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这位童女既非比丘尼,也非丘,却是出家而示现在家人的身相,佛陀住世时就已率领五百比丘人间弘法度众,智慧当然是相当高的;若不是菩萨,是不可能具备这种智慧的。她因为已证本识如来藏故,所以能对治断见外道对阿含解脱道的质疑及问难,也因此而成为五百比丘的上师,一生追随她学法及弘法而于人间;由此可见这五百比丘,当然也是以菩萨戒为正戒而以声闻戒为别解脱戒,所以他们 | 三摩地 2018-07-23 |
|
再来说第三个理由:3、令快速累积福德和智慧资粮菩萨戒是属于福德的部分,为什么跟智慧的资粮有关?比方说,有人学佛学了几年就破参明心,但有人却学了一辈子也破不了参;有人破了参以后他道业很精进就一直往前走了,但是有些人破了参以后,他却是慢慢的走。那么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差距呢?其实是福德资粮的问题。一个人如果福德资粮不够,他就会在世间法上斤斤计较,跟众生斤 | 三摩地 2018-07-23 |
|
我们要有智慧,思索一下、衡量一下:诽谤贤圣,不是只有一世的果报,那是未来很多世在地狱受苦的,以后再回到人间是要等很多劫的。再想想看:地狱的一天,我们是这里多久?不说阿鼻地狱,光是第一层地狱,时间就够长了。然后,经过很久的痛苦而离开了地狱,还要到饿鬼道去,饿鬼道的时间也比我们人间长。饿鬼道的苦受完了,还要当畜生,任人宰杀或支配,然后回到人间时,前五百 | 三摩地 2018-07-23 |
|
这是一切真正悟入实相而证大乘无我法,以及亲证蕴处界空而断我见的初果人,都同样会断除的戒相上的执着,本会同修们在悟后不单有断三缚结的功德,更有实相智慧相应的功德,都应该有这种见地才是。所以悟后受了菩萨戒,应该会有不取有戒、不取佛戒、不取相戒的见地发起:所作所为都以如来藏清净心的真如法性为依归而自然不犯戒,不需专在小小戒的戒相微细表相上着眼,这才是断了 | 三摩地 2018-07-23 |
|
又復戒者名學,學調伏心智慧諸根,是故名學。】《優婆塞戒經》卷7〈24業品〉------------------------------------尸羅:清涼「言尸羅者,謂能寂靜毀犯淨戒罪熱惱故,又與清涼義相應故。」《瑜伽師地論》卷83波羅提木叉:別解脫律儀善住意言:「大士!若能具足波羅提木叉者,是名為戒。」文殊師利言:「天子!云何名為波羅提木叉?」善住意言:「大士!所謂持身及以口意三業具 | 三摩地 2018-07-23 |
|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38〈33離世間品〉【舍利弗!如來現在善護法城,四大智慧深遠,今我法城不懼破壞。若與法城作障礙者,為是大賊毀壞法城,盜我密法向外道說,是人常來至於我所,我與共語示其教法不說密要,是人為求所示教法出家受戒,我知此人後應得道,聽使出家四月中試。何以故?為護法城故。】《佛藏經》卷3〈8淨見品〉【復有十業,能令眾生得地獄報:一者、身行重惡業 | 三摩地 2018-07-23 |
|
这位童女既非比丘尼,也非丘,却是出家而示现在家人的身相,佛陀住世时就已率领五百比丘人间弘法度众,智慧当然是相当高的;若不是菩萨,是不可能具备这种智慧的。她因为已证本识如来藏故,所以能对治断见外道对阿含解脱道的质疑及问难,也因此而成为五百比丘的上师,一生追随她学法及弘法而于人间;由此可见这五百比丘,当然也是以菩萨戒为正戒而以声闻戒为别解脱戒,所以他们 | 三摩地 2018-07-23 |
|
上海开示菩萨戒:这个问题就是刚刚讲到「菩萨戒」的问题,这个问题在我来之前,我就已经排好这个主题我今天要讲,也就是说,现在因为我们不能一直经常性来跟大家互动,刚刚有说只能看书啊!那怎么办呢?很多学习,像刚提到学习的方法,以及怎样知道对?要怎样修正?哪里错了?现在就是问题在这里,但是我们在学习菩萨的这个法,说让自己成为菩萨,学菩萨道的过程里面,不是只有 | 三摩地 2018-07-23 |
|
虽是恶因缘的造作,然菩萨知道过失之时便马上改过永不复作,并将此恶因缘当成未来行菩萨道时度众的逆增上缘,以此智慧善巧,转逆增上缘为弘法度众佛事之缘起。因此我们这些尚未离开隔阴之迷的学子,在面对戒律的时候,要知道戒律的精神与要点所在,在未受戒或受戒后的学戒期间,我们只要把握「重戒不犯」,若轻戒虽有毁犯而能如法忏摩,应可无虞;因为佛在经中曾开示:「有犯名 | 三摩地 2018-07-23 |
|
可是菩萨不然,菩萨还得推溯无明的由来;无明总不能无因而有,一定有一个所依心,那就是如来藏——本识,就是四阿含诸经中所说的本际识,但是还得要亲证这个本际识的所在,才能发起般若实相的智慧。二乘圣人也曾怀疑过:十八界我灭尽后是否成为断灭境界?所以佛陀特地为阿罗汉们说明:无明依附于第八识心体而存在。所以因缘法推溯到这个本际识时,就不能再往前推了, | 三摩地 2018-07-23 |
|
