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无明疑他度。圣道言所显。是诸佛正教。思择此五处。分成两部。一大众部。二上座部。]这两种说法的微妙差别在于——锡兰《》以第一次结集既确立为上座部,而百年后的大众部是新起另立的一支;中文文献记载却是第一次结集百余年后分化而成为上座部与大众部。换句话说,自第一次结集而后的百余年中,佛教并不存在派部的分别,之后由于[四众共议大天。五事不同]才分化 | 三摩地 2018-07-22 |
|
觉知心是靠著我们的身根、意根、六尘,以及无明、业种的和合,才能够有这个意识觉知心生起及存在。所以,意识─我们这个觉知心─不管有念或无念之时,祂都是需要有很多的缘才有办法存在或者出生,所以这意识不是万有的根源。因此,万有的根源究竟是什么?这就是佛法所要实证的课题,而这并不是哲学的思惟所能够弄清楚的,也不是声闻解脱道所能弄清楚的;是只有实证的佛法才能确 | 三摩地 2018-07-22 |
|
天帝思惟了一会儿之后,就说:确实是这样啊!世尊!但是众生的觉观了知又是怎么生起来的呢?觉观的根源在哪里?要怎样才能灭除呢?佛陀就开示说:帝释啊!觉观忆念是因为无明我见,不明了五蕴的虚妄不实、无我而生起的。众生因为无明,就会生起觉观忆念,以为能取的觉观忆念心以及所取的六尘境界是实有的;当无明去除而不再错误地认取能取、所取是真实法的话,觉观忆念就会消失 | 三摩地 2018-07-22 |
|
因为他每天都想要吃残余奶酪的缘故;由此可知不能太过贪爱味尘,否则可能因为无明深重而堕入旁生道中,就像故事中的沙弥对奶酪味爱著不舍,故而生于残酪瓶中为不净虫。至于对触觉的贪著,一般人最容易贪爱染著而难以舍离的就是男女欲之细滑触。如《大智度论》卷17〈序品第1〉中说:云何呵触?此触是生诸结使之大因,系缚心之根本。何以故?余四情则各当其分,此则遍满身识;生 | 三摩地 2018-07-22 |
|
经过教导以后,在佛法中生起正信,长养善根;以生起正信为基础、为首要,能够对佛法生起正信以后,就会知道说,经过佛法的内容的熏习,经过善知识的教导,知道说原来自己的烦恼习气、恶习恶念,这些都是因为无明无知,而任凭它去长养,而任凭它在境界中现前去造作,导致会有三恶道的恶业。这样子的过程,一定要经过,对佛法三宝生起正信、长养善根以后,能够精进地在佛法正知见 | 三摩地 2018-07-22 |
|
在观察的时候只是作为一个全然不干预的观察者去体察,这更像是一个科学实验,自己来看看生命究竟是什么样子?五蕴都是怎样和合运作的?我究竟是什么样子?烦恼究竟是什么样子?究竟什么是苦?轮回的本因又是什么?这样的观察不分环境、不分时间,久久观察自然会升起功德受用,自然会升起智慧,了解到原来书本上写的那些知见实际是怎么回事,体察到所谓的我其实是多么的狭隘和渺 | 三摩地 2018-07-22 |
|
所以说此识住于涅槃位的时候,「无无明乃至亦无无明尽」,甚至说「设若有法过于涅槃,亦復如梦似幻。」一切法都是这个涅槃识之所出生与显现,离开这个涅槃识--如来藏(法界之实相、一切法界根源之第八识),也就没有一切法可以存在。这个第八识离见闻觉知,寂静涅槃,从不思量作主,所以说为「无我」。如是体性,乃是一切佛门证悟之人皆可亲自领受体验者,由是而生般若妙慧。 | 三摩地 2018-07-22 |
|
在观察的时候只是作为一个全然不干预的观察者去体察,这更像是一个科学实验,自己来看看生命究竟是什么样子?五蕴都是怎样和合运作的?我究竟是什么样子?烦恼究竟是什么样子?究竟什么是苦?轮回的本因又是什么?这样的观察不分环境、不分时间,久久观察自然会升起功德受用,自然会升起智慧,了解到原来书本上写的那些知见实际是怎么回事,体察到所谓的我其实是多么的狭隘和渺 | 三摩地 2018-07-22 |
|
又譬如人死了,如果不是空性心借着往昔所造的业、无明以及其它种种因缘,就不会有后来中阴身以及后来每一世的色身出现,就不会有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色身出现。由此可知,因为有空性心借着种种缘,使得诸法可以不断地、重复地出现,所以才说诸法不生不灭;这都是因为将诸法空相摄归于不生不灭的空性心,才会有诸法空相不断地在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出现,才会有现象界诸法不断 | 三摩地 2018-07-22 |
|
写给菩萨们:面对境界,多向内看,当下那一刻,如果我因别人做的某件事激怒,事情是外在的,可是这份被激怒的心却是我内在所发生的,想想,真正的菩萨会被这样的一件事激怒吗?会因为这件事而对众生产生嗔心、舍心吗?在我们修学佛法没有达到一定的位阶以前,往往会因为自己的有漏习气与无明业种,而造作种种业行,遭受种种业果,我们种种的境遇,其实是自己今生或过去无量生所 | 三摩地 2018-07-22 |
