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大慧!或有众生,知‘我’如来者,有知一切智者,有知佛者,有知救世者,有知自觉者,有知导师者,有知广导者,有知一切导者,有知仙人者,有知梵者,有知毘纽者,有知自在者,有知胜者,有知迦毘罗者,有知真实边者,有知月者,有知日者,有知主者,有知无生者,有知无灭者,有知空者,有知如如者,有知谛者,有知实际者,有知法性者,有知涅槃者,有知常者,有知平 | admin 2019-03-04 |
![]() |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金刚经宗通》第二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2年7月初版首刷)佛菩提是要证悟无相心 在佛菩提法中是要证悟那个无相心,而且永远都是只有这个无相、一种相的如来藏(那个一相就是无相),是只有“此经”才会有的唯一的无相;因为证得一相无相的“此经”,就有了真如法性作为自己的归趣。这不是像二乘圣人断除烦恼而进入无 | admin 2018-12-27 |
![]() |
而且《述记》亦云:【真如是空之性,非即是空,空为所由如方显故,如体空者,何所妨也?真如离有及离无相:若言于空,虽离有相,非离空相;故此“空”言非真如体,故致“性”言,深为有用。真如离空,名“有性”;真如离有,名“空性”。病多起有,但说空门;若空病生,亦立有性。】是故空性非谓空无或虚空也。(节录自平实导师著,《 | admin 2018-12-27 |
![]() |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金刚经宗通》第二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2年7月初版首刷)法身真如心 真如心是无相的;这个无相的法,不管你是在娑婆世界的现在,或者上一世在东方琉璃世界,或者下一世往生去到西方极乐世界,祂永远都是你的无相法身;不论你哪一世去到十方世界的哪一个世界中,你拥有的都是相同的一个真如法身。所以,不论古今中外、教证理证,都不可能 | admin 2018-12-27 |
![]() |
中道、中观中道 1、如来藏非断非常,非有变易非无变易,非有作用非无作用,无形无相,非空非有,不生不灭,与五蕴和合似一,然非一非异。故名中道。此第八识如来藏心是大小品般若经所说之空性,谓“菩萨心、无住心、不念心、无心相心、非心心”宣说如是心之中道性、无我性、无智性、无无明性、不垢不净性、不增不减性、不断不常性、不生不灭性、不来不去性;此 | admin 2018-12-27 |
![]() |
应知真如非有相、非无相、非有无相、非非有无相、非一相、非异相、非一异相、非非一异相......言真实不空者,由妄念空无故,即显真心常恒不变、净法圆满,故名不空;亦无不空相,以非妄念心所行故,唯离念智之所证故。】[11]如来藏虽然名为识,但是并不了别六尘。佛地真如之神用,微妙广大,非诸等觉菩萨所能稍知;然而此一神妙难宣之广大功德早已含藏于因地真如阿赖耶识心体中 | admin 2018-12-27 |
![]() |
他又没有一个具体的形相,如虚空无形无相,所以叫作非有。[15]第三个体性叫作“不生不灭”。如来藏的本体永远不会坏。如《心经》就有“不生不灭丶不垢不净”之大家所熟知的章句。[15]第四个如来藏的体性叫作“非一非异”。我们这个五蕴色身,是如来藏所出生,但是不能说这个五蕴就是如来藏,因为如果五蕴就是如来藏的话,那我们老死之后,这个如 | admin 2018-12-27 |
![]() |
html第01集学佛的目的(一)正源老师主讲第02集学佛的目的(二)正源老师主讲第03集佛法之实修与念佛正源老师主讲第04集略说各种念佛法门正源老师主讲第05集念佛法门之殊胜与禅净圆融正源老师主讲 第06集三资粮之信正礼老师主讲第07集三资粮之愿正礼老师主讲第08集积集世间福德之行正礼老师主讲第09集受持三归之行(一)正礼老师主讲第10集受持三归之行(二)正礼老师主讲 | admin 2018-12-23 |
![]() |
导师早年求法期间,皈依于法鼓山开山大法师座下,有感于其说法,与释迦牟尼佛所传实相法义迥异,故闭门自修,成就无相念佛的基本功夫,开始小规模的开讲佛法,并继续参禅进修。1988年,导师应邀在某居士家中佛堂开始讲说基本佛法,先讲五蕴、十八界法之缘起性空、四圣谛、十二因缘等阿含基本佛法,以《阿含经》中所说佛法为说法的主要内容。1989年初,导师转进而改修体究念佛-- | admin 2018-11-10 |
所谓中观、中道是:现观,常与无常、相与无相、生与无生、变与不变、真空和妙有,都是同时存在的,这才是中道。中观的极致,也不过是总相智和别相智的现观。通达中道所产生的总相智和别相智之后,接着就是道种智的修行了。宗喀巴吹牛B说《广论》的“中士道修行”就是修道种智,他们连中道的现观都没有,他们连最基础的总相智都没有,还吹嘘道种智?特别注释:对六识 | admin 2018-11-07 |
