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众生之所以一直在生死的此岸轮回,就是因为我见、我执和我所执的无明烦恼不能断除;因此学佛既是要度到解脱的彼岸,当然就得在断除我见、我执、我所执的无明烦恼上用心。而大乘菩萨在受菩萨戒前,归依时既然已经发了四宏誓愿,其中烦恼无尽誓愿断,就不只要断除二乘人所断的一念无明、我见、我执、我所执的这些起烦恼,更要断尽不共二乘的如尘沙数无始无明上烦恼;因此说,菩萨 | 三摩地 2018-07-23 |
|
】(《普曜经》卷四)就是在说明众生出生五道的因缘:持守五戒不违犯的,未来就生到人道中;除了持五戒外,更加修十善,就转生为欲界天人;如再修禅定,则生为色界、无色界天人;如果心性悭贪的就堕落为饿鬼;愚痴无明重,常与人争斗冲突的,将来就会投生为畜生;不修十善业,反而更造作十恶业的,就会落到地狱道中受种种苦报。所以释迦牟尼佛为在家的优婆塞、优婆夷二众制定了 | 三摩地 2018-07-23 |
|
因为酒能乱性,也会害众生增长无明。第七:不要自赞毁他。那就是说:某某法师讲那个什么法?差远了呢!层次太低了,他那个不够瞧!某某大德写了那么多的书,其实都是乱讲的。我讲的这个才是,他那个都是错的。不能公开这样讲。如果有人来跟你请示这样对不对?你可以说这样错了,错在哪里。但是你不可以出去公开讲:某某人那样讲根本就没有悟啦!他根本就是胡说八道啦!这样讲就 | 三摩地 2018-07-23 |
|
第三个烦恼叫做上烦恼,也叫做无始无明;但这个无始无明虽然只有一个,它很深细、很广泛,所以又称为尘沙烦恼。除了这三个烦恼以外的烦恼,都叫作客烦恼,因为都是在我们自身烦恼以外的来来去去犹如客人一样的烦恼,所以叫作客烦恼。常住不离的烦恼就是刚刚讲的见惑、思惑、无始无明的上烦恼──尘沙惑;其余的贪财物、贪名声、贪权力等,这些都是主要烦恼(见、思惑)以外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几戒众生性?此问戒有几种?众生根性复有几种?世间宗教悉有戒法;鬼神信仰亦复有戒,如诸禁忌即为其戒,虽无明文规定,信徒奉行不犯。道教依其宗派不同,亦有各种不成文之戒禁,由诸神降乩宣说,信徒笔录奉行。一神教亦有经典说戒,譬如十诫。各类外道邪戒极多,各有立论根本,故有牛戒、狗戒、鸡戒、水戒、火戒、常蹲不坐戒、常立不卧戒、狗吠之家不乞食戒、有蝇之家不乞食戒 | 三摩地 2018-07-23 |
|
在佛前要自誓受菩萨戒该做些什么事?也就是梵网经的十重四十八轻,每天诵,诵这个十重四十八轻的过程里面,心中要想起我们过去世无量劫所犯的过失,过去世无量劫因为无明、因为没有善知识的指导、因为没有的熏习,所以其实很多恶业也都造了,我们也遇到有很多遮障,这遮障如果你没有经过果报成熟的这个过程,业基本上都会现形,除非你修习所谓善业去减轻它。忏悔基本上它就可以 | 三摩地 2018-07-23 |
|
大家都能够背十二因缘,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乃至最后生缘老、病、死、忧悲、苦恼,一切苦聚生,这是前后三世的十二因缘法。但是为什么一念起杀就会具足十二因缘呢?人家都知道,众生轮转生死的源头就是无明,所以流转生死的因缘是无明;可是无明有两种:一种称为无始无明,那是属于实相方面的不正知,不能实证,不能了知;而这种无明是无始以来就存在的,所以 | 三摩地 2018-07-23 |
|
众生贪爱,无明障闭,如陷泥中,而不能出。过去有情,轮回往复,数不能知。比丘!所有大地之土,都聚一处,和为泥丸,大小如豆,数彼众生无始劫来所生父、母、子、孙,每一人下一泥丸,如是泥丸下尽,父、母、子、孙数不能尽。比丘!如是无边轮回众生,贪爱、无明、颠倒,陷爱欲泥中,生死轮回,不知其数,是故令汝,学断轮回。——《佛说解忧经》★众生从爱生,心意 | 三摩地 2018-07-23 |
|
又如十二因缘说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病死忧悲恼苦,总共十二支。这其中爱、取、有三支是能生支,就是会出生未来世的后有,以及接着而来的老病死忧悲恼苦。而爱取有这三个能生支,也是以爱支为缘起。这就是说,佛教认为,爱是使众生不得出离生死流转的烦恼,是应该舍离,应该断除的,所以佛教中不 | 三摩地 2018-07-23 |
|
本期内容:佛陀藉引须菩提因嗔恚习气故,于五百世中,生生都受生成为毒龙之身,为众开示嗔恚的种种过患罪恶:嗔恚乃是由于无明愚痴所生之粗重烦恼,嗔恚会烧灭种种善根,嗔恚会增长众多恶业,嗔恚所引生后世之果报,将会堕入地狱中遭受尤重纯苦之报。须菩提因造作何种善、恶业,虽得人身,却又是心怀嗔恨恚恼而且无法止息?而今又是以何因缘而能值遇佛陀世尊,并能够出家修行而 | 三摩地 2018-07-23 |
