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这样示现完了,然后再让弥勒来问一问,文殊来答一答。这样把本末因缘说清楚了,然后准备要讲《法华经》了,却还不许立刻就开讲,还得要再有一些方便。这时世尊已经知道弥勒与文殊对答完了,已经把因缘说清楚了,解答了法会中大众心中的疑惑,表示说不是只有释迦佛才这样作,过去佛就已经这样作,现在东方许多世界中的诸佛也是这样作,而且这还是在法会现场的弥勒与文殊亲自经历 admin

2020-06-20

  第十一辑-摘录精华篇经文:【“文殊师利!又菩萨摩诃萨不应于女人身,取能生欲想相而为说法,亦不乐见;若入他家,不与小女、处女、寡女等共语。亦复不近五种不男之人以为亲厚,不独入他家;若有因缘须独入时,但一心念佛。若为女人说法,不露齿笑,不现胸臆;乃至为法犹不亲厚,况复余事?不乐畜年少弟子、沙弥、小儿,亦不乐与同师。常好坐禅,在于闲处修摄其心。文殊 admin

2020-06-20

  菩萨摩诃萨八万人,皆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退转;皆得陀罗尼,乐说辩才,转不退转;供养无量百千诸佛,于诸佛所植众德本,常为诸佛之所称叹;以慈修身,善入佛慧;通达大智,到于彼岸;名称普闻无量世界,能度无数百千众生;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常精进菩萨、不休息菩萨、宝掌菩萨、药王菩萨、勇施菩萨、宝月菩萨、月光菩萨、满月菩萨、大力菩萨、 admin

2020-06-14

  此有菩萨,名文殊师利;可与相见,论说妙法,可还本土。尔时文殊师利,坐千叶莲华,大如车轮。俱来菩萨亦坐宝莲华,从娑竭罗龙宫自然涌出,住虚空中;诣灵鹫山,从莲华下,至于佛所,头面敬礼二世尊足。修敬已毕,往智积所,共相慰问,却坐一面。智积菩萨问文殊师利:仁往龙宫所化众生,其数几何?文殊师利言:其数无量,不可称计;非口所宣,非心所测;且待须臾,自当证知。所 admin

2020-06-14

  《妙法莲华经》卷第五<安乐行品>第十四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是诸菩萨,甚为难有;敬顺佛故,发大誓愿;于后恶世,护持读说是法华经。世尊!菩萨摩诃萨于后恶世,云何能说是经?佛告文殊师利:若菩萨摩诃萨,于后恶世欲说是经,当安住四法。一者、安住菩萨行处及亲近处,能为众生演说是经。文殊师利!云何名菩萨摩诃萨行处?若菩萨摩诃萨住忍辱地,柔和善 admin

2020-06-14

  尔时,世尊于文殊师利等无量百千万亿旧住娑婆世界菩萨摩诃萨,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侯罗伽、人非人等一切众前,现大神力,出广长舌上至梵世,一切毛孔放于无量无数色光,皆悉遍照十方世界;众宝树下师子座上诸佛,亦复如是出广长舌,放无量光。释迦牟尼佛及宝树下诸佛现神力时,满百千岁,然后还摄舌相,一时謦 admin

2020-06-14

  释迦牟尼佛光照其身,即白净华宿王智佛言:世尊!我当往诣娑婆世界,礼拜亲近供养释迦牟尼佛,及见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药王菩萨、勇施菩萨、宿王华菩萨、上行意菩萨、庄严王菩萨、药上菩萨。尔时净华宿王智佛告妙音菩萨:汝莫轻彼国,生下劣想。善男子!彼娑婆世界,高下不平,土石诸山,秽恶充满;佛身卑小,诸菩萨众其形亦小。而汝身四万二千由旬,我身六百八十万由旬;汝身 admin

2020-06-14

  尔时释迦牟尼佛,告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摩诃萨。汝观是一切诸佛菩萨,及天龙鬼神。此世界,他世界。此国土,他国土。如是今来集会,到忉利天者。汝知数不。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若以我神力,千劫测度,不能得知。佛告文殊师利。吾以佛眼观故,犹不尽数。此皆是地藏菩萨,久远劫来。已度,当度,未度。已成就,当成就,未成就。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我已过去久修善根,证无碍 admin

2020-06-14

  文殊,普贤,观音,弥勒,亦化百千身形,度于六道,其愿尚有毕竟。是地藏菩萨,教化六道一切众生,所发誓愿劫数,如千百亿恒河沙。世尊。我观未来及现在众生,于所住处,于南方清洁之地,以土石竹木,作其龛(kān)室。是中能塑画,乃至金银铜铁,作地藏形像。烧香供养,瞻礼赞叹。是人居处,即得十种利益。何等为十。一者,土地丰壤。二者,家宅永安。三者,先亡生天。四者, admin

2020-06-14

  而佛灭后由文殊、普贤、弥勒、维摩诘、摩诃迦叶、童女迦叶等菩萨继续弘传的大乘佛教,仍然外于声闻摩诃迦叶、富楼那、优波离的声闻乘佛教继续弘传著。直到阿育王时代,声闻法中的上座部及大众部才开始对戒律的主旨与布萨有了诤论,以及对于生死及涅槃等法有了不同的见解。有说世尊涅槃后将近二百年时,大众部将文殊与阿难等人结集的华严、般若等大乘经掺杂于声闻三藏中而说,当 admin

