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一念无明的原因是因为众生对五阴有妄想,不知道五阴是空、无我,所以贪爱五阴、执著五阴,才有这一念无明。这个无始无明也是因为对一切法有妄想,不知道一切法是无自性,不知道一切法没有真实的胜用作用可说,然后对一切法有颠倒、有妄想,所以贪爱一切法,执著一切法,因此就有了无始无明。接下来我们来解释一下,无始无明又称作所知障。什么是所知障呢?所知障就是于一切境界 | admin 2020-02-18 |
|
在《阿含经》中,佛一再地交代佛弟子们要观行一切法无常、苦、空、非身,所以无我。但是这样子的叮咛,却被大部分的法师给破坏了。现在的法师们或者说:意识心可去至下一世而常住不坏。或者说:要保持禅定之中的一心,来了生脱死。等而下之者,有佛教的法师学外道说,说:虚空中的能量是不坏之法。再等而下之者,干脆学起了印度教性力派,说:修学男女双身乐空双运之中,来体会 | admin 2020-02-18 |
|
什么是我,为何有我,什么是无我,为何无我,如何无我?10.什么叫作一念相应慧,般若正观现在前?11.何谓声闻见道、缘觉见道、菩萨见道?12.何谓真见道,相见道?13.何谓声闻修道、缘觉修道、菩萨修道?14.何谓般若根本智,后得智,如何修学?15.何谓生忍、法忍、无生忍、无生法忍,如何证?16.何谓菩提,菩提有几种,如何得?17.三十七菩提分法,菩萨所修与声闻有何异?18.菩 | admin 2020-02-18 |
|
戒定慧是圣人的果德,叫做三无漏学,就是说他无漏于三界的系缚与烦恼,所以说我们修行一个很重要的一个要理,就是要教我们达到一个果德,是什么?就是转贪嗔痴,成戒定慧!我们在贪嗔痴的过程当中,我们能够如实的观察、验证来知道说,原来我们自己有贪、有嗔、有痴,可是贪嗔痴的内涵是什么?是一个大题目,主要的贪什么?贪于三界不如理作意的思维,就是佛讲的四个颠倒:就是 | admin 2020-02-18 |
|
大慧!如来应正等觉,以性空、实际、涅槃、不生、无相、无愿等诸句义,说如来藏,为令愚夫离无我怖,说无分别、无影像处如来藏门。未来、现在诸菩萨摩诃萨,不应于此执着于我。】(《大乘入楞伽经》卷二)我们就从这一段经文来看,为什么要说如来藏。从这一段经文我们说,以性空、实际、涅槃、不生、无相、无愿等诸句义,来说如来藏,所以表示前面讲的什么?性空、实际、涅槃其 | admin 2020-02-18 |
|
也有人说:“大乘入道,就是证得了四圣谛、八正道,证得苦、空、无常、无我,证得了这些以后能够解脱于三界生死,这就是大乘入道了嘛!”其实也不是。为什么?这就是误会了大乘的入道。大乘入道是因为(证得)祂是法界实相心,祂是属于法界实相的法,而不是属于现象界的法。现象界的法是五阴、十八界,能够现前观察五阴、十八界虚妄,乃是属于二乘、声闻解脱道;大乘 | admin 2020-02-18 |
|
二乘圣人只是在蕴处界上现观人无我,不曾在蕴处界的根源—也就是第八识心体如来藏上面—取证及现观,所以不知外法非实有,所以不证法无我。蕴处界则依如来藏而有,故说一切法即如来藏,而且世俗谛之二乘菩提以大乘胜义谛为理体。然而,如来藏即是阿赖耶识心体,由于有如来藏阿赖耶识心体故,才能有三界众生之蕴处界;由于有三界有情之蕴处界,方能有世俗谛,才能够去 | admin 2020-02-18 |
|
譬如贪欲重的人,贪吃的,就让他们观察食物不净,食物生处不净;贪着男女欲的,就让他们观察淫欲不净,观察异性色身不净,九孔恶露,或者作九想观、白骨观等;如果是贪爱自身,而执着色身为我的,就让他们观察自身不净、无常败坏;如果是贪爱自心灵明觉了,而执着觉知心为我的人,就让他们观察自心念念无常,无常故空、空无故苦、苦故非我;如果是贪爱各种觉受的人,就让他们观 | admin 2020-02-18 |
|
我们也必须要进一步去思惟看看:你所护持的道场,是否同于某法师宣说般若即是一切法空的恶取空者?你所修学的佛法,是不是就像某些人所说的佛法就是一切法空?所以依于缘起性空,我们到最后所有一切法都是空,因为佛说苦空无常无我,所以无常的法,只要能够认知到无常的法,它是一切都是空,那以这个空为常,以这个无常为常,这个叫作恶取空。所以我们必须要去探究看看,你所护 | admin 2020-02-18 |
|
三法印就是诸法无我、诸行无常、涅槃寂静,在今天还是有许多凡夫大师们,他们仍然是想要以这个离念灵知的意识心,当作无余涅槃中的常住法;但是佛有开示说:诸法无我、涅槃寂静。如果说离念灵知心这个法可以进入到无余涅槃之中的话,那么涅槃之中不就是有意识心这个法吗?不就是有知吗?如果有知,那就一定能够了知六尘、了知法尘,有知、有尘就一定不会是寂静的!事实上,无余 | admin 2020-02-18 |
|
