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虽行无相,而度众生,是菩萨行。虽行无作,而现受身,是菩萨行。虽行无起,而起一切善行,是菩萨行。虽行六波罗蜜,而遍知众生心、心数法,是菩萨行。虽行六通,而不尽漏,是菩萨行。虽行四无量心,而不贪着生于梵世,是菩萨行。虽行禅定、解脱三昧,而不随禅生,是菩萨行。虽行四念处,而不永离身受心法,是菩萨行。虽行四正勤,而不舍身心精进,是菩萨行。虽行四如意足,而得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断欲的人,离欲而不起贪的人,只要无相念佛的功夫很好,就可以发起初禅;因为无相念佛的功夫很好时,可以入未到地定。有了未到地定,又离欲界贪,初禅就自然发起了,真实超离恶觉观,也叫作离生喜乐地。但这个离生不是离三界生,是离欲界生,这就是修禅定。可是很多人不知道初禅修证的原理,每天在未到地定中耗时间,有时入定三天三夜才出定,但是初禅始终证不得,就是因为他没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譬如诸位来学无相念佛,可以常常净念相继,让忆佛的无相之念常住在心中;虽然六根照样接触六尘,但是觉知心多分不在六尘上,而是在忆佛的净念上,这叫作修正念心。当诸位无相念佛的净念常常挂在心中时,你就有了摄根戒:六根收摄回来住在无相念佛的净念上。所以无相念佛学会以后,虽然还没有去受戒,你还是有戒的:摄根戒。〖“何因缘故得名为戒?戒者名制,能制一切不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无相布施,心无所住,三轮体空,此即般若波罗蜜。兹举《大智度论》卷四所述释迦世尊成佛前,尚为尸毘王身时,割肉喂鹰之菩萨广大第一最胜施:【问曰:「檀波罗蜜云何满?」答曰:「一切能施无所遮碍,乃至以身施时,心无所惜,譬如尸毘王以身施鸽。释迦牟尼佛本身作王,名尸毘,是王得『归命救护陀罗尼』,大精进、有慈悲心,视一切众生如母爱子。时世无佛,释提桓因命尽欲堕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而且,众生布施了,未来的福德与眼前的功德是众生自己得的,与我都无相关;既然我不接受布施,大力赞叹布施就没有心理上的压力,也可以大力破斥悭贪的过失。有悭贪心,就不是菩萨种姓了!《菩萨优婆塞戒经》也不断的讲布施,而且菩萨六度的第一度就是布施,这一关修不成,后面的持戒、忍辱、精进、般若更是甭提了!因为这六度是息息相关的。大乘法不同二乘法,只要过去世有跟佛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能够持戒就不会有后悔的心,不会有后悔的心就会产生欢喜心,能够肯定自己,能够肯定自己当然能够心安理得;所以因为心安理得,当自己修学无相念佛,或者是修定的时候,就很容易和轻安相应。我们知道在初禅、二禅当中都有喜和乐,这也一定要我们身心轻安,才能够得到这种殊胜的快乐。无相拜佛忆佛更是可以在行住坐卧四威仪当中,都安住在轻安的情境当中。所以只要能够安住定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今在此树下,略开七佛法戒,汝等大众当一心学波罗提木叉,欢喜奉行,如无相天王品劝学中一一广明。」九、诵持四弘誓愿(诵三遍,每遍就地一拜,最后一遍起立)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十、诵持十无尽戒(诵三遍,每遍就地一拜,最后一遍起立)弟子OOO,从今身至佛身,于其中间,不故杀。弟子OOO,从今身至佛身,于其中间,不偷盗。弟子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今在此树下,略开七佛法戒,汝等大众当一心学波罗提木叉,欢喜奉行,如无相天王品劝学中一一广明。」三千学士时坐听者,闻佛自诵,心心顶戴,喜跃受持。尔时释迦牟尼佛,说上华莲台藏世界卢舍那佛心地法门品中、十无尽戒法品竟,千百亿释迦亦如是说;从摩醯(xī)首罗天王宫,至此道树下住处说法品,为一切菩萨、不可说大众受持、读诵、解说其义亦如是;千百亿世界莲华藏世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无相天王品劝学中一一广明。三千学士时坐听者。闻佛自诵。心心顶戴喜跃受持尔时释迦牟尼佛。说上莲花台藏世界卢舍那佛心地法门品中十无尽戒法品竟。千百亿释迦亦如是说。从摩醯首罗天王宫至此道树十住处说法品。为一切菩萨不可说大众受持读诵解说其义亦如是。千百亿世界莲花藏世界。微尘世界。一切佛心藏地藏戒藏无量行愿藏。因果佛性常住藏。如如一切佛说无量一切法藏竟。千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今在此树下,略开七佛法戒,汝等大众当一心学波罗提木叉,欢喜奉行,如无相天王品劝学中一一广明。」九、诵持四弘誓愿(诵三遍,每遍就地一拜,最后一遍起立)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十、诵持十无尽戒(诵三遍,每遍就地一拜,最后一遍起立)弟子OOO,从今身至佛身,于其中间,不故杀。弟子OOO,从今身至佛身,于其中间,不偷盗。