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因此往前追溯过去无限的时空中,欲寻求第一位众生者,终将无法达成,仅能成为虚妄想而已。如果有人又问:世间第一位众生为什么有无明烦恼呢?那是因为有无明才有世间第一位众生,若离无明则无有世间第一位众生。假如来函所述之第一位众生,指的是出生于某一器世间之第一位众生,则可以方便称为第一位众生,如《佛说长阿含第四分世记经世本缘品第12》:【佛告比丘:「火灾过已, 三摩地

2018-07-22

从笛卡儿、伽利略、牛顿以来,西方科学的主导世界观是,宇宙是一个巨大的机器,没有意识,没有目的,宇宙的组成部份相互独立,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受到时空的限制(即是局域化的),可以通过研究个体来认识整体,整体是个体之和。现代科学是实证科学。实证科学就是在这种世界观的前提下发展的,把物体分割成越来越小的个体,认为通过研究这些个体就可以认识整体。典型的例子是机 三摩地

2018-07-22

怎样叫作时间的有限呢?时间有限的意思就是说:如果时间是无限的,那我们是没有办法跨越无限的时间来到现在,既然有现在我们所处的时空,显然,我们说过去的时间到底有多长远呢?不管有多长远,可是我们毕竟跨越了那么长远的时间来到现在,既然能够来到现在,显然时间一定有它的有限性,因为有限,它才能够被跨越而来到现在嘛!如果是无限的话,如何能够跨越而来到现在呢?所以 三摩地

2018-07-22

膜宇宙碰撞后,发生大爆炸依据超弦理论世界可能是10维度时空。而我们4维时空是悬浮在称为bulk这个更高维度时空中的膜状物。浮在高维度时空的膜宇宙不只一个(欲界天、色界天及无色界天)。膜宇宙与膜宇宙因彼此重力相互拉近,当两者互相碰撞时,膜宇宙变成高温、高密度的极高温状态,这就是我们说的大爆炸,同时两膜宇宙间亦留下状如砂漏(如前文中所附图片,须弥山的形状)连接通 三摩地

2018-07-22

又比方说,你如果再看一般人对真言的解释,真言——他们对于真言的解释就是功效真实超越时空而不变。这个部分,如果你把它紧扣着它是宣说佛教义理的话,那的确是可以承认。可是一般人对于真言这部分的功效,恐怕还是都落在求什么、求什么的立场上,所以也显然是会扭曲了原来陀罗尼的原意。再来,关于密语的部分。许多人就说密语是佛菩萨为了利益度化众生,将祂的无量 三摩地

2018-07-22

众生之所以轮回,就是在五阴十八界上面建立了身见,意识这一个妄心在执着色身为我,依于我有色身,一切有情有受、有色身,所以建立了人相、我相、众生相;众生也好、他人也好、自我自己也好,都有不断地造作运动,这些都有在时空当中的流转,这就是所谓的寿者相,具足了四相就具足了轮回,无边地一个又一个的生死流转,众生如此。菩萨要以断我见,就是要以未到地定为基础,而来 三摩地

2018-07-22

佛经中对世界的解说有当时的时空背景,用现代天文物理的理解来诠释不一定能符合世尊的原意,而且现代天文物理也是近两百年来发展起来的,科学总在不断推翻原有结论的基础上进步,当代认为的常识在后人看来也许只是一种集体的迷失。这里但且给出一个对应关系,若有失当之处,还请十方大德批评指正。图三:银河系的俯视图和侧视图 银河系之形状,若由正上方及正下方观之,形 三摩地

2018-07-22

然而,世间上有很多不可思议的事,这些事到底有没有答案呢?换句话说,我们的疑问就是: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生命的实相是什么?宇宙的真理又是什么呢?佛陀,又名世尊,他是真实的存在于我们的这个时空里,他是真正能够完全了知宇宙的真律、世间的真理,以及人生的真义与生命的实相,并且他一直在一个叫做色究竟天的地方不断地在宣说教导为数很多的菩萨们这一些无上的真理。 三摩地

2018-07-22

世界:一个日月围绕照耀之下的时空(一个太阳系)。小千世界:1000个世界(1000个太阳系)。中千世界:1000个小千世界。大千世界:1000个中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即大千世界,因为三个千连乘,所以叫三千大千世界。在梵语中,世界一词原来含有时间与空间的双重意义。《楞严经》说:世为迁流,界为方位。汝今当知: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为界;过去、 三摩地

2018-07-22

可是佛菩萨所产生的智慧不是这样的,所引生的三昧境地也不是这样的,在任何时间、任何境地、任何时空点,祂都能显现,只要不违背因果,祂就可以显现,所以如来藏的功德藏是超过一切诸法,祂真的是可以出生一切诸法。而我们无始无明而产生的思决定,让我们被这些无尽的业果所缠缚,所以如来藏产生了符合我们业道、业果的种种功德藏,祂一样满足我们,但这不是世间法说的机率问题 三摩地

2018-07-22

因为就如同我们刚才所说的,每一个人出生的因缘不同,每一个人从小到大的因缘不同,甚至我们可以说,每一个人本身所带的福德,都有非常非常大的差异;那有这样大差异的状况之下,我们把自己跟他人放在同一个时空之下的时候,很显然的每一个人能够得到的东西,一定会有许多的差异;这个就已经先奠定了我们不可能事事如我们所求的基础。另外我们即使很努力去求了,按照世间的道理 三摩地

