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所以持名念佛的人,不要批评无相念佛不是念佛,实相念佛的人也不要批评持名念佛的人说那不叫念佛,其实这些统统都是念佛,只是层次有所差别而已。所以说念佛人不要因为自己的因缘、自己修学的方法有所不同而互相攻击、互相的批评、互相的排斥。那么已经有实相念佛的,有因缘就帮对方拉一把,有因缘就告诉还在持佛名号的告诉他念佛是可以转折的,没有因缘那就算了,不需要互相的 admin

2020-02-19

并且修学念佛的人如果能够藉由闻法,能够进一步去思惟,然后加以实修,这样子也能够亲证实相啊!前面讲过由持名然后到忆念、然后到无相念佛、到体究念佛,乃至于能够明心见性,说是实相念佛。所以说修学念佛法门的人,如果知道能够对于念佛法门有所拣择,怎么样有所拣择?就是说能够了知念佛怎么样能够一门深入,然后心得决定,就坚定下来,不会人云亦云,不会因为人家告诉你说 admin

2020-02-19

那另外还有人是修无相念佛,这个就是《楞严经》〈大势至念佛圆通章〉所说的忆佛、念佛,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楞严经》〈大势至念佛圆通章〉。这个人呢,通常他是具有深厚的善根福德,能够去深入的思维念佛法门,而且能够知道要不断的提升自己念佛的层次。虽然说他是主修念佛法门,可是他也知道这个定要如何来修,也能够摄取这个修定的知见,知道说这个定就是要制心一处要 admin

2020-02-19

(每遍就地一拜,三遍圆满)七、回向愿以无相忆佛拜佛、持诵×××、发愿、忏悔等所有修学正法、护持正法的殊胜功德,回向弟子○○○之累世父母师长、冤亲债主,仰仗着诸佛及菩萨的慈悲威德力与他们解冤释结。愿他们得蒙诸佛菩萨加被,归命佛法僧,悉发无上心,早生善处,修学佛法,同证菩提。回向弟子及现世的父母师长、兄弟姐妹、夫妻子女及一切有缘众生,愿 admin

2020-02-19

首先要修学基本的定力,修学者可以依据平实导师所开演无相忆佛修定的方法,透过平常、经常的静中拜佛作无相忆佛的锻炼,进而带到动中,能于行住坐卧当中经常摄受忆佛清净念,来成就动中定力。有了基本动中定力,再依清净忆佛念的摄受,来参与拜忏消灾法会,就能在法会过程当中,依这个清净念定的成就,能由止入观,由观证慧。因为有定的庄严,心依止于一境,依止于清净忆佛念, admin

2020-02-19

因此说〈正觉总持咒〉已经具足解脱道及佛菩提道,是一切佛法的总持,所以修行的佛门弟子如能配合修习无相念佛功夫所得的定力,每日以作意清净诵持〈正觉总持咒〉,所得功德威神不可思议,能令恶鬼远离;不论诵持时间长短、次数多寡,都有诵持此咒的大功德。如果每天将诵持此咒的功德,回向一切众生皆能早证三乘菩提,便可与累劫怨家解冤释结,更可同时利益往世亲属,广结善缘, admin

2020-02-19

因此说〈正觉总持咒〉已经具足解脱道及佛菩提道,是一切佛法的总持,所以修行的佛门弟子如能配合修习无相念佛功夫所得的定力,每日以作意清净诵持〈正觉总持咒〉,所得功德威神不可思议,能令恶鬼远离;不论诵持时间长短、次数多寡,都有诵持此咒的大功德。如果每天将诵持此咒的功德,回向一切众生皆能早证三乘菩提,便可与累劫怨家解冤释结,更可同时利益往世亲属,广结善缘, admin

2020-02-19

依于这样的认识修学佛法的菩萨,特别是在正觉讲堂当中,您四种修──您有正知见,有修学知见,您有修习无相念佛的定力,您有修集福德,您又依于这样子的福德、定力、慧力而来修除自己的性障。自己的性障其实是相应于三界的性障,那一定也是必定能够依于四种修,而远离三界当中最基本、最底下的一个欲界这样子的一个心性上的障碍。换句话说,您对于五根触五尘的当下而产生的人、 admin

2020-02-19

所以能够持戒就不会有后悔的心,不会有后悔的心就会产生欢喜心,能够肯定自己,能够肯定自己当然能够心安理得;所以因为心安理得,当自己修学无相念佛,或者是修定的时候,就很容易和轻安相应。我们知道在初禅、二禅当中都有喜和乐,这也一定要我们身心轻安,才能够得到这种殊胜的快乐。无相拜佛忆佛更是可以在行住坐卧四威仪当中,都安住在轻安的情境当中。------《三乘菩提之 admin

2020-02-19

然而这个入胎识无形无相,假如入胎识不依靠名(受想行识等四阴)或名色五阴作为所缘,祂就不会在三界中显现及运作,而单独存在于无余涅槃中,所以佛在大乘经中如此开示:定性阿罗汉灭尽诸法入了无余涅槃以后,就算以诸佛究竟的大智慧及大威德力,也不可能再找得到这个阿罗汉的入胎识了;因为祂无形无色,当阿罗汉入了无余涅槃以后,他的如来藏不再显现任何的界(功能性)了,所 admin

