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五戒  成佛之道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那以这个有离开语言文字的观察的能力,在日常生活的行、住、坐、卧之中来寻寻觅觅,才有可能一念相应。因为如来藏的体性是无异、无变、无生、无诤,祂是不生不灭的;但是,却又不妨碍从祂所生的种种法是有生生灭灭的外相。因为诸法在过、现、未来生生灭灭的同时,心意识也伴随着运作,而如来藏却不在心意识之中;乃至说非色受想行识,不离色受想行识,非地水火风大,不离地水火 三摩地

2018-07-23

念佛人到此地步已经通于禅法,自然能看话头,参话头、参公案,岂非禅净互通?若念佛人,从拜佛、称名念佛,进入无相念佛之境地,欲修楞严大定,当摄取修定之知见,并详阅楞严经;每天在日常生活的各种活动中无相念佛,并在每天固定时段打坐之时无相念佛。待事理二障消除,自然渐渐深入楞严大定而证得诸种念佛三昧(注四)另有念佛人或持咒者,于日常生活中执持佛号或固定一咒而 三摩地

2018-07-23

念佛人到此地步已经通于禅法,自然能看话头,参话头、参公案,岂非禅净互通?若念佛人,从拜佛、称名念佛,进入无相念佛之境地,欲修楞严大定,当摄取修定之知见,并详阅楞严经;每天在日常生活的各种活动中无相念佛,并在每天固定时段打坐之时无相念佛。待事理二障消除,自然渐渐深入楞严大定而证得诸种念佛三昧(注三)。另有念佛人或持咒者,于日常生活中执持佛号或固定一咒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禅在日常生活当中这句话没有错;因为第八识实相心如来藏,不论众生是否已经证得,他的如来藏都是恒常分明显现,不曾一时被遮盖,只是未悟的人不知道。已经亲证真悟的人,都是可以现前观察,祂在一切众生身中这样子运行不断,并且能由众生日日受用运行之中,让众生来日日受用。可是众生日日受用却不能知,所以,禅师就称之为“日用而不知”。古时候禅门学人日常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从日常生活的体验,可以发现到,我们想作什么的这个想,的的确确在应对不同的环境时,会起相当大的变化:从想,到不想;从不想,又到想。所以想的本身,确实是变迁无常的。再进一步的解析,从这个因缘和合的观点来看的时候,我们为什么会有想呢?那得要眼前有适当的境现在前面,对着这个环境也好,事物也好,让我们有了感受之后,才会现起想!所以想这个层次,它必须要有适 三摩地

2018-07-23

比方说,我们会把心理感受,能想象当作是真实的存在,诸如此类,反应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譬如,我们会说我们读书人希望能够名垂青史,希望这个名垂青史,基本上就是希望我们的思想能够永久的常住;又譬如说,年轻人常常说的: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或者是说:只要能够曾经拥有,不在乎天长地久。这类型的想法也是一样。虽然并没有特别强调,所谓的恒常的存在, 三摩地

2018-07-23

然后,还要于日常生活、行住坐卧中,详细如实的观行,才能自己确信五阴诸法都是因缘和合而有,才能确信五阴是无常变异之法,更加确信五阴是一切苦的根源,因而产生强烈的出离心;也就是经由闻信、解信,渐渐进入修行阶段。而且一定要自己亲身如实详细观行,日后才有可能证得五蕴空相,能实证初果所住五蕴空相的见地中;也就是《心经》所说照见五蕴皆空,乃至断尽对五蕴的所有执 三摩地

2018-07-23

那这个无相忆佛、念佛、拜佛功夫成就之后,您可以把它运用在日常生活当中。日常生活当中能够摄心为戒,如果连粗糙的语言、文字、声音、影像您都不去攀缘,那您连人、我、众生、寿者相,除非是因为日常生活职务的必要,或是说您的责任,譬如说您当母亲、您当一个父亲,或是说刚刚讲的职责,您是一个课长、您是一个董事长、您是一个工友,在行使这一些行住坐卧里面,您行使的职责 三摩地

2018-07-23

把“触而不了别”当成是真心:“有人说真心是无分别心,所以我就是触而不了别;我在日常生活中,我做一切事情,我都是一触即止,都不做分别,这样的境界就叫作涅槃。”我们来看看你在日常生活中,能不能触而不了别?当你吃饭的时候,如果你是练到触而不了别,那么你是如何拿到筷子?你如何知道那是筷子?你如何知道那是菜?然后去挟菜?把菜挟到嘴巴里,你 三摩地

2018-07-23

要认识觉知心的我,首先必须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相中去把我的种种表现找出来。先恭录网上几位菩萨的开示如下:一二三菩萨的开示:观行审视自己的非语言、非文字的心行,以及所作这些事情的背后真正的深刻法尘到底是什么……好好地观看自己,看看自己到底在这些人事地物的生活中,是怎么过日子,是怎么以着「我」在过日子。好好地观行大小不同的五蕴境界相貌,&hel 三摩地

