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佛菩提果之修证,全部都属于有情自身的八识心王、五十一个心所有法、以及十一个色法、二十四个心不相应行法、六个无为法。在这些法里面,最重要的,也是最根本的,就是第八识阿赖耶识,因为它含藏着让我们将来成就究竟佛道的功能,所以它又叫做如来藏。藏就是含藏的意思,因此有的祖师说:如来藏中藏如来。佛菩提具一切智及一切种智,至高无上,故名为大。一切智有十智:世俗智 三摩地

2018-07-22

《金刚经》中说: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卷一)意思是说,众生由于根器、福德、智慧、因缘的不同,因此所相应的修行方法也就各不相同,当然所觉悟的内涵也就不同了。由于所觉悟的内涵各不相同,因此就有了三乘的差别。譬如世尊在《法华经》中,就用了羊车、鹿车和大白牛车来比喻三乘菩提的差别,也就是以羊车比喻为声闻菩提,鹿车比喻为缘觉菩提, 三摩地

2018-07-22

因此一切有为无为法或染或净诸法,都不能离如来藏而得以建立。若没有如来藏,也就没有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苦集灭道,没有三十七道品,没有十二因缘,乃至没有寂静涅盘,因此祂确是万法的根本依持。又《入楞伽经》卷7云:大慧!阿梨耶识者名如来藏,而与无明七识共俱,如大海波常不断绝,身俱生故;离无常过,离于我过,自性清净;余七识者心:意、意识等念念不住,是生灭法。 三摩地

2018-07-22

大家耳熟能详的《心经》所阐述的正是各个有情本有的、不生不灭的真心,“无眼耳鼻舌身意……无明尽”并不是说一切法空,而是在向大家介绍真心的体性,因为真心是无为性的,它无始劫来与我们所熟悉的妄心七转识配合无间,和合似一,任劳任怨得支撑着有情在三界六道中生死轮回,忠实的实现着因缘果报。有情一刻也离不开真心第八识的支撑,但却为无明所障从 三摩地

2018-07-22

是故《金刚经》云:一切贤圣皆因无为法而有差别。所以说菩提和菩提道不是一个概念,菩提泛指声闻、缘觉、佛菩萨所觉悟的内容,而菩提道是专指大乘菩萨的觉悟成佛之道二乘的声闻、缘觉菩提,完全属于解脱道,是讲如何把三界的贪着修除掉,可是在这些贪着修除之前,必须要见道,声闻、缘觉的见道就是断我见。很多人误会佛法,以为修学禅定,不停地打坐,如此就可以解脱生死;但是 三摩地

2018-07-22

      古来的真悟之人,写下真正的论著,这些几乎都是禅宗传承的真悟祖师,这些祖师并不是靠打坐、禅定的方式来证悟,而是依靠一念相应慧而证悟,为何要说明这个呢?因为这些真悟的人,大都以佛陀拈花微笑的类似证验的传承方式,知道了法界的实相,自力承担!知道了小乘人所不知道的实际,知道了在蕴处界的相互缘起相之中,这真正的生起外法、生 三摩地

2018-07-22

如是佛地真如,由断尽分段生死及变易生死之证量故,永不住于生死中;亦由断尽无始无明随眠故,现观一切法唯是自心真如所生显,现观一切无为法亦是自心真如所显,涅槃即是无垢识之真如性故,由如是亲证故,断尽涅槃贪,能令诸佛永不住无余涅槃境界中;如是不住变易生死亦不住无余涅槃,名为无住处涅槃。再举述《中阿含经》卷七《分别圣谛经》中,尊者舍梨子告诸比丘之开示,以说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佛陀说:有为法是依无为法才能存在的,而无为法就是如来藏!如来藏是一切法的所依,所以称为法身。如果没有如来藏,就没有二乘菩提可说,因为二乘菩提是依蕴处界的缘起性空来观察的,具足现观了蕴处界的缘起性空,才能断除我见、断尽思惑,所以缘起性空观是依蕴处界而有的;可是,蕴处界却又依如来藏而有,佛在《阿含经》说:这个“识”─如来藏─来入胎、住胎, 三摩地

2018-07-22

世间法皆是有为有作,是加法,菩萨更须入世间为、为众生做一切事,但菩萨在行一切行当中,却有另一无为法在运行着,是人无我、是法无我,是减法,无量加法中,却有无量减法,不落入有漏有为法中,却也不落入寂灭无为,一加一减刚好是零,是一种平衡,就是法界中道实相。如来藏成就一切有相,却又具足一切空性,转依如来藏之中道智慧,不偏不倚,方能成就一切菩萨行。原来菩萨可 三摩地

2018-07-22

唯有能出生万法的根本心如来藏,只有祂是本不生灭的真实法,非是因缘所生,所以称为无为法;但祂又能出生万法,因此又是有为法;两边合起来看,如来藏心既非是有为法又非是无为法,所以祂是不落两边的非有为非无为的中道心。而凡夫众生所执以为实有、不肯放舍的六尘境界,其实都是由具有大种性自性的如来藏随顺众生的业缘、业报而出生变现地、水、火、风等四大种所造的外五尘, 三摩地

