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文殊师利菩萨。观世音菩萨等而为上首。皆悉通达大深法性。调顺易化善行平等。修菩萨道。一切众生真善知识。得无碍陀罗尼。转不退法轮。已曾供养无量诸佛。如是等众皆悉聚集尔时如理正闻菩萨。问能解甚深义节菩萨言。佛子。一切法无二。一切法无二此言云何。能解甚深义节菩萨言。善男子。是一切法不过此二。谓所作非所作。所作者。非所作非非所作。非所作者。非非所作亦非所作。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圣者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问品第十一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摩诃萨。依如来所作住持业差别白佛言。世尊。世尊如来法身有何等相。佛告文殊师利。如实修行十地波罗蜜。转身成就得妙法身。是名诸佛如来法身相应知。文殊师利。彼佛法身有二种相不可思议。何等为二。所谓法身离诸戏论。离诸一切有为行相。而诸众生执着戏论有为行相。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声闻缘觉转身所得。为是法身 | 三摩地 2018-07-21 |
![]() |
除文殊师利菩萨。及大力菩萨。观世音菩萨。弥勒菩萨摩诃萨。如是上首菩萨摩诃萨无量阿僧祇众。譬如大地所生草木。从诸方来诸菩萨众。亦复如是。不可称数。复有差摩比丘尼。与比丘尼众俱。毗舍佉鹿子母。及末利夫人。各与无量大眷属俱。须达长者。与诸优婆塞俱。尔时世尊。于大众中说有非有法门尔时波斯匿王。从卧而起作是思惟。我今应往至世尊所。念已即行。击鼓吹贝。往诣佛所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及文殊师利。观世音。得大势。灭诸恶趣。弥勒菩萨等。何故不觅令我觅耶。宜令彼先。然后及我。迦叶谓言。降伏恶魔为无福耶。答言。迦叶。汝知有福。宜自为之。我今不能。尔时迦叶以此白佛。佛告迦叶。此童子语为何所说。迦叶白佛。童子说言。先诸大德。然后及我。我是俗人。性复下劣。是诸大德。八十声闻。及贤护等五百上首。彼悉在先。然后次我。时诸声闻及贤护等。一切推觅悉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文殊师利梨车。弥勒梨车。大龙梨车。龙护梨车。法护梨车。广称梨车。虚空云梨车。恒河护梨车。金华梨车。电光梨车。大广面梨车。性广梨车。净光梨车。自在得梨车。自在地梨车。地鬘梨车。方等奴梨车。金刚奴梨车。如是等梨车。一切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守护大乘爱乐大乘。其所教化悉向大乘。亦于晨朝从禅定起往至佛所。头面作礼合掌恭敬右绕三匝。修敬毕已却坐一面复有四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是时文殊师利法王子。即从座起告诸大众。诸善男子。汝等勿怖。汝等勿怖。何以故。东方去此无量无数阿僧祇恒河沙微尘等世界。有世界名意乐美音。佛号虚空等如来应正遍知十号具足。彼有菩萨名无边身。与无量菩萨欲来至此供养如来。以彼菩萨威德力故。令汝身光悉不复现。是故汝等应生欢喜勿怀恐怖。尔时大众悉皆遥见彼佛大众。如明镜中自观己身。时文殊师利复告大众。汝今所见彼佛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诸菩萨等当知如来无上正法将灭不久大般涅槃经卷第十如来性品第四之七尔时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今此纯陀犹有疑心。唯愿如来重为分别令得除断。佛言。善男子。云何疑心汝当说之当为除断。文殊师利言。纯陀心疑。如来常住。以得知见佛性力故。若见佛性而为常者。本未见时应是无常。若本无常后亦应尔。何以故。如世间物。本无今有已有还无。如是等物悉是无常。以是义故。诸佛菩萨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今日如来何缘顾命文殊师利而作是言。我今背痛。汝等当为大众说法。有二因缘则无病苦。何等为二。一者怜愍一切众生。二者给施病者医药。如来往昔已于无量万亿劫中修菩萨道。常行爱语利益众生不令苦恼。施疾病者种种医药。何缘于今自言有病。世尊。世有病人或坐或卧不安处所。或索饮食敕诫家属修治产业。何故如来默然而卧。不教弟子声闻人等。尸波罗蜜诸禅解脱三摩跋提修诸正勤。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既然有所怀疑,当然要解释清楚,以免质问者自己没有弄清楚经中所说的真实理,却来质问提出正确说法的人颠倒,那不是一件很奇怪的事吗?佛在《央掘魔罗经》卷4曾开示:复次,文殊师利!如知山有金故,凿山求金,而不凿树,以无金故。如是,文殊师利!众生知有如来藏故,精勤持戒净修梵行,言:‘我必当得成佛道。’复次,文殊师利!若无如来藏者空修梵行,如穷劫钻水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近日由同修会共修学员手中获得《大乘百法明门论笔记蠡测》一书(作者:高雄文殊讲堂之释法宣),其中部分所述与本会所说法义大不相同,兹引述其中文句如下:第37页谓有言能分别者是第六识,而于其中取舍决定者为第七识,例如一时同见茶酒,第六识了别一为清茶、一是白酒,第七识思惟作主以茶代酒、或取酒舍茶,以此证成第七识。