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但这都是依时空而有不同的,却也是有碍于律仪戒的;身为佛弟子,应该尊重世间法,避免有所违犯;也应该遵守佛戒,才能日渐清净而增上道业。那么五戒和菩萨戒十重戒中的不邪淫,是指什么呢?我们认为,这主要是指不侵犯他人的眷属,和不侵犯「法守」(包括戒法、王法、世间法)的人而言。犯了这个,就是破戒、毁坏戒体;犯了其它的邪淫,则是轻戒。《优婆塞戒经》卷三说:「若复 三摩地

2018-07-22

然后最后,五阴,就是这个身心的觉受,是不断的变化的,每天刹刹那那不断的在随着这个时间、随着器世间这个时空,不断的转变,它没有停息的时候。我们身上的身体的所有的细胞也都是如此,心里面的变化也都是如此,所以这就是五阴炽盛的苦,它没有寂静的时候。你想要说:那我是不是可以进入一个禅定,让它完全寂静呢?假设我们说可以好了,即使在那种情况下,你出了定,一样还是 三摩地

2018-07-22

所谓财富,一般而言是指金银珠宝以及房地产;但因时空之不同,财富之定义亦异。譬如古时以贝壳为通货,可以换取一切物,贝壳即是财富。后来以布帛为财富,以布帛可以换取一切物;有时皇帝以布帛赏赐臣民。再后来则有银两及碎银,复有以铜所铸钱币;亦有银票发行,方便携带收存,则似现代之支票及银行存折。然而今日康藏蒙古及非洲农牧地区,仍有许多人以牛羊马之数目多寡为财富 三摩地

2018-07-22

因为一旦您死了,所有这一些文明、文化都将是究竟永灭,在后世没有任何一个有情能够记得、能够知道过去的时空当中有这样子的一个有情,乃至有情的这样子一个生命,乃至这个生命当中有这些刻划过的一个痕迹存在过。我们引用一篇大概2010年在网络上可以看到的一篇文章叫〈语言的消失意味著什么?〉这一篇文章里面有谈到:全世界有七千多种语言,其中一半以上的语言将在本世纪消失 三摩地

2018-07-21

此空为当因土所出?因凿所有?无因自生?阿难!若复此空无因自生,未凿土前何不无碍?唯见大地、迥(jiǒng)无通达?若因土出,则土出时应见空入;若土先出,无空入者,云何虚空因土而出?若无出入,则应空土元无异因;无异则同,则土出时空何不出?若因凿出,则凿出空,应非出土;不因凿出,凿自出土,云何见空?汝更审谛,谛审谛观!凿从人手,随方运转,土因地移,如是虚空 三摩地

2018-07-21

时空中。十方诸佛皆悉现身说如是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说。一切皆当信其善说迦叶白佛言。世尊。菩萨成就几德。能见如来常住不坏法身。临命终时现大神力。佛告迦叶菩萨摩诃萨。成就八功德者。能现前见如来常住不坏法身。何等为八。一者说此深经心不懈怠。二者说彼三乘三种之说亦不懈倦。三者所应化者终不弃舍。四者若僧坏者和合一味。五者终不亲近比丘尼女人黄门。六者远离亲近国 三摩地

2018-07-21

因此往前追溯过去无限的时空中,欲寻求第一位众生者,终将无法达成,仅能成为虚妄想而已。如果有人又问:世间第一位众生为什么有无明烦恼呢?那是因为有无明才有世间第一位众生,若离无明则无有世间第一位众生。假如来函所述之第一位众生,指的是出生于某一器世间之第一位众生,则可以方便称为第一位众生,如《佛说长阿含第四分世记经世本缘品第12》:【佛告比丘:「火灾过已, 三摩地

2018-07-21

e、身心统一、内外统一、时空统一:在欲界定中舍弃觉知,便入此境界。皆在未到地定中,是定非悟,有人会将此定境误认为开悟。f、初禅善根发:于未到地定中,忽发起身乐而入初禅,亦是定境非悟。g、虚空粉碎:此亦初禅中之定境觉受,不久即失,非是证悟。h、大地平沉:仍属初禅定境,已接近二禅前之末到地定。欲界定之末期亦可能出现此定境。若于初禅中证此境界,不久之后发起微细 三摩地

2018-07-21

224,b5-8)本师释迦牟尼佛于初发心时,已经能够以此发心之真诚,劝化无量无边数都数不清的众生也同样发起菩萨心,在法界中,真是石破惊天的菩萨!大众我们自己扪心自问,尚有一分自得于心者,以为猜对机锋真是如何如何,尽情地在那里想来想去,快乐不能自己的人,您根本种性不就,人我见解浓厚,连菩萨的发心都无法相比,这样要说自己是七住菩萨,般若现观在前,却是连一个人也 三摩地

2018-07-21

然而,世间上有很多不可思议的事,这些事到底有没有答案呢?换句话说,我们的疑问就是: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生命的实相是什么?宇宙的真理又是什么呢?佛陀,又名世尊,他是真实的存在于我们的这个时空里,他是真正能够完全了知宇宙的真律、世间的真理,以及人生的真义与生命的实相,并且他一直在一个叫做「色究竟天」的地方不断地在宣说教导为数很多的菩萨们这一些无上的真 admin

