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如是,如是!善男子!如来.应.正等觉,以佛自己智慧光明,眼见一切有情欲、瞋、痴、贪、无明、烦恼。彼善男子、善女人,为于烦恼之所凌没,于胎藏中有俱胝百千诸佛,悉皆如我。如来智眼,观察彼等有佛法体,结跏趺坐寂不动摇,于一切烦恼染污之中,如来法藏本无摇动,诸有趣见所不能染,是故我今作如是言:‘彼等一切如来,如我无异。’善男子!如是如来以佛智眼, admin

2020-06-14

  是故佛般涅槃以后五百年之正法时期中,由于声闻人阿罗汉只是断除烦恼障所摄之五阴人我执,尚有菩萨道中无始无明所知障相应的法我执未知未断,因此在未证解般若波罗蜜、未能真实了知佛隐覆所说之中道、尚有烦恼障习气种子随眠及所知障法执随眠的情况下,虽然能够如实依佛之遗教修断而证得解脱,成为阿罗汉,但是迷于五阴异熟及涅槃法界之一乘中道义理,迷于真实第一义空而偏执于 admin

2020-06-10

  初果所断之烦恼为三缚结,即是我见、疑见、戒禁取见;二果所断烦恼为减低欲界烦恼之贪著,令贪瞋痴淡薄,名为薄贪瞋痴;三果所断烦恼为五下分结,即是欲贪、瞋恚、我见、戒禁取见、疑见;四果所断烦恼为五上分结,即是色界贪、无色界贪、掉举、慢、无明。佛菩提道者谓:修证法界实相之智慧,即是第二、三转法轮所说之般若也。般若分为总相智、别相智、种智;总相智及别相智即是 admin

2020-06-10

  所以说: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上面这一段经文中,所显示出来的真正义理,就是是诸法空相这一句经文的密意。《心经密意》 admin

2020-06-08

  如果不明白法界根源的真实体性,那就是住在无始无明境界中的人;证得第八识如来藏心的人,就是证得法界体性智的人。阿罗汉不明白法界的真实相,不明白法界的根源,不明白无余涅槃的实际,所以是还没有打破无始无明的圣人;所以在大乘中,虽然说阿罗汉是圣人,然却也是大乘别教法门中的愚人,在大乘别教中,还是排不到贤位的第七住位。《心经密意》一切种智就是真心所含藏的,总 admin

2020-06-08

  性障,也就是见惑与思惑,在大乘法里面叫做一念无明。一念无明有四种住地烦恼:见一处住地、欲爱住地、色爱住地、有爱住地等四种烦恼。自己参究而明心以后,我见消除了,性障也渐渐消除了或断尽了,得解脱了,到那时候你出来宣说般若,人家大师们不服气,派人威胁你说:你再坚持己见,就把你杀掉。你会说:要命,有一条;可是你要叫我改变我的说法,门儿都没有。这就是第二分自 admin

2020-06-08

  佛性是本来就有的,不是因为破无始无明而变来的,不能说「破了无始无明而将六根六尘或者六识变成佛性」,更不是将四大、六根变为佛性,四大及六根从来无知,六识才能知。如果见性以后四大、五蕴、六根都变为佛性的话,那一切已经眼见佛性的人应当永远都不会死亡:因为佛性不生不灭的缘故。既然六根已变为佛性而不生不灭,所以见性的人不应该会死亡,因此世界坏时见性的人也不会 admin

2020-06-08

  《平实书笺》《菩萨七住明心、十住见性,都未断尽一念无明,犹有我执习气,生空未具足得,尚无空执可言。菩萨阿罗汉或七地菩萨断尽一念无明,证得生空具足,方落空执。世尊恐七地菩萨取涅槃而落于空执,乃予加持,授予「引发如来妙智三昧」,七地菩萨因此进入第八地,而不取涅槃。但仍有法执,至佛地断尽无始无明,法执才究竟破尽。》余意:菩萨之现起空执者有二:一为七地满足 admin

2020-06-08

  这就是声闻初果人断见所断烦恼,再经由八正道的方法于历缘对境中断除五下分结、五上分结等修所断烦恼,即是断尽一念无明。--------《正法眼藏‐护法集》禅宗的所谓开悟,是说在参究的过程当中,不离定力而一念相应,生起了智慧。这个智慧能断三缚结、五下分结、乃至五上分结,而与定力相应,所以得到禅悦及解脱正受。从破初参悟得真如,到重关眼见佛性,乃至牢关会末后句,及体 admin

2020-06-08

  四住地无明者,谓一念无明也:见一处住地、欲爱住地、色爱住地、有爱住地等四种无明。一念者,谓如是四种烦恼未断之前,一念甫灭已,次念又生,念念不断;乃至证得四禅八定已,于等至定境之中,忽然又生一念我见或我执烦恼,致令意根意识不能永灭,致令不能入住无余涅槃之真正无我境界中;如是一念又复一念,继起不断,致令阴界入我不能断除,因此流转生死不已,故名一念。住地 admin

