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譬如说:断我见、薄贪瞋痴,到三果四果解脱道的修证,那些障碍就称为魔。这魔事大概有哪些呢?有几类呢?我们也略为大家举例说明一下。第一类以欲界而言,男女欲爱的烦恼就是魔事了。对修行者而言,他主要的目的就是要离开三界。离开三界的这种生死之苦,首要就是要有能力离开欲界,欲界的障碍就是男女欲爱;所以说如果修行者,他随着女色而转,就退舍了所安住的断我见与断我执 | 三摩地 2018-07-22 |
|
所谓具足的凡夫,就是说他还没有断我见,没有断我所执以及我执,具足了种种的贪、瞋、无明,一直都在色、声、香、味、触,还有财、色、名、食、睡的各种境界上面去攀缘、去执着。这样的人要修学佛法,进入佛菩提道的菩萨五十二阶位当中,七住到初地入地的见道位,乃至于要从初地住地到等觉的这个修道位,就是要渐次地断掉我见、我所执还有我执,要修除种种的贪、瞋、无明,而且 | 三摩地 2018-07-22 |
|
所以,漏尽通只有佛门中已断我见及断我执思惑现行的小乘四果阿罗汉,以及大乘初地以上的菩萨才能证得,是不共外道、不共凡夫的。如果我们要再加以细分的话,二乘罗汉跟缘觉虽然有漏尽通,但并不一定就具有五通。因为二乘证得四禅八定具足的俱解脱圣者,虽然不修习神通,也不作神通法门的加行,那他往世也没有修习神通,虽然他已经是俱解脱,已经有漏尽通了,也还是没有五通。只 | 三摩地 2018-07-22 |
|
菩萨要以断我见,就是要以未到地定为基础,而来证得四念处当中第三个观心无常,这一个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的观心无常,心主要指的是六识心,因为小乘里面没有特意地去讲第七识意根,更没有明确地去讲到第八识;因为小乘的修行,它只是要把这个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要如实现前去觉察。这一切有作有为,因为因缘而和合而造作所成的依他起法 | 三摩地 2018-07-22 |
|
平实老师的《悟前与悟后》书中,曾经引述佛陀的开示,说明真悟的菩萨以及已断我见、已断三缚结的初果人,对于戒相都同样有四种不同于凡夫的看法的,那就是不取相戒、不非戒取戒、不取佛戒、不着有戒。这是一切真正悟入实相而证大乘无我法,以及亲证蕴处界空而断我见的初果人,都同样会断除的戒相上的执着,本会同修们在悟后不单有断三缚结的功德,更有实相智慧相应的功德,都应 | 三摩地 2018-07-22 |
|
可是如果您稍微有深入佛法,您就要知道,唯一能够让众生们出离轮回之苦的,那是只有佛法;而一切修行的入门,却必须要从断我见、断身见开始。所以如果您真的自认是佛,那您要记得一件事情:真正最平等的宗教就只有佛教!因为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您信佛教、您不信佛教,您称赞于佛、您修学佛法乃至于毁谤于佛,您杀人放火、您布施持戒,您是狗、您是羊、您是猪、您是天人 | 三摩地 2018-07-22 |
|
可是,断我见对一般人来讲是很困难的,古今都一样。现见现在大部分的大师们,都自以为断了我见,其实从他们的开示内容就知道,他们根本没有断我见;但是这种情形古今中外统统都是一样,统统没有断我见,却以爲是断我见,所以这个五阴魔还继续存在。而五阴魔当中只要能够断除我见的话,其实已经除下一大半了;所以断我见非常重要,剩下的只是我执还有习气种子需要断除。如果能够 | 三摩地 2018-07-22 |
|
譬如修习禅定不可以只靠打坐,也要精进降伏或断除五盖性障,这样禅定才能够成就;要证解脱道或佛菩提道之法,必须先让次法成就;或者要证悟实相,需要先断我见等等。所以,法义上的关联与修学次第,也是具有至关的重要性的。又譬如《大般涅槃经》卷26中的开示:金师之子应教数息,浣衣之人应教骨观。即使方法本身是正确的,但是不同根器的人,却需要修学不同的法门才能成就。因 | 三摩地 2018-07-22 |
|
在三乘佛法中的小乘声闻解脱道,是以身念处(也就是观身不净),还有受念处(观受是苦)、心念处(观心无常)以及法念处(观法无我)的四念处法为行门,依苦集灭道的四圣谛而作观行,现观五阴、十八界、十二处我是虚妄不实,可以因而得以断我见、断三缚结;进一步又依八正道而行,修断我执思惑等三界惑及我所的贪爱,因而得以出离三界生死。其中,八正道是八项远离偏邪,质直而 | 三摩地 2018-07-22 |
|
两者所要达成的自庄严,都是要断我见、我所执与我执,所以才能够出三界。菩萨也有如是之庄严;更过于此的是,菩萨又从另外亲证自心藏识,知道说如来藏祂本来就是无我性的,依此而自转依,所得的智慧自庄严是超过二乘人的;因为菩萨所证的如来藏,就是四圣谛法、十二因缘法的所依,而这是二乘人所不证的,因而无法出生与此相应的智慧。乃至说,菩萨进一步又断烦恼障的习气种子之 | 三摩地 2018-07-22 |
|
