、十八界的如来藏;这个如来藏心是本来就存在的,不是有生的心,而是本来就在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从这里可以了知:一者、声闻是透过佛语开示,去观察蕴处界虚妄,因而断了三缚结成初果,乃至断五上分结成为四果的阿罗汉,于舍寿时,灭尽自己的蕴处界,将自我消失入无余涅槃;还没有舍寿前,证得还有余苦所依的有余涅槃。二者、虽然声闻可以证得无余涅槃、有余涅槃,可是他们观察蕴处界虚妄时,如果将自己的蕴处界灭尽而入无余涅槃,岂不是成为断灭空?因为有所疑,所以去请问 | 三摩地 2018-07-22 |
|
譬如说证得有余涅槃的这个解脱道的修行人,他的意根还可以存在,但是必须要以第八识为俱有依才能够现行,没有办法离开第八识而单独现起;那意识觉知心除了要有第八识为俱有依之外,当然还要有意根为俱有依,我们之前跟大家说明的,在欲界人间,祂也要有这个五根身——这个五根来作为祂的所依,才能够在欲界人间现起,不管说是醒著时候,还是睡著了做梦也好,都必须要 | admin 2018-07-21 |
|
譬如说二乘解脱道,它仅能证得有余涅槃和无余涅槃,而大乘菩提的解脱道,则可以证得四种涅槃!而除了可以证得二乘人所证得的有余涅槃和无余涅槃之外,还有大乘菩提在明心的时候,所证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以及佛地的无住处涅槃等,总共有四种涅槃。菩萨们虽然可以证得解脱果,但是他们却不在这些事相上取证解脱,而是继续再进修佛菩提,在般若实相的智慧,在如来藏本来解脱的智 | 三摩地 2018-07-21 |
|
二乘菩提指的就是声闻、缘觉所证解脱道,他们的最后果证,也就是我们在前面单元中为大家解说的有余涅槃与无余涅槃。然而,二乘解脱道修证的过程,以及最后果证的有余涅槃与无余涅槃,却是依不为二乘人所知、不在二乘解脱道修证范围内的第八识如来藏而建立的。我们不妨就以声闻解脱道的修证来加以说明。声闻解脱道的修证就是四向四果,其中初果须陀洹所要修证的是断三缚结&mdash | 三摩地 2018-07-21 |
|
因为刚刚说过了,小乘人他不需要实证这一个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他只要证得一一能够灭尽五蕴、十八界,而能够证得无余涅槃,乃至生前还有五蕴存在,以五蕴为余苦所依这样的有余涅槃,他所证只是在这里;他只要灭生死,他没有要证究竟解脱佛地,他不需要证知如来藏。可是即使是这样子的阿罗汉声闻人,他绝对也不敢去毁谤有一个不生不灭法存在、有一个涅槃本际存在。因为很简单,所 | 三摩地 2018-07-21 |
|
然而,菩萨们虽然已经实证无余涅槃的境界相内容,但是由于必须继续进修成佛之道,所以就故意保留最后一分思惑而不去断除它,以润未来世继续受生,因此说菩萨不取证有余涅槃和无余涅槃。特别是初地满心位的菩萨们,虽然有能力断除最后一分思惑而在舍寿时取证无余涅槃,但却故意留惑润生,不证无余涅槃。由于这样的悲愿和现观,所以说初地菩萨说法极为甚深微妙,非诸未悟第八识心 | 三摩地 2018-07-21 |
|
有余涅槃界中。非成就受相果。明触受相受。是故依彼对一切受相未灭以有余受相。弥勒。成就果相受相一切种。彼二受相灭。但有明触受相受。无余涅槃界中。彼受亦灭。以无余涅槃中更无明触相。是故我说无余涅槃中。灭一切受相。尔时世尊告弥勒菩萨摩诃萨言。善哉善哉。弥勒。汝依如实修行故。问满足清净菩萨行相。弥勒。汝于如实修行法中善学具足。是故问我如实行法。弥勒。我已善 | 三摩地 2018-07-21 |