2018-07-22

你要做的只是清楚认出这层关系,清楚的看见父母的操控背后是一个很大的伤口在那里,他们只是在不断重复他们内心中那个老旧的故事,他们的身体虽然逐渐衰老,但他们的内心没有机会得到成长,被自己的故事锁定在那个时空当中。你只要看见就可以,这份看见就是一份觉醒,慢慢的你不再抗拒,而是渐渐学会包容父母,你开始分清楚,什么事是你自己的事,什么事是你父母的事,即便他们 三摩地

2018-07-22

又如果在过去生本来为夫妻,先生曾遗弃太太(如另结新欢,或恶意遗弃,或出家隐居)造成太太的怨怼,于是业力的牵引下,今生他便可能遭另一半的遗弃(或者被折磨,以了宿债),这种‘业力’,不管天涯海角,时空转变,不管变成什么样子,还是会发生。由于愿力和业力的相互作用,加上两个人的习性、家庭、教育、观念等不同,并且还和其他人的牵扯,交错复杂,因此男女 三摩地

2018-07-22

又如果在过去生本来为夫妻,先生曾遗弃太太(如另结新欢,或恶意遗弃,或出家隐居)造成太太的怨怼,于是业力的牵引下,今生他便可能遭另一半的遗弃(或者被折磨,以了宿债),这种‘业力’,不管天涯海角,时空转变,不管变成什么样子,还是会发生。由于愿力和业力的相互作用,加上两个的习性、家庭、教育、观念等不同,并且还和其他人的牵扯,交错复杂,因此男女之 三摩地

2018-07-22

但这都是依时空而有不同的,却也是有碍于律仪戒的;身为佛弟子,应该尊重世间法,避免有所违反;也应该遵守佛戒,才能日渐清净而增上道业。那么五戒和菩萨戒十重戒中的不邪淫,是指什么呢?我们认为,这主要是指不侵犯他人的眷属,和不侵犯“法守”(包括戒法、王法、世间法)的人而言。犯了这个,就是破戒、毁坏戒体;犯了其它的邪淫,则是轻戒。《优婆塞戒经》卷3 三摩地

2018-07-22

’这时空中的声音继续响起,告诉婆罗门女说:‘我就是你现在正在恭敬瞻仰礼拜的过去佛,觉华定自在王如来。见到你思念你母亲的心情远远超过普通众生的思母之情,所以才来告诉你。’婆罗门女听到这声音,知道自己的纯孝感动天地,感动过去佛现身,为自己指示方向,解释忧虑,激动得不得了,全身跳起扑向地面,恭敬拜佛,感谢佛为自己现身,以致于损伤了自己的手 三摩地

2018-07-22

回到我们刚刚说的,众生之所以轮回就在于有我,很简单的例子:您眼前您会很自然地建立一个认知,那就是说我坐在这里、我在看电视,我在看电视有一个人在说法,这样的一个我相与人相建立;乃至于您待会踏出家门,您看到这些众多的芸芸众生,有男人、有女人、有狗、有猫、有鸟,乃至于有您所没有办法看到的;因为没有天眼,没有所谓的阴阳眼,您看不到的鬼神、看不到的天,这一些 三摩地

2018-07-22

但这都是依时空而有不同的,却也是有碍于律仪戒的;身为佛弟子,应该尊重世间法,避免有所违犯;也应该遵守佛戒,才能日渐清净而增上道业。那么五戒和菩萨戒十重戒中的不邪淫,是指什么呢?我们认为,这主要是指不侵犯他人的眷属,和不侵犯「法守」(包括戒法、王法、世间法)的人而言。犯了这个,就是破戒、毁坏戒体;犯了其它的邪淫,则是轻戒。《优婆塞戒经》卷3说:「若复 三摩地

2018-07-22

但这都是依时空而有不同的,却也是有碍于律仪戒的;身为佛弟子,应该尊重世间法,避免有所违反;也应该遵守佛戒,才能日渐清净而增上道业。那么五戒和菩萨戒十重戒中的不邪淫,是指什么呢?我们认为,这主要是指不侵犯他人的眷属,和不侵犯“法守”(包括戒法、王法、世间法)的人而言。犯了这个,就是破戒、毁坏戒体;犯了其它的邪淫,则是轻戒。《优婆塞戒经》卷3 三摩地

2018-07-22

但这都是依时空而有不同的,却也是有碍于律仪戒的;身为佛弟子,应该尊重世间法,避免有所违犯;也应该遵守佛戒,才能日渐清净而增上道业。那么五戒和菩萨戒十重戒中的不邪淫,是指什么呢?我们认为,这主要是指不侵犯他人的眷属,和不侵犯「法守」(包括戒法、王法、世间法)的人而言。犯了这个,就是破戒、毁坏戒体;犯了其它的邪淫,则是轻戒。《优婆塞戒经》卷三说:「若复 三摩地

2018-07-22

 «上一页   1   2   …   3   4   …   5   6   下一页»   共104条/6页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