|
这一切任何人都不能强加给你,都在自作自受!是谁在受?是因为有了这个“我”!因为无明,我们对于自我的错误认知,佛教称之为”身见”,”我见”,无始以来像绳索一样把我们牢牢捆绑不得自在,这个“我”通过眼、耳、鼻、舌、身、意生存于世,色、受、想、行、识构成我们的五蕴色身;自从我们一生下来直到长大成人,所做一切都围绕这个&l | 三摩地 2018-07-22 |
|
而瞋习之制约过程的逐步增强,是有其程度深浅之转折,一般众生由于无明所覆,很难深入观察得到。当某些人、事、物与己意相违,怨心已起,这正是瞋心抬头的开始。若不思对治,任其发展,意识将与其狼狈为奸,筹谋思量、设计报复,恼乱之心便相继而生,瞋的制约行为就跟着增强。若再不思对治,怨、恼之心将逐步蔓延而转成瞋恨之心,并付诸于身、口恶行,于是又完成了另一次的「种 | 三摩地 2018-07-22 |
|
现观七转识如渴鹿追逐阳焰中,无明躁动终会止息。现观人生如梦,又不妨行梦中佛事……。1、对治法----大凡有心修学佛法之菩萨,经熏习佛法一段时间,略具知见与定力后,就可逐渐观行到自身七转识之粗重烦恼(微细之烦恼乃至随眠,待日久功深才能反观到)而生起忏悔心、反省心,想要汰除心中之贪瞋痴等染污种子,这是每位学人开始想要面对自我、修正自我(以前看不 | 三摩地 2018-07-22 |
|
无我是五蕴你的,是三界内每一个认五蕴为我的无明众生的;因为有我,所以才会有苦,才会有为这个假我而造作的种种善恶业,也便有了无量劫以来于三界六道轮回无尽的生死沉沦;只有通过佛法无我智慧的修学而实证了无我的道理,你才能解脱于轮回和一切苦的束缚。也只有你真正懂得并实证了无我的道理,你才能帮助更多的人认识到无我的道理,进而让他们也解脱于一切因我而生的苦忧。 | 三摩地 2018-07-22 |
|
然而,正因为看不清这个我的虚妄,执迷的认为世间万物可以变,唯我不变,这就是世人的一大无明。为了这个虚妄我的快乐,我们习惯性的去拼命抓取那些能带给我们快乐的东西,不惜为此造作种种会给他人带来伤害的事情,其实到头来伤害的还是自己,因为因缘果报的内涵就是自作自受,造恶业,得恶报,造善业,得善果。而且抓取来的一切,都不会永远为你所有,都会坏散,所以因这些身 | 三摩地 2018-07-22 |
|
佣人说着,便把那封诗信交给苏东坡;苏东坡打开信封,抽出诗笺,看到那首诗的下端,写着放屁两个大字时,不禁无明火升起三千丈,勃然大怒起来!连喊岂有此理?他再仔细地推敲自己的诗,尽找也找不出那首诗的毛病;他自言自语地责怪佛印禅师道:我这首好诗,你不懂得欣赏也罢,竟把它当做放屁,你真是太糊涂了!于是,他决定亲自去跟佛印禅师评理,马上雇船过江,上庐山归宗寺去 | 三摩地 2018-07-22 |
|
我们的回答是: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娑婆世界,是一个难以堪忍的世界,众生的根器差别非常的大,有的人他是属于贪比较炽盛,有的人则是瞋恚比较炽盛,有人是无明深重,他特别没有办法如理来思惟,与人家讨论的时候,他往往都流于情绪,而且许多的众生他是刚从三恶道而来,你也没有办法对他们作种种的奢求、苛求以及要求。所以遇到这样事情的时候,如果和人家起一些争执,就应当先想 | 三摩地 2018-07-22 |
|
凡夫都是以觉知心的能取与所取来当作我,这就是二乘法所说的无明。无明就是说众生不能理解三界中的我是虚妄的,执著能感受、能想的觉知心是常住不坏的真实我,乃至想象有上帝是常住不坏的大我,想自己死后还有同一个觉知心不会灭亡,这些妄想都是与法界的真实体性相违背,这就是众生的无明。若能了知十八界自我确实是虚妄假合,则无明灭;无明灭除时,则出离三界生死,这就是二 | 三摩地 2018-07-22 |
|
281,a16-b1)佛菩萨怜愍烦恼众生,无时不大慈大悲的开示:世间万法都是因缘和合无我、无我所,惟有缘者能深信一切法是假合之相而信受之;所以对于憎者与被憎者的这个众生,也是假有之法而已,哪有真实的憎者与被憎者呢?在我们热恼无助时,对于佛菩萨的遍洒甘露谨记在心,就能深受法雨的滋润而止息无明火,做个行忍而有气度的人!------微信公众号《慧读》2017-11-20 (原 | 三摩地 2018-07-22 |
|
在观察的时候只是作为一个全然不干预的观察者去体察,这更像是一个科学实验,自己来看看生命究竟是什么样子?五蕴都是怎样和合运作的?我究竟是什么样子?烦恼究竟是什么样子?究竟什么是苦?轮回的本因又是什么?这样的观察不分环境、不分时间,久久观察自然会升起功德受用,自然会升起智慧,了解到原来书本上写的那些知见实际是怎么回事,体察到所谓的我其实是多么的狭隘和渺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