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佛法中的漏尽有两种:第一种是声闻、缘觉法中的漏尽,只要断除见惑(注)与思惑(注)就够了,解脱功德就不会再漏失了;第二种是诸佛的漏尽,则是断见惑、思惑以外,还要断尽无始无明(注)上烦恼(注)以及烦恼障(注)的习气种子随眠(注),这才是诸佛的漏尽。三明六通的大阿罗汉虽然也有漏尽明,可是他们的漏尽明只在世俗谛上漏尽(即世俗谛无所不知),但是一碰到真谛就丝 | 三摩地 2018-07-21 |
|
所谓真如无为,乃是行者经由修习二障之法,具足前面所说的五种无为法以后,进一步断尽烦恼障习气种子随眠和无始无明一切随眠;当二障随眠究竟断尽的时候,不但可以远离分段生死,也可以断尽烦恼障之习气种子随眠,非大阿罗汉所能知;除此以外,也断尽无始无明一切随眠,非等觉菩萨所能知;从此所说诸法,不再有如等觉菩萨之有极微细之过失。这样的无为境界,乃是第八识中所有杂 | 三摩地 2018-07-21 |
|
谓缘无明行。乃至生.老.病.死.忧.悲.恼苦灭。」所以为小乘人说缘起理,为免外道又堕于断常见解,所以置答乃至说无记,因此不可说如来不自知如来处色,不可说如来不知未来际,以如来为护卫有情,故有「无记」之说!《杂阿含经》卷32:「尊者摩诃迦叶语舍利弗言。若说如来后有生死者。是则为色。若说如来无后生死。是则为色。若说如来有后生死.无后生死。是则为色。若说如 | 三摩地 2018-07-21 |
|
最后则是漏尽智力,也就是漏尽通,但是不像阿罗汉还有八万大劫的局限而无法具足了知一切众生的根性;也因为断尽烦恼障中的习气种子随眠,断尽无始无明随眠,所以诸佛的漏尽智力不同于阿罗汉们。什么是四无所畏呢?四无所畏是从九地菩萨的四无碍辩衍生出来具足的无畏大力。第一是总持诸法无畏,不管是谁问一切种智的任何部分,诸佛都了知,因为总持无碍;有了总持而无障碍时,所 | 三摩地 2018-07-21 |
|
佛法中的漏尽有两种:第一种是声闻、缘觉法中的漏尽,只要断除见惑(注)与思惑(注)就够了,解脱功德就不会再漏失了;第二种是诸佛的漏尽,则是断见惑、思惑以外,还要断尽无始无明(注)上烦恼(注)以及烦恼障(注)的习气种子随眠(注),这才是诸佛的漏尽。三明六通的大阿罗汉虽然也有漏尽明,可是他们的漏尽明只在世俗谛上漏尽(即世俗谛无所不知),但是一碰到真谛就丝 | 三摩地 2018-07-21 |
|
世尊,心不相应无始无明住地。世尊,此四住地力,一切上烦恼依种,比无明住地,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原标题:佛与阿罗汉的区别) | 三摩地 2018-07-21 |
|
佛陀已经远离了一切贪瞋痴、远离一切无明;祂不用休息,而可以尽未来际来救护一切有情来脱离这生死的苦海;佛陀的智慧是无上的,他没有一个止尽;佛陀对于一切世间的法,完全了解,这就是我们说的佛的威力。佛有十种威力,其中有一种就是:这世间哪一件事情有道理还是没有道理,不论你口说的或是想的或是存在的,这道理有没有真正的道理?是不是会有这样的结果?佛都清楚。这地 | 三摩地 2018-07-21 |
|
世尊,心不相应无始无明住地。世尊,此四住地力,一切上烦恼依种,比无明住地,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原标题:阿罗汉不能断烦恼习:佛与阿罗汉的区别) | 三摩地 2018-07-21 |
|
五阴魔,光是我们在《楞严经》讲那五阴的境界,你们好多人听过了,可是整理录音带时,整理到“同生基”三个字时已经遗忘了!我们不是讲过了吗?同生基就是行阴,那时不是说行阴熠熠吗?真的讲过了!结果还是忘了,何况能破五阴魔?至于烦恼魔,其实就是一念无明的四住地烦恼,这也不容易破;对一般学人与大师而言,光是了知就不容易了。所以能破四魔的人就能破天魔, | 三摩地 2018-07-21 |
|
五阴魔,光是我们在《楞严经》讲那五阴的境界,你们好多人听过了,可是整理录音带时,整理到“同生基”三个字时已经遗忘了!我们不是讲过了吗?同生基就是行阴,那时不是说行阴熠熠吗?真的讲过了!结果还是忘了,何况能破五阴魔?至于烦恼魔,其实就是一念无明的四住地烦恼,这也不容易破;对一般学人与大师而言,光是了知就不容易了。所以能破四魔的人就能破天魔, | 三摩地 2018-07-21 |
|
