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开始我们所引的《优婆塞戒经》卷6中的开示:“若能修忍三昧智慧,勤行精进,乐于多闻,当知是人则能增长尸波罗蜜,庄严菩提,证菩提果。”(《优婆塞戒经》卷6)这里也是在开示:配合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波罗蜜,可以增长持戒波罗蜜。修忍辱波罗蜜能够清净及增长持戒波罗蜜,在前面已经略谈过;而菩萨如果能忍于“五阴是虚妄法&rdqu admin

2020-02-20

 受持戒法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在佛菩提道上能够顺利前进,因为戒法是世尊以祂无量无边的智慧为我们所制定的,只要能清净持戒绝对有不可思议的殊胜利益。因此,受戒之后一定要依照世尊的开示确实去作,这样子就能够逐渐让善法增长而远离恶法。只要正确地去作,实际上就一定会成就,而且可以很快呈现出持戒的功德出来;因为戒法是吻合三界因果律的,因此持戒所产生的效果, admin

2020-02-20

”(《瑜伽师地论》卷四十)论中所开示的“当审访求同法菩萨,已发大愿有智有力,于语表义能授能开”,指的就是要寻找这样的善知识----他已经发起菩萨大愿,其智慧胜妙已经能够在佛菩提道上展现力量,并且对于菩萨戒已经有深入的了解,能够善于为众生解说菩萨戒的内涵及持戒的精神等等。因此如果能够这样,至诚与慎重确实去作,就能够获得胜妙的持戒功德。  admin

2020-02-20

定的引生之后,有利于智慧的证入,因此持戒之后修定,当然能够提升庄严菩提的层次;相同的,在持戒之后修学种种善法,当然也能够累积福德与智慧资粮,让自己在佛菩提道上能够顺利前进,也能够利益更多的众生。譬如在《大智度論》卷88中的開示:“應以布施攝者,而布施攝之;應以持戒攝者,教令持戒;應以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攝者,教令忍辱、精進、禪定、智慧而攝取之 admin

2020-02-20

再来说第三个理由: 3、令快速累积福德和智慧资粮:菩萨戒既是属于福德的部分,为什么跟智慧的资粮有关?比方说,有人学佛学了几年就破参明心,但有人却学了一辈子也破不了参;有人破了参以后他道业很精进就一直往前走了,但是有些人破了参以后,他却是慢慢的走。那么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差距呢?其实是福德资粮的问题。一个人如果福德资粮不够,他就会在世间法上斤斤计较 admin

2020-02-20

《优婆塞戒经》里面善生请问世尊说:菩萨他具足了福德庄严、智慧庄严以后,要如何来畜养徒众弟子呢?佛陀回答善生说:应当要以四摄法来摄取弟子。四摄法指的就是:布施、爱语、利行、同事,用这四摄法,来摄受弟子、教化弟子,让弟子能够远离诸恶、增诸善法。那么如何运用爱语?爱语的内容又是如何呢?我们从经文中来解说。《优婆塞戒经》里面有这样的内容,善男子!菩萨若能随 admin

2020-02-20

一般来说“三昧”可以概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属于禅定的境界,第二种是属于观行以后产生的智慧境界。今天我们要谈的主要是智慧三昧的部分,也就是说,对于这个观行的内容能够心得决定,使得心能够安住在一个境界而不退转。我们先来看这个三三昧的意思:三三昧包括空三昧、无相三昧,还有无愿三昧。三三昧的目的是什么呢?我们来看,在《长阿含经》卷10中的开示:&ldq admin

2020-02-20

如果能够至诚心的来修习念佛心,他不但可以离开、远离那些邪恶不净的因缘,也因为心都是和佛相应的,都是在熏习佛的功德法要,所以可以增长自己慈悲的相应智慧。佛陀祂真的是开示了很好的办法,这办法跟前面的我们一开始讲的五种不同的是:把自己放在一个非常殊胜的因缘当中,心里想着佛;如果我们心里想的都是非常清净庄严的佛,自然对照之下,这些贪瞋痴的不净因缘,就显得非 admin

2020-02-20

也因为有了定,能够如实知、如实见;也因为能够有了如实见的智慧,所以对于自己的五藴、十二处、十八界、对于苦集灭道就能够具足的观行。我们这里要说明这个厌,不是讨厌的意思,而是把这五藴的法、十二处的法、十八界的法,乃至于四圣谛的法,都已经观行了具足,不会再有任何的怀疑,所以这个厌是表示已经观行满足了。也是因为观行非常具足,对于世间五藴十八界这些法,不离无 admin

2020-02-20

真正精进的人,时时刻刻不离开佛法,也随时要有长远心,修行越精进,智慧就越高,就越知道要感恩,也越知道要报恩。这是因为当我们智慧更高的时候,我们将会发觉,原来成佛之道,早在一至三转法轮的经典里面,佛已经全部都告诉我们了,不曾遗漏。佛是如此的慈悲,所以我们更应该要报恩,既然应该要报恩,那就应该要更努力,把所有外道见及外道法从佛教中摒除,让佛教的法义回复 admin

