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这个课题告诉我们,当我们还是存在于人间的时候,当我们还是拥有世间法的时候,当我们还是有五蕴假我的时候,我们该怎样去以佛法的无我观,来继续活在这世间?因此菩萨就会以如来藏服务这假我的精神和体性,来转而服务一切有缘的有情!一切有情虽是假,可是他还是受苦啊!因此我们不忍心,在我们能力之内,就是于此世间,来作种种利益众生的事业而渐次修学、得到佛的智慧。人生 | 三摩地 2018-07-23 |
|
这个课题告诉我们,当我们还是存在于人间的时候,当我们还是拥有世间法的时候,当我们还是有五蕴假我的时候,我们该怎样去以佛法的无我观,来继续活在这世间?因此菩萨就会以如来藏服务这假我的精神和体性,来转而服务一切有缘的有情!一切有情虽是假,可是他还是受苦啊!因此我们不忍心,在我们能力之内,就是于此世间,来作种种利益众生的事业而渐次修学、得到佛的智慧。人生 | 三摩地 2018-07-23 |
|
注15、人无我,法无我:佛教两种无我观,前者了知五蕴假合并非实有,后者了解诸法因缘而生、缘尽而灭故云无我。注16、隔阴之迷:能够见闻觉知的意识心不能再次出生于来世,常人不知前世之事曰隔阴之迷。注17、断见与常见(外道):断见,否定有如来藏之说,一切众生皆是缘起性空,便谓蕴处界无因而有缘散则坏,归于断灭,是故一切有情无有前世,无有后世,死已即归空无。常见者 | 三摩地 2018-07-22 |
|
(摘录自平实导师著,《大乘无我观》,页8,佛教正觉同修会。)声闻菩提以及缘觉菩提完全是讲解脱道,也就是说,它告诉我们如何把三界的贪著修除掉,可是这些烦恼要修除之前,必须要见道,见道就是断我见。声闻、缘觉的菩提道是三乘共法。(摘录自平实导师著,《邪见与佛法》,页2,佛教正觉同修会。)在解脱道声闻法中,对于蕴处界全部内容的了知,对于蕴处界无常故无我的了知,对 | 三摩地 2018-07-22 |
|
此七住位菩萨所证的无我观,不同于六住满心位的无我观;六住菩萨的无我观,只是现观六根六识六尘虚妄而断我见,不知实相心何在,他所作的无我观,同于声闻法的无我观——不离蕴处界空相的观行。七住菩萨却又从所证得的第八识实相心,现前观察它的常住而不曾剎那暂断,以及无始以来就具有无我性的;由这个实相心,再来返观五蕴、十八界我的虚妄。能作如是现前比较观察 | 三摩地 2018-07-22 |
|
各位菩萨,接下来我们再来从“无我观”的角度来看看大乘和二乘的修行有什么差别。大乘的无我观,是以法界实相修证所得的“人无我观”、“法无我观”为基础,再回头来观察我们的五阴、十二处、十八界都是无常、无我、缘起性空;而二乘人只能从五阴、十二处、十八界去观察缘起性空与无我,他们无法观察法界实相的无我观,也就无法在蕴处界上面的&l | 三摩地 2018-07-22 |
|
此七住位菩萨所证的无我观,不同于六住满心位的无我观;六住菩萨的无我观,只是现观六根六识六尘虚妄而断我见,不知实相心何在,他所作的无我观,同于声闻法的无我观——不离蕴处界空相的观行。七住菩萨却是从所证得的第八识实相心,现前观察它的常住而不曾剎那暂断,以及无始以来就如是的无我性;由这个实相心,再来返观六识与意根等十八界我的虚妄。能作如是现前比 | 三摩地 2018-07-22 |
|
这个课题告诉我们,当我们还是存在于人间的时候,当我们还是拥有世间法的时候,当我们还是有五蕴假我的时候,我们该怎样去以佛法的无我观,来继续活在这世间?因此菩萨就会以如来藏服务这假我的精神和体性,来转而服务一切有缘的有情!一切有情虽是假,可是他还是受苦啊!因此我们不忍心,在我们能力之内,就是于此世间,来作种种利益众生的事业而渐次修学、得到佛的智慧。人生 | 三摩地 2018-07-22 |
|
所以世间有情毁辱圣教,事常等闲,无可更道;然诸出家众剃染求道,舍诸家亲,孑然行止,孜孜勤苦,誓志宏扬圣教,宁可万年孤灯,要受如来圣典,亲蒙旨意,不敢大言以为世间法;若不得旨趣,心地不明,宁默终生,紧护身口,尚且不自为标榜,何有立诸异说以邀世名!如是僧宝,人天礼赞,虽不得悟明宗旨,深可景仰;袈裟被身,道统是临,真未来佛!岂可以其今生道业而轻之哉!如幼 | 三摩地 2018-07-22 |
|
】(《大乘无我观》页100)这个真的很难解说清楚,只有亲眼看见佛性的人,才会了解平实导师这一段话所说的内涵究竟是什么;还没有亲眼看见佛性的人,是很难了解的。佛性其实就是第八识的见分,可以简称为“如来藏的本觉之性”;平实导师在近日出版的《楞严经讲记》中,曾经引述世尊的开示而说佛性是“觉精”,也就是本觉的精明之性。已明心的读者们如果想 | admin 2018-07-21 |
|
成就四地满地心,复转入五地入地心,广修四地无生法忍一切种智,将十二因缘粗相做法无我观行。又精进于禅定波罗蜜多进修,能将世俗谛与胜义谛完全融合无二,亦能将三地所修禅定、神通等法转胜,方能于等持位(修行者于修定时,系心一缘,令意识定于一境,引发禅定正受现前)中,现观自己所化现极多的化身,皆是自心如来藏阿赖耶识秉承意根末那之命所变化者,成就变化所成现观( | 三摩地 2018-07-21 |
