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我所抹的胭脂,本来是树木的颜料,根本就是一种假相,就是您的身体不也是如此吗?眼前看来是青春美丽,等到无常一来到的时候呢,地、水、火、风就分散,哪有什么真实呢?无相实相真如是不生也不灭的,能够如此了知,证道又有何难呢?人生世间就像是天上的月亮,孤身而来又独自而去,赤身来又赤身去,没有一件东西是属于我们的。愚痴的众生贪着虚妄不实的五尘境界,迷恋而自缚。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从这里也可以知道有人不懂念佛法门的殊胜处,不懂其中的关键,自然更不知道无相念佛的功德胜妙,今举《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中开示: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事实上,如果有正确的知见,再加上有上求佛道的坚定心志,即使平日有工作,乃至工作忙碌,照样可以成就无相念佛的功夫,照样可以护持三宝、护持;而且在动中所成就的功夫不怕喧闹,能够骑声盖色而净念相继,这才是将来参禅所需的基本功夫。当然,若您家中未来生活的所需都已安排妥当、不虞匮乏,家中成员也都乐于配合您的修行,您也可以辞去工作或提早退休而一心专修。此中各类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一切众生的如来藏,一切众生的阿赖耶识,皆是平等平等,都是无形无相无所住,都是自性清净心;不因为您造善造恶,而能够去染污他或是说让他洁净,这个绝对的胜义清净心,是一切众生有情本来具足的。依这一点我们说,佛教才是真正最平等的宗教,而佛教也依于它的杀盗淫妄酒,它对一切有情,也都是要有平等的一个对待的道理,绝对不会无故去伤害众生的性命。我们最后再引用《佛藏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那想要参禅,首先就要亲近真悟得如来藏的善知识,闻熏正确的知见;由善知识的教导,次第增进无相念佛的功夫,来修习动中定力;有了这种动中定的功夫以后,就会看话头,然后就能参禅。修学的过程当然要很专注,不要攀缘,职业上必须要做的事情,我们尽量要去做,要尽我们本分去把它做好;那除了职业和家庭之外,我们应该要履行的义务,还有其他一切修福的活动,应该要有所抉择&m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占察善恶业报经》:善男子!若未来世诸众生等,欲求度脱生老病死,始学发心修习禅定,无相智慧者,应当先观宿世所作恶业多少及以轻重。若恶业多厚者,不得即学禅定智慧,应当先修忏悔之法。所以者何?此人宿习恶心猛利故,于今现在必多造恶,毁犯重禁;以犯重禁故,若不忏悔令其清净而修禅定智慧者,则多有障碍,不能克获,或失心错乱,或外邪所恼,或纳受邪法,增长恶见,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一切的贤圣都是实证了无形无相的第八识,所以都能够去顶礼一切的圣贤,能够顶礼一切圣贤就是因为圣贤实证了无见顶的第八识如来藏。所以为什么白毫光相还不及无见顶相呢?因为白毫相的说、说实法的不虚妄,也一定是不离无见顶相,因为无见顶相是如来藏相,一定不能离开第八识如来藏的无见顶来说白毫光相。从这个地方我们就可以知道,三十二大人相的修持,是绝对不能离开白毫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为什么说菩萨断了我见就能够开始离开我等四相呢?因为断了我见就一定会证得三种的三昧——就是空三昧、无相三昧、无愿三昧。而无愿三昧有时候也称为无作三昧,这里的三昧指的是在智慧上心得决定而不动摇,而不是世间禅定的定。空三昧是说证知五蕴十二处十八界都是虚妄不实的,都是因缘和合而假有的,所以所见的一切世间的种种相,也是依缘相对待而有,并不是真的有高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菩萨修学的阶位次第增进之后,来到了六住位,一样要如同二乘人去观蕴处界虚妄,乃至也要断我见;此时所证之法,有通于二乘人的一分——所谓的二乘的空、无相、无愿三昧,这是不共于一般凡夫的修学的。只是,这个时候心里面不免会想到说:既然蕴处界是虚妄的,为什么缘生缘灭的现象会又不断重复的发生?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又是什么为其所依?所以就寻寻觅觅、参之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譬如修学无相念佛法门,藉由训练意识“心一境性”的“止”,专注一心安止于无相念佛的所缘境;以及藉由“审正观察”的“观”,来观察无相念佛的念,是否有语言、文字、音声、形相的圣号以及圣像出现,如果出现了,就必须再舍离,直到最后可以离开语言、文字、音声、形相的圣号以及圣像,而于无相念佛安止下来;再观察无相念佛的念是否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有愧之人,则有善法;若无愧者,与诸禽兽无相异也。