2020-02-20

 在《优婆塞戒经》卷2〈自利利他品〉)里面,经文说:由于菩萨本身就有在修习这个定力,并且因为智慧增长了,同时也因为持戒的关系,所以烦恼几乎都不会再生起了。所以当然菩萨会常常,常常处在一个寂灭的这个状态。这个寂灭的状态不是空无所有的虚无的意思;所谓的寂灭的状态,是说我们的心非常的安定,甚至专注在目前的忆念佛的这个功德上面,而不会去跟随着外境到处乱 admin

2020-02-20

菩萨一定要了知意识心在三界九地中所有的境界状况,所以能够因知见的正确建立,与参禅的时候能够不落于以定为禅的过失中!因为定境本身都是意识心的境界,既然是意识心的境界,就不是常住法!那么知道参禅就不能、不该落在意识的境界中,但是在知见上,一定要先建立意识所能够到达境界的智慧,从欲界到四禅到四空定的内容是什么?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从布施、持戒、忍辱、精进 admin

2020-02-20

如果再以事一心的念佛三昧功夫进而参禅,让心念“止”于所缘境话头上,并藉由“观”来寻觅从来离见闻觉知的金刚心如来藏;最后于因缘成熟时,一念相应证得金刚心如来藏,这时生起般若智慧,心得决定毫无怀疑,就是达到理一心的实相念佛三昧,或称为金刚三昧了。一般的外道也有许多三摩地,也就是种种定的说法,但那不是佛法所说的三摩地;在佛法中所说的三 admin

2020-02-20

县官听了罽那的一番话,内心非常感动,不但赞叹罽那的善根和智慧,同时还脱下自己的华服、首饰,连同鞍马和车子全都送给了罽那,此外还封给他一座村庄作为奖赏。罽那由于一念布施的善心,成就了一段殊胜的果报;这位有智慧的县官,也成为众人称叹的对象。由于这样的因缘,整个村庄的百姓也都纷纷归依了三宝,成为佛陀的弟子。各位菩萨!故事说完了,您认同故事中的主人翁罽那的 admin

2020-02-20

菩萨修集满足了信位的福德以后,进入十住位来修证;十住位,按照次第从初住位到六住位,菩萨所应修学的内容有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六度波罗密多。要修学这六度波罗密多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个是要饶益诸有情,第二个是要对治诸烦恼。从饶益有情、对治烦恼中,来修集见道所需要的福德资粮,在十住位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亲近真实善知识,接受真实善知识的教导。对于因 admin

2020-02-20

所以,有智慧的人应当随分,随着自己有多少财物与能力而欢喜布施,因为除了布施之外,没有方法能够得到人间或天上的快乐,乃至佛菩提道无上的解脱快乐。所以佛陀在经典中常说:有智慧的人观察到自己虽然很饿,只剩下一口食物,自己吃了就可以维持生存,但此时还有一个即将饿死的人出现在面前,智者都应将这一口食物布施给对方,让他得以继续活命。这才是菩萨啊!布施救护众生的 admin

2020-02-20

这方面的知见令我们可以了解自己所处的世间之范围,与种种差异,不仅有助于增长智慧与趣向解脱,也可以让我们了解及判断,包括宗教、哲学、科学等,对于万有起源的说法是否正确;因为如果在器世间形成的法义有错误,通常也会影响他在其他相关联法义方面的正确性,使得他在法义方面无法贯通,因此这方面的知见也是很重要的。同时如果无法正确说明器世间形成的原因,或者违反三界 admin

2020-02-20

其实大多数的久学菩萨,都是像这个样子作的,在过去世修了很多福德,所以在这一世很容易赚到钱,但是他在赚到一部分以后,觉得已经够这一世来使用了,所以就不再花时间去赚钱;这就是把福德寄存着不用,当寿命终了时,把其余的福德又带到下一世去;这样菩萨所累积的福德以及威德才会越来越大,才能够在经过三大无量数劫之后,成为福德以及智慧都具足圆满的两足尊啊!从另外一方 admin

2020-02-20

如果能够配合正知见与智慧,就可以很快乐地修行,这样才是真正的菩萨法门。虽然别人表面上看不出来他跟平凡人有多大的差异,可是他的道业却是在快速前进中,因为菩萨已经融入六尘中而行菩萨道了。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二)》<第083集持戒与摄护诸根>正国老师 admin

2020-02-20

若能修忍三昧智慧,勤行精进,乐于多闻,当知是人则能增长尸波罗蜜,庄严菩提,证菩提果。(《优婆塞戒经》卷6)首先,我们要了解在菩萨的六度法门中,前后度是有密切的关联。譬如在《摄大乘论》卷2中的开示:云何说六波罗蜜如此次第?前前波罗蜜,随顺次生后后波罗蜜故;复次前前波罗蜜,由后后波罗蜜所清净故。(《摄大乘论》卷2)在这里面告诉我们,前面的波罗蜜会引生后面 admin

2020-02-20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