|
二乘所修的三三昧,是因为亲证五阴、十二处、十八界全都无我、无我所,所以证得蕴处界等一切法缘起性空的无我观。缘起性空而无常,所以无我、无我所,全都无常故苦;既然如此,蕴处界等一切法当然是空,这就是亲证二乘菩提的空三昧。证得空三昧就了知五阴我、十二处我、十八界我悉皆无相;既然统统无相,则无所得;无所得,所以心中无愿、无求,不会再起愿:愿我得到一百万美金 | 三摩地 2018-07-21 |
|
二乘所修的三三昧,是因为亲证五阴、十二处、十八界全都无我、无我所,所以证得蕴处界等一切法缘起性空的无我观。缘起性空而无常,所以无我、无我所,全都无常故苦;既然如此,蕴处界等一切法当然是空,这就是亲证二乘菩提的空三昧。证得空三昧就了知五阴我、十二处我、十八界我悉皆无相;既然统统无相,则无所得;无所得,所以心中无愿、无求,不会再起愿:愿我得到一百万美金 | 三摩地 2018-07-21 |
|
《摘录自平实导师著,《大乘无我观》,页1-3,佛教正觉同修会。)华严中亦说证得阿赖耶识者即可获得本觉之智,则可证实:证得阿赖耶识者即是大乘法中之开悟者,即是大乘法中之真见道者,经中又说证得阿赖耶识而能转依此识上所显之真如法性,能安忍而不退失者,即是圣人,当知亲证阿赖耶识时即是开悟见道也,当知除此以外,别无大乘别教正法之真见道也。非唯此理极明,复有经文为 | admin 2018-07-21 |
|
大乘的无我观不同于二乘的无我观。一个是从法界实相修证所得的人无我观、法无我观,然后再回头来观察我们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的无常、无我、缘起性空;可是,二乘人只能从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去观察缘起性空与无我,他无法观察法界实相的无我观,也无法在蕴、处、界的法无我上作深细的现观。所以大乘的无我观是具足人无我与法无我的现观,兼含世俗谛与法界实相的胜义谛;二 | 三摩地 2018-07-21 |
|
大乘的无我观不同于二乘的无我观。一个是从法界实相修证所得的人无我观、法无我观,然后再回头来观察我们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的无常、无我、缘起性空;可是,二乘人只能从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去观察缘起性空与无我,他无法观察法界实相的无我观,也无法在蕴、处、界的法无我上作深细的现观。所以大乘的无我观是具足人无我与法无我的现观,兼含世俗谛与法界实相的胜义谛;二 | 三摩地 2018-07-21 |
|
缘觉乘与声闻乘的修法,都是从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上面去修无我观,这无我是人的无我,人泛指有情,所以人无我即是有情的无我,因此说二乘人所证的解脱果是人我空。3、佛菩提概说佛菩提亦名大乘菩提,或名大菩提。以之能成佛,故名佛菩提;亦因成佛时劫久远,长劫自度度他故所度众生甚多,故名大乘菩提;至高无上,究竟无比,不共二乘定性无学,故名大菩提;所证涵盖二乘菩提 | 三摩地 2018-07-21 |
|
佛四众由如是现观故,证得须陀洹乃至阿罗汉果,名为出离观、无我观。如今星云却教其四众“要能把握住自己,不要失去自己”,正是执著五阴十八界我为真实有我之凡夫也,我见未断,未入声闻初果位中,根本不懂原始佛法阿含诸经所说之声闻解脱道,却教示徒众要将自己之真如时时扣在解脱上面,以如是执著于我之系缚邪见,以如是完全违背解脱之邪见,而欲将我住于解脱境界 | 三摩地 2018-07-20 |
|
然而星云如是修者,至多只是断了我所之贪著,尚且不能断除我见,何况能断我执?何况能证二乘菩提之无我观?更不能知禅宗所悟之实相也!古来禅宗诸祖所谓之悟,绝非如此,都是证悟第八识如来藏,都是因为证悟第八识如来藏而发起般若智慧、乃至发起种智。如今星云却说:只要意识觉知心保持平常心,不执著世间法,就是解脱、禅心、佛道。不须断我见,不须现观意识觉知心虚妄,更不 | 三摩地 2018-07-20 |
|
】(《大乘无我观》页100)这个真的很难解说清楚,只有亲眼看见佛性的人,才会了解平实导师这一段话所说的内涵究竟是什么;还没有亲眼看见佛性的人,是很难了解的。佛性其实就是第八识的见分,可以简称为“如来藏的本觉之性”;平实导师在近日出版的《楞严经讲记》中,曾经引述世尊的开示而说佛性是“觉精”,也就是本觉的精明之性。已明心的读者们如果想 | 三摩地 2018-07-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