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那位求法者问了一个非常有智慧的问题,他问道:“请问法师,阿罗汉入了无余依涅槃时的境界是怎么样?”我认为这的确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因为解脱道修行的极果就是阿罗汉,而阿罗汉色身死后,即进入了无余依涅槃而不受后有,所以无余依涅槃就是整个解脱道修行的最后目标,也是整个解脱道修行的最后归依处,或者说是整个解脱道修行的终点站。若学人不知自己修行的目标 三摩地

2018-07-20

然而,高一下学期,察觉自己程度太差,当时又听到“诵金刚经可以开智慧”,就开始几乎每天课诵一部《金刚经》,希望可使自己的求学过程一切顺利,果然成效显著,从此对《金刚经》信受奉行。上大学的前夕,反观自己在考前会吃素祈愿,求诸佛菩萨加被,一旦如愿后,就恢复旧习大啖美食,想来十分惭愧,于是决定效法家中的三位大菩萨,开始吃素,悲悯众生而慈心不杀故。 三摩地

2018-07-20

佛教界有多少这样流浪的游子找不到归乡的路啊!)接下来我到了法鼓山,智慧的花“好像”在我眼前开展了,觉得到此总算有个安歇处了。直至二十八岁,我面对负债、离婚、独立抚养孩子的困境,恶因缘常让自己在这条路上有心无力;听到友人将在农禅寺受菩萨戒时,心生赞叹,但自己是不敢受的(当时对戒的内容也不懂,现在平实导师开讲《优婆塞戒经》,才对菩萨戒有较深刻 三摩地

2018-07-20

见道后的功德受用,可以三个事实来说明:一、感觉自己的般若智慧,突然往上跳了一阶。禅宗公案看得懂了(明心的公案),再读《心经》及《心经密意》时,懂得更深一层的义理,原来《心经》、《金刚经》中都已开示得如此贴切,若非破参,是不会懂的。但是也发觉往后的差别智、道种智,要学的还太多、太多,不由得发起精进心,今后定要比破参前更用功才行。二、能对众生自然生起平 三摩地

2018-07-20

最受尼采的超越论影响,尼采秉承日耳曼民族优生思想,欲求成就超人,我却骨子里想超越人天生死呢!所谓“隔离的智慧”、“强者的寂寞”,奉行不渝。尤其心仪罗素,收集志文出版社印行他的全集;最向往他在剑桥大学三一学院,那种天纵之资,邃古今之学的超逸豪情(此为何以今日有幸亲聆萧导师法音,言言显示不二之门,每每感激涕零,深感比之罗素,尤有幸之 三摩地

2018-07-20

一则悟道因缘,一个精彩的故事,一个回味无穷的意境,一个向往解脱者心灵的跌宕,一个修道者的经验和教训,一条通向智慧和解脱的光明之路。生活中,你会不时地陷入四山相逼的境地。请记住禅者无门之门的教诲——生命之途原本是鸟道,上下左右,何处不是出身之路?修行中,你会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通过这些故事,你会找到适合于自己修行的入处,少走弯路, 三摩地

2018-07-20

无明智慧等无异,当知万法即皆如。愍此二见之徒辈,申辞措笔作斯书。观身与佛不差别,何须更觅彼无余。”上面所引两段引文,基本上代表了慧可禅师的禅学主张,以及后代禅宗发展的主流。 (原标题:1二祖慧可大师悟道因缘) 三摩地

2018-07-20

和尚智慧广大,愿略说经中义理。”六祖道:“法达,法即甚达,汝心不达,经本无疑,汝心自疑。汝念此经,以何为宗?”法达禅师回答道:“学人愚钝,从来但依文诵念,岂知宗趣?”六祖道:“吾不识文字,汝试取经诵一遍,吾当为汝解说。”于是法达禅师高声念诵,念到《譬喻品》的时候,六祖道:“止!此经元来以因缘出世为宗。纵说多种 三摩地

2018-07-20

现时代的学佛者,虽去圣日遥,若能将这些偈颂烂熟于心,时时提撕,时时品味,必能大开智慧之眼,免被他人所瞒。现按诗韵及义理,将《证道歌》分为六十三节,附于次,供读者背诵:1.君不见,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2.法身觉了无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五阴浮云空去来,三毒水泡虚出没。3.证实相,无人法,刹那灭却阿鼻业。若将妄 三摩地

2018-07-20

汝还信否(你名叫光宝,名以表实,宝是你自己本有的,智慧之光亦非从外而来。即使你随意使用它,亦未见减少。它长夜发光照物,从不间断。此事,你还信得及吗)?光宝禅师道:信则信矣,未审光之与宝,同邪?异邪(相信是相信,但是不知道光与宝,是一个东西还是两个东西)?荷泽和尚回答道:光即宝,宝即光,何有同异之名乎?光宝禅师又问:眼耳缘声色时,为复抗行,为有回互(眼缘色、耳缘声时, 三摩地