2018-07-22

▲觉知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八大人觉经》)[今译]应该认识到,太多的就会带来无穷的痛苦。生死、疲乏、劳累等种种烦恼,都是由贪欲引起的。如果能减少,顺应自然而不强作妄为,身体和心灵就会安闲自在。▲万物为泡,意如野马,居世若幻,奈何乐此。(《法句经?世俗品》)[今译]万物如同水泡,心意好像野马,所居住的世间如同梦幻,为什么还 三摩地

2018-07-22

以戒律随顺有为无为二种解脱之果故也。)以下酒戒分为重戒与轻戒二部份说明:一.重戒:【【若佛子。自酤酒教人酤酒。酤酒因酤酒缘酤酒法酤酒业。一切酒不得酤。是酒起罪因缘。而菩萨应生一切众生明达之慧。而反更生一切众生颠倒之心者。是菩萨波罗夷罪】】(注2.【波罗夷罪】:译为断头罪,梵网经中有犯淫盗杀妄…等,十种波罗夷罪,。比丘或在家受戒菩萨犯此罪者,绝比丘及菩萨 三摩地

2018-07-22

济神离苦,后得无为,皆由慈孝、学道所致。’】(《佛说菩萨睒子经》)经中甚至于有不少佛陀以自己过去修行的行谊,来为们强调孝顺父母的重要性。譬如说在《杂宝藏经》当中,就记载了佛陀为们讲述一则故事。佛陀说,从前有一个国家住着一个贫穷人,他只生了一个儿子。可这儿子却生了好多子女,因为家庭贫穷,又遇上饥荒食物缺乏,竟然把父母活活给埋了,拿节省下来的食物 三摩地

2018-07-22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十: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后后有生计度者,是人坠入五涅槃论:或以欲界为正转依,观见圆明,生爱慕故;或以初禅性无忧故,或以二禅心无苦故,或以三禅极悦随故,或以四禅苦乐二亡,不受轮回生灭性故;迷有漏天,作无为解:『五处安隐,为胜净依。』如是循环五处究竟,由此计度 三摩地

2018-07-22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菩萨所作的真正大利益呢?这当中包括了无漏无为法以及无漏有为法上面所作的利益,才是真正的大利益啊!要修集大乘见道的福德资粮----包括要归命三宝、供养三宝、孝养父母、奉侍师长、慈心不杀,以及修十善业道。我们为什么要修十善业道呢?那是因为菩萨在漫长的修道成佛当中,必须要有许多善缘的帮助,才能减少修道过程中的障碍,也才能使得我们的成佛之道得 三摩地

2018-07-22

无为乐。龙王当知。此十善业。乃至能令十力无畏。十八不共。一切佛法。皆得圆满。是故汝等。应勤修学。龙王。譬如一切城邑聚落。皆依大地而得安住。一切药草卉木丛林。亦皆依地而得生长。此十善道。亦复如是。一切人天。依之而立。一切声闻。独觉菩提。诸菩萨行。一切佛法。咸共依此十善大地。而得成就。佛说此经已。娑竭罗龙王。及诸大众。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皆大欢喜 三摩地

2018-07-22

欎毘罗迦叶尊者就说了一首偈,来向世尊禀白:见寂静灭尽,无为不欲有,更无有尊天,是故不事火。世尊为最胜,世尊不邪思,了解觉诸法,我受最胜法。(《中阿含经》卷十一)意思是说,他已经跟从世尊修学最胜妙的法,证得了后有永尽的寂灭清净了,不再对天界有所尊崇,所以就不再供事火神了。于是世尊就告诉欎毘罗迦叶尊者应当要变现神足通,让前来聚会的摩竭陀国的大众们,都能 三摩地

2018-07-22

但是老庄哲学,它的本身是无为之学,也就是说,它其实是属于自然外道。老庄哲学,譬如说:人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也就是说,我们为什么会有人出生的阴阳的这样一个行为,就是因为有天道。那天道是从什么地方来?是因为自然而生的,自然而生在佛法里面就叫作自然外道。第六种:有人认为儒学就是佛法,但是儒学只是入世之学。也就是说,儒学只是人本主义的入世之学,所以它顶 三摩地

2018-07-22

郁毘罗迦叶尊者就说了一首偈,来向世尊禀白:见寂静灭尽,无为不欲有,更无有尊天,是故不事火。世尊为最胜,世尊不邪思,了解觉诸法,我受最胜法。(《中阿含经》卷十一)意思是说,他已经跟从世尊修学最胜妙的法,证得了后有永尽的寂灭清净了,不再对天界有所尊崇,所以就不再供事火神了。于是世尊就告诉郁毘罗迦叶尊者应当要变现神足通,让前来聚会的摩竭陀国的大众们,都能 三摩地

2018-07-22

今日始覩见,无为正真迹;利益于一切,调御令解脱。佛出现于世,开示于真谛;令诸含生类,咸得覩慧光。这边就是在赞叹他进入佛门以后如何的修行。他说:我先甚愚痴,不识至真法。就是说我原来在拜火、在当事火外道的时候是非常的愚痴啊!因为拜火的外道、事火外道,其实还是贪嗜于美味、贪嗜于五欲之色的,这个是非常愚痴,不懂得真正至真之法。至真之法就是佛法,这个佛法就是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