因为若无见地而得到禅定,都是不可能成佛的,一定要有一切种智的智慧来得到禅定才能成佛。若没有见地而获得禅定,为什么就没有见道所得的定戒?这可以从现象上看得出来:佛世有许多外道得四禅,证得四空定的也很多,可是他们都很傲慢,出定而在人间境界中时,慢心、瞋心都很重,动不动就骂人,轻视众生。像这样的人当然不可能有见道相应的定共戒显现,所以他们不得见道相应的定 | 三摩地 2018-07-23 |
|
平实导师的智慧是我们无法想像的,而且平实导师慈悲地对弟子们在修学正法的道业上面费心安排,所以我们一定要一步一脚印地跟著走,只有这样,才不会走弯路,道业才会快速增上。我们在大陆的同修也要谨慎遵守同修会的规范,一定要严持戒律、遵守国家法律及世间伦常;道业上不打探密意,如果有人认为自己于如来藏有所触证,也一定要安忍,要打包起来,等到有因缘参加禅三时,再由 | 三摩地 2018-07-23 |
|
这是一切真正悟入实相而证大乘无我法,以及亲证蕴处界空而断我见的初果人,都同样会断除的戒相上的执着,本会同修们在悟后不单有断三缚结的功德,更有实相智慧相应的功德,都应该有这种见地才是。所以悟后受了菩萨戒,应该会有不取有戒、不取佛戒、不取相戒的见地发起:所作所为都以如来藏清净心的真如法性为依归而自然不犯戒,不需专在小小戒的戒相微细表相上着眼,这才是断了 | 三摩地 2018-07-23 |
|
】讲记世戒和第一义戒不同,有智慧者应当观察戒有两种:一种是世间法的戒,另外一种是第一义法的戒。如果不是依三宝而受戒,那种戒就叫作世间戒。我们可以举例说明:譬如在藏密法中受了三昧耶戒,这叫作世间戒;因为那不是佛施设的戒法,是藏密祖师自己施设的:他们自己发明另一个行双身法而享受淫乐的大日如来,又把凡夫的莲花生建立为密教主,然后自己施设三昧耶戒,号称是金 | 三摩地 2018-07-23 |
|
年渐长大,智慧聪明,无有及者;唯甚恶性,凡所眼见人及畜生,则便嗔骂,未曾休废。父母亲属皆共厌患,无喜见者,遂便舍家入山林中,乃见鸟兽及以草木,风吹动摇,亦生嗔恚,终无喜心。时有山神,语须菩提言:汝今何故,舍家来此山林之中,既不修善则无利益,唐自疲苦?今有世尊在祇桓中,有大福德,能教众生修善断恶。今若至彼,必能除汝嗔恚恶毒。时须菩提闻山神语,即生欢喜 | 三摩地 2018-07-23 |
|
三者,对于许多无生法忍的现观因缘也是在家身分较有因缘遇到;因为众生根器种性的样貌无量无边,同事利行的过程当中,各种智慧的现观因缘也易出现。四者,地上菩萨亦多在通达五明利众的方面用心,身处于各行各业当中,以无生法忍智配合五明善巧,这样于两大无量数劫的过程中成佛所需的福德智慧资粮,最后成就佛地一切种智的两足尊。故诸大菩萨多示现在家相,以此自利利他之菩萨 | 三摩地 2018-07-23 |
|
到阿僧祇这个数,数目已然太大,无法以前述方式表示,大约是1后面有N个0,而N约略是7后面有31个0,若以数学符号表示:阿僧祇=10N|N=7´1031数目之大,远超过天文学家所用的数字,完全无法想象,由此亦可见佛之智慧真是不可思议。东晋天竺三藏佛驮跋陀罗所译之《华严经》另一译本,在卷第四十五〈心王菩萨问阿僧祇品第二十五〉,也有大同小异之内容。 (原标题:一大 | 三摩地 2018-07-23 |
|
这不妨也是发菩提心啊!这样一来,某甲要达成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乃至于说,有把握舍报之后是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样的事业,他就不只要唸佛;他还要随分要知道三福净业的内涵,随分还要去履行其中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等等前五度的福业;然后也要去熏习第六度智慧上的知见,包括因果上的知见。这就已经不是说什么都不需要知道,只要一句佛号唸到底,打死都不要放下的这种 | 三摩地 2018-07-23 |
|
释迦牟尼佛教导众生解脱于生死流转重病,非世间医师之所能为,故称为大医王,即是采用高超优雅的解剖方法解剖身体与心理,发现生命结构而获得解脱智慧与实相智慧。生命解剖学亦名生命结构学。解剖学是验证生命结构的动态性方法与过程,而结构学呈现一切生命结构有其不变性的事实。决定撰写《生命解剖学》这本书的因缘有些独特。我开始学佛时经常思考生命与命运的问题。例如一只 | 三摩地 2018-07-23 |
|
摘要:l释迦牟尼佛将十因缘观隐藏在十二因缘中千余年来无人能解,菩萨辟支佛重来人间,依于见道通达的智慧功德发现隐藏的十因缘,才能称为辟支佛。l萧平实老师在《阿含正义》中正式提出十因缘观,解开无师独觉的菩萨辟支佛如何观察生命结构的逻辑与方法,发现生命一定要有入胎识的存在,作为十因缘观中的轮回主体。l爱因斯坦相对论孪生子悖论存在的逻辑错误:不同的时间怎么见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