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那第四呢,就是念施,念布施有大的功德,除了能够消除我们悭贪的这个心之外呢,依着布施也能够摄受众生。第五是要念戒,念戒--念着佛所施设的这些禁戒,然后来除断我们种种的恶习,这样子就不会有种种的烦恼。还有第六要念天,念天就是要念诸天的功德。所谓天有四种:生天、世间天、出世间天、第一义天。生天就是三界诸天,依着福报生到三界诸天。那么世间天当然指的就是世间,在这个人间 | 三摩地 2018-07-22 |
|
】(《妙法连华经》卷一)佛陀在这段中,很明确地说明:不仅仅是在这个娑婆世界,而是在十方世界的佛土之中,都同样唯有佛菩提一乘法,并没有所谓的二乘法或是三乘法,那些都只不过是佛陀为了摄受众生而施设的方便罢了;所谓的声闻菩提、缘觉菩提,都只是为了引导众生走向佛菩提道而施设的假名而已。佛陀之所以出现于世间,只是为了一个大事因缘,那就是开佛知见、示佛知见,为 | 三摩地 2018-07-22 |
|
乃至说忉利天人他们在天上,他们实际上跟地狱暂时是没有缘分的,那地藏王菩萨为什么要说了那么多在地狱里面摄受众生的事情呢?为什么要说那么多地狱的法呢?就是也是要让大家能够警醒:你现在虽然在三界中的果报非常殊胜,你在天上过著幸福快乐的日子,但你幸福快乐的日子也不会永久的啊!因为三界无安,将来你还是有沦落到这种地狱的可能啊!而且就算不是如此,难道你父母、亲 | 三摩地 2018-07-22 |
|
因为有些人,他认为某件事情是一定要这么做,然后不这么做就如何,即使是这样,我们站在世间法的角度,我们可以说提出一些建议,但是口气就应该温和,不需要说自己坚持一定要如此做,然后就是摆明跟你唱反调,这样就失去摄受众生的重大的一个目的了,因为菩萨在这个世间,就是要摄受众生。虽然当事者可能并不知道过去生他也是在菩萨行的一个行列之中,但是这一生既然已经亲近于 | 三摩地 2018-07-22 |
|
因此,爱语就是菩萨的四摄法之一,菩萨常以布施、爱语、利行、同事等四种方式来摄受众生。与众生在一起,就是要爱语,用柔软调柔的方式与众生应对,那么即使这一世不能度他学法修道,未来世再见面时,一定会很好相处,也就容易接引他进入佛法。而且,不恶口也是十善业道之一,持五戒、修十善之人,因为心性良善,能与欲界天的境界相应,因此舍报后得以往生欲界天享乐。反过来, | 三摩地 2018-07-22 |
|
再者,因为古大德观察因缘,用某一个法门来摄受众生,而学人看到大德的证量是这么样深广,因而建立宗派;可是当大德舍寿之后,往往后继乏人,所以法便式微,很少有能够像古德一样证量这么深的人,譬如说法相唯识宗。再者,古德也可能认为说某一个法门是很殊胜的,所以他一直努力去修学,可是往往自己却不知道说修学的标的为何,可是因此宗派却也建立下来。有善知识说,应当依照 | 三摩地 2018-07-22 |
|
后来因为六道诸师齐结舍卫城,于波斯匿王求诸较量,因此大众至祇树给孤独园精舍,佛陀大显神异,现大希有神通变化,于十五日中,尽情施显,如是摄受众生,令外道徒众正法出家,无量众生得初果,乃至阿罗汉果。乃至于瞻婆大城之中,令死尸火腹出子,使大众生起菩提心。其中更多神变方便,如何尽数!所以虽然诃责不知道禅悟非是禅定之人,然而他日还是要修学禅定,如是法应当熏习 | 三摩地 2018-07-22 |
|
691,a4)如是以此大海为如来藏广大功德而思惟观行,不断地深细体认诸功德藏不可思议,而广摄受众生,真如常性恒一不易,无有增减,如是长时间观行,所以非是一般人以为开悟后,就没有事了;也不是那依文解义的人,看什么,便赶快跟着说什么,这样可以了解的。这观行是否能够真正地完全「认可」如来藏的广大威德、广大功德、广大宝藏,这是要经过日积月累的悟后发起观行,不断地 | 三摩地 2018-07-22 |
|
以这四种方法来摄受众生就是四摄法。第三件事情,是口言柔软而不粗鄙。换句话说,菩萨说法时—接引众生时—不会恶口,都不讲粗鄙之话。恶口,就是讲话很不客气而且大声。但是禅师所用的机锋就另当别论了,可别挨禅师一棒就说:你为什么这么粗鲁?到时候不要怪禅师再打你几棒;在禅法里面没有所谓的粗鲁可说,在如来藏中没有粗鲁,是你粗鲁、我粗鲁,在这里面没有所谓 | 三摩地 2018-07-22 |
|
所以在佛《本生经》中大部分的章节,都是记录了世尊过去无量生中是如何地摄受众生。例如在第457卷中说到:有一次释迦牟尼在竹林精舍结夏安居,当时教团里发生了提婆达多僧团的事情,世尊对此生起了大慈悲心,怜悯提婆达多所犯下的可怕的行为而说了过去的事情:在过去波罗奈城,在梵王统治的时期,世尊当时是大象之王,它在山岭里统领著八万头的大象,在茂密的大山里,有一只蜂 | 三摩地 2018-07-22 |
|
