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我们看经典怎么说:【(佛告慈氏):若我重患之时,求亲爱人,慈心瞻省扶侍我身,摩擦沐浴供给饮食,病瘦医药种种相资;虽则如斯,而于我身病苦之中无相代者,况于未来而能救我生死大苦。而我此身于现在世中无依无怙,何况未来。我身既然,有情亦尔,自我及他皆无恃怙,是故归依真实三宝。何以故?以常住故。】(《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一)经典说,有人可以帮忙我们世间的 admin

2020-02-21

发愿应与修行次第步步配合提升,有一天从有相入无相念佛时,信心又大了一点,敢再发大一点的愿,如:愿我此生可到实相念佛境界,真的到了实相念佛的境界又敢再发更大的愿了。因此发愿要切实际,不可打高空。修学佛法本来就是很实际的事,如果发愿讲得天花乱坠,或长篇大论,而脚步却一步也跨不出去,这样一点儿也没用。所以衡量自己可能到达的程度去发愿,然后努力去实现。这就 admin

2020-02-21

有学人问:如果在没有佛堂或是没有佛像的地方,诵经、持咒、念佛或是无相拜佛以后,回向给自己或自家眷属,这样是否如法呢?做完布施及放结缘书等事项后,是否也必须在佛堂或是佛像前回向才如法呢?其实回向不是一定要在佛前才能进行。譬如《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中说:【言普皆回向者,从初礼拜,乃至随顺;所有功德,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愿令众生常得安乐,无 admin

2020-02-21

或者发起了誓愿,希望能够成就无相念佛的功夫;或者誓愿希望能够往生净土;或者誓愿趣向正道、誓愿受持正戒、誓愿早证菩提、护持正法;或者誓愿成就佛道。这当中不管大愿、中愿、小愿,种种善净愿的发愿,功德是非常的殊胜。我们可以于发愿以后,虽然已经成就了发愿的最上供养功德,还可以在发愿后,再透过回向来增益发愿的功德。因此,回向的功德也可以结合发愿的功德,而成就 admin

2020-02-21

发愿应与修行次第步步配合提升,有一天从有相入无相念佛时,信心又大了一点,敢再发大一点的愿,如:愿我此生可到实相念佛境界,真的到了实相念佛的境界又敢再发更大的愿了。因此发愿要切实际,不可打高空。修学佛法本来就是很实际的事,如果发愿讲得天花乱坠,或长篇大论,而脚步却一步也跨不出去,这样一点儿也没用。所以衡量自己可能到达的程度去发愿,然后努力去实现。这就 admin

2020-02-21

但是定力只能伏惑、不能断惑,断惑得要依靠智慧上的修学,不过还是要配合定力来证果,所以学佛人要先于未到地定得自在,您只要把正觉的独门功夫----无相念佛、看话头学会了,便具备了动中未到地定的定力。另外有一个观念也很重要,就是要了解证果的本质是什么?事实上,证果不是得而是舍。譬如证初果,是因为舍掉我见、舍掉三缚结之后,施设一个名称叫作证初果;乃至舍掉对三界 admin

2020-02-21

如果一个菩萨真实断我见,那他要给自己创伤疗愈就很容易了!创伤疗愈的关键就是在断我见与断我执!我们是因为有这个我见、我执或我所执,才会有创伤!譬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这个创伤,就是因为担心我被伤害!那什么是断我见呢?这个平实导师的书上都说的很清楚!大意就是说确实观行五阴十八界是虚妄无常,因缘和合的,五阴十八界并不是真实的我!只是一个组合体!而我们的 admin

2020-02-21

(《无相念佛》,佛教正觉同修会,页46。)也就是在念法身佛。所以魔事的干扰,不是单指其他道的众生来干扰我们;主要是指自己的心去相应、去取相,只要有一念系缘于境,便与真如三昧不相应,皆属于魔事。因此马鸣菩萨说:如是知已,念彼一切皆唯是心;如是思惟,刹那即灭。(《大乘起信论》卷2)假使有种种的障难的话,我们应该生起这样的心念来责备自己----我会有这些障碍阻 admin

2020-02-21

这显示什么呢?显示出意识有许多种的变相,在无量劫中是变换不定的,不是常相、无相,所以并不是一相;而且不是永远一相而会继续变化,所以意识觉知心是有相而不是无相的心。所以我们要培养像天神一样慈悲调柔的个性,尤其是行菩萨道的人,更应该如此慈悲地利乐众生。而且天界的护法菩萨们也都在保护着我们,如果我们发愿要成佛行菩萨道,学般若波罗蜜乃至开悟明心,天界的护法 admin

2020-02-21

除此之外,还有在修学之后能够与实相相应的无相观,则是更为殊胜的;例如世尊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当中有开示说:善男子!应当修习无相正观。无相观者,能伏妄想,唯观实性,不见十相;一切诸法,体本空寂,无见无知,是名正观。若有佛子,安住正念,如是观察,长时修习,无相无为,妄想猛风,寂然不动,圣智现观,证理圆成。(《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4)也就是说,无相观是 admin

