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是故唯有明心与见性都有时,真见道才算完整。这样的道理,不肖弟子竟于明心后二十二年方能透澈,可谓钝根之至极了。末法时代世道艰辛,佛门之中邪说盖天遍地,难可得见一缕光明;即使连无著菩萨、龙树菩萨这样的大祖师,都曾说过不想再来人间了;唯有师父不惧恐怖,弟子多年以来亲眼所见师父行谊,满是于难行处能行、难忍处能忍;日夜如是,终未曾言退。不肖弟子唯能至诚叹扬:“诸圆满 admin

2024-07-01

然后当初讲的时候,比较偏在帮助大家明心与见性上面,后来我发觉这样不是办法,因为这样的话,只能利益这一代的人,不能利益后代的人,所以我就把它作了一些删除以及增加,成为现在的模样。现在这个《楞严经讲记》的内涵,可以说前无古人,我想大约也是后无来者,因后面的人再想要注解得更好,大约是不可能的。这样讲完了很重要的第二部经。 那《解深密经》呢,我以前在第 admin

2022-03-18

  (待续)-------------------1琅琊阁,〈正觉同修会的明心与见道违背《成唯识论》之处(二)〉。https://zhuanlan.zhihu.com/p/813812812《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大正藏》册48,页349,上21-22。3琅琊阁,〈正觉同修会的明心与见道违背《成唯识论》之处(二)〉。4释惟护,〈我的菩提路(卷七)—从“正觉同修会”的旗手到“叛徒”〉。https://zhuan admin

2020-07-12

  诸位想想看,光是弘扬明心与见性这粗浅的法,在多元化社会的台湾都已经这么不容易了,前后得要历经二十年的努力奋斗;而这还只是见道位的功德而已,都已经这么困难。何况诸佛种种不可思议的境界,连等觉、妙觉菩萨都无法想象的境界,我们当然不可以要求那些凡夫大师们一定要相信。如果《法华经》所讲的这一些境界,连凡夫大师们都能了解、都能相信,那就无法显示出诸位的尊贵, admin

2020-06-20

  宗通就是明心与见性。第一义谛通就是大乘菩萨证得般若空性心所行的境界,它可分为宗通与说通两种:宗通乃是为真正修行人而说明心见性的法,如果菩萨能够亲证实相心,未来将近三大无量数劫后,可以成就大菩提果;说通就是菩萨启发佛法中童蒙,为佛弟子们建立佛法正知见,作为未来证悟的准备,乃至作为未来成佛之准备。从上面说明可知:宗通就是明心与见性的法。所谓明心与见性, admin

2020-06-08

  宗通有二:明心与见性。明心者,证得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增不减、不断不常、不一不异、非俱非不俱、非有非无之真实心——如来藏也。由已亲证如来藏故,渐生般若慧,亲证中道实相观,非诸错悟凡夫及定性二乘愚人所能臆测其般若慧也。四个重点:第一个重点,宗通就是明心与见性;第二个重点,明心就是证悟如来藏;第三个重点,明心后就会发起龙树菩萨在《中论》所说 admin

2020-06-08

  -----平实导师《明心与初地》续讲 admin

2020-06-08

  -----平实导师《明心与初地》续讲 admin

2020-06-08

  --------平实导师《宗通与说通》菩萨种性的义理与内涵,平实导师在《明心与初地》当中已开示许多,这个乃是十行位性种性菩萨的主修:「发起菩萨性、伏除异生性、具足十长养」,也就是「长养菩萨应该有的圣性」,亦即在完成习种性的修习,远离习种性的凡夫习气与熏习进修上地该有的知见以后,离开了习种性,进入性种性的十行位当中;十行位的性种性菩萨,「性」乃是重点,也就是 admin

2020-06-08

  菩萨种性的义理与内涵,平实导师在《明心与初地》当中已开示许多,这个乃是十行位性种性菩萨的主修:「发起菩萨性、伏除异生性、具足十长养」,也就是「长养菩萨应该有的圣性」,亦即在完成习种性的修习,远离习种性的凡夫习气与熏习进修上地该有的知见以后,离开了习种性,进入性种性的十行位当中;十行位的性种性菩萨,「性」乃是重点,也就是得要发起「菩萨性」,你的身口意 admin

2020-06-08

问四、后得无分别智是否即是“无分别中广分别”?后得无分别智与别相智相同吗?还是有所不同?二者皆含摄道种智和一切种智?二者以何时开始?到何时圆满?二者即是平等性智和妙观察智乃至含摄佛地成所作智和大圆镜智吗?明心时一念相应,即始得下品平等性智和下品妙观察智,一直到初地入地心时圆满;见性时一念相应所得智慧亦含摄其中吗?明心与见性所发起之智慧,都 admin

