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但是鉴于近百年来的大师与学人普遍无法断除我见的事实来看,显然是由于欠缺真正善知识的教导所致,所以亲近真正善知识就显得非常重要了!由此缘故,平实辛苦写作这一套书,由浅至深的写出阿含的真正义理,以这一套书籍的正确宣示解脱道真义,作为佛门大师与学人们的真正善知识,愿您在依文解义以后正确的如理作意思惟,加上如理作意的现前观行,在此世中至少可以断身见、断三缚 | admin 2020-06-08 |
|
而凡是否定第八识持种心的人,也绝对不可能去断烦恼障,当然更不可能实证解脱果。所以见一处住地能正确的断除,能真正的证初果,在现今佛门中有正确的教导,并有实证的经验是相当难得的;但在平实导师所带领的正觉同修会学人,依着大乘法教,这却只是基本入门并不困难。一念无明另外一个分类就是思惑,也就是修所断的烦恼,就是欲界爱、色界爱、无色界爱的三种住地烦恼。欲界的 | admin 2020-06-08 |
|
换句话说,证得非择灭无为者,乃是证悟三乘菩提以后的修行,由于进断烦恼障,已经能够使身口意之恶业自然不再现行,也能使七转识之现行能够清净;不像有学圣人必须经由意识心之简择,而后才能灭除轮回之身口意因,所以名为非择灭无为。这样的非择灭无为,实际上是依自心如来藏而施设,因为其体即是自心如来藏,不可外于自心如来藏而建立非择灭无为法;然而这个第八识之清净自性 | admin 2020-06-08 |
|
真常唯心就是明心的人证得阿赖耶识以后,渐渐了知佛菩提道之二主要道,他就开始悟后起修,去断除烦恼障的现行,成就解脱果而不取证;另一方面则是跟随善知识修学般若的别相智及一切种智,一分一分断除所知障的随眠;在进入初地通达位的时候开始,在修除「修所断的所知障随眠」时,也同时作意修除烦恼障的习气种子;第八地起,任意除断烦恼障习气种子。直到最后身菩萨位,断尽最 | admin 2020-06-08 |
|
换句话说,证得非择灭无为者,乃是证悟三乘菩提以后的修行,由于进断烦恼障,已经能够使身口意之恶业自然不再现行,也能使七转识之现行能够清净;不像有学圣人必须经由意识心之简择,而后才能灭除轮回之身口意因,所以名为非择灭无为。这样的非择灭无为,实际上是依自心如来藏而施设,因为其体即是自心如来藏,不可外于自心如来藏而建立非择灭无为法;然而这个第八识之清净自性 | admin 2020-06-08 |
|
那我们就回到这一个论点,我们就纯粹主要引用四阿含来证成阿罗汉不是佛,来证成四阿含初转法轮所说的,只是来帮助我们断除这个分段生死,所谓的断烦恼障证人无我,甚至严格来讲只是人无我的一少分,还没有资格讲说人无我的全部。因为阿罗汉也好、辟支佛也好,这些小乘声闻人,特别是定性声闻人,不知回小向大的这些定性声闻人,即使他证得无学果位,他也只是断了烦恼障的现行, | admin 2020-03-21 |
|
法门无量誓愿学,要成佛不只是要断烦恼,断烦恼只是免于分段生死轮回而已!要断烦恼障----要断烦恼障的现行,声闻菩提、缘觉菩提的无学圣者,也就是阿罗汉,或者是辟支佛----或者是独觉、或是缘觉,也都作得到。然而要能够如实地断所知障,也就是相应变易生死的这一个所知障,或者又叫作无始无明,或者又叫作法我执,那就必定一定要能够成佛的时候证得一切种智了,才能够如实叫 | admin 2020-02-21 |
|
换句话说,证得非择灭无为者,乃是证悟三乘菩提以后的修行,由于进断烦恼障,已经能够使身口意之恶业自然不再现行,也能使七转识之现行能够清净;不像有学圣人必须经由意识心之简择,而后才能灭除轮回之身口意因,所以名为非择灭无为。这样的非择灭无为,实际上是依自心如来藏而施设,因为其体即是自心如来藏,不可外于自心如来藏而建立非择灭无为法;然而这个第八识之清净自性 | admin 2020-02-18 |
|
换句话说,证得非择灭无为者,乃是证悟三乘菩提以后的修行,由于进断烦恼障,已经能够使身口意之恶业自然不再现行,也能使七转识之现行能够清净;不像有学圣人必须经由意识心之简择,而后才能灭除轮回之身口意因,所以名为非择灭无为。这样的非择灭无为,实际上是依自心如来藏而施设,因为其体即是自心如来藏,不可外于自心如来藏而建立非择灭无为法;然而这个第八识之清净自性 | admin 2020-02-18 |
|
三谓已断烦恼障现行故欲界爱不复现行,然犹有欲爱习气种子流注故,常关爱多劫相伴之往世亲人。四谓菩萨多情(注)不捨往世所爱,世世受生人间而未离胎昧,故多忧郁。五谓此非地前所知,故言菩萨底忧郁深沉难知。具足如是五缘,成就菩萨底忧郁,如是忧郁及于往世一切欲界亲属与法眷。(注:苏东坡词「多情应笑我早生华髮。」)(二)、了义佛法命脉极难维持,始终如丝如缕故,菩 | admin 2019-05-05 |
|
