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由上可知,七转识是无常生灭法,譬如末那识,于无余涅槃位时即告断灭,前六识则于闷绝、正死、眠熟、无想定、灭尽定等五位中亦必断灭,因此也是虚妄不实之法;如果执着识蕴等六识为真实我,认为是常住法,即是我见未断者。以上是对于五蕴身心的略述。至于五蕴的运作又是如何?简述如下:众生之色蕴配合识蕴而由身口意造作诸业,感得苦、乐、舍三受等受蕴,再由了知苦、乐、舍三 三摩地

2018-07-22

这原因,都是由于未曾深入苦圣谛中详实观察,不能引生厌苦、厌我的厌离心,以致不愿意遵循八正道的规范来实修,一方面继续贪着人间的五欲六尘,另一方面继续爱乐于五阴十八界的自己永远存在;深心之中,不接受人间五欲是贪染不净的,也不接受五阴十八界自己确实是可厌恶的;以此缘故,深心中仍不爱乐于无余涅槃的实证,导致成为无根信的凡夫。由此以观,四圣谛(特别是苦圣谛) 三摩地

2018-07-22

定性声闻人,我们有时候会方便说他并不是一个真正能够孝养过去乃至于未来无量父母的一个修行人,因为他证入无余涅槃之后,他是一个自了汉,他于过去父母没有办法报恩。那菩萨不一样!而菩萨性的建立,必须在优婆塞刚开始的时候,这种心性就必须先确立下来,所以菩萨戒我们要求的不是像声闻戒要取相戒,您身犯了、口犯了才叫作犯戒;菩萨戒不是,菩萨戒不是身、口犯了才叫犯戒, 三摩地

2018-07-22

因为大家之所以选择佛菩提道,而不是想要朝著无余涅槃一直走下去,就是因为有菩萨性的缘故;也了解众生从无始来,都曾当过自己的眷属,因此能够对众生生起慈悲心,想要救护他们;也想要效法佛菩萨,成就无限的智慧与慈悲,使自己有更大的力量来广利群生。而其实想要成就佛菩提道,是要从利他中著手,也就是要在利益众生之菩萨行中,来降伏自己的烦恼;透过与众生互动的种种境界 三摩地

2018-07-22

这段话中,已分明显示伪造此经者并不知“无余涅槃中无人、无我、无他、无寿命”,显然未知涅槃也。由此可见是未断我见之凡夫所伪造。(二)、此“经”中云,乃若圣位菩萨(除盖障),仍须持诵六字大明,乃是荒唐之言,绝不可信。(三)、此经中受持六字大明咒之法师,戒行缺乏且有妻有子,所住及衣著亦皆污秽:《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卷四:“彼法师 三摩地

2018-07-22

无色界爱住地又称为有爱住地,是指修学禅定的人断除色界爱烦恼证得四空定,或修道的人超越了欲界、色界到了无色界,没有了色阴但是还有受、想、行、识四阴,就是四空定中的意识心,也还有能作主的意根心,这二个心还在就是有,也是三界之中的有;执着无色界有,就是执着四空定中微细的离念灵知心,以之为常住不坏法,误以为安住在四空定境界中就是无余涅槃,这样安住不舍,就称 三摩地

2018-07-22

而大波罗蜜多则是指第三大阿僧祇劫,在这第三无数劫中,修习十度波罗蜜中的后三度,也就是:八地修习求菩萨愿求佛菩提,故发受生愿及修法愿,不入无余涅槃,修习利乐有情愿,故发正愿大愿,由此二愿故名愿波罗蜜多;九地专修思择力及修习总持力,成就四无碍智,得善慧而起大力用,是名力波罗蜜多;十地修受用法乐智及成熟有情智,成就智云及法云功德,是名智波罗蜜多。在这三地 三摩地

2018-07-22

这十二有支通通是因缘而有,并不是本来就有,都是由众缘所成,才会有这十二有支,所以众生轮回生死;当他这样如实现观以后,知道缘起性空的真实道理,知道此灭故彼灭的道理;如实现观以后,舍报也一样入无余涅槃,不再轮转生死,这是缘觉的解脱道。(摘录自平实导师著,《邪见与佛法》,页15-16,佛教正觉同修会。)乙、观行——五阴、十二处、十八界声闻乘与缘觉乘这 三摩地

2018-07-22

接着再探求苦灭的涅槃境界以后,才能了知原来苦灭的境界就是五阴、十八界的自我全部灭尽的境界;除此以外,没有真正的苦灭境界可说,因为三界一切世间全都不离行苦与坏苦;所以苦灭的境界就是灭尽自己,不再有未来世的五阴十八界自我,成为完全无我的境界,就是无余涅槃境界。了知这个真理时,就知道苦灭圣谛了,所以说苦灭圣谛已经函盖出世间境界了。接着要探求:如何修行才能 三摩地

2018-07-22

因为七地寂静观的成就,所以很容易会取无余涅槃,这个时候,佛会传给他一个三昧,叫做“引发如来无量妙智三昧”。这个三昧超过七地菩萨从无量劫以来修学所有三昧的总和。七地满心的菩萨修这个三昧就不会入无余涅槃。八地,主修愿波罗蜜多及一切种智,成就如幻三昧观。由于七地方便波罗蜜多的完成,所以八地菩萨于相于土都能变化自在。七地菩萨若想现相现土时,还要起 三摩地