2020-06-10

  他们得要在蕴处界等事相上,凭着断我见、断我执、断我所执而捨弃六尘中的各种劳累;但这种修行方法是与法界实相的真理无关的,而且也是一世便能成就的解脱果,与三大阿僧祇劫才能成就的佛菩提果不同,所以文殊菩萨评论说:「非是长修学;」说他们的修行法门,不是长久修学才能完成的佛菩提道圆通法门。(节录自平实导师着《楞严经讲记》第十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 admin

2020-06-08

  ”(《文殊师利问经》卷2)窥基大师也这样子解说:“除五见外,所余一切烦恼、随烦恼,皆烦恼浊体。”(《妙法莲华经玄赞》卷4)意思就是说:在五利使所说的五个恶见之外,一切的根本烦恼当中的其它的五种烦恼,还有二十种的随烦恼,这合起来都是烦恼浊的内涵。如果以唯识五位百法中五十一心所法来说,就是除了这个恶见以外,其它的五个根本烦恼,还有二十个随 admin

2020-06-08

  --------平实导师《优婆塞戒经讲记(第四辑)》〈文殊师利问疾品〉第五学佛的目的,就是要实证三乘菩提,就是要永远的出离三界轮回之苦,也就是要证得解脱的智慧以及实相的智慧,最后要成就佛果。这些果德的亲证,都必须要经历长时期实修的过程,因此佛法当中,施设了很多让修学的人能够一步一步实修亲证的次第。我们就用信、进、念、定、慧,这个五根、五力来加以说明。首先是信 admin

2020-06-08

  --------平实导师《优婆塞戒经讲记(第四辑)》〈文殊师利问疾品〉第五学佛的目的,就是要实证三乘菩提,就是要永远的出离三界轮回之苦,也就是要证得解脱的智慧以及实相的智慧,最后要成就佛果。这些果德的亲证,都必须要经历长时期实修的过程,因此佛法当中,施设了很多让修学的人能够一步一步实修亲证的次第。我们就用信、进、念、定、慧,这个五根、五力来加以说明。首先是信 admin

2020-06-08

  因为行羯磨法时一定会有一位主持羯磨的菩萨僧,或几位共同主持羯磨的菩萨僧,由他或他们来判定犯戒者所犯的戒是否成立?是否具足根本、方便、成已?属于上品犯、还是中品犯、还是下品犯?应该行怎么样的忏悔仪式?主持羯磨的菩萨僧依菩萨戒的特质,当然可以是现出家相,也可以是现在家相,也不一定是授戒的和尚本人,而可以是由戒和尚指定的一人或数人;就像受戒或诵戒仪轨中顶 admin

2020-06-08

  央掘摩罗是一位大阿罗汉,为了求得证明,于是借着文殊师利菩萨和世尊的神力到十方佛世界去,所谓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和上方下方,每一方各到十个佛世界,总共见了一百尊佛,最后所见的一尊佛是断一切疑如来。这一百尊佛都跟央掘摩罗说:「释迦牟尼佛就是我,你们如果想要明白释迦牟尼佛住于娑婆世界不入涅盘的原因,你们应该回到婆婆世界问释迦牟尼佛。」央掘摩罗 admin

2020-06-08

  [5]以诸佛经为证: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因如来藏故,诸佛不食肉耶?」佛言:「如是,一切众生无始生死丶生生轮转,无非父母兄弟姊妹,犹如伎儿变易无常;自肉他肉则是一肉,是故诸佛悉不食肉。复次,文殊师利!一切众生界丶我界,即是一界;所宅之肉即是一肉,是故诸佛悉不食肉。」——阿含部《央掘魔罗经》卷第四佛告大慧:「如来之藏是善丶不善因,能遍兴造一 admin

2020-06-08

  这种僧也叫做胜义僧,如观自在菩萨、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大势至菩萨等。按照戒定慧的不同,可以分为凡夫僧、胜义僧、哑羊僧、无惭愧僧。根据三乘菩提的不同,可以分为声闻僧、缘觉僧、菩萨僧。--------《三皈正受(三皈五戒十善)之一受持三皈依》 admin

2020-06-08

  后因文殊师利菩萨,至福城东,住庄严幢娑罗林中,为众说法。善财与五百童子,诣文殊所,顶礼其足,白言:惟愿圣者广为我说,菩萨应云何学菩萨道,乃至应云何令普贤行,速得圆满。文殊告言:善男子,汝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若欲成就一切智智,应决定求真善知识,勿生疲懈。见善知识,勿生厌足。于善知识所有教诲,皆应随顺。于善知识善巧方便,勿见过失。文殊遂令善财往于 admin

2020-06-08

  所以我们说归依僧,终不归依于外道徒众的意思就在指我们要知道,我们归依的对象--在人间里面能够领导我们,来帮助我们迈向解脱,能够教导我们往生到诸佛净土的那个僧宝,他本身一定也是归依佛、归依法,也是归依于所有的大乘菩萨僧,表示他要归依于其他譬如说文殊、普贤、观音、势至这些诸大菩萨,这样子的僧宝才是真正的僧宝。如果他只是剃头着染衣,结果口中所说的是,没有 admin

2020-06-08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