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首先讲戒学:我们念佛念到事一心的时候,譬如说有相的念佛三昧,不管是持名的念佛三昧或者是观想的念佛三昧,或者说无相的,例如无相念佛还没悟之前,还没有见自性弥陀之前,这还是属于‘事一心’。不管是有相念佛或无相念佛,在事一心的状态里面,不会造三恶业,身口意的恶业不会犯,这个叫做事相上的戒,也叫做‘定共戒’。虽然还没有到初禅,已经跟定共 | admin 2020-06-08 |
|
首先讲戒学:我们念佛念到事一心的时候,譬如说有相的念佛三昧,不管是持名的念佛三昧或者是观想的念佛三昧,或者说无相的,例如无相念佛还没悟之前,还没有见自性弥陀之前,这还是属于‘事一心’。不管是有相念佛或无相念佛,在事一心的状态里面,不会造三恶业,身口意的恶业不会犯,这个叫做事相上的戒,也叫做‘定共戒’。虽然还没有到初禅,已经跟定共 | admin 2020-06-08 |
|
”可见外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不能离开外相,而找到那个无相的实相心,只要找到真实心如来藏了,那您就是大丈夫,哪还有女相存在呢?因此说,如果还不断在男相女相上打转者,那他就一定是在佛法中尚未有任何实证的人。为什么我们这么说呢?因为如果从小乘法的见道来说,初果圣者就一定是断我见、断三缚结者,把色受想行识等五蕴都否定了,难道还会执着男相还是女相吗 | admin 2020-06-08 |
|
食素向善,无相念佛。 | admin 2020-06-08 |
|
食素向善,无相念佛。 | admin 2020-06-08 |
|
譬如说,三三昧里面有所谓的空三昧、无相三昧跟无愿三昧,这个无愿三昧,事实上就是要把意思食,也就是这个希望之相、希望之食把它断除掉,也就是说对于三界里面的一切的境界不再希求。所以说,他就要依于三解脱门逐步去修行,能够在最后的时候依于空、无相、无愿,能够对一切的世间的种种的内容、种种的境界不再贪着,把这个希望把它灭除掉;当把这个希望之食灭掉之后,就把意 | admin 2020-06-08 |
|
首先讲戒学:我们念佛念到事一心的时候,譬如说有相的念佛三昧,不管是持名的念佛三昧或者是观想的念佛三昧,或者说无相的,例如无相念佛还没悟之前,还没有见自性弥陀之前,这还是属于‘事一心’。不管是有相念佛或无相念佛,在事一心的状态里面,不会造三恶业,身口意的恶业不会犯,这个叫做事相上的戒,也叫做‘定共戒’。虽然还没有到初禅,已经跟定共 | admin 2020-06-08 |
|
四悉檀中,一切十二部经,八万四千法藏,皆是实,无相违背。佛法中,有以世界悉檀故实,有以各各为人悉檀故实,有以对治悉檀故实,有以第一义悉檀故实。】(《大智度论》卷一)龙树菩萨说,世尊为了宣演第一义悉檀的法相,所以为众生演说《般若波罗蜜经》,四悉檀包括了世界悉檀、为人悉檀、对治悉檀和第一义悉檀。这四种悉檀函盖三藏十二部经、八万四千法门,都是真实不虚;而 | admin 2020-06-08 |
|
四悉檀中,一切十二部经,八万四千法藏,皆是实,无相违背。佛法中,有以世界悉檀故实,有以各各为人悉檀故实,有以对治悉檀故实,有以第一义悉檀故实。】(《大智度论》卷一)龙树菩萨说,世尊为了宣演第一义悉檀的法相,所以为众生演说《般若波罗蜜经》,四悉檀包括了世界悉檀、为人悉檀、对治悉檀和第一义悉檀。这四种悉檀函盖三藏十二部经、八万四千法门,都是真实不虚;而 | admin 2020-06-08 |
|
四悉檀中,一切十二部经,八万四千法藏,皆是实,无相违背。佛法中,有以世界悉檀故实,有以各各为人悉檀故实,有以对治悉檀故实,有以第一义悉檀故实。】(《大智度论》卷一)龙树菩萨说,世尊为了宣演第一义悉檀的法相,所以为众生演说《般若波罗蜜经》,四悉檀包括了世界悉檀、为人悉檀、对治悉檀和第一义悉檀。这四种悉檀函盖三藏十二部经、八万四千法门,都是真实不虚;而 | admin 2020-06-08 |
|
除此之外,还有在修学之后能够与实相相应的无相观,则是更为殊胜的;例如世尊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当中有开示说:善男子!应当修习无相正观。无相观者,能伏妄想,唯观实性,不见十相;一切诸法,体本空寂,无见无知,是名正观。若有佛子,安住正念,如是观察,长时修习,无相无为,妄想猛风,寂然不动,圣智现观,证理圆成。(《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4)也就是说,无相观是 | admin 2020-06-08 |
|