汝等比丘!若有人来,节节支解,当自摄心,无令嗔恨,亦当护口,勿出恶言。若纵恚心,即自妨道,失功德利。忍之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能行忍者,乃可名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欢喜忍受恶骂之毒,如饮甘露者,不名入智慧人也。所以者何,嗔恚之害,则破诸善法,坏好名闻。今世后世,人不喜见。当知嗔心,甚于猛火,常当防护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却后过一百七十劫,当得成佛,号曰无相如来。劫名安乐,世界名净住,其佛寿命不可计劫。地藏,是大鬼王,其事如是,不可思议,所度人天,亦不可限量。称佛名号品第九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我今为未来众生演利益事,于生死中,得大利益,唯愿世尊,听我说之。佛告地藏菩萨:汝今欲兴慈悲,救拔一切罪苦六道众生,演不思议事,今正是时,唯当速说。吾即涅槃,使汝早毕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一相无相分第九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但是,我们可以来看一看世尊在《金刚经》中,〈一相无相分〉之中,有这么一段,是这么开示的:【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声闻法、声闻乘的初果,就已经是这个样子,因为是舍弃自己的五蕴的缘故,所以不会有人得须陀洹果,乃至是四果亦复如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但是,我们可以来看一看世尊在《金刚经》中,〈一相无相分〉之中,有这么一段,是这么开示的:【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声闻法、声闻乘的初果,就已经是这个样子,因为是舍弃自己的五蕴的缘故,所以不会有人得须陀洹果,乃至是四果亦复如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则观唯是五蕴、四大等和续幻现生我,虽不彻见色识等皆空,亦何为不能见生我是空乎?故分别不深者,观只有六根等未尝不可悟生空;特推求深者,进执蕴、界等为实,认作生缘,佛乃说不达无相则无解脱。龙猛正为对破一切有执之小乘,乃夺之云不达一切法空,亦不能得二乘解脱。月称执之过甚,遂与各派抵牾。卒云:声闻乘中说法无我,仅略说耳;于大乘乃圆满广说法无我义。则略说乃等 | admin 2018-07-22 |
![]() |
Dutt:AspectsofMaha^ya^naBuddhismanditsRelationtoHi^naya^na)p1466月称菩萨开显了龙树菩萨的究竟密意,抉择了第二转无相法轮中最为甚深了义的大中观,故造有很多显密论著:如以百万正理抉择诸法本体空性的论著《中观论注释·显句论》,从共同前行引入无上密法,获得灌顶,受持三昧耶戒,入密后所修的生圆次第以及所得果等圆满抉择和讲述的论著是《密集金刚注释· | admin 2018-07-22 |
![]() |
谓以空无相不愿之法生。不治相及佛国以化人。是无权执智之缚也。何谓行权执智解。谓修相及佛国开化人。而晓空无相不愿之法生。是行权执智之解也。何谓智不执权缚。谓以见行劳望受。立修行一切德善之本。是智不执权之缚也。何谓智而执权解。谓断诸见行劳望之受。以殖众德之本。而分布此道。是智而执权之解也。彼有疾菩萨已如是下此法。设身有病。观其无常为苦为空为非身。是为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世尊就说:吾有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五灯会元》卷一)那这何尝不是释迦牟尼佛为了让直接悟入万法根源的实相妙心如来藏,所施作的殊胜佛事呢?乃至于中国禅宗真悟祖师的公案,像有人问云门文偃禅师:如何是超佛越祖之谈?这个云门怎么样说呢?云门说:胡饼。那又有人问云门:如何是诸佛出身之处?云门禅师回答说,说:东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四、无相拜佛或念佛、课诵等(赞佛偈)天上天下无如佛 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 一切无有如佛者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十方三世一切佛阿弥陀佛身金色 相好光明无等伦白毫宛转五须弥 绀目澄清四大海光中化佛无数亿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