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闻法的人对佛陀演说的这些次法若能听受,信而不疑,才会继续为他传授解脱道的断我见、断我所执、断我执而出三界的法。但真实的佛法并非只有那么简单而已,真正的佛法除了上述解脱道的法,还包含了宇宙中所有的智慧,是让人可以亲证生命实相的智慧,乃至得以成就佛道具足一切种智,才能成佛。成佛的功德是福德与智慧两者具足修集,是亲证法界实相的般若智慧以及通达入地后所要进 三摩地

2018-07-23

除了行善去恶之外,还要更进一步去了解:什么是无漏的清净业?更要知道,净业是要在将来有了断我见的智慧之后,才能够真正做到的,所以会在心中种下要去追求断我见的解脱智慧的清净种子。这就是第三个——精进心。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一》<第6集十信位----具足对佛教三宝及佛法的信心>陆正元老师(原标题:十信位|真心归依三宝,福慧庄严,种下解脱 三摩地

2018-07-23

参禅也是静虑,因为就是用思维观的功夫去参禅!一个菩萨真正能够有净念相继的功夫,那他才不是只是知道,而是真正有做到!又譬如断我见的观行,首先我们都阅读导师的书,因此有断我见的正知见,然后我们也努力观行确认五阴十八界是虚妄的,但这都还只是知识,最重要的是我们历缘对境要派得上用场,我们在面对境界时,能够真正确定自己的五阴十八界是虚妄的,自己意识心是虚妄的 三摩地

2018-07-23

   注3坐禅的意思不只是修定,更要有静虑的智慧,观行五阴十八界等虚妄乃至断我见、我执等等。)长者的儿子后来出家学佛,成为具有六神通的大阿罗汉,但因为过去世少修福的缘故,这一世福报浅薄,所以常常托空钵,得不到食物而饿肚子。有一天他进城托钵,走遍大街小巷都没得到任何食物供养;这时刚好走到了大白象的厩中,看见了国王供养白象饮食及各种所需全都 三摩地

2018-07-23

这种憍慢心除了说在世俗的身分地位上,比较会产生以外,如果说因为自己在佛法上,有一些见地、有一些实证,譬如说断我见或者开悟,也不能以这个佛法上的修证,来轻视还没有修证的众生,要不轻一切众生。因为假如说,以佛法上的实证,来去比较而轻视众生的话,那么就等于是没有实证佛法,因为佛法它是平等法,是一切众生皆可得的平等法;所以假如说,又在自己的修证上去比较的话 三摩地

2018-07-23

同事指的又是什么呢?指的就是实义菩萨,自己实证的法界实相心----如来藏阿赖耶识,能够断我见,生起般若实相智慧,眼见佛性乃至证得阳焰观、如梦观、发起初禅,进入初地以后,实证犹如镜像现观等种智妙法;他也同样的要把所证的法要内容、如何实证的方法行门、所生起的智慧、所断的烦恼等等,要传授给,让众也同样能够断我见,亲证实相心如来藏,生起般若实相智慧,眼见佛性乃 三摩地

2018-07-23

然而三乘菩提的修证,不论是解脱道的断我见、断我执,或是佛菩提道的开悟明心、通达般若乃至入地后修学道种智、成就一切种智等,都是要有定力作为基础,而修证定力的前行方便,就是必须要从伏除性障、不贪五欲作起。世间人想要成就世间法的学业、事业,也是多分、少分必须要有相对的专注力才能成就,更何况是修证出世间的解脱道与世出世间的佛菩提道呢?所以菩萨也要舍离五欲而 三摩地

2018-07-23

但是在能够断除三界烦恼之前,必须要先能够见道,见道就是断三缚结,要断我见、疑见、戒禁取见,其中最主要的关键就是断我见。一般人一定会认为五蕴十八界里面有一个真实的法,是我们可以依靠的,是不坏的本体。通常大部分的众生都会去认定自己的意识心,把意识心的种种相貌当作是真实的自我,譬如说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处处作主的心。所以又把我见叫作身见,因为这个意识心, 三摩地

2018-07-23

」《佛说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那我们的能力啊!也都跟业种有关系,烦恼是多或少阿,也都是如来藏中的种子!依靠自己业力而活的佛典故事,最有名的就是波斯匿王的女儿善光公主的故事,以及波斯匿王两个内官的故事!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第18集波斯匿王女善光缘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第31集二内官诤道理缘当幸福来敲门:众生贫穷的原因所以菩萨就是努力修行六度,往断我见乃至开悟明心 三摩地

2018-07-23

初果向也是有功德的,因为已能了知所取六尘缘起性空,证得所取空了,从此不会再因为求取财物、享受五欲而造作恶业了!虽然还没有断我见,仍不入初果,但是初果向者不会造作恶业,因此有功德在身。从初果向到阿罗汉,乃至第五果的辟支佛,或菩萨道从六住满心位开始到成佛为止,都是有功德在身的人,因此这些人都是功德田。换句话说,只要在三乘菩提上有了证量,从初果向开始都算 三摩地