|
![]() |
再对比一下那些有幸接触佛门正法的人,学一点是一点,功不唐捐,短短两三年下来,人就变了一个样:佛法三乘菩提的正知见基本具备,净土法门的真实义了然于胸,无相念佛的功夫臻于娴熟,对于自己往生极乐世界充满信心。大家都是学佛人,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不同?原因只有一个:跟错了人!就像赛跑,目标错了,你跑的越快就离终点越远。佛门反对迷信,倡导正信,“一切以智 | admin 2018-08-16 |
![]() |
为什么说菩萨断了我见就能够开始离开我等四相呢?因为断了我见就一定会证得三种的三昧——就是空三昧、无相三昧、无愿三昧。而无愿三昧有时候也称为无作三昧,这里的三昧指的是在智慧上心得决定而不动摇,而不是世间禅定的定。空三昧是说证知五蕴十二处十八界都是虚妄不实的,都是因缘和合而假有的,所以所见的一切世间的种种相,也是依缘相对待而有,并不是真的有高 | admin 2018-08-15 |
![]() |
有三十七种:一、以信重心而行布施,当得离众嫉妬,人所崇敬;二、依时施,得三业清净,四时安隐;三、常行施,得身心适悦,无散乱失;四、亲手施,得手指纤长,身相端正;五、为他施,复得他人行大舍施;六、依教施,心离取相,得无为福;七、以妙色具施,得身色端严,众所爱乐;八、以上妙香具施,恒得旃檀之香,受用供养;九、以上味施,得味中上味,充益肢体;十、如法尊重 | admin 2018-08-13 |
![]() |
平实导师教授的「无相念佛」法门,我觉得它是我一生中的至宝;这是真心话,因为之前从没有一个法门让我觉得这么实用过。过去所用的持名念佛总觉有些不得力,念佛时心意纷飞,顾得了数数就顾不了心;要是吃饭了,口中就顾不了念佛,念佛了就没法吃饭;即使默念在心中也有疑惑,都不懂转折的方法,总有「这样念,到时恐怕会使不上力」的疑虑。现在这个问题解决了,有无相念佛法门 | 三摩地 2018-08-09 |
![]() |
如来藏无形无相,谁能看见祂呢?我们的肉眼看不见微小的细菌与遥远的星河,要藉由显微镜与望远镜,才能看到这些事物。神奇的如来藏,也要藉由佛法的智慧之眼,才能看得见。想知道如何获得智慧之眼吗?日常生活好好待人接物、信受因果、尊敬三宝、相信佛陀的法教,开启智慧之眼的机缘就到了!精进学习正确的佛法,假以时日,因缘条件成熟,就能有慧眼,识得自己的如来藏“ | admin 2018-08-09 |
![]() |
在这方面,正觉同修会的平实导师所倡导的无相念佛,有非常详细的修学次第,很容易就可以上手,而且能够让修学的人具备动中定的功夫,可以不受外境影响而失念,所以是非常殊胜而且很受用的念佛法门,非常适合忙碌的现代人来修学。另外,佛陀又教导我们说,念佛、念法、念僧是智慧庄严,念施、念戒、念天则是福德庄严;如果能够具足福德以及智慧的话,就能够庄严自己以及一切众生 | admin 2018-08-07 |
![]() |
1997年,有位朋友送来一本《无相念佛》以及一本《念佛三昧修学次第》,末学大略地看了看就摆在书柜里了,也没仔细去阅读与思惟理解,只是自顾自地练习“忆佛念”的掌握,对书上提到的“净念相继”十分向往。直到2002年,末学到士林去照顾大嫂,正巧看到正觉讲堂这几个大字,于是就找到讲堂来了;当时是二月份,义工说四月有新班开课,所以末学就报名了,并 | admin 2018-08-06 |
![]() |
若具知见善根,此时即知放舍佛号,安住无相念佛之境界。若得佛感应,放光、闻香、身心轻安,能不以为喜,心不浮动者,久久练习,日日不断,终至日常生活中,动静二时亦能无相念佛,得见“介尔初心”,乃至渐渐获得念佛诸种三昧,何庆如之。凡此皆因能离粗劣觉观,是故能得。综上所述,即知三毒心、攀缘心、觉观心,乃是念佛人之大忌,当远离之。至于修学禅定者,如上 | admin 2018-08-06 |
![]() |
往生极乐世界是易行道,若具此无相念佛工夫者,欲往生极乐净土,一生即可成办;若以证得究竟解脱境界而言,则往生极乐净土者所需时间超过在此世界之修行者十百千万倍。此非本书所欲叙述之范围,不拟详细解说。注二、无生忍:分证解脱乃至究竟解脱皆是无生忍。注三、无学:有修有证谓之有学,或称学人。究竟解脱者于解脱道已经亲证并究竟了知,已无可学谓之无学。-----《无相念 | admin 2018-08-06 |
![]() |
直至一九八八年末,修得此无相念佛法门之后,才算找到禅门所谓的“无门之门”。自一九八九年五月起,开始参禅,凭藉此念佛圆通之工夫,锲而不舍,睡不知眠,食不知味,达十八个月之后,才能进入禅门。近代人参禅之所以不能得力,多因定力不足所致,尤以动中工夫之缺乏为甚。且举话头禅为例:依虚云和尚开示录所载:“什么叫做话头?头,就是未说话之前。如念&ls | admin 2018-08-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