2018-07-23

为了让大众了知这三种受的内涵,正光举日常生活吃冰淇淋为例,来诠释三受的内容。譬如很想吃冰淇淋,因为有期待及尚未吃到的缘故,此时即有轻微苦受产生。在期待的苦受当中,一但有冰淇淋可以吃,苦受马上变为乐受。吃了第一杯冰淇淋之后,乐受仍然存在,再吃第二杯冰淇淋时,乐受渐渐淡薄乃至转变不苦不乐受;一旦超过自己的觉受而吃第三杯冰淇淋时,不苦不乐受就渐渐转为苦受 三摩地

2018-07-23

一般学佛人都不能证得初禅正定,是因为不知道应该从日常生活当中去消伏性障;像有些是迷于以盘腿打坐的方式来追求一念不生,这样纵然他的腿坐断了,还是无法和初禅相应。初禅的相应一如欲界定,如果忽略了十善业的基础,那就不可能证得的。而要修证初禅所容易忽略的最根本的问题,弥勒菩萨开示说:【如是所有初修业者,蒙正教诲修正行时,安住炽然正知具念,调伏一切世间贪忧。 三摩地

2018-07-23

好,那这些精神当然就是说,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来讲,如果它能够让我们对日常生活更知足的话,那也不是什么坏事。问题就是说,这类型的思想其实并不是佛教的真理,并不是佛教的真理。它们中间到底差在哪里呢?所以,我们应该回过头来看看,佛陀所传授的所谓佛教的教义。我们给大家提纲挈领的来看,佛陀所传授的不外乎就是解脱道跟佛菩提道这两大的真理。解脱道谈的是什么呢?解 三摩地

2018-07-23

慢慢地转入动夫,因我们的身行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我们的心行,六尘变动又会影响六根所行;所以当六尘变动不定时,六根亦随之追逐不停,就引发六识不停地作种种了别,如风起波浪越滚越大,乃至无法停歇,所以在日常生活运为当中就无法与之同时摄心无相忆佛。所以要在日常生活运为时较能摄心无相忆佛,先要意识如理说服意根,收摄意根让意根不随种种法尘变动而追逐著,能安住于一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悟后要靠你的意根、意识,在历缘对境中去熏习你的真如体性;从日常生活中、四威仪当中,去体验自己正在生气的时候,真如有没有生气?七识心的我正在高兴的时候,真如有没有高兴?这样去体验,最后完成转依真如的体性,凡夫性已经永伏不起,圣性已经发起了,才能进入初地的入地心中。还没有完成转依而入初地时,你还会有一些自己的想法、观念、私心、我所的执着。这些七识心 三摩地

2018-07-23

日常生活当中慢慢熏习,从闻香不执著其香,嗅臭不厌恶其臭,粗茶淡饭不执著其味;所谓不执著并非没有感觉或不分别,而是说顺心境时心中不喜也不贪,违心境时心中不瞋也不厌离;换句话说,就是没有所谓喜或不喜。如此不断的熏习,再透过无相拜佛动中取定的功夫,不假时日定力增长的快速,自己都能感觉得出来。自从末学进入正觉讲堂后,依循亲教师之教导修习两年半之时间,就具 三摩地

2018-07-23

一般人每于日常生活中,为种种琐碎之事而烦心,光是每日衣食即需费很多心思,何况还有求学、升官、发财、交友、感情、婚姻、工作、事业、投资、理财、生儿育女、教育、学费……等诸多事情,都需要我们去思考、判断、决定。这是一般世俗人所面临的问题。学佛修行的人也是一样,未学佛时,看到亲人、朋友、同事在学佛、信佛、拜佛,他们都说「学佛很好」,鼓励我们也 三摩地

2018-07-23

4第八辑》P169~170)言乃心之声也,因此重视我们的起心动念,随时反观自己的不如理作意并调整之,就显得十分的重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这种不如理之作意调整的越多,我们的修行之路就会越顺畅。(原标题:爱语和四摄法) 三摩地

2018-07-23

这样在日常生活中,就要把心放在佛法上,小处不要随便,把心安住于佛法上,随缘努力修习六度,修行一切善法,实践一切善法。从起心动念处,发起善法欲,生起善法,熏习善法,实行善法,不断地熏习实践,成就菩萨道的福德资粮,形成菩萨之世世可爱之异熟果。在成佛之道上不断前进,永不休息。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要与人同事、利行,在与人同事的过程中,逐渐完成自净已意。 三摩地

2018-07-23

问自己既然我自己已经祈求佛菩萨时时加持、事事加持,所以当问问自己,我是怎样回报佛菩萨的?我是怎样在日常生活中感念佛菩萨的?每在清晨时,勉强从昏睡中睁开眼睛那一刻起,所现起的第一个念头是多年前所经历的往事,还是最近在追求的事情,是喜爱的、还是憎恨的,有想起佛菩萨吗?是逼迫自己想起佛菩萨几秒钟,还是感念佛菩萨的恩德而时时提起?当考虑一天要做些什么时,是 三摩地

2018-07-23

 «上一页   1   2   …   3   4   5   6   7   8   …   10   11   下一页»   共212条/11页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