2018-07-22

这样的菩萨是慧解脱的初地菩萨,他可以入无余涅槃但不入无余涅槃,为了继续修学无生法忍的道种智,故意留惑润未来生而转入二地。同样的道理,二地、三地……乃至七地的菩萨,都有入地心、住地心、满地心之分,分别完成光影、谷响、水中月、变化所成、非有似有、如乾闼婆城现观,成为二地、三地……乃至七地满地心的菩萨,亦名二地、三地…&helli 三摩地

2018-07-22

各位菩萨,我们知道,二乘定性无学如果舍寿的时候,就一定会入无余涅槃;入无余涅槃的时候,六根、六尘、六识等十八界俱灭,尽未来际永远不再受生于三界之中,也就是说永远就会消失在三界之中了,因此二乘定性无学只能在舍寿前随缘度众而已。而他们所度的众生也只能证得二乘菩提,而这些所度的在未来舍寿时,同样是会入无余涅槃,不能像菩萨一样尽未来际度化众生成佛;所以说二 三摩地

2018-07-22

为什么呢?为了要利益众生,所以他就不入无余涅槃。也就是说,虽然菩萨因为念力所持的缘故,能够舍寿的时候断尽有爱住地,不断,而留这个微细的思惑来利益众生,这个就是初地菩萨。初地菩萨有能力断尽思惑,也就是说能够断生死,能够舍寿断生死而入无余涅槃,但是祂不取无余涅槃,就是为了要利益众生,所以留思惑来润生,这个叫作留惑润生,来利益众生。因为不入涅槃,所以逐渐 三摩地

2018-07-22

由于声闻人相信佛语开示,于内无恐惧、于外无恐惧,就入了无余涅槃。所以声闻仅是了知蕴处界虚妄而已,并未触及生命实相。缘觉菩提则是从十因缘观察,从生老病死忧悲苦恼,往上逆推,逆推到名色,思惟名色究竟从何而来。思惟的结果:因为有个识。这个识就是入胎识,这个入胎识能够入胎、住胎、出胎,使得名色增长,这个入胎识也是世尊所说齐识而还,不能过彼的识。因为不能超过 三摩地

2018-07-22

这个涅盘性不是修行以后才有,而是本来就这样;当他明了后,好欢喜而安住下来,他现前看见本来自性清净涅盘不是从修行而得,是本来就有,可是又不是不修而得,因为必须修禅参禅,悟了以后才能证得;所以他就说这个本来自性清净涅盘非修得、非不修得,这就是不落两边的中道,这是不共二乘的本来自性清净涅盘;而二乘人所证的有余涅槃、无余涅槃也是因为这个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而安 三摩地

2018-07-22

解脱道的行者虽然不知或不能证得法界的实相——真如与佛性,但是他们通过修行能够断除一念无明,舍报后就可以出离生死轮回——取无余涅槃。当然这个无余涅槃与佛地的无住处涅槃有着很大的不同。解脱道的行者想要实证无我,断除一念无明,主要的就是断除身见、我见、我执,身见、我见、我执是一切有情众生轮回生死的根本。身见是指众生执着色身为我。我见是 三摩地

2018-07-22

那既然小乘经典已经证明有八个识,那大乘呢?大乘菩萨跟声闻人不一样,因为声闻人没有实证到第八识;声闻的阿罗汉,最后把自己灭除掉之后,于未来世,成不生法(《杂阿含经》卷12),表示他要入无余涅槃,是要等他命终之后灭尽五阴十八界,他才真正入了无余涅槃,可是入了无余涅槃的状况是如何呢?他还是不知道,还要等到未来世成为不生法;可是成为不生法时,他没有存在了,没 三摩地

2018-07-22

在这三贤位的阶段当中,菩萨在解脱道方面要继续薄贪瞋痴,成为二果解脱;断五下分结,成为三果解脱;乃至消除性障如阿罗汉,断除烦恼障的现行,已有能力舍报后入无余涅槃,成为四果解脱。但是却由于救度众生与成就佛道大愿的缘故,留惑润生,保留一分思惑不断,不入无余涅槃而继续受生。这时候菩萨已永伏性障,并且成就一分道种智,就是八识心王一一亲证后,领受佛陀在《楞伽经 三摩地

2018-07-22

二为有余依涅槃:依如来藏中分段生死烦恼现行之断除,未舍寿而入无余涅槃之前,施设有余涅槃之名,非可外于自心如来藏而说有余涅槃;谓依如来藏之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境界,而说尚未灭除诸苦所依之五阴,名为有余依涅槃。三为无余依涅槃:谓众生之七转识已修除分段生死之烦恼种子,令烦恼种子不再现行,故于舍寿时,能令意根我灭除,故令如来藏不再出生中阴身;或者于中阴身灭后,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阿罗汉们只是断现行──不会再有三界爱的现行,但是舍寿前仍然会有欲界爱或色界、无色界爱的习气种子流注,而不会进展为三界境界贪爱的现行;这表示,阿罗汉们还不曾开始断除习气种子的随眠,但却是货真价实的阿罗汉,真的能在死后进入无余涅槃中。所以解脱果的取证并不难,难的是你有没有那个信心,难在你懂不懂声闻罗汉道的修证内容──没有被假名善知识所误导,也难在有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