2018-07-23

但是有个前提必须注意:他教导你的断我见、断我执内容符合三乘经典的正理,不是用意识心常住于一心不乱而当作是断了我见烦恼。若是为了成就功德而布施,应施于贫穷田。若是为了成就自己福业的功德,就必须布施给贫穷鳏寡、孤独老人;布施时只是为了把自己的悭贪心修除,不是为了来世的世间福德回报。这样布施,从决定要布施时就心中欢喜,正在布施时也很欢喜,布施过后不后悔而 三摩地

2018-07-23

那么须陀洹人呢,胜于一切外道异见;须陀洹人就是解脱道中断我见的初果人,他所得的这种福德,胜于一切不同见解的外道他断欲证得禅定所得的天福的这种福德。为什么呢?因为断我见的初果人,他已经有一分这种解脱的功德受用了;他这个是顺于第一义谛的善法,这样的善法它是清净解脱的,清净解脱的当然是胜于一切系缚在世间的善法。因为一切外道所修的这个禅定天福,它还是系于世 三摩地

2018-07-23

因此开悟明心必须要很多福德,甚至人天应供的定性声闻阿罗汉都不能明心,何况是一般没有福德之凡夫众生呢!开悟明心是第七住位,是《菩萨璎珞本业经》所说的第七住般若正观现前,也要有前六住的基础,前六住就是要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第六住位时至少要断我见,这样才有机会明心。平实导师说爱语是度众生,跟众生广结善缘最重要的方式。《瑜伽师地论》卷46〈 三摩地

2018-07-23

声闻圣者,他们以断我见得出世间智慧为主,从初果的断我见乃至能够薄贪嗔痴以及能够断三缚结,能够断五下分结,断五上分结乃至解脱,这都是因为有了慧解脱以后才能够心解脱!所以,若只是单纯的世间禅定,他是不能证得解脱的!因为单纯的世间禅定,他就是意识的境界。同时声闻圣者也知道,不是以五蕴断灭为涅槃,不是以五蕴灭了不再出生为涅槃,因为五蕴灭了不再出生(只是断灭 三摩地

2018-07-23

可是散乱的意识心没有能力可以担任这些功德,没有能力可以成就静虑的功德,所以需要修学制心一处的功夫!制心一处的功夫,我们所修学的是导师运用的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里面的忆佛念佛的方法;搭配了拜佛的方便,从拜佛中来修炼定力!忆佛拜佛中修炼的方法,是直接对治意根以及意识的散乱以及攀缘!修炼的过程里面,让自己能够摄心安住于清净的忆佛的念,来对治意根以及意识 三摩地

2018-07-23

初果向也是有功德的,因为已能了知所取六尘缘起性空,证得所取空了,从此不会再因为求取财物、享受五欲而造作恶业了!虽然还没有断我见,仍不入初果,但是初果向者不会造作恶业,因此有功德在身。从初果向到阿罗汉,乃至第五果的辟支佛,或菩萨道从六住满心位开始到成佛为止,都是有功德在身的人,因此这些人都是功德田。换句话说,只要在三乘菩提上有了证量,从初果向开始都算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五阴、十八界都灭掉了,只剩下如来藏,这时就没有断我见与未断我见的差别了,也没有断我执、未断我执,或开悟、未开悟的问题了,所以断我见与断我执以及开悟明心,都是五阴身心的事情。如果阿罗汉把五阴身心灭了,他就不是阿罗汉了;如果开悟的菩萨把五阴身心灭了,他也已不是开悟的菩萨。因为从如来藏自身的立场来讲,如来藏离见闻觉知又离分别,哪有所谓断我见我执可说? 三摩地

2018-07-23

众生的根性是千差万别的,有的人是凡夫根性;凡夫根性倒还好,怕的是贪瞋的根性,那是很难转变的,即使帮他证悟了,他过了一段时间以后,还是会再发起贪瞋的习性来,这就是智者大师讲的初果人贪瞋转重的意思;但是二乘法是烦恼障所摄的行门,解脱道中的异生性,体性是狭小的,所以在断我见时就不会再对解脱道有所怀疑,就不会针对解脱道的法义有所质疑,也就不会诽谤真正的解脱 三摩地

2018-07-23

众生的根性是千差万别的,有的人是凡夫根性;凡夫根性倒还好,怕的是贪瞋的根性,那是很难转变的,即使帮他证悟了,他过了一段时间以后,还是会再发起贪瞋的习性来,这就是智者大师讲的初果人贪瞋转重的意思;但是二乘法是烦恼障所摄的行门,解脱道中的异生性,体性是狭小的,所以在断我见时就不会再对解脱道有所怀疑,就不会针对解脱道的法义有所质疑,也就不会诽谤真正的解脱 三摩地

2018-07-23

若在藏密修行甚浅,且不喜双身法,也不依上师的导而造诽谤等恶业,其性障微薄,喜乐禅定等境界,若改依显教行门,知见具足而修得禅定,然不断我见而证得四空定或者无想定,死后往生长寿天,亦是趣入无暇者,此乃第八因。第二目学者,除了要远离八种无暇外,尚须具备十种;如《瑜伽师地论》卷21〈声闻地〉说:【云何自?谓善得人身、生于圣处、诸根无缺、胜处净信、离诸业障。】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