这个障碍为什么叫作烦恼障呢?因为这是三界中世俗法中的蕴处界执着的烦恼,阿罗汉的修学,他只要断这个烦恼障;可是菩萨想要成佛,不但要断烦恼障,还要断所知障。所知障不是在讲“对世间法的所知太多而成为障碍”,反而是讲所知不足而成为学佛的障碍,所知不足而成为成佛之道的障碍。是对于什么所知不足呢?就是对于法界实相所知不足,以及对于实相心如来藏中含藏一 | admin 2019-04-24 |
|
)果上涅槃 有余依涅槃、无余依涅槃、无住处涅槃,此三乃果上涅槃,要因修道断烦恼障之见惑思惑而得,后一要因般若见道后之断尽所知障尘沙惑而得,皆因见道后之修道而得,故名果上涅槃。究竟的果上涅槃者,谓佛地之无住处涅槃也!(节录自平实导师著,《宗门正眼》公案拈提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1年3月二版三刷及《宗门正道》公案拈提第五辑,正智出版社 | admin 2018-12-27 |
|
乃至说,菩萨进一步又断烦恼障的习气种子之后,所得的解脱智慧境界,更是二乘人所没有办法思议的。二乘人所证的解脱庄严,是要把自己完全灭尽,并不是究竟的安乐;而菩萨所证的解脱庄严,是自己仍在三界之中就同时有解脱的庄严,依于此,这才有佛法中的究竟安乐。人天善法的庄严,使众生可以在人天中受用;二乘法的庄严,使众生可以出离三界的生死;菩萨法的庄严,兼有人天善法 | admin 2018-08-15 |
|
三谓已断烦恼障现行故欲界爱不復现行,然犹有欲爱习气种子流注故,常关爱多劫相伴之往世亲人。四谓菩萨多情(註)不捨往世所爱,世世受生人间而未离胎昧,故多忧郁。五谓此非地前所知,故言菩萨底忧郁深沈难知。具足如是五缘,成就菩萨底忧郁,如是忧郁及于往世一切欲界亲属与法眷。(註:苏东坡词「多情应笑我早生华髮。」)(二)、了义佛法命脉极难维持,始终如丝如缕故,菩 | admin 2018-07-23 |
|
因为二乘菩提不是无上法,它是有上法,只能让你断烦恼障的现行,不能断烦恼障的习气种子随眠。所以阿罗汉会有习气种子的现行,根本烦恼不会现行。但佛菩提的无上菩提,和二乘菩提不相同,除了烦恼障的习气种子随眠要断除以外,最重要的就是求证心真如——证得第八识心体的真实法性与如如法性,因此而生起般若的智慧;再从这个基础上进修一切种智,一步一步的迈向究竟 | 三摩地 2018-07-23 |
|
而凡是否定第八识持种心的人,也绝对不可能去断烦恼障,当然更不可能实证解脱果。所以见一处住地能正确的断除,能真正的证初果,在现今佛门中有正确的教导,并有实证的经验是相当难得的;但在平实导师所带领的正觉同修会学人,依着大乘法教,这却只是基本入门并不困难。一念无明另外一个分类就是思惑,也就是修所断的烦恼,就是欲界爱、色界爱、无色界爱的三种住地烦恼。欲界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但是鉴于近百年来的大师与学人普遍无法断除我见的事实来看,显然是由于欠缺真正善知识的教导所致,所以亲近真正善知识就显得非常重要了!由此缘故,平实辛苦写作这一套书,由浅至深的写出阿含的真正义理,以这一套书籍的正确宣示解脱道真义,作为佛门大师与学人们的真正善知识,愿您在依文解义以后正确的如理作意思惟,加上如理作意的现前观行,在此世中至少可以断身见、断三缚 | 三摩地 2018-07-23 |
|
对他们而言,于烦恼生厌离欲是为正修行,越能厌离烦恼,就越能于解脱道上精进;对菩萨来讲,却不可以厌离思惑烦恼,反而必须以烦恼为助道因缘:悟前需要借助烦恼来觅真心,悟后至十回向位满心阶段,还是不急于修断思惑,继续借助烦恼因缘来不断增益般若别相智;入初地后,永伏性障如阿罗汉,已有能力断尽最后一分思惑却故意留惑润生,以烦恼做为引发无生法忍现观智慧的因缘,地 | 三摩地 2018-07-23 |
|
法门无量誓愿学,要成佛不只是要断烦恼,断烦恼只是免于分段生死轮回而已!要断烦恼障——要断烦恼障的现行,声闻菩提、缘觉菩提的无学圣者,也就是阿罗汉,或者是辟支佛——或者是独觉、或是缘觉,也都作得到。然而要能够如实地断所知障,也就是相应变易生死的这一个所知障,或者又叫作无始无明,或者又叫作法我执,那就必定一定要能够成佛的时候证得一切 | 三摩地 2018-07-22 |
|
因为二乘菩提不是无上法,它是有上法,只能让你断烦恼障的现行,不能断烦恼障的习气种子随眠。所以阿罗汉会有习气种子的现行,根本烦恼不会现行。但佛菩提的无上菩提,和二乘菩提不相同,除了烦恼障的习气种子随眠要断除以外,最重要的就是求证心真如——证得第八识心体的真实法性与如如法性,因此而生起般若的智慧;再从这个基础上进修一切种智,一步一步的迈向究竟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