然经论中说,第七识内执第八识见分为我,恒以第八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且如释迦老子在摩竭提国三七日中掩室不作声,岂不是佛默然?毗耶离城三十二菩萨各说不二法门,末后维摩诘无语,文殊赞善,岂不是菩萨默然?须菩提在岩中宴坐无言无说,岂不是声闻默然?天帝释见须菩提在岩中宴坐,乃雨华供养,亦无言说,岂不是凡夫默然?达磨游梁历魏,少林冷坐九年,岂不是祖师默然?鲁祖见僧便面壁,岂不是宗师默然?和尚因甚么却力排默照以为邪非?妙喜曰: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现在请大家看,阿含部《央掘魔罗经》卷第四:【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因如来藏故,诸佛不食肉耶?」佛言:「如是,一切众生无始生死、生生轮转,无非父母兄弟姊妹,犹如伎儿变易无常;自肉他肉则是一肉,是故诸佛悉不食肉。复次,文殊师利!一切众生界、我界,即是一界;所宅之肉即是一肉,是故诸佛悉不食肉。」】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二十四:【彼有菩萨以胜解力,为诸众生堪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大方广宝箧经》卷上载:须菩提言:文殊师利,以何缘故一切诸法皆是佛法?文殊答言:如佛智所觉。(须菩提)又问:云何如佛智所觉?文殊答言:如汝初始,后亦如是,不离‘如’故,是以说言如佛智所觉。一切法不离如(第八识真如)故,故云一切法皆是佛法。如果从事相上来看,就不能说一切法皆是佛法,若尔则破戒、也都成了佛法了。同理,《维摩诘经》言淫怒痴&lsquo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大方广宝箧经》卷上载:须菩提言:文殊师利,以何缘故一切诸法皆是佛法?文殊答言:如佛智所觉。(须菩提)又问:云何如佛智所觉?文殊答言:如汝初始,后亦如是,不离‘如’故,是以说言如佛智所觉。一切法不离如(第八识真如)故,故云一切法皆是佛法。如果从事相上来看,就不能说一切法皆是佛法,若尔则破戒、也都成了佛法了。同理,《维摩诘经》言淫怒痴&lsquo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所以妄说「禅师无悟也无得」,是不能够真实地了解这开悟的内容,都是意解情思地猜测第一义谛,推想悟境,这样只是白忙一场,如果有这么多的时间,可以为人说这些不相干的话,乃至可以上网胡说些毁谤祖师的言语,只要把这其中取出微薄的时间,来熏习萧大导师真善知识的书籍,这样就可以突破个人的知见,可以一过好多生死劫的修学,更有机会因为熏习信受,快速地进入六住位菩萨安 | admin 2018-07-21 |
![]() |
”七百二十亿是多少人呢?世尊既然开示我们,这世界有这么多的菩萨要往生极乐,我们又何必排斥呢?在四十华严普贤行愿品里面有记载:乃至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弥勒菩萨等,也和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一样,都在极乐世界,不离极乐而又在我们娑婆世界度众,因为没有阻隔的关系,因为那是实报庄严土的缘故,所以一切学禅证悟的人应该求生极乐。另外,发愿悟后广度众生者 | admin 2018-07-21 |
![]() |
东晋天竺三藏佛驮跋陀罗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五·入法界品第三十四之二》说:尔时,文殊师利知觉城大众集已,随其所应,以大慈力令彼清凉,大悲现前,将为说法。甚深智慧分别其心,以大辩力而为说法,观察善财童子以何因缘名曰“善财”。此童子者,初受胎时,于其宅内有七大宝藏,其藏普出七宝楼阁,自然周备金、银、琉璃、玻璃、真珠、砗磲、码 | admin 2018-07-21 |
![]() |
善财童子在五十三参之前,是带了五百个童子去拜见文殊菩萨。善财童子就请问文殊菩萨:我们应该要怎么做才能够学菩萨道,并且令普贤行速得呢?文殊菩萨就开示说:你应该要积极的去寻找善知识,并且在你找到善知识之后,你应该做到:于善知识所有教诲,皆应随顺,于善知识方便善巧勿见过失。(《华严经》)。这两句话刚好就用在我们这里,传达了我们的意思!因为你对于善知识的开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至于等觉位的善知识,是第五十一参比丘弥勒、第五十二参童子文殊师利、第五十三参童子普贤。好了!这样介绍完了以后,诸位可以来分析及了解了:这五十三参中,现声闻相的出家菩萨总共有七位,其中六位是比丘、一位是比丘尼,这六位身穿僧衣而示现声闻相的比丘菩萨中,前五位的比丘,有四位比丘还在十信位中、一位比丘是十住位中的第一住初住位,都还没有明心。但是有一位比丘尼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然而很多人在佛法上面修得不好,学禅、参禅都悟错了,原因就在于未能如《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中世尊开示:当先闻般若波罗蜜,如说修学。因为善知识没有告诉他,明心时应该要明什么心。善知识都没有说过你明白真心时,真心究竟是哪个心呢?就是阿赖耶识,就是如来藏。善知识从来没有这么说过,所以大家一天到晚参禅,说要明心、要明心,可是都找不到一个方向。有人错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