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譬如欲界爱是贪爱欲界法,就是贪爱欲界中的色声香味触;但是欲界的贪爱也是从我见而来的,因为有我在欲界五欲中享受,所以贪爱欲界法,因为众生觉得我真实存在啊!你随便找一个学佛人,向他说:五蕴无我。他会说:对啊!无我。你突然给他一巴掌:是谁在痛?你为什么打我?很痛欸!我就跑出来了。你向他说:这个痛既然也是无我,你干嘛生气?所以你挨我这么一巴掌,算是活该!他 | 三摩地 2018-07-22 |
|
新竹凤山寺的《广论》弘传者,承袭藏传佛教《广论》六识论的中观应成派思想,喜欢画饼充饥,天天喊着想要实证一切智智,但是《广论》中又否定法界实相如来藏,实证一切智智就成为空思梦想;又执着意识心为贯通三世之因,成就常见外道思想,却把解脱道最基本的蕴处界诸法的缘起性空观,从《广论》的「中士道」中剔除,以免学员知道意识是因缘所生法,于是上下都不知道意识的虚妄 | 三摩地 2018-07-22 |
|
这样依苦圣谛而作观察,了知三界生死之苦而生起想要远离三界生死苦的意愿了;这时若是接受了十八界五阴生灭无常故无我的现观,才可能成为断我见的初果圣人。并不是知道十八界五阴生灭无常而虚妄了,就算是初果圣人。往往有人世智辩聪,读过这些正确的法说以后,心中却还是无法完全接受而不愿成为初果人(虽然在意识层面已经自认是初果人了),其实是因为还没有厌苦,也还没有厌 | 三摩地 2018-07-22 |
|
这段话中,已分明显示伪造此经者并不知“无余涅槃中无人、无我、无他、无寿命”,显然未知涅槃也。由此可见是未断我见之凡夫所伪造。(二)、此“经”中云,乃若圣位菩萨(除盖障),仍须持诵六字大明,乃是荒唐之言,绝不可信。(三)、此经中受持六字大明咒之法师,戒行缺乏且有妻有子,所住及衣著亦皆污秽:《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卷四:“彼法师 | 三摩地 2018-07-22 |
|
佛教的修行也不是为了成神,而是通过觉悟无我,止息烦恼,解脱轮回。故佛教的最高境界不是神,而是佛,佛是究竟觉悟了的圣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佛教是无神论。天人唯是化生,无所依托,随业而生。能出生到天道者,除了生前修有很大善行(上品十善)之外,有的还需兼修相应的定力。如《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佛告首迦长者所言: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欲(界)天报:所谓具 | 三摩地 2018-07-22 |
|
如果在极乐世界说法就不必如此辛苦,明说就行了,因为生到极乐世界以后要住在莲花中不断熏习:苦啊!空啊!无我啊!无常啊!六波罗蜜、般若……要熏习多久呢?熏习无量劫啊!如果是上品中生,还得要在莲苞里熏习相当于娑婆的半劫时间;假使在此娑婆半劫时间不断的听闻正确说法的录音带,都不睡觉也不昏沈(往生极乐世界的众生待在莲苞中都不睡觉),八功德水循澍上下 | 三摩地 2018-07-22 |
|
而大乘别教实证法界实相心如来藏,明心开悟不退的菩萨,虽然由所证恒不生灭的如来藏,能现观蕴处界的生灭无常无我,也能观照如来藏的从来不起我念、从来不作我想、从来没有我的认知,也是彻头彻尾的无我,但所证也只是人空,也并未证法空。必须是菩萨见道通达入地了,成为初地以上菩萨,依诸地所修道种智,现观万法皆由如来藏所生所显,从如来藏而来。所以证实如来藏即是一切法 | 三摩地 2018-07-22 |
|
(摘录自平实导师著,《大乘无我观》,页8,佛教正觉同修会。)声闻菩提以及缘觉菩提完全是讲解脱道,也就是说,它告诉我们如何把三界的贪著修除掉,可是这些烦恼要修除之前,必须要见道,见道就是断我见。声闻、缘觉的菩提道是三乘共法。(摘录自平实导师著,《邪见与佛法》,页2,佛教正觉同修会。)在解脱道声闻法中,对于蕴处界全部内容的了知,对于蕴处界无常故无我的了知,对 | 三摩地 2018-07-22 |
|
接着再探求苦灭的涅槃境界以后,才能了知原来苦灭的境界就是五阴、十八界的自我全部灭尽的境界;除此以外,没有真正的苦灭境界可说,因为三界一切世间全都不离行苦与坏苦;所以苦灭的境界就是灭尽自己,不再有未来世的五阴十八界自我,成为完全无我的境界,就是无余涅槃境界。了知这个真理时,就知道苦灭圣谛了,所以说苦灭圣谛已经函盖出世间境界了。接着要探求:如何修行才能 | 三摩地 2018-07-22 |
|
因为七住菩萨是站在真如的角度来看待色身、来看待见闻觉知心、来看待时间空间,七住菩萨所观察的一切事、一切物,都会跟苦、空、无常、无我相应。因为照见自性真如,它的真实、恒常不变,再来对照色身和受想行识,就会发现:识阴的七识心——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识及意根全部都是虚妄;有念的觉知心如幻,离念的灵知心也一样虚幻不实;六根中的五色根虚妄不实,最后的意 | 三摩地 2018-07-22 |
|