如果善知识跟我们说破而仍然不能见的话,那就是我们功夫不够,应立即开始每天锻炼无相念佛功夫后再体究,然后在审察之中,触因遇缘,因缘成熟了,突然一念相应,这个时候就可以从一切的色、声、香、味、触乃至法之中,亲见自己的佛性;一旦亲见自己的佛性,就同时可以看见一切众生的佛性。这个见性是以眼见为凭,若不是眼见分明,就不是亲见佛性,就不叫亲见自性弥陀。一旦亲见 | admin 2020-06-08 |
|
四悉檀中,一切十二部经,八万四千法藏,皆是实,无相违背。佛法中,有以世界悉檀故实,有以各各为人悉檀故实,有以对治悉檀故实,有以第一义悉檀故实。】(《大智度论》卷一)龙树菩萨说,世尊为了宣演第一义悉檀的法相,所以为众生演说《般若波罗蜜经》,四悉檀包括了世界悉檀、为人悉檀、对治悉檀和第一义悉檀。这四种悉檀函盖三藏十二部经、八万四千法门,都是真实不虚;而 | admin 2020-06-08 |
|
![]() |
于是就产生了定的功德受用了,而这也正是无相念佛的内涵。就是为亲近佛而常常忆念佛,同时也是在修定。而修定本身,其实是在调整心性、降伏烦恼。若能在这段减少出门的期间,多加锻炼,增长定心,又何尝不是因祸得福呢,所以这边以忆念佛来略说九种心住,也是修定的过程。同修们听了之后,可以检视自己的定力层次到哪里以及应如何转进?在《瑜伽师地论》卷30说:令心内住、等住 | 三摩地 2020-04-12 |
![]() |
无相忆佛和拜佛,深层次的目的是使意根恒审思量于无相之忆佛念佛之境界,从而降服意根的攀援性。如何使自己不断精进不放逸于无相忆佛拜佛,不断延长自己每天忆佛拜佛的时间,最终使意根于无相忆佛拜佛形成串习,成就净念相续之无相拜佛忆佛功夫,具足足够的火候。菩萨当于此用心。-----浅谈无相忆佛拜佛之中的掉悔盖http://www.sanmodi.cn/mobile/club/show-940.html 所以 | admin 2020-03-17 |
![]() |
当世尊与大众正要进入王宫时,有一位名叫暴志的比丘尼,用木盆绑在肚子,打扮成怀孕的样子,拉着世尊的衣服说,你是我的丈夫,现在我怀孕了,怎么不给我饮食、衣服,这件事你怎么安排呢?当时的大众包括了天、人,帝释天、大梵天、四王天及诸天鬼神等,看到这一幕,也听到这些话,不仅惊恐,而且也很彷徨想着:佛是三界中最尊贵的人,佛的心比摩尼宝珠还要明净,智慧比日月还要 | admin 2020-02-21 |
![]() |
我们看经典怎么说:【(佛告慈氏):若我重患之时,求亲爱人,慈心瞻省扶侍我身,摩擦沐浴供给饮食,病瘦医药种种相资;虽则如斯,而于我身病苦之中无相代者,况于未来而能救我生死大苦。而我此身于现在世中无依无怙,何况未来。我身既然,有情亦尔,自我及他皆无恃怙,是故归依真实三宝。何以故?以常住故。】(《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一)经典说,有人可以帮忙我们世间种 | admin 2020-02-21 |
![]() |
我们看经典怎么说:【(佛告慈氏):若我重患之时,求亲爱人,慈心瞻省扶侍我身,摩抆沐浴供给饮食,病瘦医药种种相资;虽则如斯,而于我身病苦之中无相代者,况于未来而能救我生死大苦。而我此身于现在世中无依无怙,何况未来。我身既然,有情亦尔,自我及他皆无恃怙,是故归依真实三宝。何以故?以常住故。】(《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一)经典说,有人可以帮忙我们世间的种种的事情,可是生 | admin 2020-02-21 |
![]() |
譬如平实导师所倡导的无相念佛,就是以〈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为本,来教导学人如何于繁忙的日常生活中,成就一心念佛的功夫。此功夫成就时,能够让念佛之念持续不断,净念相继;若再配合应有的正确知见,便能以此定力,于四威仪中作观行而断三缚结,成就须陀洹果;乃至能以此定力来参禅而证悟实相,也就是找到每个人本有的实相心如来藏。因此念佛有种种殊胜的功德,有心学佛 | admin 2020-02-21 |
![]() |
从跟随萧平实导师所教导的《无相念佛》修学念佛法门开始,到现在有十个年头了,这条学佛路上的酸甜苦辣,着实尝过了不少;但因为从没有舍弃跟随萧平实导师修学佛法,所以到现在可说是受益匪浅!除了自身获得利益以外,最主要的是,末学的家人同样也获得了很大的利益。在家庭利益中,最明显的一点是家庭和乐,生活安宁。周遭的朋友、邻居们,对末学父亲的评价是非常慈详,对孩子 | admin 2020-0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