弟子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在这方面,正觉同修会的平实导师所倡导的无相念佛,有非常详细的修学次第,很容易就可以上手,而且能够让修学的人具备动中定的功夫,可以不受外境影响而失念,所以是非常殊胜而且很受用的念佛法门,非常适合忙碌的现代人来修学。另外,佛陀又教导我们说,念佛、念法、念僧是智慧庄严,念施、念戒、念天则是福德庄严;如果能够具足福德以及智慧的话,就能够庄严自己以及一切众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可见外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不能离开外相,而找到那个无相的实相心,只要找到真实心如来藏了,那您就是大丈夫,哪还有女相存在呢?因此说,如果还不断在男相女相上打转者,那他就一定是在佛法中尚未有任何实证的人。为什么我们这么说呢?因为如果从小乘法的见道来说,初果圣者就一定是断我见、断三缚结者,把色受想行识等五蕴都否定了,难道还会执着男相还是女相吗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问:弟子因为犯了很重的戒,一直希望能忏悔见到好相;有位师兄介绍拜忏时也忆佛,但是弟子感觉这样忏悔的效果不好,有时都忘了是在拜忏,而只是在无相拜佛,这样拜忏可以吗?弟子可不可以通过增加拜佛时间来忏悔?还是每天一定要通过拜忏来忏悔吗?拜忏之时如何观想呢?心里默诵忏悔偈、还是要不断的提醒自己以后坚决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了呢?答:忏悔乃是善法,但是我们要知道忏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于少时分,普于一切有情,修慈悲喜捨四无量心;于一切诸行修无常苦空无我想;于涅槃修胜利想;于佛法僧修随念想;于一切法发生忍智信解;于离言法性的真如生起无分别无相心住;于所受尸罗守护无犯;于着摩他毗钵捨那精进修学;于一切波罗蜜多及诸摄事精进修学;如是等行,虽以少少时分修习,其功德亦最胜最妙,最为无上,长时修习,则功德不可思议,能迅速园证无上菩提。上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唯住唯法想,修悲俱心,即法缘悲,若不起法想,住于无相,修悲俱心,即无缘大悲。如《大般涅槃经》卷十四梵行品说:“慈之所缘一切众生,如缘父母妻子亲属;如是义故,名众生慈。法缘者,不见父母妻子亲属,见一切法,皆从缘生;是名法缘。无缘者,不住法相及众生相,是名无缘。悲喜捨心,亦复如是”。修慈悲心,能断嗔恚,是成圣的种性,而且所得福报,无量无尽,如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意思是说,世尊在灵山会上,手上拈起了一朵青莲花展示给大众看,这时候大众都默然,一片寂静,只有摩诃迦叶破颜微笑,心领神会。世尊就说:“我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要付嘱摩诃迦叶。”就这样,世尊将实相无相微妙法门的正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有些人就是不信这个:外面那些人不信,当然是有原因的,他们想:“佛性无形无相,而你说肉眼看得见,我们都知道佛性的答案,可是没有一人能看得见。”所以他们恨死我了:“只有你一个人知道怎么见,我们怎么想都想不出要如何见,气死我了!”但是好多人明心之后,见道报告写了,也被登载出来了!后来我又帮他眼见佛性,结果发觉二种完全不同,所以见性时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而如来藏祂本来就是无形无相的,如来藏无形无相所以祂根本不用剃发,也不用著染衣。如来藏无形无相何须剃发?何须著染衣呢?所以必须要心离五阴的系缚才是真出家,否则就是表相出家。我们在前面观像念佛的时候有提到大精进菩萨,大精进菩萨原来他就是想要求出家,所以就跟他父母哀求希望能够出家,但是父母并没有同意。后来是因为观像念佛悟入了实相,悟入了实相进入了实相念佛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从无相忆念拜佛到无相念佛之十种修学次第一、每天早晨及晚上各用十至二十分钟时间来拜佛,依本章第三节所解说的方法来练习无相忆念拜佛。拜时不唱念圣号,亦不在心中出现圣号的声音或文字,只要在心中忆念佛菩萨、想念佛菩萨,专注于一尊佛菩萨。虽然没有语言、文字、形像、而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是在忆念那一尊佛菩萨,明明白白地知道在拜那一尊佛菩萨。心中绝不可以出现佛菩萨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有些人就是不信这个:外面那些人不信,当然是有原因的,他们想:“佛性无形无相,而你说肉眼看得见,我们都知道佛性的答案,可是没有一人能看得见。”所以他们恨死我了:“只有你一个人知道怎么见,我们怎么想都想不出要如何见,气死我了!”但是好多人明心之后,见道报告写了,也被登载出来了!后来我又帮他眼见佛性,结果发觉二种完全不同,所以见性时激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