2020-06-08

  妄念起是一念无明的作用,但是妄念不是一念无明,是烦恼妄想,从四种住地烦恼而生「起烦恼」。妄念不起也不是无始无明,只是粗浅的定境而已。《正法眼藏‐护法集》一念无明是阿赖耶识从无始劫以来累积留存下来之见一处住地、欲爱住地、色爱住地,有爱住地四种烦恼的总称。这四种烦恼能生一切起烦恼,所以没有断尽一念无明的人,时时会产生妄想妄念。这妄想妄念就是起烦恼,明心 admin

2020-06-08

  经中所说的这种妄想,就不是由一念无明的烦恼而产生的,而是由于对法界实相不如实了知——也就是因为无始无明的所知障而产生的不如理作意的思维——对法界真实相不如实知。在打坐当中,都是先有一个念头出现,由这个念头再引生意思,然后才有语言文字随后出现;如果是很散心的话,再接下去就会有影像被引生出来,那就是作白日梦了。他们的出现,是有其先后 admin

2020-06-08

  接下来要修除欲界爱时,首先就要淡薄欲界的淫爱、瞋恚以及无明,这样子就证得二果斯陀含,下一世会出生在欲界天;再下一世则会回到人间而取证四果阿罗汉,就在人间取证涅槃。也就是说,初果人在断了三缚结之后,仍然要用心于观行微细的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法,继续观行微细的五阴仍然是无常、苦、空、非身、无我的;乃至于一一阴、界,皆是能缘所缘平等平等。现前就已经 admin

2020-06-08

  四果所断烦恼为五上分结,即是色界贪、无色界贪、掉举、慢、无明。三果人进断五上分结,即成四果阿罗汉。五上分结,首为色界三种妙欲之贪爱,谓色界有三种微妙之色法——色界天身之高广姝妙与庄严、色界天人之微妙音声、色界天身所生之微妙身触之乐;阿罗汉观察如是三种色界妙欲虚妄不实,故断此色界贪,是名阿罗汉贪断。次为无色界贪断;俱解脱及慧解脱之阿罗汉,皆 admin

2020-06-08

  死后意识灵知心消失,只余末那及阿赖耶识,此时即由阿赖耶识中之一念无明烦恼感生后有,则必随业受生,不舍所依境界故。《生命实相之辨正》 admin

2020-06-08

  一切的有为法也跟无漏法完全相应,不再跟有漏法相应,全部转成无漏的有为法;也没有烦恼障的习气种子随眠,这样叫做一念无明的烦恼障习气种子断尽——从此永无烦恼障的习气种子存在。《心经密意》 admin

2020-06-08

  如果自己所证不真,或者是打探密意而知,那这样的人,他所实证的三德必定不会生起,而会继续执取了我见而没有断我见的功德;这样的人他连解脱德——解脱恶见的功德都没有,更何况能够具足对三界恶习、无明而有的解脱功德呢?所以这样的人,他的解脱德一定不会生起。因为这个道理,所以我们要实践实相忏悔的人,必须要如实亲证第八识如来藏而得以转依,才能对于恶业习 admin

2020-06-08

  一念无明又称为烦恼障。一念无明本身就是烦恼染法,也就是会导致众生在三界六道中不断地轮回生死;所以一念无明又称为见惑跟思惑,也就是见一处住地烦恼、欲界爱住地烦恼、色界爱住地烦恼,跟有爱住地烦恼这四种。众生从无始劫以来,就一直在熏习一念无明,明心后断除一念无明的见一处住地烦恼,其余的三种烦恼是修所断的烦恼,在悟后历缘对境中修除。见一处住地烦恼就是见惑, admin

2020-06-08

  一念无明又称为烦恼障。一念无明本身就是烦恼染法,也就是会导致众生在三界六道中不断地轮回生死;所以一念无明又称为见惑跟思惑,也就是见一处住地烦恼、欲界爱住地烦恼、色界爱住地烦恼,跟有爱住地烦恼这四种。众生从无始劫以来,就一直在熏习一念无明,明心后断除一念无明的见一处住地烦恼,其余的三种烦恼是修所断的烦恼,在悟后历缘对境中修除。见一处住地烦恼就是见惑, admin

2020-06-08

  烦恼障又称为见思惑,所知障又称为无明惑,事障即是性障。分述如下:烦恼障就是障碍学人出离分段生死的烦恼,也就是见惑与思惑;由于这二种惑不能断尽,就由这二惑的障碍,使得学人无法出离三界生死苦,这就是烦恼障。所知障是因为对法界实相正理的无知,导致无法证知法界的真实相,无法证知一切法的根源,因此而无法成就佛道,这就是所知障;说的是对于法界实相的所知不足,所 admin

2020-06-08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