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因信不及无明所迷溺丧忘归。何由复业。或举经以示之。则对曰。此性宗法。或谓之曰。莫是魔说还可焚毁否。且置而勿论。又欲弃之。又欲存之。不其惑乎。昔者于阗诸部谓道行经为婆罗门书。乌茶小乘谤大乘学作空华外道。西干尚尔此何惊乎良以六代宗师一期举唱。但破百年之暗。靡营一室之隳。殊不知禅有理焉禅有行焉。脱或戒乘俱急。目足更资。行不废而理逾明。法无偏而功兼济。然后 | 三摩地 2018-07-19 |
|
根本烦恼[6]贪、瞋、痴(无明)、慢、疑、恶见(不正见)。随烦恼[20]小[10]:忿、恨、恼、覆、诳、谄、憍、害、嫉、悭。中[2]:无惭、无愧。大[8]:不信、懈怠、放逸、昏沉、掉举、失念、不正知、散乱。不定[4]悔(恶作)、眠、寻、伺。色法[11](二所现影故)眼、耳、鼻、舌、身、色、声、香、味、触、法处所摄色。心不相应行[24](三位差别故)得、命根、众同分、异生性、无 | 三摩地 2018-07-19 |
|
有所得者名为无明。菩萨永断无明闇故故无所得。是故菩萨名无所得。复次善男子。无所得者名大涅槃。菩萨摩诃萨安住如是大涅槃中。不见一切诸法性相。是故菩萨名无所得。有所得者名二十五有。菩萨永断二十五有得大涅槃。是故菩萨名无所得。复次善男子。无所得者名为大乘。菩萨摩诃萨不住诸法故得大乘。是故菩萨名无所得。有所得者名为声闻辟支佛道。菩萨永断二乘道故得于佛道。是 | admin 2018-07-19 |
|
亦有因缘因灭无明。则得炽然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灯。佛言。文殊师利。汝今莫入诸法甚深第一义谛。应以世谛而解说之。文殊师利言。世尊。于此东方过二十恒河沙等世界。有佛世界名曰不动。其佛住处纵广正等足满一万二千由旬。其地七宝无有土石。平正柔软无诸沟坑。其诸树木四宝所成。金银琉璃及以颇梨。花果茂盛无时不有。若有众生闻其花香身心安乐。譬如比丘入第三禅。周匝复有三 | admin 2018-07-19 |
|
觉寤无明睡眠众生。行恶法者为作悔心。开示邪见一切众生。令知六师非师子吼故。破富兰那等憍慢心故。为令二乘生悔心故。为教五住诸菩萨等生大力心故。为令正见四部之众于彼邪见四部徒众不生怖畏故。从圣行梵行天行窟宅频申而出。为欲令彼诸众生等破憍慢故欠呿。为令诸众生等生善法故四向顾望。为令众生得四无碍故四足踞地。为令众生具足安住尸波罗蜜故。故师子吼。师子吼者名决 | admin 2018-07-19 |
|
譬如明时无闇闇时无明。若有说言明能破闇。无有是处。善男子。谁有智慧。谁有烦恼。而言智慧能破烦恼。如其无者则无所破。善男子。若言智慧能破烦恼。为到故破不到故破。若不到破者。凡夫众生则应能破。若到故破者。初念应破。若初念不破后亦不破。若初到便破是则不到。云何说言智慧能破。若言到与不到而能破者。是义不然。复次毗婆舍那破烦恼者。为独能破。为伴故破。若独能破 | admin 2018-07-19 |
|
常为无明所缠绕故。乐与恶人为等侣故。无有修善诸方便故。其心颠倒常错谬故。是名无善言。污法者。常污身口故。污净众生故。增不善业故。远离善法故。是名污法。言增有者。如上三人所行之法。能增地狱畜生饿鬼。不能修习解脱之法。身口意业不厌诸有。是名增有。言恼热者。是人具行如上四事。能令身心二事恼热。远离寂静则名为热。受地狱报故名为热。烧诸众生故名为热。烧诸善法 | admin 2018-07-19 |
|
从另一个方向来说也真的是「为善被害」,因为当众生的五阴造作各种善事时,一定是为了求后世生天享福、求眷属、求合家平安等流转生死的种种法,于是死后必然要再世世流转不停;那么真实的「吾」就无法脱离三界生死流转,岂不也是「为善被害」了吗?然后佛陀接着说:「文殊师利啊!你的真实『我』的境界之中,从本以来就没有三界世间里的『我』,也没有三界世间所说的『人』;当 | 三摩地 2018-07-19 |
