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所以大乘见道明心见性对菩萨而言,当然很重要,所以菩萨应该要勤求大乘见道明心见性。接下来,探讨学人对开悟的几个看法。第一类是二乘人。声闻人是以“四圣谛”为主旨,以“四念处观”为观行的法门,以“八正道”为实施的方法,进而观察蕴、处、界,了知蕴处界虚妄以后,就将我见、疑见、戒禁取见之三缚结断除,成为初果的须陀洹;乃至将我所执 | admin 2018-07-21 |
|
如果是明心见性悟得深的人,见性见得分明的人,他往生极乐世界就马上获得无生法忍,一下子跳到初地去。在娑婆世界悟后起修,慢心消除,性障消除,所以他的烦恼障很淡薄,他的所知障也打破了,而且一往生到极乐世界的时候,他没有粗重的五阴遮盖,他是莲花化生,再加上弥陀世尊无比广大的慈悲本愿的力量加持,所以一旦往生极乐净土,当下闻法之后,立刻得到无生法忍,进入初地乃 | admin 2018-07-21 |
|
我们首先要想释迦牟尼佛祂能够明心见性而成佛,祂所修是五乘里面的哪一乘呢?答案显然是很明显的,就是“佛菩提乘”!也就是说当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成就佛道的时候,祂所修学的就是“佛菩提乘”。我们也可以在《阿含经》的《大本经》里面,可以看到释迦牟尼佛说祂之所以能够成佛,是由过去诸佛一起传承下来,而且也说到当时毘婆尸菩萨,他也跟释迦牟尼佛 | admin 2018-07-21 |
|
念佛法门可以让我们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或者是往生到纯一清净的这个世界,乃至可以帮助我们实证佛法明心见性--既然念佛法门有这么多的好处,我们就应该来修集、来实践这个念佛法门。念佛法门主要修学的内容就是信、愿、行。信、愿、行是三资粮,我们如果能够修集这个三资粮,就可以让我们逐步来达成我们的目标,所以我们的目标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还是到其他的清净世界, | 三摩地 2018-07-21 |
|
如果菩萨真的出家,那是指:这个人离开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而常住于三界之中,来度化众生明心见性,这样才可称之为真出家。这菩萨初果,相当于五十二个阶位的那个阶位呢?菩萨初果就是明心,断三缚结,这叫做正观现前。什么正观现前呢?般若波罗蜜的正观现前。也就是菩萨七住位——不退转住。菩萨初果的解脱境界,相似于初地菩萨,但是仍然不能称之为初地 | 三摩地 2018-07-21 |
|
(五)学般若禅须知对于初学般若禅的佛子来说,为了则必能消除修行过程中的诸种障碍,尽快明心见性,乃至走上悟后起修之路,应首先了解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必须要修集福德资粮福德资粮不够的话,很难听到真正的禅法,很难听到真正的般若智慧,即使听到了也不相信,会当面错过。所以必须要修学各种的福德资粮:救济贫困、孝养父母、尊重师长、供养三宝等等,都应该做。2、必须 | 三摩地 2018-07-21 |
|
见性的意旨,佛陀于经典中,似乎只有在《大般涅盘经》才特别说,所以这本来也不好懂,然而经典上还是很清楚地说有见性,乃至古来证悟禅宗大德,立三关,以见性居次,大都如此,所以观察虚云老和尚语录,只能知道有文曰:「参禅的目的,在明心见性,就是要去掉自心的污染,实见自性的面目,污染就是妄想执着,自性就是如来智慧德相。」所以把这证悟明心和见性当作是同样一件事, | 三摩地 2018-07-21 |
|
是以如来果位非是等闲,不是发不起菩萨志行者可以企求于万一,自以为可以猜测密意的,乃至以为所证的,比其它人胜过等等,多是我见未断、而且我慢凌人之辈,自以为密意得知,到处瞧人不起,这样的「明心」只是增长恶业恶作,哪里有功德受用,三贤位本来漫长,经过如是慢心更为高涨者,下辈子若是侥幸人道,也自是根性愚昧,不复修学,以今生自是太过,来生愚痴可期,此因果于世 | 三摩地 2018-07-21 |
|
如果菩萨真的出家,那是指:这个人离开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而常住于三界之中,来度化众生明心见性,这样才可称之为真出家。这菩萨初果,相当于五十二个阶位的那个阶位呢?菩萨初果就是明心,断三缚结,这叫做正观现前。什么正观现前呢?般若波罗蜜的正观现前。也就是菩萨七住位——不退转住。菩萨初果的解脱境界,相似于初地菩萨,但是仍然不能称之为初地 | 三摩地 2018-07-21 |
|
而是指亲见自性弥陀---明心见性。接下来这一段说「以观佛身故,亦见佛心。诸佛心者,大慈悲是。以无缘慈,摄诸众生」。从这一段便可知道前面所谓的「即见十方一切诸佛」,不是看见十方一切诸佛的身相,而是说明「心眼开明」---开悟的人所亲证的境界。此观修成时必能一念相应,见到自性弥陀,知道如何是佛心!如何是真如,并眼见佛性。诸佛的心,就是大慈悲的心,这个大慈悲叫做 | 三摩地 2018-07-21 |