|
坐于有余涅槃之状。触于四禅无漏凉风。能如此者即是众生真善知识。不毁净戒能修禅定。增长觉慧能坏恶趣。得解脱道观四谛方。焚诸见草破身见石。摧灭戒取大阿修罗。明见于魔五欲之摾度于旷野险恶之路。入涅槃城绝贪欲网。破于嫉妒毗舍遮鬼。洗除悭贪吐出我慢。下我我所拔三毒根。灭诸结使止生死轮。断爱身索坏因缘锁。能摧三有茂盛大树。永离胞胎度老病死忧悲苦恼大苦之海欲知因 | 三摩地 2018-07-21 |
|
从这里可以了知:一者、声闻是透过佛语开示,去观察蕴处界虚妄,因而断了三缚结成初果,乃至断五上分结成为四果的阿罗汉,于舍寿时,灭尽自己的蕴处界,将自我消失入无余涅槃;还没有舍寿前,证得还有余苦所依的有余涅槃。二者、虽然声闻可以证得无余涅槃、有余涅槃,可是他们观察蕴处界虚妄时,如果将自己的蕴处界灭尽而入无余涅槃,岂不是成为断灭空?因为有所疑,所以去请问 | 三摩地 2018-07-21 |
|
也就是菩萨有初禅遍身发的定力,成为最的三果人,使得自己的性障永伏如阿罗汉;这时,菩萨于舍寿时可以取证无余涅槃,未舍寿前可以证有余涅槃,这也是菩萨所证的第二种、第三种涅槃。也就是说,最利根的菩萨于十回向位快满心的时候,可以成就慧解脱阿罗汉的证境,于舍寿后可以取证无余涅槃,未舍寿前可以取证有余涅槃,分别亲证菩萨四种涅槃当中第二种及第三种涅槃;可是菩萨不 | 三摩地 2018-07-21 |
|
注6、有余涅槃:阿罗汉虽已证得涅槃,但仍有受过去世业力的色身在,名为有余涅槃。注7、无余涅槃:七转识包括末那识不再升起,唯如来藏恒存而不生不灭,名为无余涅槃。注8、分段生死:意谓凡夫于三界六道之中依其善恶业力所感其寿命和身形皆有分段差别故曰分段生死。注9、变易生死:意谓三乘圣者已断见思惑而了分段生死,但随证量不同而有不同存在状态故曰变易生死。只有佛地才 | 三摩地 2018-07-21 |
|
就是要先从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来看,以这个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亲证,然后你才能够了解无余涅槃和有余涅槃,最后才够了解佛地的无住涅槃。然后才能眞的了解这四种圆寂都是显现出来的,是本来就有的,而不是云修来的,佛法的修行只是恢复它本来的状态,也就是除掉轮回性而留下涅槃境界而已。可是一般人都不知道,以为涅槃就是好好修行,最后把自己断灭,死掉了才叫做涅槃。那这样的 | 三摩地 2018-07-21 |
|
而缘觉的解脱果,虽然也是有余涅槃与无余涅槃,但是他们是经由缘起性空的现观而证得解脱果,所以不同于声闻。那什么是缘起性空呢?所谓缘起性空,就是修“十二支缘起法”——所谓的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这就是所谓的“此有故彼有”,这也正是众生生死 | admin 2018-07-21 |
|
佛地所具足的四种涅槃,诸位熟知的是阿罗汉所得的有余涅槃、无余涅槃;这两种涅槃,菩萨在成佛的过程当中一样要实证,但是另外两种涅槃呢?却是只有菩萨与佛才能证的。譬如说菩萨明心了,他刚刚进入见道位了,就可以现前看见自己的如来藏、有情众生的如来藏,是能出生五阴的如来藏,是能出生十二处、十八界的如来藏;这个如来藏心是本来就存在的,不是有生的心,而是本来就在的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