菩萨就这样藉由眷属的因缘,摄受众生进入之中,一世又一世,不断地和有缘众生结为眷属,如是在度众之中摄受佛土,次第成就佛地功德。菩萨们如果能有这样的观念,那么教养孩子的态度与方法,一定会有新的视野和格局。接下来,我们来谈谈,一般父母教养子女的方式。基本上父母教养子女的方式,大致可以分成四类:第一、传统权威式。在传统的家庭里面,父母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管 | 三摩地 2018-07-22 |
|
成佛已久的释迦世尊,都愿意去帮眼盲的徒弟阿那律尊者穿针引线,佛陀世尊尚且如是继续修福度众生,何况我们是尚未入地的浅学菩萨,距离成佛还是如此遥远呢!因此,希望此书的出版,能使您有福德增上的因缘,将来能得解脱乃至可以开悟明心;也希望帮助菩萨们在度众时,能具备更多次法的方便善巧来摄受众生、自利利他,以期早日成就佛道。谨以此书供养释迦世尊、十方诸佛、一切菩 | 三摩地 2018-07-22 |
|
而佛土是如何成就的呢?简单地说:摄受众生即是摄受佛土;因为舍离了众生就不可能成就佛道。为什么诸佛常常要劝导菩萨们多利乐有情、摄受众生?为什么又教导我们修布施、爱语、利行、同事的四摄法呢?其原因就是要我们摄受众生,摄受了众生以后,将来你的佛土就能成就。古往今来,都没有不摄受众生而能成就佛土的佛!我们不妨想想看:娑婆世界的成就,是释迦牟尼佛一个人成就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所以并不会像二乘人那么畏惧面对五欲六尘,也不会在五欲六尘的境界上来用心,而是在犹如梦幻的境界中行菩萨行、作梦中佛事,摄受众生同向佛道。前面说明的色、声、香、味、触等五欲,是最为广泛而完整的说法,因为函盖了五官所接触到的所有境界;但是五欲,另外还有一种通俗的说法,就是指财、色、名、食、睡等这五种粗重的贪欲。所谓财欲,就是指贪爱世间的资财,甚至为了追求 | 三摩地 2018-07-22 |
|
因为菩萨三大无量数劫自利利他的普贤行当中,会示现各种的身相来利益众生、摄受众生,用不同的身相跟众生同事利行,有的现男相,现女相,现天人相——种种的相貌。譬如我们看《华严经》当中所开示的,善财大士五十三参所参访的善知识,有各种相貌,有男有女,这些纯论证量不分男女。所以说,佛法当中五十二阶的实证是不分男女的。再举一个例子,譬如《法华经》当中龙 | 三摩地 2018-07-22 |
|
所以并不会像二乘人那么畏惧面对五欲六尘,也不会在五欲六尘的境界上来用心,而是在犹如梦幻的境界中行菩萨行、作梦中佛事,摄受众生同向佛道。前面说明的色、声、香、味、触等五欲,是最为广泛而完整的说法,因为函盖了五官所接触到的所有境界;但是五欲,另外还有一种通俗的说法,就是指财、色、名、食、睡等这五种粗重的贪欲。所谓财欲,就是指贪爱世间的资财,甚至为了追求 | 三摩地 2018-07-22 |
|
话说回来,婚姻中每个人想要的不同,在婚姻中我们要用对方喜欢的方式来爱护对方!也就是我们摄受众生时,要用对方能接受与对方喜欢的方式来摄受!也就是「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小时候十五岁时读过一本书叫做《爱的心理剖析》,内容提到:「成熟的爱是要帮助对方成长,而不是要自私占有!夫妻双方必须至少有一位是成熟的人,才能帮助对方成长!往的路迈进。」〈与老公幸福 | 三摩地 2018-07-22 |
|
刚好之前与菩萨讨论到男女欲的问题,有的男性菩萨认为对异性(女人)不要相视而笑,以免异上自己!关于这一点葛格我有自己的看法,我认为我们当菩萨的当然要尽量减少男女欲,乃至往离欲的道路!但看见异性也不能故意不看对方,因为这样很没礼貌!应该还是要有礼貌性的微笑乃至互动!因为我们当菩萨的目的是摄受众生,而转依如来藏后应该不落在男女相,只是依照发起少分或多分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又佛法甚深,因缘业报甚深,故佛以无量善巧方便,施设因缘摄受众生不可思议。念佛灭多劫罪业,当知是佛以未来甜美的果实善诱众生入佛法海,当知是根熟缘熟下方能成就。一声佛号在有情八识田中种下,佛在缘熟必可感应道交。当有情善根渐增,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慢慢俱足,则善能发起无上菩提心,愿意广修六波罗蜜救度一切众生,将蒙佛护念,则过往无量世的冤亲债主也 | 三摩地 2018-07-22 |
|
只是,虽然诸佛菩萨没有一刻不想摄受众生,可是众生却心心念念不断攀缘着五欲境界,深陷于世间烦恼当中而不愿意出离;即使在祈求佛菩萨的时候,也常是信力不具足而心怀犹豫的,这怎么能够怪佛菩萨没有感应呢?由于众生念佛的诚心以及信心等程度各不相同,感应当然也就因此有所差别。而且,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观念我们应该要瞭解,那就是佛菩萨救度众生有顺度的,也有逆度的,有显 | 三摩地 2018-07-22 |