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复有二事:一者为断智慧障碍,二者为断众生身障。发起菩提心是一件难能可贵之事,发起菩提心之后,若能不退初心,更是极其稀有难得。众生所以不能成佛,主要的问题,并不是因为不曾听闻过佛法,而是因为他们不想修行、不想成佛。如果一条牛不饿,牧童没办法强迫它吃草。同样的道理,一个人如果不觉得修行、成佛是必要的事,别人也没有办法强迫他修行。一个人若能发起真切的菩提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经中有些内容,通常是需要有实证的善知识才能看得懂,这些在智慧或禅定方面有实证的善知识,依他们的证量可以正确解读经中的道理,那我们依据善知识之善护密意,以及方便善巧的教导,才能正确及有次第的修行。另外有些法义是有关联性的,或者修学方法是有次第性的,而需要采用哪些修学法门,也与个人的根性有关,这些都得靠善知识来协助。譬如修习禅定不可以只靠打坐,也要 三摩地

2018-07-23

放下一切的烦恼,在无念、离念中想要等待智慧的出现,了不可得。以思惟观来参禅,必须是一念相应,智慧才能够生出,那就是开悟、明心。悟了以后要见佛性更须要迎向一切烦恼、投入一切烦恼的境界之中去观察、寻觅。功夫若够,一念相应便见佛性。如果离开了思惟观,定力散失的话,就无法见性。如果离开了烦恼就没办法开悟,就没办法见性。所以《大集经》卷十二中说:若烦恼中见菩 三摩地

2018-07-23

人类的智慧可以在不自由中寻找自由,也可以在自由中设置不自由。环顾四周多少匆忙的行人,眉眼带着一座座监狱在奔走。老友长谈,苦叹一声,依稀有银铛之音在叹息声中盘旋。舒一舒眉,为自己减刑吧。除了自己,还有谁能让你恢复自由?(文/余秋雨)(原标题:为自己减刑——监狱外的监狱) 三摩地

2018-07-23

何以故?佛子!菩萨摩诃萨起嗔恚心,则受百千障碍法门;何等百千?所谓受不见菩提障,不闻障,生不净国障,生恶道障,生八难处障,多疾病障,多被谤毁障,生闇钝趣障,失正念障,少智慧障,眼耳鼻舌身意等障,近恶知识障。(《大方广佛华严经》卷33)佛开示了很多,我们举一些例子来作说明。佛说:菩萨假如起了一念嗔恚的心,就等于自己开启了百千障碍之门;而自己将来会因为果报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佛菩萨摄受众生,是为了让众生逐步能得到解脱的功德,乃至于得到无上正等正觉的智慧,而能够究竟解脱;这并非只是为了要满足众生眼前于世间法上的所求以及执着。所以,就会视众生的根性,而以各种方便来摄受众生以及调伏众生。因此,在向佛菩萨一心祈求之后,我们应该要了解,佛菩萨会以最适合我们的方式来摄受我们;而不是只会依照我们因为贪嗔痴等烦恼而对世间境界产生 三摩地

2018-07-23

那讲堂在建设的时候,因为他自己的世间智慧也很好,我们佛法里面叫做工巧,所以对像水电冷气还有一些装潢他其实都会,他都自己来,他是这样一个人。主持人:所以你们应该多向他们去学习身上的那种大慈悲的东西。其实刚才说是不是因为的关系,现在很多人都在念这个阿弥陀佛,很多人在念佛。那究竟这个念佛和信佛之间会不会有一定的关系或者是有区别呢?我觉得这个问题很重要。因 三摩地

2018-07-23

虽然一切众生本来具足因地法身,可是要经历了修集无量功德智慧、六波罗蜜、慈悲喜舍、三十七菩提分法,从这些种种功德智慧来成就果地的如来身;想要成就佛身,就应当要发菩提心,发菩提心就是要来求这个一切种智、要求能够常乐我净、求无上正等正觉;如果要求一切种智、常乐我净、无上正等正觉呢,就应当要知道,不能让自己永远在生死轮回中而落入颠倒中,不知道自己是在完全无 三摩地

2018-07-23

又有人迷信于广告说词,因此不加以选择,冲动,那这样也是偶像崇拜;他崇拜于广告说词,轻微者损财,重大者伤身害命,比比皆是;这样的人就是对广告词产生了偶像崇拜,不加以智慧简择,迷信盲从广告词,这也是一种迷信的偶像崇拜。又例如,有的人听说十字架可以驱魔,因此所在之处到处挂满十字架,不管金属的、木制的、陶瓷的,乃至纸张列印的十字架,全部都拿来当作趋吉避凶的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身为菩萨一定是能够觉悟有情的人,因为他本身有能力、有智慧、有福德来庄严自己,以自己在佛法有所实证,以此来觉悟有情、来摄受众生,来成就自己未来的佛国净土。从上面标准来看,菩萨这个名相含摄了两个标准:第一个标准,能够觉悟有情;第二个标准,在佛法上有所实证,并且以自己所证的来摄受有情,让众生有所受用及实证。说明如下:第一个标准,既然菩萨能够觉悟有情 三摩地