第四种口业它是叫无义语,也就是喜欢说类似调戏的话,或者谈论八卦;或者在佛法修证上,说的都是与断我见的解脱智慧无关,反而都是在增长我见,我执烦恼上著墨。或者说的都与开悟证般若无关,都是在意识觉知心的这种境界中著墨,所追求的都是意识自我的离念灵知或者一念不生,或者是意根末那识的清楚明白处处作主,这些内容也都属于无义语。如果经常造作无义语,严重的会下地狱 | 三摩地 2018-07-22 |
|
先从最基本的亲证解脱道断我见来说,当你对蕴处界是虚妄这一点已经有了第一分的心得决定,试问:你难道不会对外在的色、声、香、味、触等法,乃至是对自身所拥有的名闻利养等的贪着会减轻了一部分吗?所以,当证得这样初分的出家法,本来在家时因为对五欲的贪着、因为于信心的不具足,所产生的多有诸恶因缘所缠绕的这些种种障碍,是不是也就离开了一分呢?这个时候,不管你所现 | 三摩地 2018-07-22 |
|
菩萨修学的阶位次第增进之后,来到了六住位,一样要如同二乘人去观蕴处界虚妄,乃至也要断我见;此时所证之法,有通于二乘人的一分——所谓的二乘的空、无相、无愿三昧,这是不共于一般凡夫的修学的。只是,这个时候心里面不免会想到说:既然蕴处界是虚妄的,为什么缘生缘灭的现象会又不断重复的发生?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又是什么为其所依?所以就寻寻觅觅、参之 | 三摩地 2018-07-22 |
|
离开、乃至是否定有一个诸法本母—如来藏—的前提之下,一定会面临于内有恐怖,于外有恐怖的困境,这是连断我见都没有办法成办,更何况说要进一步去断我执而出离三界生死。那就好像说:把沙土放到锅里面去煮,然后期待说有一锅香喷喷的米饭可以享用。真的只能说是痴人说梦罢了!确定了这一点之后,再接着来看十二因缘,但是一般要了解十二因缘的法义之前,应当是会随 | 三摩地 2018-07-22 |
|
至于其中定境止观所观的影相,是如来藏所生的定境法尘,藉由不断降伏无始劫以来意根作意攀缘五尘的习气,使得意识于定境中而作了别观察,不缘于五尘;以这样的止观,来安住于有觉有观、无觉有观乃至无觉无观三三昧境界中来证得四禅八定,但这只是世间三昧,还不是出世间三昧与世出世间三昧,因为虽然对于四禅八定具有审细正确观察,而能够了知四禅八定必须舍弃五欲五尘攀缘贪爱 | 三摩地 2018-07-22 |
|
但是菩萨之能够死于安乐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因为他有解脱的功德;也就是说,因为开始断我见之后,然后再进一步亲见法界实相,已经开始有多分、少分的转依,转依什么?转依于无我;再加上说,对欲界爱也逐渐在伏除,那当然是更能够坦然的面对死亡。然而,菩萨于智慧上的亲证,证得本来无生无死,本来也可以不用再回到人间了,因为怜悯众生还在生死苦之中,所以发愿再回到人间;所 | 三摩地 2018-07-22 |
|
但是菩萨之能够死于安乐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因为他有解脱的功德;也就是说,因为开始断我见之后,然后再进一步亲见法界实相,已经开始有多分、少分的转依,转依什么?转依于无我;再加上说,对欲界爱也逐渐在伏除,那当然是更能够坦然的面对死亡。然而,菩萨于智慧上的亲证,证得本来无生无死,本来也可以不用再回到人间了,因为怜悯众生还在生死苦之中,所以发愿再回到人间;所 | 三摩地 2018-07-22 |
|
初住位到六住位则要修集布施、持戒乃至般若等六度功德,并且在六住位的时候,熏习般若中观以及断我见的加行;七住位要亲证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性的如来藏;八住位要在一切法上现观般若中道,渐渐消除性障;十住位要眼见佛性,成就世界如幻观。初行位到十行位,要在内门广行六度万行,并且成就蕴处界犹如阳焰的现观。初回向位到十回向位,要熏习道种智、修除性障,并且要成就菩萨道 | 三摩地 2018-07-22 |
|
所以,释迦牟尼佛看到四王天的有威德的天王来的时候,祂为了要帮助这些天人能够把我见断除掉,所以祂就结咒,用这个咒语让四王天以及在场的其他的诸天鬼神,也都能够获得断我见的功德利益。所以,不同的天人来,祂就能够根据他们的根基、根器,然后说出咒语,让这些天人鬼神能够除掉他们幻伪虚妄之心。所以说,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这个咒语也是一种总持。如果说它是为了利益众 | 三摩地 2018-07-22 |
|
【此论之作,以佛入灭六百年中,小乘之人不信唯心,心外取法,多起诤论,外道邪执,破坏正法,故论主兴悲,特造此论,故云:为欲除疑、舍邪执故;以疑与信反,今信此心,则疑自除矣!】修行之要当依止如来藏心,先断我见,我见先断,疑见及戒禁取见亦自断矣!佛法的修证得要离开能取所取二取,才是真实的法界实相境界。可是没有一个有情的七转识是可以无取的,“如果想要 | admin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