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因此他的贪、瞋、痴(无明)非常淡薄,在解脱道上称之为薄地。在这个境界里面他具备了初地菩萨的解脱功德,但仍不是初地菩萨、称之为灌顶十住位,也就是斯陀含、再来、一来。为什么?因为明心而见性以后,贪、瞋、痴淡薄的缘故,所以今生舍报后生于欲界天,在那边继续修行,于欲界天舍报之后,再回到人间来、一来人间究竟解脱。但是菩萨再来,没有再来;菩萨一来,也不是一来。 | 三摩地 2018-07-21 |
|
破无明黑暗开世间眼。济拔众生烦恼业恶。若彼恼乱故犯重罪。是善男子犯八根本重罪者。未能深入于佛正法。以功德智慧极微少故。善男子。是初发心菩萨犯此八根本重罪已。先所修习一切善根皆悉烧然。犯波罗夷离安隐处。失人天乐及以大乘境界之乐。坏菩提心堕于恶趣。轮迴生死离善知识。善男子。是虚空藏菩萨摩诃萨。现种种形示生其土。或现刹利形。或现婆罗门形。或现声闻形。或现 | 三摩地 2018-07-21 |
|
四果就称为阿罗汉,他是断掉五上分结,五上分结就是色贪、无色贪、掉举、慢、无明,断掉五上分结以后,就可以证得阿罗汉;所以阿罗汉是指什么呢?阿罗汉是指已经断除了在三界六道中的无明,凡夫众生所持的见烦恼跟思烦恼,也就是见惑跟思惑,因为他已经断掉了一般三界六道无明凡夫众生所持的见、思二惑,所以他就脱离了这个轮迴,不再分段生死;所谓的分段生死就是说,我们每一 | 三摩地 2018-07-21 |
|
诸佛则是灭尽三界分段生死无明已,进断藏识中一切烦恼障之习气种子随眠,并断尽所知障之一切无明随眠,故其第八识中种子流注变易已灭,永不变易,名为已断变易生死;如是已证有余涅槃、无余涅槃而不住无余涅槃境界中,复已断分段生死及变易生死,依入初地时所发十无尽愿度化有情而永无休止,不入涅槃亦不住生死,名为无住处涅槃;此唯诸佛证得,如是究竟解脱之果并非二乘圣人所 | 三摩地 2018-07-21 |
|
即使是复名所立,此六识如何引生六根,六根位于触尘法,方有六识可说,如何颠倒建立,破坏自见?所以不当说此「识」即言「六识」,以不能引生有根身,不能为有根身的俱有依,既然不能为其俱有依,如何可以排列在前,为「色」的引生缘呢?如果立论其义,则缘起不成,以紊乱前后,无所安立,然佛说缘起诸义甚深,是以阿难圣者默然,以佛陀所说缘起深义,必当有言于外之者,即是隐 | 三摩地 2018-07-21 |
|
(二)缘觉乘的缘起性空智慧缘觉人现观十二支因缘的流转,实证到所谓的我实是因缘所生法,也必随诸缘的消散而坏灭,诸缘之中并无常不坏的我存在,以此无我慧断无明而证解脱。声闻、缘觉是小乘佛法,他们所修的是解脱道,都是实证无我,并知有涅槃本际(入胎识)的存在而得解脱。(三)大乘的般若智慧般若是指大乘行者一念相应,亲自触证到自己的第八识如来藏,体验领受祂的自性 | 三摩地 2018-07-21 |
|
菩萨从初地开始渐渐断除烦恼障习气种子,并且一分一分的断所知障中无始无明上烦恼,到了七地满心断除故意保留的最后一分思惑,烦恼障习气种子同时断尽;最后成为妙觉菩萨,示现受生人间,已经断尽了烦恼障一切习气,并且断尽所知障一切随眠,永断变易生死无明,成就了大般涅盘、四智圆明,成就究竟佛果。----第21集佛陀是什么?正源老师开示 (原标题:菩萨修学成佛所必须 | 三摩地 2018-07-21 |
|
在最后身菩萨位的时候降生人间,成究竟佛的时候,在如来藏当中所含藏的一切无始无明过恒河沙数上烦恼,也就是所谓的尘沙惑,这时候都已经断尽;而所含藏的一切种子都已经成为纯净无漏法,不但烦恼障的现行已经断尽,就连烦恼障的微细习气种以及所知障的随眠,在这个时候也都已经断尽了。从此以后,第八识如来藏当中所含藏的一切法种,就都不再受新熏,因为已经究竟,所以永远不 | 三摩地 2018-07-21 |
|
四为无住处涅槃:亦依自心藏识而言,谓佛地之第八识已断尽分段生死之现行,成就阿罗汉所证之有余依与无余依二种涅槃;并进而断尽烦恼障之习气种子随眠,永离变易生死;亦断尽无始无明一切随眠,智慧究竟圆明,故如来藏灭除阿赖耶识名及异熟识名,改名为无垢识,亦名佛地真如;于一切境界,于一切法,于一切有情,悉皆真实如如。如是佛地真如,由断尽分段生死及变易生死之证量故 | 三摩地 2018-07-21 |
|
然后无明开始会转轻。无明是什么?就是愚痴。一天到晚想著财色名食睡,念佛之后,心开始清净,慢慢地有些佛法知见;知道财色名食睡,到头一场空。也慢慢地会知道:念佛绝对不仅是持佛名号,绝对不仅仅是求生西方而已,从此以后智慧开始会出现。先是闻慧,然后有思惟慧,然后修慧。一直到最后,到了果地无相念佛,我们称之为证慧。就是说意根这个一念无明会转为智慧,无始无明也 | 三摩地 2018-07-20 |