2020-02-18

】(《无相念佛》页46。)也就是在念法身佛。所以魔事的干扰,不是单指其他道的众生来干扰我们;主要是指自己的心去相应、去取相,只要有一念系缘于境,便与真如三昧不相应,皆属于魔事。因此马鸣菩萨说:【如是知已,念彼一切皆唯是心;如是思维,刹那即灭。】(《大乘起信论》卷2)假使有种种的障难的话,我们应该生起这样的心念来责备自己----我会有这些障碍阻难,都是因为 admin

2020-02-18

不求真、不断妄,了知二法空无相无相无空无不空,即是如来真实相。心镜明、鉴无碍,廓然莹彻周沙界;万象森罗影现中,一颗圆光非内外。豁达空、拨因果,莽莽荡荡招殃祸;弃有著空病亦然,还如避溺而投火。舍妄心、取真理,取舍之心成巧伪;学人不了用修行,深成认贼将为子。损法财、灭功德,莫不由斯心意识;是以禅门了却心,顿入无生知见力。大丈夫、秉慧剑,般若锋兮金刚焰 admin

2020-02-18

应知真如非有相、非无相、非有无相、非非有无相、非一相、非异相、非一异相、非非一异相......言真实不空者,由妄念空无故,即显真心常恒不变、净法圆满,故名不空;亦无不空相,以非妄念心所行故,唯离念智之所证故。】[11]如来藏虽然名为识,但是并不了别六尘。佛地真如之神用,微妙广大,非诸等觉菩萨所能稍知;然而此一神妙难宣之广大功德早已含藏于因地真如阿赖耶识心体中 admin

2020-02-18

他又没有一个具体的形相,如虚空无形无相,所以叫作非有。[15]第三个体性叫作不生不灭。如来藏的本体永远不会坏。如《心经》就有不生不灭丶不垢不净之大家所熟知的章句。[15]第四个如来藏的体性叫作非一非异。我们这个五蕴色身,是如来藏所出生,但是不能说这个五蕴就是如来藏,因为如果五蕴就是如来藏的话,那我们老死之后,这个如来藏也应该坏掉啦!如来藏却不坏,所以就叫作 admin

2020-02-18

佛菩萨都说七识心是妄心,是教我们不要去执著祂,因为妄心不是常住不坏的心,也不是本来清净的心;祂不是我们所要亲证的真心,但却是要用祂来作修行的工具才能找得到真心如来藏;因为真心无形无相而又离见闻觉知,不会返观自己的存在而了知祂在何处,所以我们得要有能分别的妄心才能找得到祂,所以不能舍弃能分别的妄心不用。要用能分别的妄心,来找到本来就是无分别的第八识真 admin

2020-02-18

譬如修学无相念佛法门,藉由训练意识心一境性的止,专注一心安止于无相念佛的所缘境;以及藉由审正观察的观,来观察无相念佛的念,是否有语言、文字、音声、形相的圣号以及圣像出现,如果出现了,就必须再舍离,直到最后可以离开语言、文字、音声、形相的圣号以及圣像,而于无相念佛安止下来;再观察无相念佛的念是否持续不断,如果中断则再令意识心生起无相念佛的念;或是观察 admin

2020-02-18

譬如修学无相念佛法门,藉由训练意识心一境性的止,专注一心安止于无相念佛的所缘境;以及藉由审正观察的观,来观察无相念佛的念,是否有语言、文字、音声、形相的圣号以及圣像出现,如果出现了,就必须再舍离,直到最后可以离开语言、文字、音声、形相的圣号以及圣像,而于无相念佛安止下来;再观察无相念佛的念是否持续不断,如果中断则再令意识心生起无相念佛的念;或是观察 admin

2020-02-18

那你如来藏还有你这些业种,都是无形无相的,乃至于你的意根触动这些业种,一样是无形无相的。但是你这一世死亡、灭的时候,色、受、想、行、识全部都灭的时候,只有如来藏储存了这些业种。那这些业种因为你分段生死的业种未了,所以再一度让如来藏出生了一个中阴身。这些外道有的有可能有阴眼,有的有可能有天眼,看到众生死的时候有一个中阴身出生出来了,就认为说有一个灵魂 admin

2020-02-18

此心是有情众生生命之最初与最后的根源,证得这个无形无相人人本有的真实心,便能如实了知此心不是妄想、分别、思惟、觉观的心,不是能听能知的心,也不是一念不生时还能观照分别的心;而且能够时时刻刻观照此心,确定此心是真实不灭的本来面目,也是《心经》所说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心;也能够现观此心藉缘能生万法,与蕴处界及一切万法非一非异,现前领受阿赖耶 admin

2020-02-18

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意思是说,世尊在灵山会上,手上拈起了一朵青莲花展示给大众看,这时候大众都默然,一片寂静,只有摩诃迦叶破颜微笑,心领神会。世尊就说:我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要付嘱摩诃迦叶。就这样,世尊将实相无相微妙法门的正法眼藏----如来藏妙法,第一个 admin

2020-02-18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