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乃至七地满心以后,虽然不得不断我执,而且又进一步断烦恼障的习气种子,那这个部分就远不是阿罗汉、辟支佛在解脱果上的证量所能比拟的!因为菩萨这个时候又有深妙的实相上的智慧,这是从明心见真开始,阿罗汉、辟支佛所不能了知的智慧啊!所以说佛菩提道上,菩萨虽然主要在般若慧上的修证,但是,二乘的解脱果以及其所证的智慧,菩萨一样也证。所以说,三乘的法其实是汇归于一 三摩地

2018-07-22

二乘圣人只断烦恼障的疑,他们不但没办法断无记性的疑,连把无记疑打破就作不到了。可是如来却已全部断尽这二种疑,所以才可以称之为佛。六、对多闻和思维的态度不同佛在《优婆塞戒经》卷1〈5三种菩提品〉中说:善男子!声闻之人厌于多闻,缘觉之人厌于思惟;佛于是二,心无疲厌,故名为佛。声闻之人厌于多闻是指声闻人的目的只是要解脱生死,可是声闻法的解脱证境粗浅,也容易 三摩地

2018-07-22

乃至说,菩萨进一步又断烦恼障的习气种子之后,所得的解脱智慧境界,更是二乘人所没有办法思议的。二乘人所证的解脱庄严,是要把自己完全灭尽,并不是究竟的安乐;而菩萨所证的解脱庄严,是自己仍在三界之中就同时有解脱的庄严,依于此,这才有佛法中的究竟安乐。人天善法的庄严,使众生可以在人天中受用;二乘法的庄严,使众生可以出离三界的生死;菩萨法的庄严,兼有人天善法 三摩地

2018-07-22

换句话说,证得非择灭无为者,乃是证悟三乘菩提以后的修行,由于进断烦恼障,已经能够使身口意之恶业自然不再现行,也能使七转识之现行能够清净;不像有学圣人必须经由意识心之简择,而后才能灭除轮回之身口意因,所以名为非择灭无为。这样的非择灭无为,实际上是依自心如来藏而施设,因为其体即是自心如来藏,不可外于自心如来藏而建立非择灭无为法;然而这个第八识之清净自性 三摩地

2018-07-22

法门无量誓愿学,要成佛不只是要断烦恼,断烦恼只是免于分段生死轮回而已!要断烦恼障——要断烦恼障的现行,声闻菩提、缘觉菩提的无学圣者,也就是阿罗汉,或者是辟支佛——或者是独觉、或是缘觉,也都作得到。然而要能够如实地断所知障,也就是相应变易生死的这一个所知障,或者又叫作无始无明,或者又叫作法我执,那就必定一定要能够成佛的时候证得一切 三摩地

2018-07-22

然而二乘人唯断我见与我执,所观行之对象为五蕴、十二处、十八界法,不须证得法界实相心,不须观行第八识体性,是故从菩萨的智慧观之,方便说他们唯得生空智果,即是断烦恼障的现行;由于不须亲证万法实相心的第八识故,不知万法皆由第八识心体中出生,误以为万法在心外实有,不知万法皆是自心阿赖耶识所生,是故不得法空智果,不能现观一切法悉皆由如来藏所生,皆是有生有灭之 三摩地

2018-07-22

二、三德只有二主要道:三德皆摄属佛菩提道,其中之解脱德具足含摄二乘解脱道,谓断烦恼障之现行;亦断二乘圣人所不断之烦恼障习气种子随眠,非仅断见惑与思惑。三、藏传佛教密宗(函盖天竺坦特罗密教及西藏密宗)之本质:1.宗喀巴的二种道次第广论,都是双身法。2.密宗非但不能使人成佛,亦不能使人证得解脱果,连世间禅定、世俗神通都无法证得,更会使人沉坠三恶道,无量世流 三摩地

2018-07-22

离于知境断烦恼障及所知障。离诸习气。无功用道起如如化。若远若近游止自在无有障碍。于一芥子能纳无量诸妙高山。如是功德无量无边。诸佛如来悉皆具足。又从一劫至无量劫。寿命自在无能损减。于神境通往来变现。无有障碍随意自在。诸佛世尊之所经行城邑聚落。先放微妙金色光明照曜其处。其中众生遇斯光者。身病心病皆得除愈。心火灭已身得清凉。偻者能申跛者能行。盲者得视聋者 三摩地