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则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非善法,是名善法。】(《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净心行善告诉我们那个净心,是永远清净的心,祂不是有时清净、有时染污的心。可是众生的见闻觉知心,是五阴和合而有,纵使是离念灵知,也从来都在四相之中,从早上醒来的第三刹那开始,就已经具足四相了,第一刹那出现时是率尔初心; | admin 2020-02-18 |
|
所以萧老师在《我与无我》一书中说:众生真的度尽之时佛也要入无余涅槃的,那时山河大地就消失了。我这样的思惟是不是不正确?请指教!(11-1)答:您的看法并不正确。众生是本来就存在的,并不是佛的烦恼所变现的,而且佛已经断尽烦恼,何来烦恼之说?山河大地也不是佛的烦恼所变现的,而是众生的如来藏和佛的无垢识共同变现的。从理论上而言,众生度尽之后,佛必入无余涅槃,山 | admin 2020-02-06 |
|
实修涅槃之方法论,已经散见于拙著诸书之中,是故二乘法中之四念处观、七觉支、五阴之无常、苦、无我等观行内容,六念、五停心观、一切处观……等,皆不在此书中说,唯直述涅槃之理,令得远离邪见、导归正道。读者若欲深入了解实修之法者,应当另于《阿含正义》、《识蕴真义》、《心经密意》与《宗门正眼》等公案拈提诸书,及于《念佛三昧修学次第》、《禅─悟前与 | admin 2019-11-22 |
|
因为七住菩萨站在真如的角度来看待色身、来看待见闻觉知心、来看待时间、来看待空间、一切的事、一切的物,都会跟无常、苦、空、无我相应。因为照见真如、自性弥陀,它的真实、恒常不变,再来对照色身和受想行识,就会发现识阴的七识心——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识及意根全部都是虚妄,有念的觉知心如幻,离念的灵知心也一样虚幻不实;六根中的五色根虚妄不实,最后的意根 | admin 2019-11-03 |
|
也就是说,必须是具有无私无我地护持实相正法的心量,丝毫不以个人的利益着想,完全以正法的常住久安为考量的菩萨种性心量,才是得法之人。因此,真正的利益众生,是帮肋众生先具有菩萨种性,才是真正帮助众生开悟明心的「好意与善意」,绝非不观众生种性而随意告诉众生开悟明心的密意。试想:什么是最后佛法的灭绝原因,佛法的灭绝不是因为密意的失传,而是因为弘传正法,为了 | admin 2019-09-13 |
|
正信的佛弟子都应该要知道,二乘行者因为深信佛语的缘故,知有涅槃本际常住不坏,所以依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等法,于蕴处界等生灭无常的世俗法上观行,是故二乘圣者唯证诸法生灭之空相,实证蕴处界等法皆是无常故苦、空、无我;其中最重要的是,确认觉知心意识无常故空,永不再认取觉知心意识为真实我(诸法之本源),如是方能断我见;复又进观处处作主之意根第七识 | admin 2019-09-06 |
|
总而言之,其实都是由于五阴的缘故,如果有情不是有五阴的话,就不可能有人、有寿、有命,因为如果没有五阴时就无我了;而一切有情都是有五阴或四阴,全都是无常法,当然无我;自己既然是无我的,当然别人五阴同样也不可能永久存在,所以也就无人,无我无人当然就没有寿也没有命。 关于“无人无寿者无命者”,其实佛教界在这百年来一直都是用解脱道来作解释,都 | admin 2019-09-02 |
|
实修涅槃之方法论,已经散见于拙著诸书之中,是故二乘法中之四念处观、七觉支、五阴之无常、苦、无我等观行内容,六念、五停心观、一切处观……等,皆不在此书中说,唯直述涅槃之理,令得远离邪见、导归正道。读者若欲深入了解实修之法者,应当另于《阿含正义》、《识蕴真义》、《心经密意》与《宗门正眼》等公案拈提诸书,及于《念佛三昧修学次第》、《禅─悟前与 | admin 2019-09-02 |
|
”然而,由于声闻、缘觉未能悟入大乘法,尚未证解般若波罗蜜所依止之自心如来藏故,所以声闻、缘觉所解说之法要,不能含摄大乘法修证之究竟法义,对于大乘人无我、法无我以及生死与涅槃不二之深义,自始至终都无法触及,只能住于臆想猜测之中。而上座部等声闻五百圣、凡之第一次法藏结集,所产生之四阿含诸经;乃至百余年后的声闻法教第二次结集等律藏戒经,对于二乘学人 | admin 2019-07-29 |
|
常修六念及无我想、十二因缘;无三宝处,乐在寂静,修集慈悲;一切众生若见我身,闻触之者远离烦恼。”“菩萨虽知除菩提已,不求余果;为众生故,求以弘利。善男子!菩萨若能如是立愿,当知是人即是无上法财长者;是求法王,未得法王。”“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三事,则得名为法财长者:一者心不甘乐外道典籍,二者心不贪着生死之乐,三者常乐供养佛法僧 | 三摩地 2019-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