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第三章修习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应有之知见第三节念佛圆通之精义(续谈知见之一)为什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是无相的念佛法门?末学将于谈过知见之后,再来叙述如何修习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的各种方便善巧,使行者能如法进入此一法门所述之境界。在此之前,则希望行者务必耐心详细体会知见。以免错用功,枉费精神和气力。凡修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者,都应以想念之念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所以者何?识无形、佛无形、佛无相貌”。以上摘录道信禅师的话,目的在于去除或降低行者对于色身、名号、声音、妄念的执著。世间多被贪、瞋、无明等三毒所遮蔽,以致不能亲见佛性,因而贪于色、声、香、味、触,或贪于财色名食睡;常不能恭上敬下。稍不如意,即大发雷霆。财势身力不足以抗衡时,便思背地中伤报复。若身力财势强大,则公然强取豪夺。种种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第四章无相念佛之修习方法和次第第一节三皈依及三福净业行者(注九)若尚非正式的佛,应当就近选择正统的佛教寺院,接洽办理三皈依仪式。三皈依仪式很简单,要件是应在寺院中、佛像前,由佛教比丘或比丘尼见证,并传授三归依--即归依佛、归依佛所说法、归依贤圣僧及住持佛法之贤圣僧与凡夫僧团,并发四弘誓愿,即“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第四章无相念佛之修习方法和次第第二节拜佛之要领行者已经三归依,并且学会拜佛之动作后,练习纯熟。每日早晚在家中拜佛,每次十至二十分钟。拜佛时不需佛堂,不需佛像,仅需清洁处所,无人打扰即可;诸如书房,无人的客厅,乃至收拾整洁的工作房、卧房均可。若家中设有佛堂、供有佛像则更佳,每日早晚上香后,便可礼拜十至二十分钟。无相拜佛:拜佛时,动作极缓慢,不贪多拜,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第四章无相念佛之修习方法和次第第三节修念佛圆通之权巧方便---无相忆念拜佛无相忆念拜佛:行者于拜佛前,先选定一尊佛或菩萨做为礼拜之对象。一般人多选择本师释迦牟尼世尊、阿弥陀佛、药师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地藏王菩萨等。其他佛菩萨亦可,但觉有缘,心能相契便好。选择一尊后,永不改变,直到将来无相念佛修成时,仍是同一尊。选定一尊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第四章无相念佛之修习方法和次第第四节从无相忆念拜佛到无相念佛之十种修学次第一、每天早晨及晚上各用十至二十分钟时间来拜佛,依本章第三节所解说的方法来练习无相忆念拜佛。拜时不唱念圣号,亦不在心中出现圣号的声音或文字,只要在心中忆念佛菩萨、想念佛菩萨,专注于一尊佛菩萨。虽然没有语言、文字、形像、而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是在忆念那一尊佛菩萨,明明白白地知道在拜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跋、跋后再记、续貂三记>>>跋<<<一、无相念佛修成后,心中极为踏实。于修行路上不再傍徨,自知行法无误,自然得力向前。二、若行者原本学禅而转修此法者,于第七阶段修成时,已有看话头之能力。此时亦可看话头;但应仅止于尝试一至二次即可,仍应以无相念佛及无相忆念拜佛继续增强工夫至第九或第十阶段成功后,再转回参禅之路。此因无相拜佛念佛,具有佛菩萨之加持力及自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无相念佛即是念佛三昧,属于念法身佛诸种三昧之一种。因此种无相念佛工夫而入之三摩地亦是念佛三昧。注五、一般持名念佛者,若闻修定,往往退避三舍。殊不知持名念佛亦是修定法门之一。如观经四帖疏卷四:“……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修定极为重要,历来祖师们已多所说明。兹再举净土宗初祖慧远大师典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念佛人进入果地无相念佛阶段,很清楚的明白真如之后,每天晚上跟自性弥陀一起睡觉,每天旱晨跟自性弥陀一同起床,他证了真心、真如、自性弥陀这个空性的真实存在,可是啊!他还没有亲见佛性。因此,如果知见不够,就会停顿在这个阶段,执著于这个空性里面,那么他就会偏于空而没有办法进入实相,这个阶段还不是保任的时候。如果知见够,就知道应当再继续体究,求见佛性,如果有 | admin 2018-07-20 |
![]() |
他了解,所谓的没有事相,所谓的没有男女相、没有天神相与我相等,指的是在理上看一切皆无相。但是证得理上没有各种的相之后,再回头看世间一切,又不妨有男女相,又不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又不妨有我相、天神相、畜生相,不妨有出家相、在家相,没有妨碍。第五个见地正受,是说这一个实相念佛的人,对于禅宗里面,祖师所讲的各种开示语录和各种淆[xiáo]讹[ | admin 2018-07-20 |