2018-07-21

因为一旦您死了,所有这一些文明、文化都将是究竟永灭,在后世没有任何一个有情能够记得、能够知道过去的时空当中有这样子的一个有情,乃至有情的这样子一个生命,乃至这个生命当中有这些刻划过的一个痕迹存在过。我们引用一篇大概2010年在网络上可以看到的一篇文章叫〈语言的消失意味著什么?〉这一篇文章里面有谈到:全世界有七千多种语言,其中一半以上的语言将在本世纪消失 三摩地

2018-07-21

五阴,就是这个身心的觉受,是不断在变化的,每天刹刹那那不断地在随着时间、随着器世间这个时空,不断的转变,它没有停息的时候。我们身体上的所有细胞也都是如此,心里面的变化也都是如此。所以这就是五阴炽盛的苦,它没有寂静的时候。你想要说:那我是不是可以进入一个禅定,让它完全寂静呢?假设我们说可以好了,即使在那种情况下,你出了定,一样还是要面对这样的世间、自 三摩地

2018-07-20

活着的时候,我们有这样的肉体当作是身体,死后,尚未投胎到下一世前,在另外的时空,会有一个不一样的身体,而不是有一个灵魂一直存在不灭。阿清:那我看到的,难道是假的吗?同修:不是这么说。尚未投胎到下一世前,会有一个新出生的身体,在如此的另外时空的这样身体,于佛经中,是称作‘中阴身’,有时候,有的人偶尔会看到。阿清:喔!它不叫做灵魂,叫‘ 三摩地

2018-07-20

此后再也不会自以为是的说:“禅宗公案的时空背景是古时代的,不合于现代人(编案:这是某居士书中的话)。”更不敢说:“那仅是一些无意义的话(编案:这是圣严法师书中的话)。”“禅宗公案”,如今读起来,这可变成是祖师的智慧结晶,正是字字珠玑、直指本心呀!(错悟的公案除外,但也能用来作负面教材,磨练证悟者悟后的择法眼)十几年来, 三摩地

2018-07-20

第二天进了小参室,顶礼了平实导师,坐下后见到平实导师面无表情,眼光淡淡的,却有“高深莫测”、时空彷佛回到古代丛林的情境。平实导师问了一句:“你要跟我说什么?”轻轻一句话便让人感受到平实导师的威德力;我开始慢慢叙述自己刷牙触证的过程,心里其实很紧张,中间忘了自己要说什么,怕被平实导师赶出去;不知哪来的勇气,竟然请平实导师等我一下, 三摩地

2018-07-20

参究时走在路上,常觉景物像电影突然停格一样,动相不存、超越时空,一切呈现生机勃发、物我两忘的静相。有一次,看著门板,突然看见上面全是话头,接著耳朵也“看见”话头。常隐约觉得有另一个我……。平常因无太多时间看书,禅三前就拼命把导师的书划重点、死记一大堆,却忽略了五蕴十八界的观行,对八识的功能界限也未领纳清楚,加上往昔错误的认知包 三摩地

2018-07-20

三月十五日,师范禅师将示寂,言笑自若如平时,后应之请,执笔书辞世偈云:“来时空索索,去也赤条条。更要问端的,天台有石桥。”写完,便掷笔而化。 (原标题:343无准师范禅师悟道因缘) 三摩地

2018-07-20

身心统一、内外统一、时空统一︰在欲界定中舍弃觉知,便入此境界。皆在未到地定中,是定非悟。6.初禅善根发︰于未到地定中,忽发起身乐而入初禅,亦是定境非悟。此定有四种不同︰进分、护分、达分、退分。从头部发起者,十有九人退失此定。7.虚空粉碎︰此亦初禅中之定境觉受,不久即失,非是证悟。修定者应舍身乐,续修二禅。8.大地平沉︰仍属初禅定境,已接近二禅前之末到地定 三摩地

2018-07-20

复次,禅宗公案中祖师言语,本是古时中原河洛地区平常说话之口语、俚语,时隔千年,时空变易之后,却已成为古语;如是河洛古语,却仍流通于今时与闽南地区,懂得闽南语者若以闽南语而读公案,反而易懂,今时中原人士若不学古时之河洛话,则反不易理解;为令后人易于阅读公案拈提,庶有悟入之因缘,此辑起改以现代通用白话口语拈之,尽量避免使用禅宗古时所用之中原河洛语,希望 三摩地

2018-07-20

时人多邪解道:“山河大地也空,人也空,法也空,直饶宇宙二时空来,只是俱胝老一个”,且得没交涉。“曾向沧溟下浮木”,如今谓之生死海,众生在业海之中,头出头没,不明自己,无有出期。俱胝老垂慈接物,于生死海中,用一指头接人,似下浮木接盲龟相似,今诸众生得到彼岸。“夜涛相共接盲龟。”《法华经》云:“如一眼之龟,值浮木孔,无没溺之患。” 三摩地

2018-07-19

 «上一页   1   2   …   3   4   …  5   6   下一页»   共104条/6页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