2018-07-22

换句话说,证得非择灭无为者,乃是证悟三乘菩提以后的修行,由于进断烦恼障,已经能够使身口意之恶业自然不再现行,也能使七转识之现行能够清净;不像有学圣人必须经由意识心之简择,而后才能灭除轮回之身口意因,所以名为非择灭无为。这样的非择灭无为,实际上是依自心如来藏而施设,因为其体即是自心如来藏,不可外于自心如来藏而建立非择灭无为法;然而这个第八识之清净自性 三摩地

2018-07-21

换句话说,证得非择灭无为者,乃是证悟三乘菩提以后的修行,由于进断烦恼障,已经能够使身口意之恶业自然不再现行,也能使七转识之现行能够清净;不像有学圣人必须经由意识心之简择,而后才能灭除轮回之身口意因,所以名为非择灭无为。这样的非择灭无为,实际上是依自心如来藏而施设,因为其体即是自心如来藏,不可外于自心如来藏而建立非择灭无为法;然而这个第八识之清净自性 三摩地

2018-07-21

二乘圣人只断烦恼障的疑,他们不但没办法断无记性的疑,连把无记疑打破就作不到了。可是如来却已全部断尽这二种疑,所以才可以称之为佛。六、对多闻和思维的态度不同佛在《优婆塞戒经》卷1〈5三种菩提品〉中说:“善男子!声闻之人厌于多闻,缘觉之人厌于思惟;佛于是二,心无疲厌,故名为佛。”“声闻之人厌于多闻”是指声闻人的目的只是要解脱生死,可是 三摩地

2018-07-21

二乘圣人只断烦恼障的疑,他们不但没办法断无记性的疑,连把无记疑打破就作不到了。可是如来却已全部断尽这二种疑,所以才可以称之为佛。六、对多闻和思维的态度不同佛在《优婆塞戒经》卷1〈5三种菩提品〉中说:善男子!声闻之人厌于多闻,缘觉之人厌于思惟;佛于是二,心无疲厌,故名为佛。声闻之人厌于多闻是指声闻人的目的只是要解脱生死,可是声闻法的解脱证境粗浅,也容易 三摩地

2018-07-21

二乘圣人只断烦恼障的疑,他们不但没办法断无记性的疑,连把无记疑打破就作不到了。可是如来却已全部断尽这二种疑,所以才可以称之为佛。六、对多闻和思维的态度不同佛在《优婆塞戒经》卷1〈5三种菩提品〉中说:善男子!声闻之人厌于多闻,缘觉之人厌于思惟;佛于是二,心无疲厌,故名为佛。声闻之人厌于多闻是指声闻人的目的只是要解脱生死,可是声闻法的解脱证境粗浅,也容易 三摩地

2018-07-21

二、三德只有二主要道:三德皆摄属佛菩提道,其中之解脱德具足含摄二乘解脱道,谓断烦恼障之现行;亦断二乘圣人所不断之烦恼障习气种子随眠,非仅断见惑与思惑。三、藏传佛教密宗(函盖天竺坦特罗密教及密宗)之本质:1.宗喀巴的二种道次第广论,都是双身法。2.密宗非但不能使人成佛,亦不能使人证得解脱果,连世间禅定、世俗神通都无法证得,更会使人沉坠三恶道,无量世流转生 三摩地

2018-07-21

’阿赖耶识是本体,因地时有染污种子,修解脱道断烦恼障、断分段生死,阿罗汉位改名为异熟识,只改其名,不改其体;大乘则要到八地才改名为异熟识,再修断所知障(的无始无明)随眠,变异生死断尽,究竟清净,改名为无垢识,也是只改其名,不改其体,本体还是因地的阿赖耶识心体,所以阿赖耶识不生不灭。”喝水的体验:禅三回来,这两天我继续体验喝水如下:… 三摩地

2018-07-20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共35条/2页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