|
”(《楞严经》卷十)也就是说,在理上能够开悟,属于一念相应的顿悟;于顿悟时,也仅是断了一念无明的见一处住地烦恼,也就是我见,并不是一悟即至佛地。在事上还有一念无明的欲界爱、色界爱、无色界爱、一念无明的习气种子随眠、无始无明尚未断除;所以还要将近三大无量数劫,依序将这些无明一一加以断除。譬如,菩萨进入初地以前,已经将三界爱现行加以降伏,也就是最 | 三摩地 2018-07-19 |
|
”(《楞严经》卷十)也就是说,在理上能够开悟,属于一念相应的顿悟;于顿悟时,也仅是断了一念无明的见一处住地烦恼,也就是我见,并不是一悟即至佛地。在事上还有一念无明的欲界爱、色界爱、无色界爱、一念无明的习气种子随眠、无始无明尚未断除;所以还要将近三大无量数劫,依序将这些无明一一加以断除。譬如,菩萨进入初地以前,已经将三界爱现行加以降伏,也就是最 | 三摩地 2018-07-19 |
|
永嘉大师《证道歌》:君不见: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法身觉了无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五阴浮云空去来,三毒水泡虚出没。语译:诸位难道没有看见:那个本来就在的第八识如来藏,祂是离见闻觉知而绝念无学、无作无为的悠闲道人,祂既不勤求断除妄想,也不企求能证得真实理;不管是出生无明烦恼,或者展现真实如如的体性,都是此第八 | 三摩地 2018-07-19 |
|
例如释圣严在《探索识界》中说:「无明」是识的根本,「无明」含藏着一切业的种子,那是在「生」的过程中造种种的业而积聚成的一种力量。33……因业种现行而产生第六识,第六识投胎,叫做「名色」;「名」是精神,「色」是物质。34释圣严认为「无明」是识的根本,意谓无明可以出生识,可是无明只是意识的无知状态;无明是依意识的存在才有无知状态的存在,是依意识 | 三摩地 2018-07-19 |
|
意思是说,六识的能见、能闻、能嗅、能尝、能觉、能知等六种自性,都是虚妄法而不是常住的真实法,却都不是单单只有物质四大、父精母血、无明等因缘就能出生的,也不是无因无缘而自然能出生的,都是假藉各种因缘而由如来藏中自然出生的,所以总结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但是刘东亮、上平居士读不懂,就断章甚至断句取义,误认为六识的自性其实就是如来藏、就是真 | 三摩地 2018-07-19 |
|
”听到他这么没礼貌的言辞,众人都大起反应感,心中升起一把无明火,脸色变得很难看。拾得看到众人脸色变了,也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不但不离开,反而又对德律说:“别生气!别生气!无瞋即戒心,心净即出家,我性与你和,一切法无差!”这话说得很有道理,可是当时贡高我慢和无明火盘据众人心里,使人听不进他说的话。德律与拾得这两个人就这样,一个生气、一个发笑 | 三摩地 2018-07-19 |
|
令我长没无明邪见。沦溺三界外道法中。痛哉苦哉。为害滋甚。今大喜庆。蒙如来恩。得入正法。世尊。智慧大海。慈愍无量。窃自惟忖。累劫碎躯。未能报此须臾之恩。须跋陀罗说是语已。悲泣流泪。不能自裁。复白佛言。世尊。我年老迈。余命无几。未脱众苦。行苦迁逼。唯愿世尊。少住教诫。哀愍救护。莫般涅槃。尔时世尊默然不许。须跋陀罗不果所请。愁忧热恼高声唱曰。苦哉苦哉。世 | admin 2018-07-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