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七、劝请:长跪合掌,以至诚心诵《至心劝请诸佛转大法轮》:“我今皈依十方诸佛世尊,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欲舍报身入涅盘者,我皆至诚顶礼(就地一拜),劝请转大法轮、雨大法雨、燃大法灯,照明理趣、施无碍法,莫般涅盘,度脱安乐一切众生。我今以此劝请功德, | 三摩地 2018-07-22 |
|
一、个人修学应知居士在家修学佛法,也应如出家人一般,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修学目标,制定每日的功课,并从起床时的第一个念头开始,保持内心的观照,念念在佛,心心在法,自觉将日常生活佛法化,在一切行中修集福德、定力、智慧,并消除我执、我慢与性障,以早日成熟证道因缘。以下是一些修学中的善巧方便和仪轨,若能善用则可作为修道助缘。1、安置佛堂若有条件,居士可在 | 三摩地 2018-07-22 |
|
6、存经、诵经与持经应知佛法从恭敬中求,对法的尊重是开启智慧的根本。诵经学法的目的,是为了开智慧、求解脱,故应该对佛经等佛所说法心存恭敬,如法供养,不可轻慢草率。(1)经书放置需轻拿轻放,排列整齐有序,不能与世俗典籍或杂物混杂,当敬法如敬佛。请经时,经要夹于食指与中指之间,食指与大拇指同置书面,另三指置书下。不可将经书卷之若筒或置于腋下。(2)团体诵 | 三摩地 2018-07-22 |
|
我们会发现,有关于五戒十善的内容,已经散布在古印度哈拉巴文化与吠陀文化之中,教导众生要守人伦常规、要敬神事天;所以,传统的印度文化中,对于祭祀非常的看重,认为最重要的智慧是人类自己无法创造出来的,必须要藉由神明才能够得的到。例如像婆罗门教认为,智慧的来源是吠陀诸经,而这一些经典并不是凡人所创作的,是由古代的圣人,受到神明的启示而说出来的,所以叫作吠 | admin 2018-07-22 |
|
由于禅宗的证悟是自心如来,证悟了以后,才能够真正生起了般若智慧,所以应当要知道说,这绝对不是透过一般经论的什么?研究分析所能够得的;必须经过顿悟自心的过程,才能够贯通般若中观的。假如不通过般若中观,不亲证般若中观,更不要讲说后面的初地无生法忍,乃至于成佛。那一切宗派的种种法门,假如悟得自心如来,也通于禅宗之法,不会有别的差异。可是禅宗也不可以三关自 | admin 2018-07-22 |
|
当时的盘头达多法师经常称赞鸠摩罗什的智慧俊才,并且向当时的国王举荐他。国王听到了这些赞誉之后,曾经就请鸠摩罗什——当时他还很小——请他进宫,同时也召集了各外道论师一同问难;结果据这个《高僧传》记载,这些人全部都被当时还年幼的鸠摩罗什给折服了。鸠摩罗什十二岁的时候,随母亲回到龟兹国,不久他又再到沙勒国,这个对于鸠摩罗什来讲是一个重 | admin 2018-07-22 |
|
接下来第四个时期叫唯识种智时,它是解说诸部唯识经典,特别阐述成佛所需的一切种智;把这一些已经发起大心的菩萨们提升上来,让他们能够永伏性障如阿罗汉,并且不住于涅槃,能够勤学地上一切妙法种智,学习各种甚深不可思议的殊胜智慧法门。这时候的阳光普照诸平地,这是指把前面的生酥,再度提炼的为熟酥的滋味。第五法华涅槃时,是在佛最后涅槃前八年所说的法,说《法华经》 | admin 2018-07-22 |
|
这是显示佛陀是从一开始就已经具足了一切的智慧,并不是后来才慢慢圆满的。华严时的教法显示了佛法的大富大贵,并不是像二乘佛法那样子将灭止生,那样的贫穷的佛法;也显示出世尊从无量劫以来修行所累积不可思议的这些大福德,佛陀实为三界中福德与智慧皆具足的教主,是阿罗汉们所无法相提并论的。在《涅槃经》上说到,佛陀的出世就像阳光升起,它能够赶走了整夜的黑暗;所以, | admin 2018-07-22 |
|
也就是说,法相唯识宗它所说的其实就是契入这个万法唯识的第八识如来藏心,而第八识如来藏心又叫作般若心,这个般若心衪本身就是属于中道观了;这个般若心本来就是让我们进入中道观而发起的这个般若智慧,所以它是契入中道的正理,所以它又叫作中道宗。小乘的学人依涅槃本际而偏说我空,而般若依藏识而偏说一切法空。这个所有的这一切小乘、二乘人虽然是偏说我空,但是还是依于 | admin 2018-07-22 |
|
悟了般若的人,如果能够入到唯识种智的宗门正义的修学的话,其实如果是过去世已经修集了很大的福德,过去世已经熏习了般若智慧,过去世已经熏习了种智的智慧;因为福慧双具,所以一世就能够圆成二地,甚至于能够进入三地,而且能够如实了知解脱道还有佛菩提道的内涵。这个都是因为证悟了这个如来藏心以后所发起的功德。而且也能够因为这样子,能够如实的了知四种缘起;也能够因 | admin 2018-07-22 |