|
菩萨四果的证得:有的人先修得第四禅以及五种神通以后,明心见性后过牢关而发明舍心,慧光圆通而后到菩萨四果。从祖师禅的修学过程要证得菩萨四果,是先明心见性,学差别智、过牢关。过得牢关,就能舍了。然后还要再断色界惑、无色界惑、才能断五上分结,才能进入菩萨四果。那么这个是祖师禅悟后起修解脱道的过程,我们要走的路就是这条路。断五上分结称之为菩萨四果。什么叫做 | 三摩地 2018-07-21 |
|
而断三缚结的菩萨初果这些都做不到,何况其他更多功德呢?所以明心见性之后的解脱功德,虽然相当于初地二地菩萨,但是不能以初地二地菩萨自居,尚未满足初地应具之智慧及三昧功德故。若依照《华严经》判果,明心的人属十住位的第七住——不退转住。依照《菩萨璎珞本业经》同样也是判为七住。所以《菩萨璎珞本业经》说:从初一住至第六住中,若修第六般若波罗蜜,正观 | 三摩地 2018-07-21 |
|
故三身四智须至佛地才能,并不是第一次明心见性时就具足了,祖师说六七因中转,五八果上圆,即是此意。三、十号如来十号的内涵,如《菩萨地持经》卷三载:复次如来,有十种名称功德随念功德,云何十?如来、应供、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婆伽婆。非不如说,故名‘如来’;得一切义故,无上福田故,应供养故,故名为‘应&rs | 三摩地 2018-07-21 |
|
也就是说,我们要从除了二乘解脱道的断我见开始,而且最主要的核心议题是什么?就是大乘的佛菩提道要能够实证法界实相心,能够明心见性;乃至在明心见性以后,透过三贤位的相见道位,能够修集让见道圆满进入初地;乃至成就道种智,最后成佛成就一切种智。所以说,整个成佛之道从这个角度的观点来看,只有大乘佛菩提道才是成佛之道。因为大乘菩提道双具两个主要道,而且能够圆满 | admin 2018-07-21 |
|
释迦牟尼佛于两千五百年前,在菩提树下明心见性,成就佛道。请问:世尊所修是五乘里面的哪一乘呢?答案显然很明显,是佛菩提乘!《阿含经》的《大本经》里,世尊说祂之所以能够成佛,是由过去诸佛,皆共传承的菩提道而成就,并讲当时毘婆尸菩萨,也跟释迦牟尼佛一样,观察人间的生老病死苦之后出家,实修菩萨道一步步成就佛道。由此可知,世尊在菩提树下成佛时,事实上就已经有 | 三摩地 2018-07-21 |
|
我们说佛菩提道,其实这个道理就是要让大家来证悟本心,也同时能够明心见性之后,按照这样子明心见性的功德,然后一路地自觉觉他,乃至于成佛。所以佛菩提道,我们说佛菩提道其实就是菩萨的修行之道,也就是菩萨道。所以我们说,真正的成就佛菩提道是什么状况呢?那就是成佛的时候。我们又如何来判断佛菩提道呢?我们也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准则。第一个准则就是,佛菩提道必须要亲 | 三摩地 2018-07-21 |
|
也就是说,我们要从除了二乘解脱道的断我见开始,而且最主要的核心议题是什么?就是大乘的佛菩提道要能够实证法界实相心,能够明心见性;乃至在明心见性以后,透过三贤位的相见道位,能够修集让见道进入初地;乃至成就道种智,最后成佛成就一切种智。所以说,整个成佛之道从这个角度的观点来看,只有大乘佛菩提道才是成佛之道。因为大乘菩提道双具两个主要道,而且能够。也就是 | 三摩地 2018-07-21 |
|
如果菩萨真的出家,那是指:这个人离开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而常住于三界之中,来度化众生明心见性,这样才可称之为真出家。这菩萨初果,相当于五十二个阶位的那个阶位呢?菩萨初果就是明心,断三缚结,这叫做正观现前。什么正观现前呢?般若波罗蜜的正观现前。也就是菩萨七住位——不退转住。菩萨初果的解脱境界,相似于初地菩萨,但是仍然不能称之为初地 | 三摩地 2018-07-21 |
|
菩萨所修佛菩提道的见道是实证第八识如来藏,也即禅宗所说的开悟——明心见性,菩萨见道已,复经修道断除我执、法执,即能成道。三、修证方法不同二乘解脱道的基本修行方法,如安般、四念处、四圣谛、十二因缘等,都是基于观察现象界的苦、空、无常、无我,以断除我见、我执为目的。大乘佛菩提道的基本修行方法则是实修六度,累积福德资粮、智慧资粮,以求证诸法实相 | 三摩地 2018-07-21 |
|
既然佛所认定的菩萨至少是明心见性的人,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探讨:菩萨到底有几个阶位?明心的菩萨在佛菩提道上究竟属哪一个阶位?佛曾开示,菩萨有五十二阶位,那就是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所谓十信位,就是十种长养佛法信心的阶位,也就是听闻佛法的开示能够产生信心,乃至具足信心的阶位;这样的阶位要经过一个大劫乃至一万个大劫,才能对佛的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