乃至愚痴无明如果不能布施出去、不能舍弃,对愚痴的因果不具足了知,或者不如实知,所以不能乐施,表示他的无明还没有布施出去,他也是无法清净的持戒,所以施是戒的基础。-----平实导师在《维摩诘经讲记》第一辑第202-203页中有如此开示 (原标题:入了等觉位以后,还要整整一百劫之中全力修布施行) | 三摩地 2018-07-21 |
|
七地满心念念入灭尽定,寂静极寂静,烦恼障习气种子已断除极多,全无执著,此时必取无余涅盘;但于入涅盘前,佛来传授引发如来无量妙智三昧而不入涅盘,转入八地,以愿波罗蜜的缘故,不断的到十方世界利乐有情,只需生起作意而不须加行,即能于相、于土自在;直至最后身菩萨位,观察人间因缘而诞生人间,示现为凡夫相而出家学道,乃至于菩提座上以手按地时明心,夜后分目 | 三摩地 2018-07-21 |
|
释迦牟尼佛在烦恼障都断除净尽,无始无明的上烦恼——尘沙惑——全部都断尽了以后,到达究竟佛地之前的最后一世,选择一对好的父母,受生入胎,降生于人间,成为悉达多太子。最后出家,遍学一切外道法,但是发觉那些外道法都不对,也都不究竟,所以自己去修苦行六年之后,发觉苦行绝对不能使人成佛,认为修行应当是不苦不乐的,好像弹琴一样,弦不能太紧, | 三摩地 2018-07-21 |
|
大乘法中的解脱道,在见道的部分,可以和佛菩提的见道一起完成,因为佛菩提道的见道必定会同时断我见——不以觉知心及作主心为常住不坏我;在破无始无明时,我见必定会同时断除。解脱道所断的烦恼,在大乘法中名为一念无明;一念无明从哪里来?从我见为根本而生。一念无明为什么名为一念无明呢?这是因为它有一个现象——在无妄想之中,突然会有一念烦恼产 | admin 2018-07-21 |
|
这个是声闻缘觉所不能断的,可是初地菩萨已经开始渐渐断除烦恼障的习气种子随眠,并且祂也开始断除所知障所摄无始无明的无量上烦恼,祂开始这样断除,这是在修道位初地菩萨开始就能够做这个部分。所以初地菩萨祂在这时候,祂已经不是只有内门的六度万行,祂是“内门的十度万行”。在初地菩萨来说,祂主修“布施波罗蜜多”,而且是以法布施为主。所谓的&ldq | admin 2018-07-21 |
|
辟支佛现观十二支因缘,实证到所谓的生与老死的轮回都是因为依无明等十二因缘辗转所生,无明灭了,就不会有来世的名色,也就不会再进入轮回,于是也就解脱了生死。缘觉乘的行者完全是因为现观十二因缘所产生的缘起性空的智慧而导致解脱的。(3)大乘的空性智慧——般若。般若是指大乘行者一念相应,亲自触证到自己的第八识阿赖耶识,并且能去体验领受它的自性而发起 | 三摩地 2018-07-21 |
|
成为究竟佛是依靠一切种智,一切种智是指了知一切种子的智慧,那么一切种子是收藏在哪里?种子又名功能差别,又名为界,而我们的无明种子、业种、六根、六尘、六识的功能差别,也就是所有的种子,究竟收藏在哪里?是在我们各人的如来藏里面。当我们证得如来藏以后,就可以去观察如来藏自己的功能,并且也可以观察如来藏含藏了我们的哪一些种子?这样一步一步进修,三大阿僧祇劫 | 三摩地 2018-07-21 |
|
分段生死已断,烦恼障习气种子开始断除,兼断无始无明上烦恼。↓七地满心断除故意保留之最后一分思惑时,烦恼障所摄色、受、想三阴有漏习气种子同时断尽。二地:初地功德满足以后,再成就道种智一分而入二地;主修戒波罗蜜多及一切种智。满心位成就“犹如光影”现观,戒行自然清净。三地:二地满心再证道种智一分,故入三地。此地主修忍波罗蜜多及四禅八定、四无 | 三摩地 2018-07-21 |
|
但是这个前提必须要一一去了解,十二因缘里面的无明缘行、行缘识等等一一这些名相的真正的内涵;然后去观察思惟说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的道理。同样的,在这个过程中,如实去观察、思惟蕴处界我,一样要去断我见、我所执跟我执;可是由于所观察思惟的范围远超过声闻乘观察的蕴处界苦空无我,故而其所得的智慧包含乃至超过声闻乘的所得。但是一样,他 | 三摩地 2018-07-21 |
|
这个是声闻缘觉所不能断的,可是初地菩萨已经开始渐渐断除烦恼障的习气种子随眠,并且祂也开始断除所知障所摄无始无明的无量上烦恼,祂开始这样断除,这是在修道位初地菩萨开始就能够做这个部分。所以初地菩萨祂在这时候,祂已经不是只有内门的六度万行,祂是“内门的十度万行”。在初地菩萨来说,祂主修“布施波罗蜜多”,而且是以法布施为主。所谓的&ldq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