2020-05-31

所以如果我们只从一个人个人的自身利害来考虑,断我见是最重要的,远比明心与见性更重要。断离贪、染、瞋、恚等法,断离种种的我所,那他只是一时间,短短的一段时间,离开了人间的生死;但是纵然是生到非想非非想天,以后还是要回到人间,又开始重受生死。断了我见就像前面所说,你就可以笃定:你只要再七次的人天往返,就可以解除三界轮回之苦了。所以可见断我见,对一切修行 admin

2020-02-21

我们在平实导师的《明心与初地》的小册子上面都有说明了。所以我们应该专心在修集福业、认真学法以及消除性障上面来用功。这个十恶、十善业道详细的说明了,我们根据佛说的原理来说明;您如果无法详记也没有关系,其实只要专心在修集福德、修除性障以及修习一切种智上面用功,这样就够了。所以如果你能够系心于佛法的时候,这样子戒律于我何有哉呢?但请不要因此误会,以为我们 admin

2020-02-20

问后学刚学佛法,之前是一贯道,虽然知道明心见性很好,但不知明心见性的定义是什么?请为后学释疑,谢谢!答明心与见性,在平实老师著作中多有述及(如《正法眼藏》、《念佛三昧修学次第》、《平实书笺》、《宗通与说通》、《禅----悟前与悟后》等书),读者可以自行请阅。今略答如下:明心就是明白自己的真实心、实相心,也就是找到自己的第八识、如来藏、阿赖耶识、真如&hel admin

2020-02-18

后学刚学佛法,之前是一贯道,虽然知道明心见性很好,但不知明心见性的定义是什么?请为后学释疑,谢谢!(6-1) 答:明心与见性,在导师著作中多有述及(如《正法眼藏》、《念佛三昧修学次第》、《平实书笺》、《宗通与说通》、《禅——悟前与悟后》等书),读者可以自行请阅。今略答如下: 明心就是明白自己的真实心、实相心,也就是找到自己的第八识、如 admin

2019-06-19

相关的内容,可以参见《明心与初地》书中所记载的事实,这里就不多说了。这意思就是说,这两种无明的熏习力都是很厉害的!它们的现行都是在大家不知不觉当中出现的,也都是在不知不觉中渐渐累积起来的;众生一般不会感觉到它在渐积渐满,可是它确实就是这么一点一滴地累积上来,等到晓得时,通常已经很严重地爆发出来而不可收拾了。那么众生由于有这两种无明的熏习力,而当这两 admin

2019-04-24

一直要等到有一天自己反思:“为什么我证悟法界实相了,却还没有佛的种种功德?像经典是佛讲出来的,可是经典里面有许多的法义,我却还是读不懂!”这时你心中生起了烦恼:“我既然正确的开悟了,为什么还没有成佛呢?显然我明心与见性时还没有成佛。那么,到底悟后要怎么样才能成佛呢?”就去探讨“菩萨因地明心及见性时,为何还无法成佛?”这 admin

2019-04-24

目  录前言一、五蕴(一)色藴(二)识蕴(三)受藴(四)想藴(五)行藴二、十八界(一)六根(二)六尘(三)六识三、五蕴十八界的虚妄及苦患(一)色蕴无常(二)识蕴无常(三)受蕴无常(四)想蕴无常(五)行蕴无常(六)十八界虚妄四、五蕴十八界空相的证入(一)前方便(二)修声闻禅(三)思维四食(四)明心与见性——参禅五、五蕴十八界皆依阿赖 admin

2019-04-24

明心就是大乘法的见道,见道之后还得通达见道位的别相智以后,才有可能真正的进入修道位中,所以大乘法修行的第一步目标,本来就是要寻求开悟明心;如果说不想开悟,那又何必辛苦的修行禅宗的禅?只要每天在家中享受就好了,何必那么辛苦的常常跑道场?然而,明心、见性,明的究竟是什么心?看见的又是什么性?又如何来求明心与见性?佛法的修学次第有哪些?明心所明白的真心又 三摩地

2018-07-23

答:《明心与初地》是为会中已经明心,想要进修初地的人所说的法;因为在《成唯识论》课程中有极详细的解说,所以此书中只作补充的提示,因此较为简略。关于轮宝,请见《菩萨璎珞本业经》所载;轮宝的有无,与异熟果有关,如果菩萨生于天界,就自然会有轮宝,不生天界者则无轮宝。人间之菩萨得要修到三地满心,甚至有的菩萨须要到五地满心时才生起意生身,如《楞伽经》所说,要 三摩地

2018-07-23

 «上一页   1   2   …   3   4   下一页»   共63条/4页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