2018-07-23

此外,真心如来藏又另外有许多的自体性,中国禅宗证悟的人能少分了知的;是证悟的人进修别相智与一切种智以后,才能多分了知的;这个多分的了知,就是中国法相唯识宗的玄奘师资,所共皆亲证的智慧境界;也是我所依据,用来破邪显正的智慧。这是次第进修到佛地以后,佛世尊才能具足了知的;所以真心如来藏不称为空相,而称之为空性;因为祂有许多真实的法性存在,而且这些法性常 三摩地

2018-07-23

世尊说:有些众生具有出世间的智慧,跟随佛陀听闻解脱道法之后,能够真实信受;他厌腻了生死轮转的痛苦,急于想要解脱、出离三界,进入寂灭、清凉、清净、真实的涅槃之中;像这样的人就叫作「声闻乘」,就像是小小的「羊车」,只能载他自己一个人出离三界火宅。另外有一些众生,信受佛陀的教诲之后,很努力地精进;但是他想要求得自然慧,想要在无佛之世自己开悟因缘法,而成为 三摩地

2018-07-23

既然要布施,也要有波罗蜜,也就是要以佛法的智慧来作布施。那么什么是有智慧的布施?怎么样作布施,才能够称为是大施主?世尊在《优婆塞戒经》卷5当中,继续开示说:【善男子!智有三种:一者能舍外物,二者舍内外物,三者施内外已,兼化众生。】(《优婆塞戒经》卷五)佛陀的意思是说,菩萨在布施的时候,应该同时以之理来教化众生,这样才能给众生长远的利益。佛陀首先说,布 三摩地

2018-07-23

但是佛法和西方的只止于信仰的宗教不同,佛法是在利乐有情上的觉悟,其福德和智慧的内涵远超西方人的想象,当您超越信仰去追求福慧增长的时候,就会有机缘走进真实的佛法。中华传统的文化中有着和平、善良、厌恶迷信、追求觉悟的优秀基因,当年,达摩祖师的师父般若多罗说,东方震旦有大乘气象,佛法终将在中国发扬光大。如其所说,后来的禅宗和玄奘菩萨的教门一直承载着佛法的 三摩地

2018-07-23

所谓神力的加持,主要是在帮助被加持者能够安心、安身而度过难关,加强他们面对现实的智慧和勇气,而不是在叫他们躲债、逃债乃至逃避现实。也就是说,透过诸佛菩萨的加持力来缓和化解有情众生当前所面对的压力和困境,使学人有智慧来改变自己的心态,有勇气来承担自己的现前果报,因而得以借力化力,使困难渐渐消失于无形。以上所说是属于诸佛菩萨对有情众生的加持。另外,从民 三摩地

2018-07-23

就因为他自在的来源,是来自于他对于自己有清楚的了知,这个就是佛法中所说的智慧的知见。所以这种知见的力量,可以让他迎接任何的恶逆的状况。那我们再说,世间上所认为的好人,其实大多数就只是心里面没有起很多的恶念。可是即使是如此来检视起来,当你发生一些困难的时候,当你有烦恼的时候,你一样心里面产生愁怅,而且甚至很多人就当街,就对于对象破口大骂;或是修养好的 三摩地

2018-07-23

以前的方式是怎么做呢?古人他有智慧,他知道佛有大威德力,佛可以庇佑、庇护一切众生,而且在佛的面前一切众生平等,祂不会计较这个人过去生的业报是善还是恶,祂一样是平等来视之,不会有特别对于这个小孩,就认为他有以前的业种,所以他是不可治的众生,然后就放弃他;不会。因此,以前的人就把孩子托到寺院里面出家,或是说以其他的方式,类似让佛陀来养育,后来这小孩就可 三摩地

2018-07-23

有人有才干,明白事理,通达了解幽深之法,能够把微妙的义理讲得很顺畅,让愚笨或者初学的人都能听得懂;别人听了他的话,都能再请益且接受他所言,珍重他所言如同珍宝,并广为宣传;这种才能是从修智慧中得来的。有的人音声是清彻悦耳的,这是从常常歌咏三宝中来。有的人身心洁净,一生无有疾病,这是从修慈心中来。阿难请问佛陀说:请问如何是慈?佛陀告诉阿难说:第一是对众 三摩地

2018-07-23

这些种种的一切,都是诸佛菩萨的加持,并不是行者自己有多么伟大,全部是仰赖如来的慈悲加持以及摄受啊!所以,行者如果见到瑞相,其实更应该更为感恩,更为恭敬,更为惭愧,诸佛菩萨的加持得以灭罪,得以起信,得以劝发,能够继续的努力用功,来依于圣教而如说修行;并且透过智慧的简择,而更能够增益道业上的进步,使得道业进步;千万不可以因为执著而生起憍慢、烦恼,乃至招 三摩地

2018-07-23

三乘佛法,则是依于众生的智慧差别而方便施设的,所以只有深浅的差别,而不可能像世间学问有互相矛盾的情形出现。所谓各宗派之间对佛法的诤论,其实都是因为假名善知识自己未证言证、未悟言悟,不懂得佛法的深义,仅凭着自己的妄想执着的门户之见,就随意批评、割裂本来严谨而且完整的佛陀法教。(原标题:你知道什么是第一法宝吗)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