![]() |
第一节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心开接著我们进入正修行的第七个单元,谈一谈果地无相念佛。我们前面讲过,无相念佛还是在因地之中念佛,施设一个名称叫无相念佛。现在这一个阶段讲的无相念佛,是已经明白什么是自性弥陀,但是仍然还不能够眼见,所以称为果地无相念佛。这个阶段的念佛,也可以称作真实念佛,虽然还在空的一边,但是已经真实了知真如,所以能够称为果地无相念佛。 | admin 2018-07-20 |
![]() |
也知道念佛法门不只是持名念佛,尚有观想、观像、系念思维、无相、体究、实相等念佛方法。并确信这种法门能帮助众生到达解脱的境界,这就是「解信」。进入解信阶段后,就会老实的一步一步修行上来,有一天到达果地无相念佛境界,知道什么是自性弥陀,并且亲证和感觉到祂的存在,接着又看到了佛性,此时称之为「证信」。佛法的修行过程,如果没有「信」的支持,一般人不可能舍弃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最近有一本佛教道场发行的月刊杂志中,师这么讲;有好几个月中都如此开示,说一念不生就是涅槃;那其实是在害你,在他身上种下去,就成为种毒田了!假使你听从师的胡乱开示,打坐到一念不生;或如学会无相念佛了,以后你要变成一念不生就很简单了,因为一念不生比无相念佛简单多了,只要把无相之忆佛净念舍掉就可以了,那真是太简单了!这时你只要打坐一念不生,觉知心不动,那 | 三摩地 2018-07-20 |
![]() |
首先讲戒学:我们念佛念到事一心的时候,譬如说有相的念佛三昧,不管是持名的念佛三昧或者是观想的念佛三昧,或者说无相的,例如无相念佛还没悟之前,还没有见自性弥陀之前,这还是属于‘事一心’。不管是有相念佛或无相念佛,在事一心的状态里面,不会造三恶业,身口意的恶业不会犯,这个叫做事相上的戒,也叫做‘定共戒’。虽然还没有到初禅,已经跟定共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忆佛,无相念佛,一下子睡着了。念佛对治失眠很有用。还有,念佛可以净化我们的三业---身三业,口四业、意三业。身三业是说杀害众生、窃盗众生的财富或名利、还有是邪淫。念佛可以除这三业、净化这三业。总不会一面念佛一面想着:我这朋友的太太不错喔,可以勾引勾引。不会这样想。为什么?因为念佛的时候,只要这个念头一出现,就会想:唉呀!惭愧死了。所以就不犯邪淫业。还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念佛人进入果地无相念佛阶段,很清楚的明白真如之后,每天晚上跟自性弥陀一起睡觉,每天早晨跟自性弥陀一同起床,他证了真心、真如、自性弥陀这个空性的真实存在,可是啊!他还没有亲见佛性。因此,如果知见不够,就会停顿在这个阶段,执著于这个空性里面,那么他就会偏于空而没有办法进入实相,这个阶段还不是保任的时候。如果知见够,就知道应当再继续体究,求见佛性,如果有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再来当心已经慢慢不会有妄想,不会有妄念的时候,我们要知道,要成就无相的功德、要成就清净的功德,这时候就必须要都摄六根。要都摄六根就是要离一切相,这时候就是因为有定慧的知见,知道要从有相进入无相。也就是说「从专一中进入到清净的状态」,这个就是因为你有那个智慧,知道要成就无相的功德,知道要成就清净的功德,要离一切相,就是要都摄六根,才有办法从专一中进入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其实念佛法门不管是持名念佛、观想念佛或是无相念佛,这三种念佛都可以念到一心不乱的事一心。像持名念佛也就是唱唸、默唸佛号的方法,不停地唱唸,到达只有佛号而无妄想妄念的地步,一心系念着佛的名号,这就是事一心。如果会无相念佛,忆佛念佛之念恒存,就像《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中所说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那也是事一心。在事一心的状态里面,不会造三恶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以无相拜佛为例,学佛人若依于无相忆佛、拜佛,一开始身体的动作会较硬、心识也粗,或起念能够有少分摄心,但是攀缘外境的声响一起,或者是末那识悄悄地冒出一个又一个念来,意识会依着习性自然地进入妄想纷飞中,可能要飞个五分钟、十分钟才发现,这时就再提一下忆佛念,专注在忆佛的净念当中;这样来来去去,渐渐地就舍离了对五尘的攀缘,而能够收摄心识安住在忆佛的念上。定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这是一开始就一面不离有相,一面不离无相。如来的像不能觉不能知,如来的像他不是觉也不是知;然后思惟到一切的法。我们说,在世间有许多法。法是什么?因为有我们的心,所以有一切的法,这个「法」、「若佛出世,佛不出世,法住法位,法尔如是」,它始终是这样的。法的现象是因为我们众生的心能觉,所以能够知道法。感觉到有法怎么样生起、怎么样演变、然后过去了。但是法的本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