2020-02-21

】(《优婆塞戒经》卷6)换句话说,就是刚刚讲的,既然是菩萨戒心地为戒,在心地一个念头还没出来,还没在脑中形成相应于语言文字的口行,乃至说出来成为有身行、口行相应的这些其他众生看得到、听得到这口行的时候,我们就应要依于系心,系心于什么?正念!系心于四念处,乃至于系心于无相忆佛、念佛的清净念。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不要在根尘触的当下,这样子的一个五根就外逸了 admin

2020-02-21

譬如修学无相念佛法门,可以让自己心中一直有佛菩萨存在,除了产生动中定力,而能够逐渐不被外面五欲境界所迷惑之外,心里面也能够引生出佛菩萨时时刻刻在摄受我们的意念,以及能够提醒自己,是否有依照着佛菩萨的教导而切实履践,这样对于我们持戒,当然有莫大的帮助;而相对地,如果毁戒作恶,一定会让十方诸佛菩萨为他感到无限的惋惜。学人如果了解这个道理,怎能不戒慎恐惧 admin

2020-02-21

可见,不论有语言、有文字形相的持名念佛,或是无语言、文字形相的忆佛念佛----也就是无相念佛,目的都是要让行人能制心一处,就是安住在佛菩萨名号,或想念佛菩萨的忆念中;然后精勤修习之后,就能成就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乃至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的念佛定、忆佛定功夫;则不仅能去除掉举与散乱,也能去除昏沉。而这行门中佛菩萨名号以及对佛菩萨的忆念,正是对治昏沉黑暗相的 admin

2020-02-21

世尊!您所说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能够令人信受进而亲证而得胜解,真是太稀有难得了。”舍利弗进一步说:“世尊所说的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是无一切名相的法,是没有语句言说的法,世尊却能以种种名相来宣说这个无名相法,以种种语言来叙述这个无语言法,而能令人信解,真是太稀有了!”佛陀听了也赞同舍利弗的说法,并且举了十个例子:像有人能乘 admin

2020-02-20

有这样正知见建立,有在如实地修学无相念佛,有在如实地礼拜、供养、忏悔、随喜、劝请、发愿、回向,日日如是,从比较放逸到慢慢的小放逸,到慢慢的能够日日的礼佛、供佛、忏悔、回向、随喜、赞叹;这一些都会让我们的心越来越能够远离五尘的贪爱攀缘,远离五尘的贪爱攀缘,色受想行识的这一些干扰少了,未到地定慢慢生起;有未到地定生起,你的忆佛念绝对是很坚固的,一定是有 admin

2020-02-20

但是他信受佛语,相信自己有一个不生灭的本心,因此可以不堕入断灭空;也证得蕴处界都是缘起之法,是生灭性的,没有一定不坏的法相,只有暂时而有、幻起幻灭的法相,因此而证得无相三昧。因为有这些现观的关系,心中了无愿求,不会一天到晚想要去造作,或追求有为法的事和业,那就是无作三昧。这就是声闻菩提的空、无相、无作三三昧。 而菩萨因为实证如来藏心空无形色,同 admin

2020-02-20

 又譬如在《大庄严法门经》卷2中的开示:“诸恶觉观是烦恼体性,不净攀缘故烦恼则生,清净觉观故烦恼如客,是故烦恼不与空智和合,不与无相无愿和合。”(《大庄严法门经》卷2)因此,我们必须以智慧来观察,恶觉观是摄属于烦恼体性,也要了知烦恼法的过失与生灭虚妄性,并且能够时常生起清净的觉观。而声闻解脱道,因证空、无相、无愿三三昧,可以逐渐断除烦恼 admin

2020-02-20

 剩下来的就是愿跟念,如果说您平常就有修习无相忆佛的话,那么在您往生的时候,按照无相忆佛的功夫,那就很轻松地能够把这个念头好好的持住,所以那个时候的念,就会成为一个主要的力量。如果说您的念的本身没有很坚固的时候,另外当然就是说要看,您平常是不是有至诚的发愿;这个至诚的发愿,之所以要到了往生的时候还能够发挥它的力量,当然主要就是因为,这个愿并不是 admin

2020-02-20

我们先来看这个三三昧的意思:三三昧包括空三昧、无相三昧,还有无愿三昧。三三昧的目的是什么呢?我们来看,在《长阿含经》卷10中的开示:“云何三法趣向涅槃?谓三三昧:空三昧、无相三昧、无作三昧。”虽然有无量的百千三昧,但是三三昧是趣向涅槃解脱,这里面三个非常重要的内涵,因此佛世尊特别要把它标示出来,而施设这个三三昧,目的是让修学者容易掌握重点。 admin

2020-02-20

所以能够持戒就不会有后悔的心,不会有后悔的心就会产生欢喜心,能够肯定自己,能够肯定自己当然能够心安理得;所以因为心安理得,当自己修学无相念佛,或者是修定的时候,就很容易和轻安相应。我们知道在初禅、二禅当中都有喜和乐,这也一定要我们身心轻安,才能够得到这种殊胜的快乐。无相拜佛忆佛更是可以在行住坐卧四威仪当中,都安住在轻安的情境当中。所以只要能够安住定 admin

2020-02-20

 «上一页   1   2   …   3   4   5   6   7   8   …   38   39   下一页»   共767条/39页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