声闻菩提的修行,是佛弟子们随从佛陀闻法,而知道四圣谛、八正道的道理,然后能够现观五蕴、十二处、十八界都是苦、空、无常、无我,因而断尽我见与我执,而得以出离三界的分段生死。而缘觉菩提则是从缘起性空、十因缘、十二因缘的现观,而断除对三界法的贪爱,因此而断尽我见、我执,而出离三界的生死轮回。由以上声闻菩提、缘觉菩提的简单说明,我们就可以知道:二乘菩提所观 | 三摩地 2018-07-22 |
|
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为佛陀所宣讲的三法印,不论是大小乘佛法中的一切典籍或论著,如有违背此三法印,即不名佛法。佛陀所宣扬的大小乘法,无不是围绕着三法印来谈,从证悟的菩萨观之,原来本为一佛乘,无二亦无三,但因众生根机不一,故世尊分为三乘说法。有许多佛错会三法印实际内涵,因此有必要说明。世尊在《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1说: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当善三 | 三摩地 2018-07-22 |
|
也就是说,透过身念处的观察来观身不净,观自身之相是不净之相;同时,透过这样子的观察,去观察我们的色身乃是非常,它不是常住的,它是因无常而苦,因苦故空,因空所以它是非我;所以透过这样子的观察,来对治对我的执着,所以透过苦、空、无常、无我这个共相,来对治对于净的颠倒。也就是说,众生都对于自身的这个色身产生贪着、爱着,由于对于身念处的一个观察,了解到说这 | 三摩地 2018-07-22 |
|
说通就是说法的通达,有人无我智、法无我智二种。人无我智指的是五蕴十八界没有真实我的智慧。法无我智是观察依蕴处界而有的诸法,没有真实我的智慧。由于五蕴十八界亦属诸法所摄,所以法无我智比人无我智更深、更广。自宗通就是宗门的意旨通达,即是大乘见道的明心见性,又名宗通。又《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开示:谓我二种通,宗通及言说,说者授童蒙,宗为修行者。(《楞伽阿跋 | 三摩地 2018-07-22 |
|
”菩萨就是因悲心而想要拔众生苦,才发起无尽的大愿,但是仅仅有悲心还不够,菩萨(菩提萨埵)也叫“觉有情”,是觉悟的有情,觉悟到自己的真心如来藏,也看到每一个众生都有自己的如意宝珠——能出生万法的如来藏,“我们的如来藏以这样无我性的体性永远服务我们、满足我们,来实现这世间于我的因缘果报。祂每天24小时,每一分、每一秒、每一刹 | 三摩地 2018-07-22 |
|
那么什么是菩提呢?菩提和菩提道有什么联系呢?佛门之内,说菩提者,意谓觉悟——觉悟一切有情无我。佛在《菩萨优婆塞戒经》卷一中说:菩提三种:一者声闻菩提,二者缘觉菩提,三者诸佛菩提。因为声闻、缘觉、佛菩萨觉悟的内涵各自不同,故菩提有三乘的差别。觉悟声闻菩提者,即成声闻乘人;觉悟缘觉菩提者,即成缘觉乘人;觉悟佛菩提者,即成贤圣菩萨乃至究竟佛。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乃云:如诸菩萨,身与一切众生数等,乃至以无我智,周遍照耀,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鬻香长者。〔二十一参〕,善财承教,至广大国,参鬻(音育,卖也)香长者,名优钵罗华。为说调和一切香法已,乃云:如诸菩萨远离一切诸恶习气,不染世欲,断烦恼等,而我何能知其妙行,说其功德。复令参婆施罗船师。(梵语优钵罗,华言青莲华。梵语婆施罗,华言自在。)〔二十二参〕,善财 | 三摩地 2018-07-22 |
|
而对于心志怯懦、但希望不再轮回、可以从生死中解脱的众生,佛陀教导开示这世间的缘起虚妄,无常、苦、空、无我的道理,而令其走向四圣道中的声闻、缘觉此二法界;而对于不忍众生苦,也希望得证佛道的众生,便直接倡佛本怀,开示悟入,说明此一大事因缘,开导这世间的圆满实相之理,而令其进入菩萨法道,乃至成佛,这究竟圆满的菩萨以至成佛之道,圆满一切菩提,圆满一切德行。 | 三摩地 2018-07-22 |
|
以经典之深邃义理远远过于小乘法甚多,有这么多实证大乘经典的菩萨们,可以为这些大乘经典来阐说其中义理,因此其实证的都不是小乘法说的无有真理,无有第一义谛,而是此三界中一切诸法皆是此第一义谛所出生,此第一义谛可以实证,祂就是一切大小乘所说的如来藏,当然其非为蕴处界,但是却可以出生蕴处界,其不是此意识之识蕴所生起、想象、揣摩、觉知、拟想之境界相,而如来藏 | 三摩地 2018-07-22 |
|
这时候菩萨已永伏性障,并且成就一分道种智,就是八识心王一一亲证后,领受佛陀在《楞伽经》中所说的五法、三自性、七种性自性、七种第一义、二种无我法,然后在佛前发十无尽愿,就是进入初地,成为通达位的菩萨,这就是见道通达的菩萨摩诃萨。进入初地以后,菩萨要修十波罗蜜多。分证诸地无生法忍道种智,直到十地满心,生起了智云,成为了受职菩萨。菩萨进入初住位到十地满心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