|
然后亲证自心真如,明心不退真见道,打破了无始无明所知障,证得一分无生忍,进入七住位开始见道位修学,并且进入内门广修菩萨六度万行。接着十住位以父母所生眼看见佛性,证身心世界如幻观。之后继续三贤位相见道、别相智的修学。还要断除欲贪发起初禅永伏性障,然后断尽一念无明烦恼障的现行,有能力取证无余涅槃而不证,成为慧解脱的菩萨阿罗汉;再于佛前勇发十无尽愿,那就 | 三摩地 2018-07-23 |
|
没有一尊佛会入涅盘,因为涅盘就是祂如来藏所显示的,如来藏在佛地称为无垢识,无垢识就是代表说再也没有无明的垢染,在没有无明垢染下,得到究竟之觉;这种情况下第六识、第七识、第八识这佛所说的这个八识的正理,这六七八就完全可以相通。你那个时候就知道,这个心完整的相貌,完全没有遗漏。虽然十地菩萨可以对诸佛的智慧起一分觉照,但是对于你究竟不是这个究竟心,不是这 | 三摩地 2018-07-23 |
|
那么怎么样才可以继续出生在人间呢?佛陀开示说:要能够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不饮酒食肉,要远离无明,要远离无因无果的邪见,并且对三宝有正信,如果能够大略地修学这些善业的话,就可以继续出生为人。如果在生时,具足修习了十善业的话,就能够往生到欲界六天,去享受天福。而如果具足修习了十善业,然后又加修了四种禅定的话,就 | admin 2018-07-23 |
|
一般的凡夫众生,由于无始以来的我见、无明、贪爱,不明了一切世间境界都是虚妄不实的,所以就会贪着世间的种种境界而无法放舍;再加上无始劫来,所形成的善恶业因、习气,这些无明业习种子,统统都收藏在自己的如来藏当中,所以就产生了不断受生的势力;所以一般有情众生,一定会继续依着所造的善恶业种的差别,而继续不断地出生在三界六道当中。 当一般有情的色身 | admin 2018-07-23 |
|
2如平实导师与亲教师所教导,俗人本因无明而身陷五浊恶世,因此想要布施本身却是起烦恼之因,原因就是没有智慧。若我们还对俗人们责怪,这不就是与他们一般见识吗?因此我也不怪罪他们了。但是在这整个过程中,我体会到了布施真的是要有智慧,这件事让我学到:原本发心要替人祈福,虽表相上慈悲,却没有考虑到受者是否合当;而当结果不是自身所预期,则替自身找借口;并且无法 | 三摩地 2018-07-23 |
|
乃至愚痴无明如果不能布施出去、不能舍弃,对愚痴的因果不具足了知,或者不如实知,所以不能乐施,表示他的无明还没有布施出去,他也是无法清净的持戒,所以施是戒的基础。-----正觉电子报第98期《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3)第一章第三节、菩萨道必修布施、持戒、十善业》张善思居士(原标题:布施是菩萨净土) | 三摩地 2018-07-23 |
|
所以这两者的不一样,在于解脱道它是要断一念无明,也就是要断烦恼;那佛菩提道呢?它是要断无始无明,就是我们所说的所知障,也就是尘沙惑。至于解脱道的部分,它就是一念无明的内容,它就是包括见惑与思惑,这个见惑的部分,我们把它说成见一处住地烦恼;然后思惑的部分,思惑其实就是行,就是众生都是在这样的运行。怎么运行呢?就是贪爱三界,所以要断这个思惑,就是要断三 | 三摩地 2018-07-23 |
|
由平实导师之开示即可知布施为一切佛法修行的基础,也是菩萨行佛菩提道的第一步,亦为吾人欲求解脱痛苦、烦恼、无明,及求悟明心、见性、见道、修道所需资粮之重要内涵。是以《梵志頞波罗延问种尊经》卷一:佛言:我经中以施行为本,施行善者最为大种。其天下尊贵者,皆施行善得耳,不以种得也。承上可知,布施可分为三:财施、无畏施及法施。布施就其积极面而言,以己之所宝爱 | 三摩地 2018-07-23 |
|
所以布施能破除悭贪、嫉妒、瞋恚和愚痴;因为他最后有智慧了,懂得成为上品人,愚痴就破除了;并且未来可以引发他证得佛菩提的因缘,所以无明愚痴也跟着破除了。为什么说布施是业?因为布施是有为法,布施者会得善果,但也会问接引生恶行而生恶果,所以布施是业。接着佛说:为何会因为布施而发种种不同的愿?因为人在布施之后,能因布施的福德而发起种种善愿、恶愿;若是因为布 | 三摩地 2018-07-23 |
|
我们佛教中讲的烦恼主要是我见、我执,以及无始无明的上烦恼。要是能常常观察这些烦恼的罪过,就不会对布施生起讨厌心;接着再深入观察涅槃的功德、涅槃的微妙。涅槃有什么功德呢?因为涅槃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不来不去、不一不异,永远离两边,所以有本来解脱的功德。凡是离两边的句子都可以拿来用,把所有的两边都各加上个不,那就是涅槃。因为佛说:不生名涅,不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