2018-07-20

”道一禅师又问:“道非色相,云何能见(道是无形无相的,如何能见)?”怀让禅师道:“心地法眼能见乎道,无相三昧亦复然矣(不是说用肉眼见道,而是要用我们心地的智慧之眼来见道。无相三昧也应该用智慧的心眼来修习)。”道一禅师道:“有成坏否(道有成有坏吗)?”怀让禅师道:“若以成坏聚散而见道者,非见道也(如果用成住坏空 三摩地

2018-07-20

第一则语录,是对知解宗徒的敲打,这些人一心钻在故纸堆里,终日寻文求义,而于自己的本分智慧和解脱,竟毫无作为。修行首先要对治的就是分别心、取舍心。而依文解义正是学道人分别心重的一个主要表现。慧海禅师在这则语录中对“如何是生死业”的开示,可谓力透纸背。若能从此悟入,在修行上必得大用,所谓“得力处省心,省心处得力”是也。第二则语录则涉 三摩地

2018-07-20

临行前,南泉禅师问道:“大夫去彼,将何治民?”陆亘大夫道:“以智慧治民。”南泉禅师道:“恁么则彼处生灵遭涂炭去也。”后来,陆亘大夫请南泉禅师入宣州供养。陆亘大夫出来迎接的时候,指着城门道:“人人尽唤作雍门,未审和尚唤作甚么门?”南泉禅师道:“老僧若道,恐辱大夫风化。”陆亘大夫又问道:“忽然贼来 三摩地

2018-07-20

三、四两句说明,吾人之心,随六根外驰六尘,生出种种妄想烦恼,将我们的自性清净本心障住,使我们本具的智慧之光无以显现。吾人若能一念做到无分别、不执着,则我们的智慧之心当即朗然现前,无有纤毫阻隔。五、六两句说明,修行用功的要点是要作平等不二观,将生死与涅槃、烦恼与菩提、真如与诸法、入世与出世、生活与修行,融为一体,切忌取一舍一。所谓“不求真,不断 三摩地

2018-07-20

如果功夫用得好,一个平常看起来极微不足道的机缘,足以激发其本有的智慧现前。感温禅师的侍者之悟道,便是一例。投子感温禅师,是投子大同禅师之法嗣,一日携侍者游山,路见一蝉蜕。侍者问:“壳在这里,蝉向甚么处去也?”[这个问题一般人也会提出来。它的言外之意是,人死了以后,向什么处去了。]感温禅师没有直接回答,却拈起蝉蜕,放在耳边,摇了三五下,口作 三摩地

2018-07-20

]玄沙禅师道:“汝道究得彻底(的)所知心,还测度得及否?”[这里所说的“究得彻的所知心”,实际就是“善能分别诸法相,于等一义而不动”,已无能所之分,属般若智慧,而不是识心]师静禅师一听,当即信入。师静禅师后居天台山三十余年,足不出山。师静禅师虽然是从宗门悟入,但是他即继承了天台重视经教的遗风,每于禅寂之余,还经常阅藏, 三摩地

2018-07-20

”法远禅师智慧显发,曾经与达观昙颖禅师等七八人结伴游蜀,中途几遭官府之横逆,皆因法远禅师足智多谋而得脱险。众人皆因为他通晓吏事,故又称他为“远录公”。浮远禅师的忍辱精神堪为后世学道者的楷模。法远禅师曾经与天衣义怀禅师率众同参叶县归省禅师;。归省禅师一见他们,便大声呵斥道:“汝辈踏州县僧,来此何为?我那有闲饭养你闲汉耶?”骂 三摩地

2018-07-20

所以道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证。你若离妄想、离执着,但无一星事。如今认地、水、火、风为自己,岂不是妄想执着,唤什么作自己?只你思惟分别底是妄想,见闻觉知底是妄想,直须歇得到空空无相,湛湛绝缘,普与法界虚空合,个(这)时是你本身。若恁么时,明白见得彻,如虚空不可挂针相似,那时生相已离,有什么死相。所以道,生灭二元离,是名常真实。&r 三摩地

2018-07-20

”]从此以后,慧晖禅师智慧大开,问答无滞。宏智禅师于是收他为室中真子。绍兴丁巳年(1137),慧晖禅师开法于普陀山,后又迁住万寿、吉祥和雪窦等道场,淳熙三年(1176),始定住净慈,补其法席之缺。慧晖禅师有不少上堂举唱,诗情与禅机并茂,可作为后世学禅者参究的话头。兹举数则--1.上堂:“逆风凛凛扫寒林,叶落归根露赤心。万派朝宗船到岸,六窗虚映芥投针 三摩地

2018-07-20

一天,祖心禅师倒开水,不小心,开水溅到了手指上,他豁然如梦初醒,但是禅机智慧尚未显发。后来,他把此事告诉了慧南禅师,慧南禅师怕他得少为足,便将他压制住,没有认可他。于是祖心禅师又辞别慧南禅师,再次上云峰文悦禅师那儿。可是文悦禅师已经谢世了,不得已,他便投石霜慈明楚圆禅师座下。一日,祖心禅师阅读《传灯录》。当他读到--“僧问多福:‘如何是多福 三摩地

2018-07-20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