|
但是在进入一切种智的修学,也就是说道种智的修学这个修道位之前,其实就已经是跟随着善知识,乃至于依止着后得无分别智,也就是说依止着悟的时候所悟的第八识心所开展的智慧、所发起的智慧,来完成这一部分的慧观。所以,不管是禅宗的行者或是般若宗的行者,悟后都是不能离开法相唯识宗的宗门正义的修行。如果没有办法依止着这个宗门正义的修行的话,就不能通达三乘教法,也不 | admin 2018-07-22 |
|
马鸣菩萨年轻时,初于中印度学习外道,他拥有超凡的智慧,辩才无碍,知识渊博,为当代之大智者,也是声名远播的外道论师,曾经与诸多沙门或外道进行激烈的法义辩论,每次都获胜利,以致最后没有任何人敢于接受他的挑战。当时北印度有一位长老,称为“胁尊者”(梵语:波栗湿缚Parsva,又作波奢,意译“胁”。“胁尊者”由昔业故,在母胎中,六十 | admin 2018-07-22 |
|
这个心能生出般若,因为悟了这个如来藏心,就入了般若中道观,所以能够生出菩萨的般若智慧,所以就叫作菩萨的智海,所以能生般若名智海。这个在《庐山莲宗宝监》里面也这么说:“其所谓禅宗者,佛祖之心也。佛说一大藏教,未尝不以心为宗也。”(《庐山莲宗宝监》卷三)其实这个《莲宗宝监》是属于净土宗所尊崇的论典,但是其实净土宗的诸师都是因禅入净,也就是说, | admin 2018-07-22 |
|
禅宗证悟的这个如来藏,其实就是菩萨修学般若智慧的一个开显的一个最基础的地方、最基础的一个开始,所以没有入到如来藏门,绝对不可能契应甚深的般若。这个就有如刚刚所说的,这个痴人说没有进到台北市而能够上到101大楼一样。所以像这样子的人,一定会堕到意识的境界里面去;像这样的人一定会这样子的一个妄生知解、这样子的一个妄见、这样的一个邪见,就堕到意识境界里面去 | admin 2018-07-22 |
|
那没有证悟的证量,在这个地方,没有办法因为悟了以后所发起的这样的智慧的观察,必定会落入意识思惟的臆想情解,所以对佛法都是凡夫的臆想情解所得。这样子的人对于般若产生误会,也将对于二乘菩提产生误解。如果对于般若产生误会的人,不但对于佛菩提道会产生误会,也将会对于二乘的解脱道、对于二乘菩提会产生误解;那对二乘菩提产生误解,也将无法断除我见,入二乘的见道位 | admin 2018-07-22 |
|
其实如来藏本身就是般若智慧启发的根源,也就是说中观般若其实是依着如来藏而有;所以,强调如来藏不但不是在贬斥阿含,也不是在贬斥中观,反而是其实就是在弘扬阿含与弘扬中观。这些人因为不知道如来藏学其实是阿含与中观的根源,也不知道说四阿含中佛早已经隐说藏识的密意,早己经宣说中观般若,并不是没有说。佛早已经在阿含与中观里面讲了如来藏了,佛在阿含里面说的这个心 | admin 2018-07-22 |
|
欲证中观般若智慧,必须证悟自心如来藏;证悟自心之法门,广有八万四千,门门可入;证入者则皆同是第八识,始自七住位中观,中如初地道种智般若,终至佛地四智圆明之究竟中观般若,悉皆不能外于第八识。若人主张外于如来藏心而有佛法可证者,若非二乘菩提,即是外道邪见;若人主张外于第八识如来藏而有般若可证,而能成就中观者,此人名为大乘凡夫。若否定如来藏者,此人名为破 | admin 2018-07-22 |
|
那么《高僧传》也提到,大家对于法师少年时候所展露出来的这个智慧,很多人都是非常的叹服。后来因为慧远法师因为晋末的战乱,所以投到这个道安法师的门下剃发出家了。那他到二十四岁的时候,二十四岁的时候就成了当时讲经的名家。那值得一提的就是说,慧远虽然是道安的弟子,但是他讲经的方式不同于道安。因为慧远本身对于老庄是很有掌握的,所以每次遇到难以讲解的佛教道理的 | admin 2018-07-22 |
|
此经开演了大乘别教法中已经证悟般若之菩萨智慧,微妙甚深,非有大智不能深知、不能细说也。《维摩诘所说经》梵文原名为《Vimalakiirti-nirde"sa-suutra》,据中国各家佛典目录对于存本或佚本的记载,此经共有七种汉译本:一是东汉严佛调译《古维摩诘经》、二是三国吴支谦译《维摩诘经》、三是西晋竺叔兰译《异维摩诘经》、四是西晋竺法护译《维摩诘经》、五是东晋只多蜜译《维 | admin 2018-07-22 |
|
中观学者当知:中观般若层别有三,一者总相智,大乘别教真见道七住菩萨之明心智慧也;二者别相智,悟后依善知识,或自有能力依《般若经》熏习别相智,此乃三贤位至初地入地心之通达位般若中观也;三者地后菩萨所修般若种智,至究竟佛位圆满种智,方成究竟般若中观。般若中观之总相智、别相智、种智,悉依藏识别别阶位之修证智慧而建立,不可离于藏识、否定藏识,而有般若中观之 | admin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