|
瞋恨之后还有一个称之为无明---不明白实相。无明有很多层次,浅深不同,约略而言,有三种,一般多指见惑、思惑。至于尘沙惑要到佛地才断尽。这里讲的无明叫愚痴,“要得善果,应当行善”、“要得解脱,应当修行”、“要想开悟,应当参禅”、“要想入实相念佛,应当体究念佛”。也就是说,在世出世间法上多种修行方法,如何去辨别他, | 三摩地 2018-07-20 |
|
我们过去生贪惯了,生气惯了,无明笼罩惯了,所以这一生也是一样照那个习惯去做。如果我们今生听闻,精进修行;刚开始心里面会产生冲突,一方面会觉得:“喔!这香肠好好吃也!这腊肉好香哦!”可是一方面想:“要慈心不杀,要修十善业;我还一天到晚要吃众生肉,不是间接杀害众生吗?”起冲突了,心里面好痛苦喔!那就是说,要舍口腹之欲,跟要修念佛法门 | 三摩地 2018-07-20 |
|
现在开始,终于一步一步地斩断了生死之流,无始无明从此打破。这个境界、这个现象,我们称之为明白亲证自性弥陀,也就是禅宗讲的开悟,就是明心。然后住在这个境界里面,短则一、二十分钟,长则一、二个小时去体验它,觉得好新鲜哦!以前居然都不知不觉,就把它给忽略掉了;原来它从来不曾离开过我们,晚上睡觉,我们每个人都抱著它睡觉;早上起床,它跟我们一起起床,这么亲密 | 三摩地 2018-07-20 |
|
分段生死已断,烦恼障习气种子开始断除,兼断无始无明上烦恼。↓七地满心断除故意保留之最后一分思惑时,烦恼障所摄色、受、想三阴有漏习气种子同时断尽。二地:初地功德满足以后,再成就道种智一分而入二地;主修戒波罗蜜多及一切种智。满心位成就犹如光影现观,戒行自然清净。三地:二地满心再证道种智一分,故入三地。此地主修忍波罗蜜多及四禅八定、四无量心、五神通。 | 三摩地 2018-07-20 |
|
世间多被贪、瞋、无明等三毒所遮蔽,以致不能亲见佛性,因而贪于色、声、香、味、触,或贪于财色名食睡;常不能恭上敬下。稍不如意,即大发雷霆。财势身力不足以抗衡时,便思背地中伤报复。若身力财势强大,则公然强取豪夺。种种贪瞋之身口意行,皆因无明所致。由于无明,不见众生法界之实相,以物质世间为实有,而生执著。不见自性之空性妙有,以致执此幻有之五蕴身为“ | 三摩地 2018-07-20 |
|
我们前面讲的五种解脱正受叫功德:断结叫功德;心能安定而能自在这叫功德;逆境出现的时候,心不为所动而能自在,离开了一般人因为贪、瞋、无明而生的痛苦,很自在的生活叫功德。是亲自获得受用,而不是虚幻的、期之于来生的,所以他已经了解了功德。福德是五阴所受的依报或者正报叫做福德,譬如行善者来生得欲界天身,享欲界天的天福,这叫福德;布施者来生得布施的果报,所以 | admin 2018-07-20 |
|
现在开始,终于一步一步地斩断了生死之流,无始无明从此打破。这个境界、这个现象,我们称之为明白亲证自性弥陀,也就是禅宗讲的开悟,就是明心。然后住在这个境界里面,短则一、二十分钟,长则一、二个小时去体验它,觉得好新鲜哦!以前居然都不知不觉,就把它给忽略掉了;原来它从来不曾离开过我们,晚上睡觉,我们每个人都抱著它睡觉;早上起床,它跟我们一起起床,这么亲密 | admin 2018-07-20 |
|
瞋恨之后还有一个称之为无明---不明白实相。无明有很多层次,浅深不同,约略而言,有三种,一般多指见惑、思惑。至于尘沙惑要到佛地才断尽。这里讲的无明叫愚痴,「要得善果,应当行善」、「要得解脱,应当修行」、「要想开悟,应当参禅」、「要想入实相念佛,应当体究念佛」。也就是说,在世出世间法上多种修行方法,如何去辨别他,要有智慧。不能一天到晚坐在那边数呼吸,要 | 三摩地 2018-07-20 |
|
然后无明开始会转轻。无明是什么?就是愚痴。一天到晚想着财色名食睡,念佛之后,心开始清净,慢慢地有些佛法知见;知道财色名食睡,到头一场空。也慢慢地会知道:念佛绝对不仅是持佛名号,绝对不仅仅是求生西方而已,从此以后智慧开始会出现。先是闻慧,然后有思惟慧,然后修慧。一直到最后,到了果地无相念佛,我们称之为证慧。就是说意根这个一念无明会转为智慧,无始无明也 | 三摩地 2018-07-20 |
|
所以,佛陀才在《观经》当中又特别特别的开示,必须要与修多罗合,不然就是妄想,就是无明。也就是说,见到瑞相的内容,或者定中、梦中、念佛中听到佛菩萨的开示,它的内容统统要与三乘菩提的经典圣教吻合;如果与三乘菩提所开示的内涵违背而不合的话,那就是妄想幻境,根本不是瑞相。一定要吻合三乘菩提经典的开示内容,这样才是有帮助的瑞相显现。这个部分大家要特别小心。第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